《胡绳文集(1979-19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胡绳文集(1979-194)-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驳斥这种说法。按照这种说法,改良派的君主立宪论好像更适合于中国。但是改良派的失败,改良派的先导地位不能不让位于革命派,而且改良派在辛亥革命后日益在政治上堕落,这些都足以证明推崇改良派而贬低革命派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近年来学术界又有一种看法,认为在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是从“洋务运动”

    (指封建官僚办工业)到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这种看法抹煞了农民革命在近

 302

    282胡绳文集

    代中国历史中的作用。但事实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既是从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展过来的,又和改良派不同,接受了农民革命的传统。封建官僚的洋务派,撇开他们在政治上的反动不论,专就经济上说,也是对民族资本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的。

    对于有历史进步作用的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并不是先驱者。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和他的同志在艰难中继续斗争,寻找出路。他终于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看到了新的革命曙光,在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中找到中国革命新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争取独立、民主和进步而进行的革命斗争,总的说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第二个阶段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第三个阶段是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不能隔断了来看。农民在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时所进行的反封建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是自发的、低级的,甚至是表现为落后形式的。

    只看这一个阶段,就会以为这种斗争只是无目的的、无效果的破坏。但是,没有这一阶段的革命,不会发展到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推倒了皇帝,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没有达到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国,使中国工业化的目的。只看这一阶段的革命,又会觉得资产阶级革命仍然是不结果实的花。

    但是,如果没有这一阶段的革命,也不会发展到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

 303

    胡绳文集382

    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者,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个胜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28年间领导人民革命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是从1840年以后一百年间连续进行、不断提高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其中就包括辛亥革命在内。

    原载《红旗》1981年第19期,10月1日出版

 304

    482胡绳文集

    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在东京向日本朋友作的演讲

    我想在这里谈谈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70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中国最大的变化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中国从一个受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享有完全的独立主权的国家。中国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能够用自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国家了。新中国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巩固地建立起来。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将近三十年的革命斗争所达到的结果,这样说当然是对的;但只是这样说还不完全。到过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们,可以看到那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树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为这个纪念碑撰写的极其简练的碑文中,表达了对于从1840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敬意。这就是说,在

 305

    胡绳文集58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已经有许多献身于民族进步事业的人民英雄,他们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没有他们所进行的历次斗争,就不会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也不会有1949年的胜利。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从不忘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许多革命先驱者的功绩。辛亥革命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以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既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伟大的朋友。

    在19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

    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那时,中国工人阶级还不是一个独立自觉的阶级。辛亥革命就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发动的一次革命。

    辛亥革命前13年,1898年发生了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运动。维新志士们要求清朝皇帝从上而下地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从而使中国富强起来,以挽救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危亡局势。顽固的封建统治者拒绝他们的要求,使这个运动迅速地失败了。流亡出国的康有为、梁启超仍然保持原来的立场。在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兴起时,他们表示坚决反对,成为国内的和封建地主阶级联系较多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政治代表。他们这一派被称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或君主立宪派(简称立宪派)。如果说,这一派是代表资产阶级右翼的话,那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左翼。

    孙中山在1894年开始他的革命活动。

    到了1900年以后,他的革命主张在知识界和工商界中得到广泛的响应。1905

 306

    682胡绳文集

    年,革命派把在这以前成立的一些革命小团体联合组成同盟会这个革命政党。这里应该提一下,同盟会是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它的主要骨干是在日本的留学生。当时,许多知识分子是通过日本的书籍而学到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的。还不妨提一下,当时立宪派的主将梁启超也寓居日本。同盟会成立后,同立宪派进行了一场论战。这场论战涉及中国是否应当进行一次革命,中国的出路究竟是什么等等重大问题。

    在中国近代政治史、思想史中都不能不提到这场论战。进行这场论战的主要刊物,即同盟会的《民报》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都是在日本出版的。

    《民报》在日本出版了3年后,日本政府应清朝政府之请把它禁止。那时,在清朝统治下,不但革命派的书报遭到严禁,就是康有为、梁启超的书报也不能公开发行。通过这场论战,革命派以鲜明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纲领,在思想上战胜了立宪派。革命派成为当时最进步的思潮的代表。他们的主张吸引和激动了广大的群众。

    同盟会成立后,不但进行广泛的宣传,而且立即在各地一次次地发动武装起义。

    在经过多次失败后,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清朝政府的最后几年间,由于它极端腐朽的统治,还由于它彻底地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已经在人民中丧失了最后一点威信。从武昌起义开始的革命风暴,几个月间席卷全国。许多本来不赞成革命的立宪派士绅以至一些封建旧官僚看到革命势头不可抗拒,也决定脱离清朝这只破烂的船,而转向革命。中国最后一个皇朝就在这一年覆灭了。

    对于辛亥革命,外国的观察家和史学研究者有过种种不

 307

    胡绳文集782

    同的看法,中国学术界也有过种种不同的看法。我想就以下三个问题略作说明。

    第一,辛亥革命是不是一次革命?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改变,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算不上一次革命。这样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以为是不对的。

    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次皇朝更迭,这些皇朝更迭不能称为革命。

    但清朝覆灭的意义显然和以往许多皇朝的覆灭不同。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皇朝,而且使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治从此永远结束。这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决不能低估的。清皇朝既是封建政治势力的总代表,又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

    打在清皇朝头上的革命大棒,也打到了它的主子的头上。帝国主义列强在革命的压力下,抛弃了它们所支持的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来篡夺革命果实。在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虽然能够驱使一个个腐朽反动的力量来充当它们的代理人,但是违反帝国主义的意愿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使中国的命运毕竟不能由帝国主义来支配。

    辛亥革命第一次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有些观察家否认辛亥革命是一次革命,是因为他们脱离了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看事情的缘故。在辛亥革命以前,19世纪中期发生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9世纪末又发生义和团运动。这两个运动都以农民为主体。中国的农民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最广大的力量。但是,由于他们那时还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生活,他们不可能为中国的前途指明方

 308

    82胡绳文集

    向。他们的斗争是自发性的,而且带有落后性。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一开始就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在这点上是继承了农民革命的传统。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至发动了农民群众,虽然它并没有能最充分地把农民的力量发动起来。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