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绳文集(1979-19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胡绳文集(1979-194)-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毛泽东同志所调查的这些地方都是经过土地革命的地区。除长冈乡、才溪乡“属于深入了的土地革命”外,其余“属于初期的土地革命”。在寻乌的北半县,1929年农民在党

 35

    胡绳文集51

    组织领导下的抗租斗争已经得到胜利,建立了革命政权,并且分了田。

    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到寻乌调查,这时,农民革命势力占领县城还不到一个月,但南半县也已分了田。

    在革命风暴掀起的时候,农村中各个属于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各个居于不同的经济地位、具有不同经历的人,对待革命的态度立即鲜明地表现了出来。作者进行这些调查也正是为了研究土地革命中的种种问题,包括分配土地以及山林、池塘等的方法,对待各阶级、阶层的政策,以至建立和健全革命政权的方法,等等。他指出,1928年以前在土地问题上是“没有任何经验的”

    ,1928年12月在井冈山,1929年4月在兴国制定的两个《土地法》,都有原则性的错误(这两个《土地法》均收入本文集中)

    ,以后才通过实践改正了这些错误。反映了土地革命初期的经验和当时的社会状况的这些材料,不但对研究土地革命的历史是有用的,而且对研究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的农民革命历史也有参考价值。初期的土地革命曾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分田无论如何要分几次。头一次总是富农瞒好田,不能将田分别上中下三等调查好。头一次总是富农中农领导,贫农没有权”

    (第276页)。

    又例如,兴国初建立的农村政权有“官僚主义、摆架子、不喜接近群众”

    、“强奸民意”这些坏事,对此毛泽东说:“这些坏事是土地革命初期的状况,原因之一是区政府成分不大好,将来都要改变的”

    (第246页)。像这类的问题,也是以往的农民革命所不能不遇见而且不可能解决的,即使他们已经提出了平分土地和建立乡村新政权的任务,例如太平天国。

    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正

 36

    61胡绳文集

    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种种问题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毛泽东同志历来提倡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关于农村调查》(1941年的一个讲话记录)

    中说:他在1920年看了几种马克思主义著作后,“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第22页)。这里所说的“只取了它四个字”

    ,其实是形象地说明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指导。没有这种指导是不行的,不在这种指导下老老实实地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也是不行的。研究从哪里开始?就是要从了解实际情况,从调查开始。

    毛泽东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第2页)这几句话,极其通俗而又精确地表达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如果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那就或者只是背诵书本上的公式,或者只是把在过去的条件下曾经适用于某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当成永远不变的办法,或者简直只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无知妄说”。总之,都不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而只能使实践走到歪路上去。在这点上,我们党几十年来是既有正面的经验,又有反面的教训。

    毛泽东把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依据的思想路线,看成是

 37

    胡绳文集71

    “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人们必须注意了解新的社会情况,了解群众实践中的新经验,研究如何解决实际生活提出来的新问题,这样才能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

    当人们的认识赶不上客观形势的时候,或者当客观情况发生着大变化的时候,着重提出这一点当然显得特别重要。毛泽东尖锐地批评有些同志“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

    ,以为有了某个“本本”就能“保障了永久的胜利”

    ,以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他说:“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

    (第8页)这里所说的保守路线就是指那种安于现状,不求甚解,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的事物、新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因此,必须用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内容的实际生活来克服这种保守路线,基本办法就是提倡调查研究。

    当然,毛泽东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遇到的社会变化和我们现在的社会变化,性质是完全不同的。那时是在封建的土地关系统治下的农村阶级斗争激烈展开的时候,现在是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但是在现在的条件下,毛泽东的下列的话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第8页)。

    在这本调查文集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在调查研究中应

 38

    81胡绳文集

    该采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即是对社会的各部分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才能加以综合,认识其总体。他的农村调查研究是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的。在阶级社会中,当然要特别重视阶级分析。现在我国社会已经是消灭了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现在社会中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在这个范围内,阶级分析方法仍然是必要的。对于不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也必须进行分析,以求得细致的了解。例如,有的同志把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中的居民分别为以务农为主、以务副为主、以务工为主的几种人,这种分析的观察显然是有意义的。所以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仍然是在调查研究中所应该采用的方法。对于现在作社会调查的同志来说,这本调查文集所采用的方法仍然是可供借鉴的。

    原载《人民日报》1983年2月11日

 39

    胡绳文集91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

    六十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中国,并且迅速地和中国的工人运动、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在它的幼年时期,就显示了在中国的思想界和政治舞台上前所未有的新的活力。

    在那时,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陷入绝境,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先例打开了中国人民(首先是他们中的先进分子)的眼界。他们逐渐懂得,中国民族的命运,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命运一样,唯一的前途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曾经以为,只要把西方国家中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办法搬到中国来,就能够解决中国问题。

    不久,他们通过实际经验看到这样做是不行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中,革命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而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和它们结合在一起的买办官僚资产阶级。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资本主义很不发达。无产阶级的队伍不大,但是能够发动起来的农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除了城市小资产阶级群

 40

    02胡绳文集

    众能够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者以外,特别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无产阶级还能够从其他一些阶级和阶层中找到同盟者。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中国革命运动,直到进入社会主义的门户,不能不走一条独特的道路。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必须反对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也不能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解释,中国的国情是如此的“特殊”

    ,以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是完全不适用的。马克思主义者用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现实的科学分析证明,这种中国特殊论是站不住脚的。

    但是,中国的历史发展确有自己的特点。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中国历史时,必须注意这种特点。

    为了使中华民族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通过自己的经验,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国情,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一国的国情不是一成不变的。革命就是要把旧世界改造成新世界。但人们只凭头脑里设想一个新世界的方案,是不能实现这种改造的;必须从旧世界的实际出发,合乎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地进行改造事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和一切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对国情也是这样。人们必须从国情的实际出发,才能改造落后的国情。

    一般地说,每一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来运用一般的原理。特殊地说,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