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赫鲁晓夫传-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它都是属于我们的。英国人把它从我们的手里夺去时,印度还是他们的殖民地。”
    “也许是这样,”赫鲁晓夫开始诡辩了。“但从那时以来,印度已从英国殖民压迫下获得解放,就像中国已从外国
统治下获得解放一样。中国同印度都参加了同当今世界上的地主和资本家剥削者作斗争的那些国家的行列。那么,你们
为什么要用战争去解决你们之间的争论呢?”接着,他越说越出格,“你们看,西藏正好在印度的边界上,你们难道不
理解。印度人认为有一个独立的邻居是至为重要的吗?西藏是一个很弱的地区,本身不能对印度构成任何威胁。可是,
一个属于中国的西藏就会对印度构成威胁。你们不能理解这一点吗?”
    赫鲁晓夫的言论不只是站在印度一边,而且是在替达赖喇嘛说话;不只是颠倒是非,而且是在反华、干涉中国内政
了。
    事实是,在中国西藏发生武装叛乱时,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向中国提出了大片领土的要求。8 月
25日,印度派武装部队侵占中国境内的朗久之后,推进到马及墩地区南侧,并向中国边防军开火,挑起了第一次边境冲
突。中国边防军被迫自卫还击,击退了印度的进犯部队。9 月 8日,周恩来总理复尼赫鲁 3月 22 日函,指出:中印边
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国绝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重申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边界问题。
    赫鲁晓夫的信口雌黄,表明了苏联对恢复两党友好关系已无丝毫诚意。讨论中,赫鲁晓夫又提出建立长波电台的问
题。他说:“毛泽东同志,我们出钱给你们建立这个电台。这个电台属于谁对我们无关紧要,我们不过是用它同我们的
潜水艇保持无线电联络。我们甚至愿意把这个电台送给你们,但是希望这个电台能尽快地建立起来。我们的舰队现在正
在太平洋活动,我们的主要基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毛泽东同志,我们能不能达成某种协议,让我们的潜水艇在你的国
家有个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泊,等等。”
    毛泽东不容争辩地说:“最后再说一遍,不行!而且我不再想听到有人提这件事。”
    “毛泽东同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在互相合作和供应方面并没有什么麻烦,可是我们这里竟连这样简单的一件
事情都不能达成协议!”
    “不能!”毛泽东再次一口回绝。赫鲁晓夫仍不死心,试图说服:“假如你愿意,你们的潜艇可以使用摩尔曼斯克
作基地。”
    “不要!我们不想在摩尔曼斯克干什么,也不希望你们在我们这儿干什么。英国人和别的外国人已经在我们国土上
呆了很多年,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谈话无法再进行下去了。
    心怀不满的赫鲁晓夫在 9月 30 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 周年的招待会上,表现得不够友好了。他不指名
地批评中国“不应当用武力去试探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性”。随后,他按照艾森豪威尔的意图对台湾问题发表意见说,
台湾问题是一个刺激国际局势的因素,美国支持蒋介石,苏联支持中国,这就造成大战前夕的气氛,而苏联是主张创造
一切条件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根绝战争的。赫鲁晓夫这些话实际上就是要中国同意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政策。中国
领导人毫不客气地给予了驳斥。赫鲁晓夫恼羞成怒,指责中国“像好斗的公鸡那样热衷于战争”,像托洛茨基那样既不
战,又不和“,等等。
    裂痕越来越大,已无法弥合。当年曾经芬芳扑鼻盛开友谊之花的两国人民友好同盟,顷刻间变成镜中花,水中月,
中国的大门紧紧关上了。隔阂和敌对取代了兄弟情谊。赫鲁晓夫在冰冷的气氛中回国了。此后,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再没
有见过面。
    第十一章
    从缓和走向紧张
    赫鲁晓夫访美结束后不久,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苏联同意收回限其他占领国在六个月内就德国问题达成协议的声
明,美国也同意就柏林地位和德国统一问题召开四大国首脑会议。赫鲁晓夫还正式邀请艾森豪威尔于 1960 年春季后访
问苏联。
    艾森豪威尔原定在出席巴黎四大国首脑会议以后,于 1960 年 6月 10 -19日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但这时发生的
一件事,打乱了原订计划。美国的一架 U-2 型高空侦察机被苏联击落。
    U -2 型飞机是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制造公司根据中央情报局的。要求特制的,其特点是机身长、尾巴高、翅膀宽、
全身漆黑,装有一具涡轮喷气发动机,驾驶舱中只容一人驾驶。机上无任何炮火装置,只有透过机身下面的七个舱孔对
外拍照的灵敏的红外线摄影机。这些摄影机能把宽 200公里长 500公里的地面景物全拍摄下来,洗印成 4000 张双幅照
片。照片的清晰度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照片经过高倍数放大后,判读人员可以认出飞机在 1。5万米高空拍摄的报纸的标
题。其他的装置能够从空气中测出进行秘密核试验的证据,能够测定苏联雷达的效能。这种飞机靠飞行高度作为防护手
段。由于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学方面的原理,U -2 飞机能在很高的高空保持有效的续航能力,据说超出了苏联
雷达的探测范围。总之,它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精密的侦察飞机。在五一节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是弗朗西斯。加里。
鲍尔斯。
    鲍尔斯这次飞行要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美军基地起飞,在空中飞行 6000 公里后在挪威博德降落,这样就可以飞越
过去从未拍过照的重要目标。
    U -2 飞机的驾驶员对于这一次飞行的目的有几种推想:一是因为当时苏联人在导弹制导方面的技术已经有很大的
改进,中央情报局力图尽快地把更多的目标拍摄下来。其次是:即将同苏联人达成的缓和协议会使得以后不宜于再进行
任何隐蔽的活动;再有就是艾森豪威尔在同赫鲁晓夫谈判前,需要掌握一切能弄到手的最新资料。飞行员对这种飞行的
危险性还是很担忧的。鲍尔斯就说过:“在关键部位,一个螺丝钉松了,飞机就会栽跟斗。”他们还担心苏联雷达的水
平已发展到可以跟踪他们飞行的程度。
    鲍尔斯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年轻人。他从事这一飞行一是为冒险,二是为多挣钱。他认为这是极正常的事,挣钱多的
事,就不好干。否则大家都去干了。不过,他也不是那种傻卖命的人,挣钱是为了花,没命了要钱也就没有用了。他的
哲学是:冒险-挣钱-保住性命,他曾问一名情报官,“如果发生了什么情况,我们有人掉在苏联境内怎么办?那个国
家那么大,要走到边境,可真够走的。在那里有没有接头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们几个名字和地址?”然而,他得到的
回答是:“不成,我们提不出。”“那好吧,假定发生了最坏的情况,一架飞机坠落,驾驶员被俘。他应该怎么说呢?
具体他讲,他应当说多少呢?”鲍尔斯还想搞得清楚些。情报官不耐烦地说:“你照实全说算了,反正他们会逼着你全
说出来的。”
    设计人员给飞机装上了自毁装置以及反雷达装置。如果迫降,可以飞往芬兰或瑞典备用机场。因为降落在任何地方,
也比降落在苏联好。
    中央情报局也考虑过出现意外后驾驶员的自杀问题,当时还没有统一规定,暂时由飞行员自己决定。氰化钾药片是
现成的,随便拿。还有一种藏在银元里的毒针,轻轻一刺立即致命。鲍尔斯准备最后一次飞行时,上司曾问他是否要那
银元。前几次飞行他什么都没带,这次他改变了主意,他想这枚毒针也许能当武器。他把毒针顺手放进他飞行衣的口袋。
此外,他还带上了若干德国马克、土耳其里拉和苏联卢布、金币、手表和戒指,以便在需要帮助时行贿或与人进行兑换。
他还带着一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证件和国际通用汽车驾驶执照,最后是一幅印有美国国旗的招贴,上面用俄文等
14种文字印着“我是一个美国人”的字样。
    鲍尔斯一到巴基斯坦就感觉事情要糟。因为留作这次飞行用的那架最好的 U-2 飞机已停飞进行检修。他这次飞行
只好用备用的 U-2360号。360 号飞机油箱经常发生故障,有时不往发动机里供油,到时就得迫降。
    如果油箱供油正常,其他一切也顺利,鲍尔斯的整个航线就会像个“之”字形。他从白沙瓦起飞后,本来将横越阿
富汗和喜马拉雅山的支脉兴都库什山,在阿什哈巴德附近进入苏联。然后,他得飞越咸海、丘拉坦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发射场、车里雅宾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基洛夫、阿尔汉格尔斯克、坎达拉克沙和科拉半岛上的摩尔曼斯克;在穿
过苏联之后,他还将飞越巴伦支海和挪威的北海岸,最后到达博德基地。这次飞行大约要九小时。整个航程的3 /4 ,
即约 5000 公里,将在苏联境内。
    飞行日期一推再推,最后定在 5月 1日。早晨,鲍尔斯爬进座舱。座舱里酷热难当,只一会儿,鲍尔斯便混身湿透,
又等了 20 分钟,白宫的命令才到(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当飞机升入高空时,鲍尔斯立即逐条填写飞行日志:机号,
360 ;架次,4154;起飞时间,当地时间是早晨 6时 26 分,莫斯科是凌晨 3时 26 分。
    飞机在咸海上空时,他朝下望去,看到一架单引擎喷气机排出一道白色的尾烟,在平行的航线上朝着相反的方向飞
行。过了一会儿,他又看到一条尾烟,这次的方向与上一次相反。他猜测苏联的搜索雷达已在屏幕上发现了他,派出了
巡逻机。他并不惊慌。那两道尾烟在他下面很远,苏联的飞行员不可能看见他。
    莫斯科时间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