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些政治局委员都在场,斯大林接着说:“有了这个条约,可以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置身战争之外,我们将能保持
中立并能保存我们的力量。然后,我们将会看到情况的发展。”
随后,赫鲁晓夫返回了基辅,开始以基辅特别军区军事委员的身分参加战争的准备工作。数十个师被调到波兰边界
并于 9月 17 日越过边界,以占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土地,几乎没有什么作战行动。在赫鲁晓夫看来,苏联部队
和当地的居民都为西乌克兰并入苏维埃乌克兰而感到高兴。但也有一些乌克兰人对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条约(即苏德
互不侵犯条约)十分不满,认为苏维埃政权在乌克兰只是临时的,应该以冠松线作为边界,这条线比条约规定的新界线
更向西。
西乌克兰的许多波兰知识分子对红军的到来则感到惊恐。这些人刚刚经历了德国的统治。他们眼见波兰政府被纳粹
击溃,华沙成了废墟,其他城市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红军会来做什么呢?
为了取得西乌克兰波兰知识分子的支持,赫鲁晓夫努力在波兰人中做工作。他选择了一个名叫华西列夫斯卡的女作
家。这位妇女刚从华沙步行逃到西乌克兰,她身穿羊皮外衣,脚登黑色靴子,就像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这也许是为了
避开德国人的注意。她告诉赫鲁晓夫,西乌克兰的波兰知识分子普遍认为,苏联和德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是对波兰主
权的践踏,苏联人比德国人好不了多少。
波兰和俄罗斯自古以来战争不断,苏维埃俄国与波兰在政治制度上又不一样,波兰人有这些看法是显而易见的,也
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赫鲁晓夫一方面逮捕那些对苏维埃政权抱不信任态度的人,一方面筹划建立西乌克兰人民的组织。
10月,在乌克兰成立的人民会议通过了关于西乌克兰并入乌克兰共和国版图的宣言。赫鲁晓夫和乌克兰方面军司令
员铁木辛哥作为贵宾参加了这些会议。
对波兰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合并是斯大林将国境线向西推进,以便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构筑一条“东方战线”防
御地带的第一步。
11月 1日和 2日,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分别并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共和国。并入的面
积达 20 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
建立东方战线的另一重要行动是与芬兰的领土交涉。从 1938 年 4月起,斯大林就以加强北方防务需要为由,多次
提出要求允许苏联租借芬兰和芬兰湾的芬兰所属岛屿,以便设防。芬兰政府表示坚持中立政策,拒绝斯大林政府的建议,
但保证不允许任何外国利用芬兰领土作为进攻苏联的基地。在苏联的倡议下,1938年 12 月苏联和芬兰在莫斯科举行秘
密谈判。1939年 10 月,苏联向芬兰提交了一份备忘录,指出为了保障列宁格勒的安全,要求靠近列宁格勒的芬兰边界
向北推后 20 —30公里,并把卡累利阿地峡南部等地区2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割给苏联,苏联将以两倍于此的东卡累利阿
的地区作为交换。此外,备忘录还要求每年以 800万芬兰马克租借汉科半岛 30 年,并割让芬兰湾的一些岛屿。芬兰拒
绝租借海军基地汉科港,但答应调整边界,割让芬兰湾的一些岛屿。11月 28 日,苏联宣布废止 1932 年签订的苏芬互
不侵犯条约。第二天,苏联宣布断绝两国外交关系,并向芬兰提出最后通牒。
这一天,赫鲁晓夫来到莫斯科。斯大林邀请赫鲁晓夫去他那儿吃饭,并告诉他莫洛托夫和库西宁也来。库西宁当时
在共产国际工作。
当赫鲁晓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住处时,斯大林、莫洛托夫和库西宁正在谈芬兰问题。库西宁将成为新的卡里
利阿一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导人。谈话中,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应该给芬兰人最后一次机会来接受苏联人的
要求。如果芬兰不答应苏联人的最后通牒,苏联就将采取军事行动。斯大林告诉赫鲁晓夫:“我们今天就开始。”
四个人围坐在房间里,等着电话。最后通牒的时限早就规定好了。规定的时间到了,炮兵元帅库利克开始指挥炮轰
芬兰边界。斯大林认为芬兰人立刻就会屈服。赫鲁晓夫也认为,只要他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在座
的人都没有人想到会发生战争。
突然,电话铃响了,芬兰人并没有沉默,他们开始用炮火还击。苏芬战争开始了。
战争开始几天后,赫鲁晓夫回到了乌克兰。赫鲁晓夫仍然相信苏联的优势是不可估量的,苏联和芬兰的争执会很快
得到解决,苏联不会有什么伤亡。然而事与愿违。
战争顽固地拖下去。芬兰人英勇而善战。他们在卡累利阿地峡沿着“曼纳海姆防线”出色地部署了防御设施,使苏
联部队试图从这条战略通道向前推进的计划以失败而告终。斯大林很快就认识到自己失算了。苏联军人所面对的是坚固
的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和部署得很有成效的火炮阵地。苏军伤亡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到了冬天,斯大林决定绕过卡累利
阿地峡,从拉多加湖去袭击没有防御工事的北方。但当苏军试图从背后袭击芬兰人时,他们发现自己的处境更为不妙。
芬兰人本是个生长在北方而又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他们几乎在学会走路之前就已经学会了滑雪。苏联人遇到了用速射
自动步枪武装起来的滑雪部队。苏联人也试图学芬兰人的样子穿上滑雪板,结果是行动更为笨拙缓慢,因为大多数人未
经过专门的滑雪训练。于是,全苏联各共和国开始招募专业运动员。政府官员们隆重地欢送他们,人们相信这些运动员
定会凯旋。结果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且得道多助的芬兰人使这些滑雪运动员受到重创。
斯大林同赫鲁晓夫讲起战况时沉重而忧郁他说:“我们的部队在深雪中前进。部队里有许多乌克兰人。最初,他们
精神饱满他说:”那些芬兰人在哪里?让我们去干掉他们!‘这时,机枪突然打来,我们的人倒下去了。“芬兰人在林
海雪原中,身披白色斗篷,以树枝为掩护,像布谷鸟一样隐藏在树丛中,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保卫自己的家园,与苏
联人顽强地周旋着。斯大林对军方、对伏罗希洛夫大发雷霆。他当着赫鲁晓夫的面责骂伏罗希洛夫,伏罗希洛夫也气得
发疯,胀红着脸,对斯大林大喊大叫:”所有这一切只能怪你自己!消灭我们老一辈红军的就是你这个人,我们最好的
将军都是被你杀害的。“斯大林厉声打断了他,伏罗希洛夫立时拿起一只盛有烤小猪的盘子在桌子上砸得粉碎。对于伏
罗希洛大的指责,斯大林不能容忍。
要在前两年,伏罗希洛夫很可能会作为人民的敌人被镇压,现在他只是被免去了国防人民委员的职务。
赫鲁晓夫在这次不愉快的会见后回到了基辅。铁木辛哥元帅来看他,告诉他,他已被通知去莫斯科,接替麦列茨科
夫去指挥苏军驻卡累利阿地峡部队。
铁木辛哥指挥苏军全力从正面发起进攻。他动用空军、炮兵,切断铁路运输线,轰炸桥梁,炸毁火车头,摧毁碉堡。
经过四个月,苏芬战争终于结束了。
苏芬战争暴露了苏联军队的弱点。希特勒观察苏芬战争所得出的估计是不难想象的:“苏联对付这样一个国家很勉
强,而我们只要几个小时就能解决它。如果用我们最好的装备和训练良好、组织完善的大部队去进攻俄国人,他们还能
剩下些什么呢?”
实际上,希特勒想的不止是这些,他比苏联人看到的还远。他说:“苏联高级军事干部最优秀的部分已于 1937 年
被斯大林消灭了。这样一来,那些正在成长的接班人暂时还缺乏作战所必需的”智慧。“这一点,希特勒和伏罗希洛夫
看法是一致的。
建立东方战线的最后一次行动是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比萨拉比亚的归属问题自十月革命后,在苏联和罗马
尼亚之间一直存在争议。1940年6 月 26 日,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归还被强行夺去的原苏联领土比萨拉比亚,
并要求将布科维纳北部移交苏联,作为罗马尼亚占领比萨拉比亚 22 年的补偿。罗马尼亚在向英国、德国、意大利求援
无望后,答应了苏联提出的要求,将整个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割给苏联。这些地区居住的大部分是乌克兰人。摩尔
达维亚自治共和国直到这时才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因此它与比萨拉比亚的大部分地区合并成一个新的加盟共和国,即
摩尔达维亚共和国。比萨拉比亚的其余部分和布科维纳并入乌克兰。因此,几乎所有乌克兰人都住在一个单一的共和国
里了。
苏联通过建立东方战线把西部国界向西推进了 150—400 公里,扩大了苏联的防御空间,增加了苏联人心理上的安
全感。而斯大林的讲话使人们更加认为战争不会来临。斯大林说,人民应该相信,席卷欧洲其余部分的这场战争不会把
他们卷进去。不只是斯大林,其他政府领导人也这样讲,致使人民放松了警惕。加里宁在庆祝十月革命 23 周年时发表
讲话说:“在所有大国当中,苏联是唯一没有卷入战争并严格奉行中立的国家。??在全世界都处在这场战争的魔掌下
的时候,没有参加战争是极大的幸运。”这种看法似乎不错。1941年农业收成不错,工业生产形势也看好;煤产量蒸蒸
日上,西乌克兰的石油滚滚不断。赫鲁晓夫跑遍了乌克兰共和国的许多地方,到处发表演说。他在一次演说中对玉米大
加赞赏。他认为玉米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极好的农作物。他要求在乌克兰大大增加玉米的播种面积。
赫鲁晓夫在共和国的知名度也如日中天,已经有几个集体农庄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在庆祝顿涅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