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布托传 作者:刘文山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贝布托传 作者:刘文山等-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远在美国的贝娜齐尔一直关注着国内的形势发展,为祖国的安危忧心忡忡。印军侵入东巴后,贝娜齐尔心如刀绞,寝食难安。12月3日,贝娜齐尔看到报纸上报道的印军进入了东巴,并同时袭击了西巴的消息后,在学生宿舍的房间内愤怒地尖声哭喊着:“不!”然而,这一切都是真的,而且比她想象的更可怕。

  萨米姐从国内来信告诉贝娜齐尔:“每晚都有空袭,我们不得不在窗户上贴上黑纸遮挡亮光。所有学校都关闭了,整天无事可做,只有发愁,与平常一样,报纸不告诉人们实情。直到有人敲我们的大门,呼喊‘战争!’‘战争!’时,我们才知道印度入侵东巴的消息。今天早上7点的新闻讲我们胜利了,但英国广播公司对亚洲的广播说,我们已被击溃。英国广播公司还报道了这支军队在东巴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其他人都非常害怕。有一次空袭时,我正在你们家同萨娜姆在一起,你母亲带我们到楼下餐厅,那儿没有窗户。我在家时和母亲睡在一起,我们都很紧张。就在我们房屋前的马路对面落下了三枚炸弹,但幸运的是它们没有爆炸。”“印度的飞机飞得贴近窗户,甚至可以看到飞行员。但是,我们的空军似乎没有对他们进行过反击。三天前的晚上,爆炸声震耳欲聋,我想邻居的房子肯定被炸了。我跑上楼顶,只见整个天空一片粉红色。第二天早上我得知,卡拉奇码头的油库被导弹击中了。大火仍在燃烧。我们在等美国人的帮助。”

  贝娜齐尔在竭力想象家人及朋友所经历的恐惧。正在这时,她接到了父亲发来的电报,告诉她“我就要去联合国,12月9日到纽约皮埃尔饭店见我。”原来在印度入侵一周后,巴基斯坦军队在战场上全面崩溃,国内形势又一片混乱,叶海亚·汗不得不求救于在大选中得到公认的政治领袖布托。12月7日,叶海亚·汗总统任命布托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期望利用他的权威和声望拯救巴基

  “你认为巴基斯坦在联合国会得到申诉的机会吗?”布托在纽约见到女儿时问女儿。

  “当然会,爸爸。”贝娜齐尔肯定地说,“谁也不能否认印度违犯了国际法,侵略并占领了另一个国家。”

  “你认为安理会会谴责印度,坚持让它撤军吗,”父亲又问。

  “怎么不会?数千人正在被屠杀,一个国家在被肢解,而作为一个国际维护和平组织,它竟袖手旁观,这将是一种渎职行为。”贝娜齐尔天真地回答。

  布托深沉地对女儿说:“你会成一个国际法的好学生,萍姬,我难以否定一个哈佛大学学生的观点,但你对强权政治一窍不通。”

  在安理会,贝娜齐尔坐在父亲后边二排的座位上。参加安理会对于贝娜齐尔来说,是在道义上支持父亲,支持父亲去为维护巴基斯坦的统一而斗争。而对布托来说,则希望贝娜齐尔能从中学到政治的残酷。他是在有意识地培养贝娜齐尔的政治兴趣,以便将来有一天贝娜齐尔能接替自己。

  安理会讨论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安理会就印巴冲突举行了7次会仪,拟订了十几份决议草案,但由于苏联偏袒印度,行使否决权,一个也没有通过。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甚至在停火问题上都未能取得一致意见。贝娜齐尔在这里充分领略了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以及强权政治的真实面目。

  12月11日凌晨,巴基斯坦在东巴的军队正在苦战,而且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最多只能坚持36小时了。布托为了在外交上取得进展,给伊斯兰堡发去电报,要求军队再坚持72小时。

  布托对巴基斯坦代表团说:“我们必须让叶海亚在西线开战,西线的进攻将牵制印度军队集中兵力攻打东线,减轻那里的压力。否则,我们将有失去整个巴基斯坦的危险。”贝娜齐尔替父亲给叶海亚·汗打电话,但叶海亚·汗的军事助手说,总统正在睡觉,不能打扰。布托闻此怒火中烧,抓过话筒吼道:“把总统叫醒!他必须在西线开战,我们必须立即减轻东线的压力。如果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讨价还价,我怎能去谈判一项对我们有利的解决办法?”

  而此时在东巴基斯坦,战斗正在残酷地进行着。巴军从战争一开始就在数量上和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在战略上,巴军统帅尼亚兹将军将部队部署在边境的前沿地区,以旅为单位,分别固守十多个孤立的地域,企图御敌于国门之外。但当印军改变了传统的正面突破、齐头并进的战术,而采用避实就虚、多路迂回的灵活战术后,处于劣势的巴军便始终未能集中兵力主动出击,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虽然巴军顽强抵抗,但终于被各个击破,首尾不能相顾。当巴军企图收缩兵力固守达卡时,为时已晚。12月14日,东、西、北三路印军在达卡城下会师,达卡被包围。

  在西巴战场上,巴军打的也不理想。12月15日,印军突袭西巴南部国境,占领了纳亚加尔等城市。两国空军相互轰炸,并发生了激烈的海战。由于巴军在西线不能对印军形成强大的压力,东巴的命运危在旦夕。

  在外交战线上,布托竭尽全力试图使联合国发挥作用,制止印度的侵略,挽救东巴。但由于苏联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坚决支持印度的侵略,与印度在外交上进行战略配合,否决一切停火协议,为印军在战场上赢得时问.所以布托的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东巴沦陷。

  在联合国紧张的外交活动中,贝娜齐尔成了父亲的秘书,参与布托与各国代表的会晤和磋商,出席安理会的会议,亲眼目睹了国际舞台上的强权政治、弱肉强食,学到了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这段经历给贝娜齐尔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是她在外交问题上的一次重要的实践。

  12月16日,布托在联合国已无能为力,便于一早飞返巴基斯坦。贝娜齐尔也从纽约回到哈佛大学所在的坎布里奇。

  1971年12月16日,印军攻陷达卡,尼亚兹将军率9万名东巴驻军无条件投降,成了印军的俘虏。东巴沦陷。

  同一天,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宣布西线印军将于17日22点30分停火。17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宣布接受印度的停火建议,并命令巴军全线停火。

  1971年12月17日,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

  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巴基斯坦被肢解,原东巴的土地上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1971年12月21日,“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从印度的加尔各答迁回达卡。1972年1月7日,巴基斯坦总统佐·阿·布托释放了被前总统叶海亚·汗于1971年3月26日以“判国罪”逮捕的人民联盟领袖穆吉布·拉赫曼。1月8日,穆吉布·拉赫曼从西巴经由德里回到达卡,就任孟加拉国第一任总统。

  在印巴战争激烈进行的时候,为了稳定民心和国内局势,叶海亚·汗总统于1971年12月7日任命前东巴省省长、巴基斯坦民主党主席努鲁尔·阿明为政府总理,任命人民党主席佐·阿·布托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战争结束后,12月18日,担任副总理才12天的布托又被任命为政府总理,叶海亚·汗总统企图以此转移人民对他领导不力导致战败责任的追究。但是,失去了东巴的巴基斯坦人民痛心疾首,他们再也不能容忍叶海亚·汗的军事独裁统治了,愤怒的群众的抗议浪潮终于把叶海亚·汗赶下了台。1971年12月20日,叶海亚·汗被迫辞去总统兼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职务。

  1971年12月21日,巴基斯坦国民议会中最大政党人民党领袖佐·阿·布托临危受命,出任巴基斯坦总统兼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成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此后直到1977年7月5日布托总理被齐亚·哈克将军发动的军事政变推翻,佐·阿·布托一直是巴基斯坦的最高统治者。布托当政期间的政治经济改革和国内外政策,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佐·阿·布托担任总统,标志着巴基斯坦历史上布托时代的开始。它也深刻地影响了贝娜齐尔的一生。

  父亲的荣升为哈佛大学的贝娜齐尔带来了荣耀,人们不再知道她是来自巴基斯坦的贝娜齐尔,而只知道她是巴基斯坦总统的女儿。然而,贝娜齐尔痛心疾首的是一个孟加拉国的存在已是无可挽回了,巴基斯坦被肢解了。

  1972年6月,贝娜齐尔回国省亲,布托再次要女儿参加他与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西姆拉举行的印巴两国首脑会谈。布托对女儿说:“不管结果如何,这次会谈将是巴基斯坦历史上的转折点,我希望你亲眼看到这次会谈。”

  6月28日布托飞赴西姆拉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举行首脑会议。在飞机上,布托一再告诫女儿:“每个人都将寻找迹象看会谈如何进展,你必须格外小心,你绝对不能笑,不能给人留下印象,当我们的战士还在印度战俘营时,你却过得很愉快。你也千万不要显得愁眉苦脸,那样人们会理解成是悲观的表现。不能让人们抓到把柄说,看着她的脸,会谈显然要失败。巴基斯坦人已经害怕了,他们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肯定要作出让步的。你既不要显得悲观,又不要显得高兴。”

  然而。布托的嘱咐并没有束缚贝娜齐尔的感情。在机场,贝娜齐尔猛然发现来迎接他们的甘地夫人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高大,实际上甘地夫人显得那样矮小,要比许多照片中的小得多。

  “阿斯拉姆·阿列库姆!”(乌尔都语音译,意思是“你好!”)贝娜齐尔用穆斯林希望和平的问候语问候英·甘地。

  “娜玛斯台!”(印地语音译,意思是“你好!”)甘地夫人回答着,面带微笑。

  贝娜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