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布托传 作者:刘文山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贝布托传 作者:刘文山等-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为反感,教派之间的仇杀事件屡屡发生。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为逼迫贝·布托政府在巴基斯坦实施“伊斯兰法”,大搞恐怖活动。如西北边境省部族分子约2500人,为要求政府实行“伊斯兰法”而切断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喀拉昆仑公路。在巴朱尔中央直辖区约有8000一1  名部落居民阻断交通,扣压政府官员并杀死西北边境省人民党议员,要求实行“伊斯兰法”。巴基斯坦国内外原教旨主义势力是卡拉奇动荡不安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三,国际贩毒集团和巴基斯坦国内的贩毒分子相互勾结,视卡拉奇为作案的“天堂”,混入其中为非作歹,推波助澜,加剧了卡拉奇的动荡不安。

  其四,当地地痞流氓团伙乘势偷鸡摸狗,肆意干起打家劫舍的老本行,使卡拉奇本已糟成一团的治安形势更加恶化。

  以上这四种因素交互作用,盘根错节,使得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卡拉奇大街小巷充满血腥味,社会治安长期不得安宁。

  一向主张政教分离的巴基斯坦人民党政府,自1993年10月上台后并非无所作为,贝·布托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控制日趋抬头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倾向”。例如,驱逐伊斯兰教极端分子首领出境;收缴宗教团体手中的枪枝;派出大批军警维持治安;禁止宗教狂热组织公开活动等等。然而,“卡拉奇现象”本身具有特殊的国际背景,单从内部下手成效有限,这就是悲剧愈演愈烈的根源所在。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卡拉奇的问题只能是政治解决,除此之外别无它路。作为卡拉奇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全国移民运动的作用显得愈来愈突出,其主要派别的领导人阿尔塔夫·侯赛因由于被政府宣市为刑事犯而长期流亡海外。人们普遍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政府和全国移民运动坐下来好好谈一谈的时候了。

  目前,巴基斯坦正面临着具有历史意义的十字路口。国内局势是继续动荡不定还是保持稳定与发展,事关贝·布托政府的命运和1.3亿巴基斯坦人民作为一个民族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与国际地位。前看守政府总理、著名无党派人土莫伊·考莱希为此呼吁巴基斯坦各主要政党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达成共识,“在大敌当前的挑战面前通力合作”,以战胜“那种本不该形成危机的危机”,同时也希望国际社会给予巴基斯坦“必不可缺的协助”。

  而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贝·布托决心“彻底摘除教派冲突这颗毒瘤”,尽可能早日恢复卡拉奇的秩序。她发出了两道指令,一是要求警方立即收缴好战分子手中现有的武器;二是将33名同众多血案有牵连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大小头目辑拿归案。国际社会也迫切希望看到反对派等各有关方面与贝·布托政府合作,制止卡拉奇的恐怖活动,恢复秩序。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巴基斯坦的安危,而且也影响到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五、棘手的经济挑战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外的各种因素,巴基斯坦的经济形势开始恶化。贝·布托上台时,面临的经济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表现在:外汇储备下降,1993年7月份下降到只剩约2。8亿美元的最低点,10月份稍有改善,但仍只有3.38亿美元;贸易逆差严重,达32亿美元;通货膨胀率高达18%;国债约400亿美元,其中180亿美元是外债,220亿是内债;国防开支浩大,占政府预算的30%以上。贝·布托总理新组成的联合政府如何解决这严重的经济挑战,将是对它的一个巨大考验。

  贝·布托在议会赢得了信任票之后,现在要实行看守政府总理考莱希进行的旨在减少巨额财政和贸易赤字、遏制通货膨胀和吸引投资的改革。面对混乱的经济形势,贝·布托政府必须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愿”来纠正宏观经济失衡的现象。贝·布托曾表示,这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将是她的政府“优选考虑的首要问题”。她许诺将继续实施考莱希的税收和财政政策,只作一些必要的修改。

  考莱希当政期间,采取的恢复经济的措施包括:为减少高达3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使卢比贬值10%以上;为缩小财政赤字,对农业收入实行前所未有的征税;对成千上万的漏税者和拖欠银行贷款者开展一场打击运动。但是考莱希政府留下了一大堆长期难以解决的经济问题,这些问题是他的看守政府在3个月的任期内解决不了的,只能留给贝·布托政府去解决。

  尽管巴基斯坦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以上,但由于巴基斯坦的人口有1.28亿,而且还以每年3.9%的速度增加,因此国家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已下降到每年仅2%左右。1995年6月上旬,贝·布托在国民议会召开的首次人口与发展会议上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根据上次人口统计,巴基斯坦的实际人口增长率是3.9%,而不是通常所说的2.9%;照此速度,再过24年。巴基斯坦的人口将增加一倍。她呼吁全国各阶层行动起来,开展一场遏制人口迅速增长的“圣战”。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巴基斯坦现在平均每分钟有近9名婴儿诞生,人口增长率在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居第一位。高速的人口增长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和经济问题:贫困加剧、失业增加、能源短缺、住房紧张、卫生恶化、粮食不足等等。在过去34年中,失业人口由20万增加到250万;文盲人数由200万增加到5600万;人均收入只有约400美元,l/3多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仅1993—1994年就进口小麦120万吨,耗资50亿卢比;有3000多万人营养不良。贝·布托政府在外援减少的情况下必须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因怀疑伊斯兰堡在实施核计划,自1990年I0月以来一直停止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贝·布托政府有选择地实施考莱希的经济计划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的压力。世界银行在1993年10月底表示考虑贝·布托政府提出的23亿美元贷款的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7亿美元的软贷款以解决其国际收支上的困难。但这两个机构都提出了贷款的条件,其中之一便是贝·布托政府必须继续实施看守政府总理考莱希的经济改革计划。

  针对严重的贸易逆差,贝·布托政府上台伊始便采取重大步骤,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以减少和消除贸易逆差。贝·布托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进出口关税,对某些产品实行特惠关税,放松进出口限制。

  1994年6月政府把最高税率降到了70%。

  1994年1—5月,巴基斯坦的出口贸易额为26。6亿美元,与199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6%。1995年预计将增加到78.3亿美元。

  1994年7月,贝·布托政府宣布向出口商作进一步的让步,取消对许多进口商品的限制。新政策允许外商独资经营进口业务。至1994年8月,巴基斯坦的外贸摆脱逆差,实现了1.4亿美元的顺差。至年底,巴基斯坦向世界各地的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6%,达到了67。6亿美元。根据政府1994年8月公布的特惠关税,皮革、纺织品、水产品加工、运动商品、珠宝、工程和碾米机械成为受益的面向出口的创汇部门。

  在放松贸易限制方面,贝·布托政府允许工业消费者、商品进口商和建筑工程组织未经政府批准即可进口二手机械设备。

  巴基斯坦最大宗的进口商品包括小麦、食用油、化工产品、钢铁、交通设备、医疗用品和家用电器,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大米、棉花、纺织用纱、皮革、地毯和石油产品等。为鼓励出口,巴基斯坦政府向出口商提供免税待遇,同时提供出口资金,并实行出口收入退税。

  除了继续推行私有化进程,整顿财经纪律,压缩和削减行政和非生产开支,鼓励进出口贸易外,贝·布托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保证外商投资的高额回报率;简化批准手续;开办开发区等。

  值得注意的是,贝·布托政府在利用政府的外交工作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总统莱加里访问美国,贝·布托访问德国、法国、西班牙,都带领大批企业家,在东道国宣传巴基斯坦的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举行投资环境报告会或洽谈会,向外国厂商介绍有关情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已经签署38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协议。香港实业家与巴基斯坦签署了75亿美元的投资意向书。韩国企业界与巴基斯坦签署了41亿美元的投资意向书。法国也派出企业家代表团到巴基斯坦了解投资的可能性。中国也积极投资于巴基斯坦的电力和建筑业。贝·布托政府计划在今后3年内吸引外资320亿美元,为此巴基斯坦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以督促外资项目的发展。

  1995年1月21日,巴基斯坦投资委员会秘书莫希布拉·沙阿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巴基斯坦将在全国建立12个工业特区以吸引国内和国外投资。特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在这些特区投资建厂将享受10年免税优惠;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将免除进口税;进口原料减免进口税25%;土地将出租给投资者50年,到期后还可延长50年等等。这些优惠政策是巴基斯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优惠的经济政策,宽松的投资环境,极大地刺激了外商的投资热情。目前巴基斯坦已形成了空前的外商投资热潮。从巴基斯坦独立到1994年,47年来外商投资总额不过20亿美元,而在1995年前几个月的时间里,外商意向投资就已接近1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电力等能源领域。有近100家外国公司和本国公司投资电力项目,投资额达数十亿美元。中国向一条输电线项目和火力发电站项目提供了资金。199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