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Victor Yuan):
我注意到,美国的许多乞丐是很年轻的,而且男性居多。还有,他们是领救济金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实际上,乞丐可以去收容所,找到地方睡觉,可以拿到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救济。一般来说,乞丐不会在街上饿死、冻死。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16:原来领导实行家长制,现在是老板制
袁岳(Victor Yuan):
11年前,我在机关工作,上级领导有许多。现在,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领导了。刚离开学校工作时,觉得要为领导工作,帮助领导进步。当时,我时常指出领导的错误,领导很生气,说:“到底谁是领导啊?”我知道了,原来不能这样对待领导。自己做企业之后,觉得领导是政府,因为民营企业要遵守国家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对领导还是蛮适应的。在社会组织里,领导还是可以与之谈判的。
现在,领导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若干变化。一是,原来领导实行家长制,现在则是老板制。原来领导就像不讲理的父母,你没有反驳的机会。但实际上,他也不能开除你。现在,大家习惯将领导称为“老板”。这表明领导的决定权扩大了。他可以开除你,而且财务上对你的影响力更大了。但是,你有一定的机会可以反驳领导了。二是,领导多元化了。行业协会、俱乐部和联合会,都有“头儿”,这样产生了许多领导,你有多个意义上的领导。三是,我们自己也可以做领导了。比如,你创办了一家企业,很成功,那么你就是企业领导了。或者,你经常在媒体发表一些意见,得到认可,那么你就是民意领导了。或者,你参与社会工作也有机会成为社会工作的领导。过去,“领袖”这个词不能滥用;现在,有些活动就可以命名为“青年领袖营”了。只要你能够推动某些事情,就有可能成为领导。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最后,领导过去在我们面前依靠朴素的意识进行领导;现在,领导艺术和科学得到了重视。形象管理、资源协调和组织行为艺术都成为了领导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为政府工作了11年。我接触的领导基本上是政府中的。政府与公司一样,都有明确的级别制度。你知道自己的领导是谁,身份界线很清楚。但是,美国政府部门里平等融洽的同事气氛与合作精神都很强。刚进入美国政府部门工作时,我只有24岁,研究生刚毕业。第一天到办公室时,我发现大家彼此之间都是直接称呼名字,包括对五十几岁的人。只要是部长级以下,哪怕他比自己年纪大许多,比自己资历老许多,都是直接叫名字。
刚开始工作,我也像你(袁)一样,很直率。有一次,我和一位领导参加一个讨论。大家都谈了许多意见。我没说什么。领导问:“大为,你要不要补充一点?”我就说:“实际上你说的不完全正确。”然后,我就接着说自己认为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散会后,他说:“大为,你还很年轻,你刚才说的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最好是会后来讨论。”
现在,美国国务院的领导是鲍威尔。他在领导科学上做出了许多贡献。他有7条领导原则很有名。他说,作为一个领导,第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第二,要把所有人和任务联系起来。他举了一个帝国大厦的例子。曾经有一个人在那里调查大厦管理的班子,从最高的一百零几层到地下室,他问了许多人,问那些人怎么看帝国大厦的管理。到地下室时,他问那些倒垃圾的人,怎么看自己的工作。那些人说,我们天天把垃圾扔出来,我们的任务是保证任何人到帝国大厦都有很好的印象。第三,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工具。第四,授权他们做决定,信任他们的判断能力。第五,在他们做好事情时,给予承认,赞赏他们的工作。第六,做一些有难度的决定,不要犹豫。第七,刻苦地工作,让别人看到,做出榜样。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17:年轻人每5年都会经历2~3次职业调整
袁岳(Victor Yuan):
1988年,我的第一个工作是学校分配的。那时,大学生可以先自己找工作,找不到时再由学校分配。这种做法已经进步了。以前,大学生都是完全由学校分配的。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完全市场化了。大学只完成对你的教育,找工作由你自己负责。大学只会帮你联系一些单位。
我现在的感觉是,如果公司需要人,基本可以在人才市场招聘到。另外,也可以在网上招聘。职员中的流动现象是很普通的。比如,被猎头盯上了、到客户那里工作了、到竞争对手公司去了、去留学了,等等。一般来说,工作的年轻人每5年都会经历2~3次职业调整。在一个单位呆3年的情况现在很少了,跳槽是正常的了。
单位都希望找到人才、留住人才。但是,如果人才的合理流动保持在适当比例,则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呆的时间太长了,可能就不会有创新的积极性了。新人会带来新气息。单位在看待跳槽的问题上有三个特点:一是过去的工作是单向规定的,现在变成谈判和签协议的形式了;二是福利货币化了。住房补助和交通补助都货币化了;三是吸引力代替了限制力,如以前有5年服务协议,限制读研究生的服务年限等,现在则更强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变工作气氛,用这些措施吸引人留下,而不是采用强制的方式。单位变得更灵活、更有活力了,以此来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美国,换工作很正常。社会流动性一年比一年大。人们会换工作、换职业。作为外交官,我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有时也在想:自己要不要换换工作。任何人都会想:要不要改变一下职业和生活方式。中国有句古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在你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细节困难,因为这需要很谨慎的计划。比如,你通过发简历、打电话寻找新工作,这与你现在的工作会有矛盾,你会担心被现在的公司知道。一个人离开公司时,应该有权利把退休金带到下一家公司。这也是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一个议题。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怎样留住人才呢?方式包括增加薪水、给予休假等更多待遇,还有给予职位提升。在互联网公司还有一种较普遍的做法,即创造一种轻松好玩的工作环境。美国有一种新的职位,叫chief morale officer(首席工作精神官)。他是专门负责工作气氛的人员,职责是为了创造更有活力的工作环境。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18:在3~5年内,失业状况很难缓解
袁岳(Victor Yuan):
现在,中国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原因之一是大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精简人员,用工总量在减少。另一个原因是新的劳动者不断产生。供应不断增加,而需求是稳定的,这造成了失业人数的上升。现在,在普通人关注的问题中,失业下岗问题连续两年处在第一位。
中国有个词:下岗(unemployment)。这是一种中间状态,意思是先把你放在那里,有了岗位再让你上岗。通常,单位会发给你一点儿钱,作为生活费。这种情况通常存在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官方现在基本上不用“下岗”这个词了。这个词的出现有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原因。因为当初受聘时谈好是铁饭碗,现在不是了。另外,一个人在年轻时就为国家的工厂工作了,现在工厂要解聘我,从情理上说不过去。这些都需要给出一个说法。于是,“下岗”这个代表中间状态的词就产生了。如果将民营和三资企业的失业人群、国企失业人群、无业人群等所有失业群体都考虑进去,那么中国的总失业率还是很高的。
有两种情况会加剧失业,一是国有企业转型速度加快,二是农村产业改造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3~5年之内,失业状况不会缓解,还会加剧。下岗之后,城市里面有30%左右的人口在失业统筹保障之下,他们可以得到救济金。在北京,有30万人有最低生活保障费,也有相当多的一批人没有处在这种保障之下。政府鼓励职工下岗后创业的具体方法还有待完善。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就业转型培训、发放小额创业贷款,这些方式的发展还不够,需要有更多的社会组织来关心失业的人群。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美国人很看重工作。一个人的工作与他的性格、家庭和身份是紧密结合的。一个人失去工作后,除了对自己的经济有影响外,还会让人感觉到他在道德上是不是不好?其实,这是不合理的,但自然会让人这么想。美国人刻苦工作的敬业精神很普遍。一个人失去工作会对他的生活有长远影响。房子贷款很贵,失去工作,可能支付不起。房子每月大概付1 000~2 000美元的分期付款。孩子上州立大学每年要花一两万美元,私立大学三四万。失去工作对退休金也会有影响。
年轻人更容易失去工作。因为“first in,last out”,就是说,公司裁员时,会从最新进的人开始裁。私人公司经常进行人员变更,在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大一些。最近,美国经济比较困难。虽然开始好转了,但达不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高峰。人们失去工作后,第一个问题不是想让政府帮我太多,而是我有什么办法帮助自己。失去工作后,可申请州救济金,一个月大概六七百美元,让你吃饱饭,让你有一段过度时间去找新工作。现在,美国失业率在6%左右。而上世纪90年代只有4%多一点儿。
第三篇 人际关系:互相帮助 互相欣赏话题19:请客如吃干净是很好的状况
话题19:
对于美国人来说,请客时如果盘子吃干净了,见底了,是很好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