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在皇宫那种勾心斗角的地方训练出来的拔尖儿的人,心思玲珑剔透,晴鸢的抗拒又如何看不出来?只不过霸道惯了,又各有心思,所以故意视而不见罢了。没想到一转眼的功夫,她竟然又改了主意,这脑子动得,连他们都有些把握不到了。
晴鸢听了,不由一阵尴尬,说道:“两位阿哥都是矜贵的人,奴婢自当好生侍奉,哪有愿意不愿意的说法?奴婢知道您二位都是率性男儿,喜欢纵马驰骋,不喜欢马车的狭小窄逼,所以先前并不敢说。不过现下日头太猛,骑马的时候没有遮盖,万一热出点什么事来,奴婢该如何交待?这才冒昧提议罢了。”
她说得卑微,头头是道,其实说白了不过是因为体认到已经无法摆脱,既然如此倒不如好好巴结两人,跑不掉就跑不掉吧,怎么也要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才行!
胤禛和胤禩相视一笑,倒也不曾驳了她的面子,两人果然弃马就车,跟她挤在了一辆马车里。至于李太医乘坐的那辆,人家还看不上!
费扬古家的马车不小,但此时挤上了四个人,还是显得有些局促了。再说天气炎热,马车里虽然不怕阳光暴晒,却也是热气哄哄,无奈之下,晴鸢只得让秋玲坐到李太医那边去,自己则跟两位阿哥同乘。
秋玲不过是个下人,又怎敢跟皇子们坐在一起?正在浑身难受的时候,听到晴鸢这样的安排,立刻如蒙特赦一般溜了,也不管晴鸢跟两位阿哥男女有别,同处一处是不是恰当。不过,胤禛和胤禩兄弟居然也未曾出言阻止,难道也忘了男女授受不亲这回事?
晴鸢瞟了两人一眼,抿了抿嘴,便不说话了。
马车继续上路,又走了一阵,到了未时末,终于回到了京城。
一别经月,再次看到京城熟悉的场景,晴鸢忍不住有些感慨。有别于庄子里的热闹气氛,并不因为天气炎热而有丝毫减退,在田间地头待惯了,乍一回到这样的场景,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胤禛和胤禩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守着她走进家门才算数了,因此也不停歇,直接就让队伍来到了费扬古家宅的门前。由于早已派人先头来打过招呼,晴鸢的额娘知道自己的女儿被两位阿哥送了回来,自是不敢怠慢,一早就带着人等在了门口。待看到这一行人的队伍,也说不出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儿,赶紧迎上前来。
眼见着四阿哥和八阿哥从马车里跳出来,她心里只剩下了叹息——好不容易才躲了出去,目的就是为了避开这些阿哥们,可没想到到头来还是被他们给“押”了回来,看这阵势,女儿怕是跑不掉皇家人的命运了啊!
也不知是福是祸!
心里想着,脚上却不慢,赶紧走到马车旁,对胤禛和胤禩躬身行礼,道:“四阿哥吉祥!八阿哥吉祥!”
“福晋请起。”两兄弟异口同声说着,而这时,晴鸢也在后面赶上的秋玲的服侍下走下马车。
看见母亲竟然在这种大热天里在门外守候,晴鸢吓了一跳,心中不由一阵心疼,再加上一阵怨怼,忍不住愤愤地剜了胤禛和胤禩一眼——若不是他们,母亲又怎会在太阳底下受这种罪?!
赶紧走了过去,扶着母亲,她心疼地说:“额娘,外面这么热,您怎么还要出来呢?就在里头等着就好了啊!”
母亲看着自己的宝贝女儿,虽然住到了庄子上,但气色看起来却比原来在京城里还要好了,不禁有些欣慰,又见她一如既往的孝顺,不由更是高兴,拉着女儿的手,和蔼地笑道:“无事的。两位阿哥驾临,出门迎接那是礼数。况且多日不见你,额娘想念得紧,也想着能够早些见到你。”
晴鸢听到这慈爱的话语,不由得红了眼睛,哽咽着说:“女儿不孝,让额娘担心了。”
母女俩在这儿真情流露,胤禛和胤禩却在一旁哭笑不得。方才晴鸢那含恨的一瞥,分明是将两人记恨上了。话说回来,他们也不曾想过福晋会亲自在门前迎接的啊!这份怨恨倒也真是招得冤枉!
摇头叹息了一声,胤禛走上前,说道:“福晋,晴鸢,送到这里,我们也该回去了,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就不打搅了。”
母亲这才想起来还有两位阿哥等在一旁,不由一阵尴尬。见到女儿,她心里高兴,却忽略了贵客。不过看上去似乎两位阿哥都没有怪罪的意思,暗地里于是松了口气。
“两位阿哥一路辛苦,不如到寒舍稍作歇息再回去,如何?”虽然私心里想跟女儿独处,好好问问这一个月来的情形,但面子上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不能失了礼数。
胤禩笑道:“多谢福晋的好意,不过我们确实还有事情要赶着回去向皇阿玛禀报,而且您跟晴鸢多日不见,想来也有许多话要说,就不便打搅了。”
母亲听着,这八阿哥倒也体贴,没有王公子弟的骄纵,是个善体人意的人儿!若他的身份不是阿哥……
微微摇了摇头,挥去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她笑着说:“既是如此,奴婢也不敢耽误了两位阿哥的正事。只是今日劳两位阿哥亲自送小女回来,这份恩德,奴婢等日后自当回报,如果两位阿哥不弃,还请以后多来坐坐。”
这话纯属口头上说说,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但胤禩眼珠转了转,却是露出个意味不明的笑容。
胤禛看了晴鸢一眼,淡然说道:“晴鸢姑娘蕙质兰心,此次又为朝廷立下了大功,我们一路护送也是应该的。额娘一直挂念着她的身体,如今她能够无恙回到京城,额娘听了,想必会很开心。”顿了一下,又道,“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告辞了。”
母亲听得一头雾水,什么“立下大功”?为什么又会扯上德妃娘娘?不过却也知道此时不是追根问底的时候,只是毕恭毕敬地将兄弟二人送走。
第四十二章 叙话
母女俩回到后院,晴鸢住的小院里,母亲又拉着她的手,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仔细打量了一番,看见确实没什么损伤或是消瘦的地方,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而晴鸢,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在观察着母亲的时候,却觉得母亲比一个月前又憔悴了些,只觉得是为自己担心所致,不由得红了眼圈,看着母亲,哽咽着说:“额娘,女儿不孝,让您为女儿担心了!”
好吧,虽然那两位阿哥没安什么好心,不过有一点倒是让他们说着了——长期待在庄子里,她是高兴了,却连累了家中父母为她操心,确实应当早些回来的!
看在这个份上,他们压着她回来的这番举动,她就大方一些,不怨恨在心上就是了。
母亲听得又是欣慰又是心酸,自己的这个女儿啊,真的是长大了!当下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笑着说道:“额娘确实是为你担心,不过看你一切无恙,也就好了。你切莫自责,让你到庄子上去住,是额娘和你阿玛的意思,跟你又有什么关系?”
晴鸢微微笑着,将母亲扶到椅子上坐下,又双手捧过丫鬟刚刚沏上来的茶碗,恭恭敬敬递给母亲,正色说道:“阿玛和额娘的苦心,女儿明白。”
母亲满意地点点头,拉着女儿在身边坐下,关心地问道:“可是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四阿哥和八阿哥会跟你一块儿回来?你好好跟额娘说说。”
晴鸢叹了口气,只得将她在庄子里住得好好的,却没想到被两位皇子找上门来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一遍,末了叹道:“他们是皇子,他们的话女儿不敢不从,所以才不得已跟他们一起回来……怕是这么一来,京城里又该流传一些不好的传言了。”
母亲若有所思,道:“原来如此。”旋又叹息着道,“我儿聪敏,想必已经猜到了,额娘之所以让你上庄子里去暂避,就是不想让你卷入到皇家的是非中去。却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竟始终还是躲不过!不过你放心,既然德妃娘娘已经插手进来,就断不会再让那些没根的谣言满天乱飞,想来这流言的事情是无碍的。”
相比起德妃的介入,她倒宁愿让谣言去传啊!晴鸢忍不住苦笑,不过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她们早已经无能为力,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母亲似乎也看出了她的心事重重,于是改变了话题,问道:“方才四阿哥说你立下功劳,这是怎么回事?”
晴鸢甩了甩头,将那些无用的思绪抛开。既然已经无法改变,那就只能努力去适应了,总是记挂着不过让自己为难而已。人生短暂,总是纠结于一些自己无力改变的事实有什么意思?总要想办法让自己过得好才是真的。
如此一想,她便也放开了,顺着母亲的话题说道:“其实倒也没什么,是四阿哥夸张了。女儿只不过见那些农户们收割的时候太过辛劳,再加上时间紧张,怕被天候影响了咱们家今年的收成,所以就将以前书中见过的两台收割用的机器画了出来,让匠人们仿照着做了出来,给农户们帮个忙而已。四阿哥和八阿哥在庄子里见到了,觉得好,心里高兴,就夸了女儿两句,如此而已,算不上什么功劳。”
母亲听得却有些皱眉,叹了口气道:“如此看来,你倒是入了两位阿哥的法眼,也不知是福是祸。”
晴鸢心中明白,却不欲让母亲担心,故诈做不知,笑道:“能让两位阿哥看得起,当然是福了。女儿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才能家里有阿玛、额娘的疼爱,外面有德妃娘娘、四阿哥、八阿哥的照顾,这都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呢!额娘,女儿想着,过两日要进宫去答谢德妃娘娘的关心,您看可好?”
母亲笑着点头,说道:“这是应该的,我的小女儿终于长大了,也知道人情世故了!”
晴鸢红了脸,拉扯着母亲的手,撒娇道:“额娘,您这话说的,好像女儿以前多不懂事似的!”
母亲不由笑开了颜,由着女儿撒娇,笑着说道:“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