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随波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里随波行-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黑子笑着伸手指了一下滕琰的耳垂说:“也有人家给男孩穿耳孔,但只穿一个,你却有两个耳孔。”
  滕琰一直以为是因为自己皮肤或者长相什么原因,结果听刘黑子一说,倒是怔了一下,不禁佩服地说:“刘义士真是目光如炬,佩服!佩服!”
  刘黑子却笑了:“我原来是卖首饰的货郎,见人最注意的就是头发上插的,耳朵上挂的,最初见到一侧有耳孔还并没有在意,后来才发现是两个,才怀疑你是女子的。”
  滕琰叹了口气,成败真的在细节。
  刘黑子已经断了想留下开国公府的想法,说话间也放松了些,“其实知道后,再看小姐确实是女子的样子,但当时小姐就那样大方地出现,真让人一点也没想到眼前的少年会是女子。”
  那就是说自己的气质和举止都没什么问题了?滕琰也释然,自己本来就不是深宅大院养出来的,举止大方正符合自己以往的气质。只是这该死的耳孔!
  滕琰明白了,也不再纠结,拱手对刘黑子说:“刘义士保重!”
  刘黑子也拱手与滕琰道别:“山水有相逢,再会!”
  滕琰拔转马头后,又转了回来,对刘黑子说:“刘义士,想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得有实力,练一支有实力的兵才是最重要的。”
  说完转头催马,于路边等着自己的滕珙和窦师傅一起追上了车队。
  滕珙和滕琰把马拴在车旁,准备上车与父亲说话。帮着他们拉马的窦师傅突然对滕琰说:“小姐,今天老奴差一点吓死。”
  滕琰笑着说:“我也差一点吓死。但我们害怕,刘黑子都没看出来,所以我们赢了!”
  窦师傅不再说话了,但以后他对滕琰特别的信服。
  而在车上,父亲和大哥听滕琰讲完事情的经过后,都后怕不已,又觉得滕琰确实有本事,心情复杂地看着她。
  “刘黑子这个人既做着强盗,还很要面子,他嘴里说的和实际行动多有不同,而且这人没有坏到底,心里还是有一些善良的。我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有把握去说服他。”滕琰见父亲没像平时一样对她进行说教,就主动地解释。
  知道大哥心里还有一种不舒服,那就是他没有成功,而自己却成功了,于是说:“如果没有昨天大哥去探得的情况,我也不可能说服刘黑子。再说,你们都是男子,总讲忠君,我却是女子,只想一家人保住命。”
  滕珙的表情却没有觉得面子上过不来,他对滕琰从来都是心服口服的,听滕琰解释,反倒把心思转到了别处。
  父亲也是一样。一路上滕琰也多次流露出对皇上的不满,父亲虽然不赞成,但也不再因此而批评她了。这儿他问:“琰儿,你认为这个刘黑子将来真能谋得天下吗?”
  滕琰回答:“我觉得他不能。这人空有点小聪明,特别的贪财,还有些优柔寡断,在这乱世,能自保就不错了。”
  “那你对他说的那些话有几分是真?”滕珙也好奇地问。
  “我所说的差不多都是真的,尤其是给他出的计谋,都是为他好。如果不是真有道理,他哪里能立刻就听从。我只是在恭维他的时候说了几句言不由衷地话,不过,那也是刘黑子自己先动了心思,我才那样说。”
  “燕国真的会灭亡吗?”父亲看着滕琰,艰难地说。
  滕琰知道父亲想听到什么,但形势已经这样严峻了,父亲越早认清形势就越好,她肯定地说:“我觉得燕国一定是没希望了。只要想想历朝历代亡国的情况,现在何其相似!”
  父亲和大哥也都沉默不语了,这一次逃难,大家都看到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情况,对于燕国的前途,早就没了信心,但从小就培养出来的忠君思想还是不可能一下子改变。
  “那么,燕国将来会怎么样呢?”
  滕琰说:“我觉得,总会有人站出来,打败犬戎人,收拾燕地山河,到时民心所向,自然就出来新的朝廷了。”
  一家人在一起,谈论着国家大事,正是因为国家大事现在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父亲和大哥的眼睛里也只有对家国的担忧,却没有像露出刘黑子那样渴望而执着的目光,他们不是那种能去争夺天下的人,滕琰却觉得很好,她所希望的也是如此,一家人在一起过些平淡的生活。
  前面的路是一马平川,逃难的大部队还是一眼望不到头。经过刘黑子的盘剥,路上的流寇更多了。
  这天,到了傍晚,该是摆下车阵、安营扎寨的时候了。
  现在车阵里不只是开国公府和平国公府两家,还有些路上加入的一些小康之家。这也都是互利互惠的事,这些人家自保的困难很大,出了谷一直跟着开国公府的大部队。而开国公府怎么说也是人手有限,面对大批流民时也是万分紧张。
  于是大家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轮流防御。
  一匹马还套在车上的马不知怎么惊了,影响了另外的几匹马,府兵们措手不及,平时这时候情况也是最乱的,队伍刚刚停下来,车阵还没组成,所以这些流寇们也是特别选的这个时间把马惊了。
  两辆马车跑了出去,好在都是装物品的,当然正是这种车才是流民的目标。
  几名府兵出去追,滕珙将他们喊了回来,成群的流寇就在不远处,哪里能追回来,只能引起一场冲突。
  滕琰和滕珙站在马车上,清楚地看到那些流寇们聚在一起,马被杀了,车上的米粮早就卸下来,他们把马车拆开烧火烤肉做饭。每辆车上还都装着些布匹和金银,布匹被扯成了一块块的,有的人抢到了就围在身上,只有那些金银锭子,还散落在地上,没人去捡。
  现在捡这些东西是一点用都没有,就是拿一个和馒头一样大的金锭去买一个馒头,都买不到。大家都想多留下点粮食,能活着到昌平,到了那里,就有了希望。
  “也真是可怜!”滕珙说。
  滕琰也是一样的心思,虽然这些人抢去了自家的马车,但滕琰真地恨不起来。自己家还有吃有喝,这些人都不知饿了多久。
  当初刚刚从京城逃出来时,还没有人去碰路边田中的庄稼,现在,虽然还都是青苗,但路边一直到很远的地方,已经看不到麦苗了,都进了一张张饥饿的嘴。而这样的行为,又加大了流民的队伍。
  田里将颗粒无收的结果使农民们绝望地加入了前往昌平的队伍。
  “真不知昌平是什么样子的?”滕琰低声说出心里的担心。
  “昌平一定有粮食。”滕珙故做开心地安慰着滕琰,“昌平郡可是燕地收成最好的地方。就说我们宗房吧,上千倾的地,每年收的粮食都堆成了山。”
  滕琰不去质疑,虽然她心里并不完全相信。
  吃过饭后,滕琰与父亲和滕珙单独坐在一起,她试探地说:“我们的目标只有昌平?”
  父亲奇怪地问她:“那还有什么地方可去?”
  这就是眼界的问题,在父亲眼里,只有燕地才是他的家乡。其实整个中国大多了,黄河以南,是更广大的土地。特别是江南,那里就是在过了上千年后还是保持着比北方要强上一些的经济实力,而眼下,与燕地的差距更是巨大。
  “我听说江南是鱼米之乡,那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田里能有三次的收成,士民富足,文风斐然。我们剩下的财帛不少,不如穿过昌平,渡黄河,直接到江南去。到了那里,买些田地,做些生意,家里的子弟也可以在那边读书。”
  “吴国是我们燕国的仇敌,十多年前,吴国的太子还带兵来攻打燕国。”父亲严肃地说:“幸亏上天保佑,那一年黄河的水势特别的大,又连续刮了很多天的大风,吴国太子无法渡河只好罢兵而去。”
  这事情滕琰也知道,“不管燕国和吴国过去有多少的仇恨,但不一样有共同的祖先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说不定什么时候,吴国和燕国又成为一个国家了,就像汉朝和唐朝一样。”
  滕琰认为整个中国就是一家,而父亲和大哥显然不这么想。
  父亲摇头说:“你怎么能这样想?仇敌就是仇敌,我们断不能去敌国。”
  大哥很少反对滕琰的话,此时却说:“妹妹,先不说吴国与燕国的仇恨,我们家可不是普通的人家,而是开国公府,哪能随便去吴国呢?”
  “这倒是个问题,”滕琰对自己家的爵位本身就没有根本上的认同,而一路逃难,让她差一点把这个爵位都置之脑后了。“不过,听说吴地政治清明,我们家又只是破落的公府,只要我们奉公守法,应该不会有人与我们为难吧。”
  “不管吴国人怎么样,我们家世代在燕地为官,燕地也是我们祖先埋骨的地方,决不能离开。”父亲很是倔强。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六章

  
  滕琰决定把心里话都说出来,“说不准什么时候,圣旨就会下来,夺了我们家的爵位,到时候我们家就是平民百姓,还有什么顾虑不能离开燕地的呢?”
  这是明显的事实,他们从去往平阳的路上逃出来,最可能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事实上,这时候处罚开国公府的旨意已经下发了,只不过在这乱世,并没有传到他们这里而已。而是在又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才在昌平城里得知。
  给祖父的罪名就象王沂说的那样“托付不效、专事欺瞒、纵敌不战、谴散援兵。”对开国公府的处罚是“夺爵,家属流放。”只不过那时燕国皇上的旨意已经没有任何效用了。
  没想到父亲对滕琰的这几句话反应是这样的大,他一下就晕了过去。
  滕珙和滕琰慌了手脚,好不容易才将父亲唤醒。他们虽然带了药材,可并没有医生,生了病是最可怕的事了。
  滕琰不敢在父亲面前再提这件事了,只好转而做滕珙的工作,发现一贯温和的滕珙也非常难说话。滕琰慢慢理解了,如果自己也是土生土长的燕地人,也一定会同他们一样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