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随波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里随波行-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燕王奇怪地看了她一眼说:“你累了?”
  滕琰赶紧说:“我不累,我是怕你没受过这样的苦。”
  燕王笑了笑说:“你以为我从小锦衣玉食,赶这点路就受不了了?”
  “是啊,就是进军九原时,也没走过这样的路呀!”滕琰解释说。从燕都到九原,每天大约走j□j十里,沿途他们休息的地方都是有人提前打点的,还算是很舒服的。路上还有坐车、骑马两种选择,当然,她是没见过燕王坐车的。
  “那你就看看吧。”燕王淡淡地说。
  滕琰明白燕王是有些不高兴了,就指点着脚下的路说:“你听说过,要想富,先修路吗?等我们收复了燕地,就把燕地的路全部修成能过车的官道,让各地的物资流通起来,燕地的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
  果然,燕王的不快被转移了,“没听过,修路和百姓富足有那么大的关系吗?”
  “当然有了,燕地现在是非常贫穷,商户也少。可是休养生息几年,土地的产出就多了,就象这里,靠着大山,山里有各种山珍,在本地也不值钱,修好了路,运出去,就都是好东西。”
  陆伯甫曾经对滕琰讲过凤凰山,这时候的生态环境是好得不得了,这座凤凰山方圆几百里,有上百个山峰,无数的沟峪,大山的深处据说无人进去过。就在陆家村的周围,也是有无数的蘑菇、木耳、山果、山菜等,至于山鸡、野兔、狍子等也常见,当地的百姓虽然也经常进山弄些山货,可是主要是自己吃用,很少有人想到运到外面,没有这个意识是一方面,道路难走也是一方面。
  陆伯甫经过商,知道物品流通带来的效益,滕琰对他说修路的事,他想想就明白了,还豪气冲天地对滕琰说,他将来有了好前程,一定为家乡把路修好。
  这些话好象还在耳边回想,陆伯甫黑亮地眼睛就出现在滕琰的脑海里,滕琰不知不觉地笑了,对燕王说:“古人说近乡情怯,我现在也有些怯意了,不知我的那位故交,是否回到了家乡。”
  看滕琰掩盖不住的期盼,燕王就问她:“你从小就在道观里,怎么认识的这位朋友?”
  滕琰把在藏书楼与陆伯甫相遇的事讲给了燕王,只是把地点从开国公府挪到道观,省略一些不能说的情节。
  还把自己和陆伯甫在一起谈的一些话告诉燕王。
  燕王听得很入神,虽然多次因为道路狭窄,两人不得不分开,但一直也没中断这个话题。
  “你的这位故交,才学也很高呀!”燕王很少表扬别人。
  滕琰其实也是有意在燕王面前为陆伯甫留个好印象,陆伯甫是有远大志向的人,一定会出仕的,自然要到燕王手下效力,滕琰帮他先铺铺路,笑着对燕王说:“我的这位故交是燕国最后一次科举的状元,如果这次见到了他,我一定劝他为燕王效力!”
  燕王也很高兴:“本王就拭目以待了。”
  过了巳时,再转过一条山路,就看见了陆家村,躲在银光素裹的大山的一个山坳里。可以看出这里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依山靠水是一片福地。
  陆家村是个大村,一大片的房子排列有序,村子外还立着村墙,一望可知这是个向心力很强的家族。
  按照陆伯甫以前对她讲述的情况,滕琰沿着进村的小路前行,到了村口下马后,数着第三排的房子拐了进去,第三家,果然是院门一左一右各有一棵树,陆伯甫曾告诉她说是一桃一杏,正逢冬季,树叶凋零,看着到差不多,分不出哪一株是桃哪一株是杏。
  如同旁边的人家一样,并没有真正的院墙,只是用篱笆围了一圈,院门也是简单的柴门,叩了几下,并没有人出来应门,大概屋子里听不到。
  滕琰伸手一推,门直接就开了。进了小院,中间一条小路直到正房,两侧是围着半截土墙的厢房,只有最东侧的厢房里面堆着些木柴,其余都空空如也。
  正房就象陆伯甫所说的是三间,中间开门,东面两间,西面一间。滕琰走到门前,就听到里面有一位年青妇人的声音:“伯母,你再吃些,不用给孩子们留。”
  一个略有些苍老的声音说:“我吃饱了,你拿去给小虎子吧。”
  那年青妇人又说:“你这样整天织布,还只吃这一点饭,身体会受不了,要是大哥回来,还不得心疼!”
  “我都习惯了,每天不织点布就觉得没事干。再等几天,让成甫把这些布拿到集市上卖了,要过年了,还能多卖几个钱,怎么也得先把明年的种子先买回来。”
  “族长那天不是说了吗,现在燕王把犬戎人赶走了,燕王仁德,明年种地可以先去官府领种子,只要秋天多交一成的税就行了,伯母你就不要再操心了。”
  “你说,犬戎人都走了,伯甫是不是也就回来了?”
  “可不是,我估计大哥就在路上呢,你这一日十多遍的嘀咕,他一天不知道得打多少个喷嚏。”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八十四章

  还真找对了,滕琰听到陆伯甫的名字后心里有些恍惚,下面的话也听不进去了,只有一种想法在她的脑子里盘旋――他还没回来。
  滕琰也忘记了敲门,推门进了屋子,同燕地大多数农户家一样,正对大门的是一个穿堂,她打开帘子进了传出声音的东屋。
  屋子里陈设非常简单,一架织布机在南窗下,上面还有没织完的布,北面是一辅唬晃舶谧帕街荒鞠洹
  两个身穿农家粗布衣服的女子正在在炕上对坐,只间一个木托盘上放着半碗黍饭,一小碟菽豆。
  两人随着滕琰开门的声音看过来,滕琰立刻就能肯定那位坐在里面的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就是陆伯甫的母亲,陆伯甫曾经为她描述过。
  其实陆伯甫与她的母亲长得并不像,这位老妇人面带病容,神情憔悴,依稀可以看出年轻时也是一位美女,而且属于那种娇弱温和的气质。但他们的眼睛却是完全一样,又黑又亮。
  看着两个人面上流露出来的惊讶,滕琰上前给陆伯甫的母亲行了晚辈大礼,又自我介绍:“我是陆伯甫的好友,姓滕名谨。”
  陆伯甫的母亲慌手慌脚地上来扶她,用带着颤音的声音问她:“我儿现在在哪里?”
  滕琰一句:“我也是前来寻他的,并不知道。”还没说完,老妇人就摇摇欲坠,滕琰和那年青妇人在两边急忙扶了,把她放在了炕上。那年青妇人熟门熟路地按了按人中,又帮着抚了抚胸口,滕琰急忙上前喊着:“伯母,您别急,陆兄一定会没事的,我就是替他来看您的。”她才悠悠转醒。
  就在时候,一个同样穿着粗布的衣裳的青年男子,快步走进屋子,看样子是从西房过来的,身边还跟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小男孩,因为害怕一直抓着这男子的衣服,又忍不住好奇探头探脑地向里面看。
  滕琰想起刚才两位妇人的对话,就笑着问:“你就是陆伯甫族里的兄弟?”
  陆伯甫告诉过滕琰,他将母亲托付给族里一位交情好的兄弟,看来就是这位叫成甫的人了。
  “你是?”青年男子问。
  “我是陆伯甫的朋友,特来访他。”
  “两年前,大哥去了京城应试,就一直没有回来。”陆成甫说。
  这些滕琰已经知道了。可她还是不死心,又问:“后来陆兄递过什么信回来吗?或者听过他的什么消息?”
  可能滕琰的态度很和蔼,陆成甫慢慢镇静下来了,“没有,他走了没几个月,犬戎就打过来了,与京城的消息就全断了。”
  外面传来了嘈杂的声音,滕琰后知后觉地发现她自从进了陆伯甫家的院门后,就把燕王和其它人彻底忘记了,回头一看,燕王正站在南窗下,静静地看着这边。身边站着几个侍卫。
  再向窗外看去,满院子的人。刚才到了村口后,大队人马就留在村外,燕王的卫队训练有素地分散开来,对陆家的院子进行了警戒,谢县令带着凤凰县的官员守在一边,陆家陆陆续续地也进来了不少的人,想来都是族里的。
  陆伯甫的母亲虽然醒了过来,可能是被这些突如其来的人惊呆了,只是坐在炕上不出声。陆成甫回答了滕琰的问题后也没了声音,滕琰只好张罗着请燕王坐下。
  屋里可以坐的只有炕上,内侍铺上了坐垫,燕王落了座,滕琰扶着陆伯甫的母亲给燕王见了礼,接着,陆家族长、辈份高的老人、几位有功名的陆家人也都纷纷来拜见燕王。
  陆家做为耕读世家,还是有一定的底蕴,族里也颇有几位头面人物,主动把接待工作接手了。
  过了一会,乱哄哄的局面平静了,燕王坐在炕中间,滕琰陪着陆伯甫的母亲坐在一旁,其余几个年纪大的老人坐在不知道从哪家拿来的凳子上,更有不少的人只好站着,把这间小小的屋子挤得满满的。
  滕琰就说起陆伯甫的事,先是会试过了,后来殿试点了状元,接着任了和谈的副使,最后从燕都逃走,不知下落。
  随着滕琰的讲述,听着的众人表情或喜或悲,时不时地应和几声,维有陆伯甫的母亲,一直轻轻地啜泣。
  滕琰知道陆伯甫对陆家族里不少的人有着诸多不满,他少年丧父,家道中落,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在他中举人的时候,族里已经有人开始愿意与他交好了,可是他一直敬而远之,只与以前走得比较近的几家维持着往来,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经济援助,才出门经商的。
  滕琰冷眼看着这些陆家族人纷纷表示出来的对陆伯甫的关心,心里不以为然,但也不愿意却点破,她也经过这些,捧高踩低,世态炎凉,也是司空见惯了。
  接下来的话题慢慢转到了别处,大家谈起了犬戎人来的时候,陆家村因为不靠大路,离县城远,路又难走,没有大队的犬戎人过来,竟然保全下来了。但几次征税,几乎把各家都搜得一干二净,两年来,又因为犬戎人频繁地征调劳役,误了农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