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就是在为她的不当行为做些弥补。
就在滕琰准备离开书房的时候,宋十二的大嗓门传了进来,“我去回禀公子,这两人今天放哪里啊!”
“这个该死的宋十二!”滕琰在心里骂着,快步走了出来,低声说:“当然送到我那里去了!”抬腿就往自己的小院走。
“把那两人留在我这边。”燕王的冷冷的声音从屋子里传了出来。
完了,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火又起来了。
滕腕吩咐道:“先给他们找个地方休息吃饭,送点酒菜过来,再把从陆家拿来的冻梨用冷水泡上送来。”转身再次迈进了书房,她实在是没多少精神了,得靠吃点东西提提神。
酒很快就摆在了面前,几个精致的小菜也上了桌,冻梨泡在水里就放在一边,内侍们都退了下去。滕琰亲手斟了两杯葡萄酒,递给燕王一杯,自己喝了一口,抬眼看了看燕王。
她并不担心,以自己的功劳,硬是要了这两个人燕王怎么都能答应,至于燕王对她的印象变差她也不是很在意。不过,多年的习惯,让她并不愿意轻易地与人交恶,能好好说通的事为什么不好好说呢?
滕琰在军中也好,官员中也好,人缘非常的好。这也与她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有关,要想做好组织管理工作,没有广泛的人脉可不行。交朋友就是这样,不说是多米诺效应吧,但绝对是一个接一个,越来越多。
与她交好的人上至高官,下至亲兵,就是因为她有什么事情肯用心商量,最后找出最好的方法,就是结果有些不太满意,看到她尽力了,大部分人都能理解。
眼下如何同燕王协商呢?
没想到燕王倒先开了口:“你出征带着女人,平时怜香惜玉,处处留情,我也没多说,现在,你非要为了这种女人,连名声都不要了,我一定得管,这女人就别想进你的院子。”
又是思路不时一条轨道上!滕琰苦笑了,在昌平时,各县都设了仁善庄,原来是安置各地的流民,同时也收养孤儿、老弱。到了平阳郡和燕都,也都是按这个路子来的。但都不比昌平郡安排得快速妥当。毕竟条件不同,昌平再难,当时城未破,组织起来自然容易,其它的地方就没有这个基础。
于是这几个月来,滕琰就收留了几十个孤女,基本都是家里过不下去卖女儿的,也有无家可归的。她把这些人都送到了燕都她母亲陪嫁的几个庄子里。她在燕都时顺便把家里的事也理了一下,在燕都买了房子,那几个庄子也重新收拾一番,把刘妈妈接过来管事,昔日的旧仆投奔回来的也不少,这些孤女就交给她们照顾了。
自然也有人问她,她就笑着说是怜香惜玉,于是常有人笑话她处处留情,还真就有人见了卖女儿的也买下来给她,要不,也达不到现在的人数。
其实,滕琰真不是有意只收女孩子的,只不过这里的人,重男轻女,富人还好一些,怎么也能把女儿养大,穷人家就不同了,很多人本来就不想要女儿,嫌多一张嘴吃饭,遇到难处,把女儿卖出去的不在少数,卖儿子的就少了,至少滕琰就没看到过。
作者有话要说: 周五到周日网络有问题,因此文没有发出去,今天给大家补上。
☆、第八十六章
看着这些女孩被卖到了下九流的地方,要么就当了童养媳,滕琰无法忍下心来。她不由自主地买下了不少的人,然后决定将她们好好养大。其实,滕琰收留的虽然有几个大姑娘,但大多数还是孩子,更不用说在路边拴捡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女婴。
这些情况燕王知道吗?
滕琰不确定。
她按了按头,让自己清醒一点,开口说:“世上的女子,比男子不容易,人们都说男子尊贵,女子卑弱,女子要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自己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过日子。家里穷的,还把女孩当货物一样卖掉。我收养这些女孩,就是不忍看她们被轻视、被虐待。女人同男人一样,她们也同男人一样有感情,有思想,也是独立的人,我想给她们一个好的环境长大,能过一种更好的人生。”
“我对她们并没有非份之想,或者是不当的行为。我把她们送到我家的庄子里,让家里的管事妈妈来照顾她们,等她们长大了,再为她们安排将来。如果说这样就是怜香惜玉、处处留情,那我就是好了。”
“燕王,我们一直在一起,别人不信任我,你也不信任我吗?”将杯中的酒一口喝了进去,滕琰眼睛却盯着燕王不动。
要是能告诉燕王自己也是个女人就好了,也不用费这么多的口舌,她在心里默念。
燕王在滕琰说话时,不动声色地泯着酒,他体力好,看着就比滕琰精神,直到滕琰最后一句话说完了,才坚决地说:“我知道外面的传言不可信,连我给的美人你都没收,别人也未必在你眼里。但你收留孤女也就罢了,只是这个不行,淫奔不才,这样的人进了你的院子,别人会怎么说你?循私、好色,j□j,你的名声就全完了。”
燕王两次提到了名声,滕琰明白,原来她以为燕王恼的是她循私,现在看,燕王与所有的显贵都一样,从骨子里认为自己高人一筹,所谓遵纪守法,只是对着别人,并没有真的介意滕琰留下这两条命。但燕王介意的是滕公子的名声,这是真心为她着想。
滕琰何尝不知她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如果有可能,她也想给这个只能在燕王政坛昙花一现的滕公子留个好名声,将来也是滕家的一个招牌啊。
不过,为了隐瞒住身份,她只能选择带飞珠出来,为了救这些可怜的女孩,她宁可不要名声。
但她还是被燕王感动了,一直以来,燕王对她确实以国士待之。燕王天性严肃,对手下的官员往往不假辞色,只有对郑先生和自己,尊敬有加,甚至对自己还多了一分郑先生没有的亲近。
燕王对她的亲近,实在是把她当做肱股之臣、知交之友。而她呢,因为瞒了身份,必然要辜负了这知遇之恩,不免会有内疚之意。
滕琰就是这样一个人,别人对她冷言冷语,她不会善罢甘休,但谁对她好一分,她也会十分回报。
滕琰把刚刚想好的借口都抛之脑后,正色说:“王爷,我的想法与你不同,你说大妞淫奔不才,我倒认为她至情至性,不计权势、财富,追求真正的感情,这样的女子,我深为佩服。
啪!燕王满面怒容,把手中的玉杯摔了出去,杯子碎成了几片,杯中的葡萄酒洇了开来,红彤彤的颜色看起来憷目惊心。
真是头脑僵化的古人,这就能气成这个样子?滕琰还是第一次看见燕王如此失态,平时他总是一付面带微笑的样子,当然他的微笑从未让人如沐春风,但起码有着一种胸怀宽广,包容万象的风度,就是发了怒,也一样是面色如常,不急不徐,只是语气严峻得如寒风割面一样,象这样把东西摔了还真不是燕王的作风!
不过,滕琰还真不怕这个。本来只是想就大妞的事好好交流一下,现在她倒是想把这个理好好辩一辩了。
她从水盆中拿出了两只梨子,冻梨外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壳,梨已经化好了。滕琰熟练地用两只梨子互相敲击,去掉了冰壳,硬梆梆的梨的变软了,用清水再洗一下,递一只给燕王,自己拿起另一只咬了下去。
黑色的冻梨,里面是雪白的肉,又酸又甜,凉丝丝的,非常的可口,让滕琰精神一振。
看燕王根本就没看那个冻梨一眼,滕琰就劝他说:“尝尝,这是我们燕地冬天最好吃的水果。”
燕王虽然没有尝,但滕琰温和的态度使燕王的脾气也不好再发下去。
“《诗经》首篇是什么?”滕琰语气一转,高声问道。
看燕王不吭声,自己答道:“是《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管你承不承认,一般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异性,有自己倾慕的对象。”
“张柱和大妞,两个年青人,可能是青梅竹马,从小就订下婚约,只是因为两家都很贫穷,就被活活拆开了。可他们互相爱慕,这种真情是无法阻挡的,于是他们宁可冒着被抓回来打死的危险想要逃走。”
“他们不是坏人,更没有伤害别人,要说真的有错,不过是欠了五两银子还不上。他们难道是故意不还的吗?当然不是,而是实在还不上。要是有这五两银子,当初也不会被分开了。现在就为了这五两银子,非要用两尸三命来抵吗?”
“现在不只是五两银子的事,他们做出了无耻之事,自然应该受到处罚。”燕王收起了怒火,他大概也觉得失了风度吧,但态度一点也没有松动。
滕琰见燕王反驳,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开始,有了争议不怕,怕的是根本就听不进去,一根筋的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如果那样还真就讲不通道理了。现在这个局面还有可为,也调整了自己的态度,说:“他们并不是坏人,你看那个张柱,连五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大妞还要跟他逃走,他们的感情多么的真贽!他们并没有伤害谁,而是别人伤害了他们。”
“按你这么说,他们有感情,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那么还要律法做什么?”燕王质问。
“律法是应该遵从的,不过,律法不等于生活的全部,尤其张柱和大妞的事还不是由官府按律处理,而是由宗族按族规设置私刑,宗法家规不能算是真正的律法,况且法亦不外乎人情,鲜活的生命不应该就这样消失。”
“对于这种私奔之类的事,或许是逆大流而存在的,但王爷细想,似乎只有少数卫道士才真的深恶痛觉,而古往今来,一般的人谈到“私奔”,联想到的是两情相悦的真挚爱情,总会有一种同情由然生,甚至还会送上美好的祝福。”
“就象为大家广为传颂的“红拂绿绮”的故事。”
红拂是隋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