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随波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里随波行-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亲不象平时一样轻易就让她混过去,反倒认真地叮嘱她:“那将来,和陆状元见面时,你可不能这样了。”
  陆伯甫?要是对陆伯甫,她可没打算戴上面具,她干脆和父亲耍赖,“他才不会这样挑剔我呢!”
  父亲摇着头说:“出嫁和在娘家可不一样,你……”
  滕琰眼看父亲要开始说教了,赶紧抢着说:“父亲,你放心吧,我明白。”她不是在敷衍,而是真的明白,她以前在开国公府里培养出来的千金小姐的那一套,随着这两年金弋铁马的生活早就磨得差不多没了,她早又恢复成了前世那个独立而坚强的职业女性。
  要想改回去还真不容易呢!
  不过眼下不是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她立刻就将这些置于脑后,今天的主要任务是陪陪父亲,见见家人,明天,她还有得忙。
  第二天,滕琰一早就起来去见燕王,他们这么急着回来,自然是因为燕都有急事。
  时间最赶的事就是燕王纳妃的时间定在八月十四,也就是明天。纳妃的圣旨在今年春天就下来了,经过燕王、邓锋和滕琰那次在草原边境上的谈话,燕王重新给他的皇祖父上了折子,把安静公主从名单上撤了下来,吴皇很快就批了下来,但同时也把安宁公主从正妃的位置拿下来,祖孙两人各让一步,终于达成协议。
  四位侧妃中安宁公主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的是滕琳,第三位是邓钰,第四位是王蓉,但正妃的人选,暂时还没有定下来。
  皇家先纳侧妃再娶正妃的情况也很常见,对于这样的结果,燕王根本是无所谓,据滕琰私下里分析,皇上是不太清楚燕王现在的思想轨迹,燕王早就成熟了,他已经接受了他做为一个王爷应该尽的义务,如果皇上能了解他的孙子,借此机会直接下旨给燕王指定一个正妃,燕王也十有j□j会接受,那样,皇上的心愿就了了。
  不过这样的事,滕琰也就在无事时娱乐一下自己,她还犯不上为了讨好吴皇去出卖燕王。
  纳妃是定了下来,但纳妃的日期往后一拖再拖,燕王在草原一直未回,仪式自然也举行不了。
  这次要不是皇上的钦差大臣要到燕都来,按燕王的本意,还可能要在初冬新城的工程无法再进行时才能回来。
  这个时间也是燕王从草原回来前才匆匆定下来的,好在仪式全部由皇上从京城派来的官员安排,再由燕地的礼部协助,这些人已经准备了半年多了,应该早就万事俱备了。
  就是四位侧妃家对于时间的不断变动已经麻木了,至少滕家是如此。滕家收到圣旨后,大伯祖父、大伯祖母、大伯父、大伯母还有五堂叔都到了燕都,准备为滕琳送嫁,结果一连住了三个月,又听说燕王冬天才回燕都,只有先回昌平了。现在听到了消息,正从昌平往燕都赶呢。
  燕王纳妃算是大事,但燕王赶回来是为了一件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事情。
  皇上派光禄大夫做御史,下旨给燕王,将要在燕都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祭祀的对象是燕国的开国高祖皇帝。
  为什么要祭祀前朝的开国皇帝呢?当然是政治需要。
  燕地已经划入吴国的版图了,现在全境基本收复,是昭告天下的时候了。通过这样的大典,让燕地的百姓深刻地认识到吴国是从犬戎人手里夺下的燕地,燕国国祚已终、气数已尽,吴国为燕国报了灭国的深仇大恨,顺应民心地取代了燕国。
  但燕国立国上百年,在民间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特别是高祖皇帝,文治武功,人们对他的功绩还没有忘记。
  祭祀燕国高祖皇帝,也是对同为中华衣冠的燕国皇室表示尊敬,最大限度地团结燕地士人。最主要的是要说明,燕地已经是吴国的一部分,他们都是吴国的子民了。
  这样的祭祀作为绝佳的宣传平台,会比高压统治和军事杀戮效果更好。
  燕高祖皇帝的陵墓就在燕都东南三十余里的万寿山下,那里也是燕国历代皇帝埋骨之处,在犬戎之乱时,陵墓被犬戎人破坏严重,陪葬的珍宝几乎被挖掘一空,燕王到了燕都后,命人将散落各处的尸骨重新埋葬,并且修建了陵墓。
  后来滕琰建议不绝前朝祭祀,周王,现在已被封为安乐侯,不久后就被迁到此处,为他的祖先守陵,燕王还在陵墓附近为朱家拨出了祭田,新建了祠堂。
  祭祀就准备在这里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交给了燕都礼部的官员,正式祭祀的时间定在九月。
  这些计划都是皇上与燕王商量的结果,当然滕琰做为燕王最重要的幕僚,也在其中出了不少的力,但到了祭祀大典的时候,应该是没有滕琰什么事才对。
  可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燕王对于帮他征服了燕地和草原,做了巨大贡献的滕婉,做了慎重的安排,这也是他正视滕琰为女子的身份之后反复思考的结果。
  首先他为滕琰请封为玉虚真人,做为皇家亲封的道士,滕琰就可以飘然地回到山中虚无的道观修道,这也是滕琰最为体面的收场。这道旨意也会在此次钦差到来后,同时宣布。
  在祭祀中,燕王也为滕琰安排了一个角色,陪祭之一。燕王没有对滕琰说明他的原因,但滕琰想想也就明白了,燕王这也是对陪他征战草原,为他出谋划策的滕公子的一个交待,也算是他对理想中的滕公子的一种怀念。
  同时也是向跟随他的所有下属表明,即使滕公子要离开尘世,但为他效忠过的下属,他都不会亏待。
  这将是滕琰以滕瑾滕公子的身份最后一次在世人面前露面,也算是一个华丽的谢幕。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零五章

  
  祭祀燕国高祖皇帝隆重的典礼,燕都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要参加,就连一直在幕后的宁北公郑先生也会出面,他也同滕琰一样,是陪祭之一。
  时隔近一年,又与郑先生见面了,悠闲的生活让郑先生更加飘逸了,白发披肩,面色虽然还是苍白,但精神极好,身着道袍,手持拂尘,仙风道骨。
  滕琰笑着迎了上去,她也是一身道袍,只差没有拿着拂尘,他们一老一少,站在一起一定相映成趣,还好,到这里的官员都很有城府,没有人笑他们。
  很快燕王到了,大家坐下一起议事,整个燕地,事务千头万绪,燕王只让各部负责的官员挑重要的报告,这这样,一天的时间也很快就过去了。
  滕琰没有回家,直接进了她在燕王府的书房,急需处理的事情也多如牛毛,昨天她已经偷了懒,今天无论如何也得补回来。
  晚上,滕琰抽了点时间去看郑先生,自从大胜犬戎,燕地稳定后,他真的是不问俗事了,白天也是早早就离开了议事厅,回他在王府的院子里一心钻研道教。
  滕琰知道郑先生目前一心研讨的问题竟然是天道,可以想见,从洪荒时代起,人们就在思考天倒底是什么?什么形状的?天的来源和天命所归等等,这个神秘而迷茫的问题吸引了郑先生,他分外地执着,皓首穷经,深思推演。
  滕琰一直与郑先生书信往来,也没少谈及天道,说起来,她与郑先生第一次见面的对话就是从对天道的探讨开始的。知道现代宇宙理论的滕琰认为,郑先生这样的追求可能无法达到真正的终极目标,但现代的宇宙理论同样不是终点,那么只要努力追寻了,在追寻的路上见到了一路的风景就可以了,所以她也总是兴致勃勃地同他交流,而且从中也悟到了不少人生的真谛。
  郑先生对滕琰的封号有些羡慕,他才是真心的修道之人,从小在道观长大,受名师教导,后来四处游历,困境中遇到睿太子,一见投缘,从此跟着睿太子父子两人南北征战,平定天下。到了暮年,一场疾病让他的心灵又重新回归,但做为这个时代的人,再不介意名利,他对君权还是极为敬畏的,如果他能被封为玉虚真人,可能是真正符合他的心意。
  不过,世上的事,往往都是如此的,不热衷红尘名利的郑先生成了宁北公,而凡心未了的滕琰反倒成了御封的真人。
  谁也没提起滕琰的身份暴露时的事,那时候,燕王肯定是询问过郑先生了,至于郑先生是怎样回答的,滕琰虽然不知道,但能想象得到。这位老者已经真正感悟了世道人生,在他眼里,无所谓男女,他的回答一定睿智而通达的,燕王后来对滕琰的礼遇,其中一定有他的影响。
  滕琰能够在燕地一展身手,就是源于郑先生不拘一格的任用,虽然当初他想让自己做燕王妃,有些目的不纯,但滕琰拒绝后,他还是理解了,虽然好久没有见面,但鸿雁往来,如今他们是名符其实的忘年交。
  滕琰事务繁杂,也不能多留,燕王明天纳妃,钦差也就在几日后到来,她虽然不用管太细,但这样的活动都得参加,而政务上,秋收在即,各项赋税的统计迫在眉睫,再往后,全年工作的总结和明年的计划。陆伯甫即将回来,也促使她急着把手里的事情做一个全面的理清,但谈何容易呀!
  八月十四日,燕王纳妃,但白天,燕王还是如常同大家一起处理政务,婚礼在黄昏举行。
  滕家宗房的人在昨天已经到了,送嫁虽然在滕琰的新家进行,但家里的人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既然已经做了另立宗祠的打算,就更不用过于亲密了。
  滕琰也没有参加送嫁,而是做为燕王的下属直接在燕王府参加了喜宴。这也是燕地许久才盼来的一件大喜事,在皇上派来的官员和燕地礼部官员共同办理下,豪华庄重、热闹非凡。
  纳妃不同于娶正妃,少了安床坐帐、饮交杯酒和结发等步骤,四顶花桥按着先后的顺序,抬进了燕王府的后院,那里早就收拾好了四处房舍。
  燕王一直坐在喜宴的大堂,皇家的喜事,倒底比寻常百姓家多了庄重和严肃,并没有人敢上前去灌酒,所以虽然大堂里人头济济,但却秩序井然,也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