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钰不满意,但她知道武陵族匠人的能力有限,要进一步的改良活字印刷术,需要更专业的匠人,江心钰把心思动到了司马明身上。
自从江心钰离开,司马明寄来了数十封信,几乎每一封都在问她什么时候再回大周朝,正好现在泥活字印刷的研究陷入了瓶颈,江心钰觉得可以去大周朝请教专业的大匠了。
江心钰要出行大周朝,十六部闻风而动,大青山商队再次集结跟随,有了之前两次的经验,商队很快就整装待发了。
大青山商队一到大周的边境,就有驻边军队前来迎接,因为司马明急于见到江心钰,江心钰便与商队分开,带着秦昊和侍奉者跟随驻边将领先行赶往京城。
见到司马明后,江心钰为他施展了一次祈福术,司马明顿觉身心舒畅、惬意无比,江心钰趁着他心情愉悦,向他提出借用工部大匠的请求,司马明大手一挥,问也没问,准了。
有了司马明的旨意,工部立即指派了几位一等匠人过来,让他们好好听从江心钰的命令,务必要协助好江心钰。
江心钰虽然很得司马明的看重,但是在朝臣和吏胥的眼中她就是一个装神弄鬼的巫婆,那几位一等匠人接到上司的命令时还觉得心中愤愤,强压不满来到江心钰的馆院,可是当他们看到江心钰捧出的泥活字时,他们的眼神顿时亮了,当江心钰介绍完泥活字的用途并且亲自展示了一遍后,他们的眼睛都变绿了,看着泥活字就像狼看到了肉,为了争抢泥活字的优先观摩权差点大打出手。
有了这些一等匠人的加入,泥活字印刷技术很快就获得了改良和完善,技术完善后,江心钰捧着泥活字又向司马明进言,她想要与大周朝合作,共同拥有活字印刷术的专利权。司马明对于江心钰所提的专利不感兴趣,不过他看在江心钰的面子上,还是指定了工部尚书,让他与江心钰细谈专利之事。
工部尚书与司马明不同,他早已从一等匠人的口中了解到活字印刷术的价值,有了这一项技术,作为工部主官,他的成就可以超越前任前前任,甚至让未来几任都难以企及,而且做好了这件事,他就能与江心钰打好关系,以圣上如今对江心钰的信任来看,打好这层关系对他来说有利无害。
有了工部尚书的大力支持,江心钰所说的专利很快就拟定了一个章程,还公告全国,将活字印刷术的优点与申请学习活字印刷术需要哪些手续缴纳哪些费用都详细写明,很快,几家印刷大商号就向工部递交了申请,之后,一些中等的印刷商号也递交了申请。
江心钰以武陵为号在户部登记了一家商号,武陵以技术入股,每年都能从工部分到一笔专利银子,这个消息一传回大青山商队,武陵族是欢欣鼓舞了,其它十五部却不满了。
很快,商队到达了京城,虽然十五部没有在明面上表现出不满,但是江心钰还是给了他们解释,当时她想研发活字印刷术,可是她没有把握,不敢胡乱保证,所以没有向十五部透露此事,而且她是自掏荷包请本族的匠人参与研究,并不是有意将十五部撇开,此事成功后,因为感激武陵族匠人的辛苦和大王的支持,才将商号定名为武陵,若是十五部愿意入股武陵号,她表示很欢迎。
十五部听了江心钰的解释后很快就释然了,而且都表示要入股,只是他们也不好意思入大股,毕竟武陵族是出了人出了力的,占大股是应该的。
参股事宜谈妥后,江心钰又提出了改良造纸术,这个提议一出,十六部都表示全力支持,他们都对江心钰充满了信心。
江心钰再次找到工部尚书,提到要改良造纸术,听到这个提议,工部尚书欢喜得快要疯了,这事成了又是一项大成就,他这辈子有了这两项成就,足以载入史册,死而无憾了。
83第一世
造纸的工艺比印刷要复杂,历史上出现过多种原料多种工艺的纸;流传到现代社会;仍然传承着传统工艺的造纸匠人已经少之又少了,幸亏江心钰喜欢看纪录片和农教片;脑海中倒是有几种传统造纸工艺的记忆,而且江心钰的第六世是个特别的年代,各种资源都十分短缺,靠计划分配是远远无法满足的,所以许多物品都要靠自己动手制作;江心钰就参加过公社组织的造纸,虽然她只做过裁纸、装订这种简单的后期工续;但是她观摩过造纸流程无数遍,对主要工续还是很有印象的。
之前有了印刷术的成功,所以这次工部很是重视造纸术,不只工部尚书渴望成就,那些掌握着本国最顶尖工艺的一等匠人们更是渴望突破前人,在他们手中诞生新的工艺,成就他们的事业高峰,所以他们对造纸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热情的。
江心钰先是观摩了全套的宫纸制作流程,之后对一等匠人们说了她记忆中的几种制作工艺和造纸原料,匠人们根据她所说的制作工艺,开始尝试着改进原有的工艺。
改良工艺是件复杂且耗时的事,江心钰就算有心参与,司马明也不会让她参与多少,他将江心钰找来,可不是让她造纸的,他要的是她的巫术,在司马明的催促下,她只能尽快的交代清楚造纸一事,然后回归司马明身边。
江心钰这次把改良造纸术交给了大周朝和十六部的匠人们,之前活字印刷术把十五部撇开,这次为了十六部的团结,不能再将他们撇开了。
在江心钰心中,她构想的十六部未来不是壮大武陵族统一其它部族建立武陵国,而是采取联邦议会制,十六部共同成立一个议会,对外保持一致,建立基本国策,制定联邦法律,对内,十六部是相对独立的分邦,实行自治,在基本国策和联邦法律之下,各邦可以制定不同的分邦法律。这样对外保持一致对内相对独立的联邦议会制比较适合十六部的具体情况,两千年来十六部都没有融合成一个部族,可见十六部都很维护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对其它部族也没有太大的吞并之心,硬要将十六部融合成一块,反而会激起各部的反抗。
既然想建立联邦,就不能对十六部太过区别对待,江心钰不介意把造纸术的核心技术和未来获利分享给其它十五部,因为有了共同利益,十六部只会更加团结。
司马明一点也不关心这些微末小事,他只迫切地希望江心钰一直守护在他的身边,就算江心钰什么也没做,只是坐在那边,他也觉得心里有底,所以他连连催促江心钰把杂事丢开,别为杂事分散了精力。
司马明的身体衰弱,精力不济,每天那么多奏折他根本批不完,不要说批示了,连看奏折都成了一件令他伤神的事,所以他想了个办法,让身边的大太监为他诵读奏折,然后他开口批示,大太监当场将他的旨意写在奏折上。这个办法虽然提高了批示速度,但是效果很差,司马明的精力有限,所以他没办法进行详细的思考,很多批示都有明显的疏漏,而且大太监也有私心,对于一些奏折他会瞒下,或者歪曲,司马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不能完全信任大太监,但是他更不相信臣子,只能暂时这么凑合下去,打算等现在用的大太监犯了大错后再换一个太监用,处理一个太监对于司马明来说根本不算是什么大事。
司马明为了奏折的事很伤神,随着大太监批阅奏折的时日越久,大太监的行事就越发的逾越,直接到司马明面前告状的臣子越来越多,当司马明开始物色新的太监时,江心钰回到了他身边,于是司马明有了新的想法。
江心钰不是大周人,在大周她没有根基,没有自己的势力,而且她独来独往,为人冷傲,与任何一方势力都没有牵扯,她聪明,但是识时务,她从来不曾问及过朝政,也不曾为任何人说过话,她是巫女,一生只追求巫术,对世俗权势没有*,让她诵读奏折,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司马明一直在观察江心钰,从一开始她联合大周的匠人研制活字印刷术,到现在改良造纸术,她除了专注那些旁技小道,与匠人有所接触外,从来不曾与臣子有私下接触,她很安份的专研技艺,不曾对它事它物表示过关注,若不是知道她是巫女,他都以为她就是一个单纯的匠人,这样单纯的人,用来做工具,应该会很顺手吧。
于是在江心钰放下造纸术,回归司马明身边之后,司马明干脆利落的处理了大太监,让江心钰为他诵读奏折,江心钰微微有些惊讶,但也没有多说什么,翻开奏折便一本正经地念了起来。
其实江心钰一开始就知道司马明对她进行观察,她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所以她按着司马明的要求展示着自己,果然,如她所愿,司马明将诵读奏折的权力放到了她的手上。
上一世的江心钰执政多年,对于朝政她有着职业性的敏感,一翻开奏折,她就知道这份奏折所奏之事是否值得重视,她有意在司马明面前表现自己,所以她总是趁着司马明精神好的时候诵读要紧的奏折,而当司马明没有精神的时候她就诵读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来给他打发时间。除了将奏折分出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外,江心钰还会将相关的奏折联系在一起,当一件重要的事情禀报上来时,江心钰会将之前已经呈上的,与此事有关的其它奏折一一提及,让司马明更好的理解此事,分辨事态发展,做出适当的批示。
江心钰的工作能力让司马明很是满意,他觉得江心钰实在是一件很好用的搜索工具,只要他对奏折有疑问,就可以直接询问江心钰,江心钰一般都能回答他,还会找出相应的奏折呈予他御览,而且她的立场完全中立,不会掺杂个人感情,这点尤其让他感觉舒服。
司马明用的越顺手,就越离不开江心钰,在他的心中,江心钰已经不仅仅是巫女了,还是能够让他信任并与之交谈的近臣,所以当江心钰向他提出告辞,表明将要离开大周朝回归大青山时,司马明立刻拒绝了江心钰的告辞,转而恳请她留下,担任他的御前女官。
这一切都在江心钰的预料之中,江心钰推辞了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