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劝了王氏和杜氏几句,让她们跟着尤氏去城里逛逛散散心,别老想着那些伤心事儿,免得没病也伤出病来。
这王氏和杜氏自是没心情进城里逛了,所以尤氏先前才会自个儿带着妙儿出门。但后来卧病在床的张老爷子把王氏和杜氏喊到了床前,亲自劝说了她们几句。王氏二人身为儿媳妇儿,自是不能让公爹替她们操心,于是后来王氏和杜氏只能应下张老爷子的劝,两人携手出了门胡乱的逛了一遭。
这一出门,王氏和杜氏也和尤氏她们一样,碰巧遇到了在夫君坟前搧坟的崔氏,几人都是刚刚新死了夫君、也算是同病相怜,于是便凑在一块聊了一会儿。
心底善良的王氏听了崔氏的遭遇后,更是对她十分同情,觉得自个儿虽然和她同病相怜,但好歹夫家的其他人对她都还不错,没人逼她改嫁、也没人逼为妾。
而这事情说来也巧,就在王氏拉着崔氏的手说体己话时,崔氏的小姐妹突然寻了过来,说崔氏家的小叔子打算晚上往崔氏的饭菜里下药,然后把崔氏给强办了!
一向柔弱的崔氏听了小姐妹偷听来的消息后,自是伏在坟前肝肠寸断的哭了起来,说即便知道小叔子想要逼害她,她也是连处躲的地方都没。甚至因娘家只剩下一个年迈的老娘和年幼的妹妹,为了不让娘家受牵连、她都不敢回去投奔娘家……
这王氏心地一向很好、心肠也软,于是听了崔氏的哭诉后顿觉心酸、忍不住站在一旁陪她抹起了眼泪来,抹着、抹着王氏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反正眼下她也是守寡的寡妇,分给二房的大屋子里也只住了她一人,既然如此、何不邀崔氏到家里和她一块住上几日?
这样一来她也能有个说话解闷的伴儿,而崔氏也暂且能躲开恶毒的小叔子、藏在张家,反正她们两人都是女子,同睡一床也没什么不妥的……
于是心思转了一圈后,王氏便携了崔氏的手,真心诚意的说道:“崔妹子,若是你不嫌弃,不如暂且到我家里避上几天?我们两家不在一个村子、隔得又远,你那小叔子定是找不到你!”
崔氏闻言脸上先是一喜,随后又多了几分不安和羞怯,低着头扯着帕子、不好意思的说了句:“这……这不大好吧?会不会打扰到王姐姐家的长辈?我们也只不过是萍水相逢、见了一面的人,妹妹哪敢就这样住到王姐姐家里去?”
王氏的性子纯良柔顺、平日也不算是个主见的人,但眼下她是越看越觉得娇柔的崔氏和她十分投缘,于是竟破天荒的有了回主见、十分热情的拉了崔氏的手,道:“不碍事,你和我住在一个屋里便是,家里的长辈一向好客,定不会不欢迎你!再说了,我这也是在帮人,家里的长辈一定不会反对的。”
王氏说完还不忘拉了杜氏一把:“四弟妹,我说的没错吧?我们家大嫂为人最热心了,能帮得上的忙她一定会帮。”
这杜氏打从张祖没了后,就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于是王氏问她、她也就顺着王氏的话随意的答了句:“恩,二嫂说的没错,崔姐姐你要是不嫌弃,就和我们一块儿回家住上几日吧!也难得我二嫂同你这般投缘,你就当是到我家陪她说说话儿,让她心情能够好些……”
王氏和杜氏一起劝过崔氏后,崔氏才有些羞怯的点头应了王氏的邀请,随后便急忙忙的跟着王氏二人离开夫君的坟,免得走晚了小叔子寻到这儿来。也正是因为如此,妙儿等人才会一进门就见崔氏端坐在大厅。
而既然这崔氏是王氏热情邀请回来相陪的,那尤氏自是要卖给王氏一个面子了,于是听完王氏的话后尤氏便笑着点了点头,态度亲昵的对崔氏说道:“那就烦劳崔妹子多陪陪我家二弟妹了,免得她日日胡思乱想、只会躲在屋里抹眼泪!”
——————————————————————5。28第一更,晚上8点还有一更————————————————————————————
第五十七章 玉佩的来历
若是王姐姐不嫌弃,妹妹自是会多陪她说些话儿解闷。”这崔氏似乎读过书、识过字般,说起来话来偶尔会有些饶舌、让人觉得文绉绉的,不像乡间村人言语用词都十分直接。
尤氏显然听得有些不习惯,但还是笑着接了句:“既然崔妹子是来陪我家二弟妹的,那就尽管把这儿当成你自个儿的家,不必拘束、也不要觉得不自在,缺些什么物事也一定要同我说,我们张家可断是不能亏待了客人、叫人笑话了去。”
崔氏闻言有些受宠若惊,急忙忙的起身道谢道:“多谢尤姐姐肯收留我,两位姐姐对我的恩情令我没齿难忘,他日有机会也定当相报……”
崔氏说着便冲尤氏、王氏二人福了福身子,随后依旧娇娇柔柔的说道:“两位姐姐肯收留妹妹、助妹妹躲过这一劫,妹妹心里已感激不尽,且妹妹也只求能有一个容身之处、别的自是不敢有所要求……”
“反倒是姐姐们若是有什么活计,大可吩咐给妹妹做,别的粗活妹妹兴许做不来,但妹妹却可以替两位姐姐绣个帕子、做和荷包什么的,还望两位姐姐不要嫌弃妹妹的手艺上不了台面。”
王氏闻言顿觉感动,当下便亲昵的搂了崔氏的手,假装不悦的说道:“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儿?我们张家怎能让上门做客的客人做活计?你别再给我胡思乱想了,只管安心的在我家住下,且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不用感到不好意思!”
尤氏听了王氏这话、眉头下意识的蹙了蹙,心想眼下家里的状况已大不如前了,王氏哪能随随便便的说出“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这样的话来?万一这崔氏真的住下后便不走了呢?那张家岂不是得白白再多养一个闲人?
且这崔氏也是个寡妇,留在张家指不定还会惹出什么闲言碎语或是是非来……
不过尤氏明白王氏也是因为心底善良、才会这样热心的帮崔氏,也晓得张宗去了后王氏的心情一直很低落,于是也就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心想就让那崔氏暂且住下、陪王氏多说说话好了,待王氏心情转好了再委婉的把崔氏请走……
于是尤氏同崔氏再说了几句客套话后,便寻了个由头带着妙儿几人回了自个儿屋里,一边让刘婶给巧娘安排个空屋子住,一边捏了捏藏在袖子里的玉佩,随后便到张耀夫妇住的屋子寻马氏,想着有些事该事先同马氏说一说、她心里的猜测才能得到证实。
马氏见尤氏突然前来找她显然有些意外,不过她的脸上很快就有了笑容,并上前挽了尤氏的手、亲亲热热的把她拉到屋里:“大嫂今儿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坐坐?大嫂不是才从城里回来吗?不累?怎地不先回屋去歇歇?”
说话间马氏已经热情的拉着尤氏坐下,嘴里也依旧说过不停:“有什么事让刘婶过来喊我一声,我过去大嫂屋里就行,哪还要大嫂你亲自跑一趟啊!”
这马氏才和尤氏打了照明、就“噼里啪啦”的讲了一堆话,随后又是亲自给尤氏搬椅子、倒茶,还不忘取了些她藏着打算自个儿吃的茶点招待尤氏……
马氏如此热心的举动让尤氏倍感疑惑、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心想这马氏今儿待她怎么比平常亲热?难不成是害妙儿受伤一事、终于让她感到愧疚,所以才会在她面前献殷勤?
不过尤氏既然已经答应张耀不再追究妙儿受伤一事,眼下来找马氏自然也不是为这件事了,于是尤氏把手伸到了袖子里、拿出了巧娘塞给她的那块玉佩,一边递给马氏、一边直截了当的问道:“三弟妹,你瞧瞧这块玉佩,可是我们张家祖传的那四块玉佩当中的一块?”
这张家有一套祖传的上好玉佩,那套玉佩合起来是一块大玉佩,但分开却是四块单独的小玉佩,设计得十分精妙、也算是少见的稀罕物件儿。因此到了张光这一带,因正好有四兄弟,于是张老爷子便把那四块玉佩分别传给了四个儿子,让他们今后传给嫡长子、再由嫡长子传给嫡长孙,如此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因此张家四房媳妇儿的手上,都保管着一块一模一样的玉佩,这四块玉佩从外表上看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张老爷子当年分玉佩时,特意请了位手艺了得、专门做珠宝首饰的工匠,在四块玉佩上分别刻上了“光宗耀祖”这四个字,以此来作为区分。
而巧娘先前塞给尤氏的那块玉佩,不但和张家的祖传玉佩一模一样,上头还刻了个“耀”字,可见巧娘手上的那块玉佩、极有可能是三房手里那块玉佩!
也正是因为如此,尤氏接了巧娘的玉佩后才会面色微变,也正是这个极有可能是张家祖传玉佩的物事,让尤氏最终决定把巧娘买下。因此从泉州城回村子的路上,尤氏也已经率先把这件事琢磨了一遍,心里有了个大概的答案后,她才会顺着妙儿的心意让巧娘暂且留在张家。
且先不说尤氏琢磨出了什么答案,却说马氏接过尤氏手里的玉佩细细的看过后、脸色立马大变,因为心虚和慌张、说话也变得有些不利索:“这……这块玉佩,大嫂是从哪儿得来的?”
“我今儿进城去了一趟牙行,想从那儿买个小丫头回来,没想到却遇到一个从武夷山千里迢迢到泉州府来寻亲的小丫头,那个小丫头很是机灵……”
尤氏很快就把在牙行里发生的事,以及巧娘和她说的那番话一五一十的转述给马氏听,而马氏听到最后脸色已是一片沉重,眼底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不悦,像是巧娘的出现让她很不高兴,又像是尤氏多管闲事的把巧娘带回来、让她十分不悦。
而尤氏才想不管马氏心里是怎么想的,身为当家的大嫂,她只一语中的的问了尤氏一句:“三弟妹,当年我因生三郎而元气大伤,随后大病了一场、有段时日一直卧床不起。因此当年的事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只隐隐约约听说二郎在爹的安排下、和一户人家的小娘子定了亲,具体是和哪户人家定的亲我却不晓得……”
“因此眼下我只问你一句———这块玉佩当年是不是送给了二郎的未婚妻当定亲信物?否则它绝不可能流落在外。”
原来张二郎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