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公子在众人的陪同下过来,平安要躲,却被喊住。
“前面的人是谁?”
平安只能把东西放一旁,拉着两个婆子跪地回道:“小的是蘅芜院的平安,是给二姑娘送礼的。”
一月初地上最冰,平安等的脚都麻了,那一群人才走近。为首的是个年轻的公子,一身绛紫色华服,头上肃着白玉冠。
两旁陪侍的皆穿着鹤袍,一脸严肃。其中一个戴着儒帽的中年男子问道:“蘅芜院现在住的是谁?”旁人回道:“回二老爷的话,是薛姨妈家的宝姑娘。”
二老爷,就是贾政了?那中间这个年轻的男人应该就是她们口中的东安郡王了。
“既然是给二姑娘送礼的,那你们就去吧。”贾政摸着胡须挥手道,平安正要起身,却听得那年轻男子道:“你手上的是什么?”
她又得重新跪回地上道:“回郡王爷的话,小的手上拿的是一套王维的诗集还有宣纸。这是宝钗特意让她拿的,其他人要帮着拿,宝钗皆不让。平安知道宝钗是怕黛玉多心。
“那其他人手上拿的是什么?”东平郡王又问。
“回郡王爷的话,小的手上拿的是绣花工具,香囊,和一些吃食。”平安两旁的婆子低声回着。
东安郡王对这些东西起了兴趣,又问了许多,平安皆一一交代,最后又让平安抬头,可就在见到平安的瞬间,东安郡王愣神了。贾政连叫了好几次才回神,好一会儿东平郡王脸色才恢复过来,这才叫平安起身。
“你几岁了?”东安郡王问。“小的十五。”平安回。“十五?不是十六岁?”东安郡王再次确认。
“回郡王爷的话,小的今年十五岁,卖身契上写的。”平安回。
东安郡王恍若未闻,盯着她看,好久才吐出:“你退下吧。”平安低头行礼,刚起身,趔趄数步。
“小的告退。”平安敛目低头,退到一旁让几人先过。东平郡王走过平安身边有意看了一眼,恍惚间平安似乎听到一声长叹:怎么会这么像?平安低头,这话怎么这么熟。
“姑娘,走吧。”人已经走远,平安伫望着直到两旁婆子提醒她才回神。
去完迎春的紫菱洲,把花式样本送了,平安几人转战秋爽斋。探春刚接了管事,屋里正忙,一拨管事的刚走又来了几个外院的,探春处理了一件又一件,快到晌午了才有空。
探春问了宝钗的安,又问她怎么不过来?平安就把东安郡王的事儿说了一遍给探春听,只把刚才路上的事掐去了。
探春先是惊叹又笑道:“原来是这个王爷,他和我家原是世代交好,荣禧堂上的对联还是他留的。嬷嬷是什么来着?”
探春的奶娘站起笑回:“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对了,就是这个。好像还注明了王爷的名讳。”探春不说只拿笔在平安跟前写了穆莳两字又迅速涂掉。
平安对穆莳这个名字没什么影响,只是记得在黛玉初进荣国府摆放贾政时有写到这幅对联,今儿听探春这么一说这才想起。
“平安,你不知道,这个王爷不但年轻,性子也好,还是长情之人。纯孝公主去了好几年了,王爷至今未娶,这样子算算也有二十多了吧。”
“姑娘,王爷今年正好二十。”侍书不知从哪里冒出,捧着一叠宣纸进来。
“你又知道。”探春娇斥,侍书放好宣纸,回道:“可不是,上会不知是谁抽到花签说能成为王妃,我要不留意可不行。”探春顿时红了脸,平安微笑,知道她说的是探春。
几人又说了许多话,无非是家长里短的,平安听了一些。眼看快到晌午就要离去,探春留饭,平安谢绝又说宝钗那边等着自己,而且宝二爷等人屋里的东西还不曾送去,探春这才放了她去。
平安去了怡红院,宝玉不在,袭人解释说给老爷叫去了,平安了然。两人正说着晴雯挑了帘子进来,见着平安笑笑道:“这哪来的小姐,真是好模样,别被二爷看见了,不然咱们院子又得多人了。”
袭人婉转娇斥:“赶紧派人去看看二爷才是正理,别又被骂了,让老太太心里也难受。”晴雯踢开椅子,轻笑一声:“早派人去了,我做事你放心。”说着又捡起前几日未做完的大褂。
正说着,外头突然吵起来。
“姑娘,琏二奶奶带了个漂亮嫂子回来,说是给琏二爷做偏房的。”
“什么!”晴雯吓得褂子都掉地上,就连袭人也懵了。
平安长叹一声,结局总归是按着书中的走向……
正说着,外头又跑来一个婆子,头上跟鸡窝一样,脸上还青一块紫一块的,平安心想难道是凤姐醋坛翻了?那人见着平安大喊一声姑娘,急着就往外拉。平安这才看清,是赵妈妈?平日都在薛蟠屋里做杂事。
“姑娘,您快跟我回去吧,大爷在屋里发脾气夏莲几个姑娘都被打了。”
“被打了?”平安心惊
薛蟠为人
一路走来,院子里静悄悄的,气氛有些压抑,提水的婆子看到平安行了个礼,抬头时候平安看她脸上带着淤青,眼角还有些红晕。薛蟠打的?平安没问,径直走至门帘子外,里头有几声粗喘,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撩帘进去。
一压压的黑影跪在地上,却鸦雀无声,薛蟠坐在主位上,低着头看不清他的表情。平安不语直走至圆桌,抓起紫砂壶倒了一杯茶,咕噜噜喝下,又倒了第二杯。
茶杯刚送至嘴边,听到他问:“去哪儿了?”平安停了停,紧接着又喝了一口。
“我问你去哪儿了?”薛蟠的声音徒然压大,还带着些许嘶哑,四周奴仆身子乍的一抖,平安看见里头也有秋霜,不自觉的轻笑出声。
薛蟠突然一跃而起,踹开脚边的两个奴仆,风一般刮来,平安还没回神,他已经直直站在跟前。
“我问你去哪里了!”咆哮声铺天盖地而来,被紧抓的手腕也有些红肿,但上面的力道还在逐渐收紧。
平安蹙眉,冷眼看向薛蟠问:“你不是知道我去哪里了?”
“那你经过我同意了吗?”薛蟠力道更大,声音却意外柔和下来。
“可以先放手吗?”平安没有回答。薛蟠紧紧盯着她,似乎要看穿什么,但嘴巴张了又张,才缓缓放开。
平安揉了揉手腕,坐下把刚才没喝完的茶又抿了一口。薛蟠盯了她许久,慢慢推了一小碟糕点还一小碗奶白过来,是她喜欢吃的驴打滚和糖蒸酥酪:“听说你中饭还没吃。”平安点头,酥酪上奶白点了几块红豆,十分诱人。
平安拿起汤勺,却没有立即吃,而是道:“这么多人看我吃饭,没意思。”薛蟠一怔,这才挥手让众人下去。
平安有三气,困了气,饿了气,累了气。到了这边三气只留一气,饿了气。薛蟠知道这一点,只等着平安一口气吃完大半碗才咧嘴笑问:“你走了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平安又抓了一块驴打滚咬了一口问:“你要吃吗?不过今儿个这味儿不对,太腻了。”可能是厨娘也知道薛蟠今天脾气不好,让他多吃点糖好安静下来。
薛蟠坐下也捡起一块一口吞下,咬了几下道:“我觉得还好。”
说着突然凑上来:“你说有点腻,是不是和我不是一味呀。”张嘴要亲。平安只冷眼盯着他,薛蟠也被看的不好意思,嚅嚅嘴,咂巴咂巴几下道:“我就是看看你嘴巴里吃的是不是和我一样。”平安不睬他,舀起一口酥酪,去味。
平安吃了差不多,抽出手帕擦了擦嘴角的椰蓉末儿才道:“姑娘那边忙,找我过去,又不是不回来了,你把气撒在别人身上做什么?”
薛蟠没应声,平安又道:“更何况秋霜还怀了你的骨肉,要是有个好歹你跟太太怎么交代?我跟太太怎么交代?”这呆子做事完全没脑袋,这是他第一个孩子他就不心疼?平安还纳闷了。
薛蟠低头,不知说了什么,平安听得模糊好像是,又不是你生的。
正说着屋外有人通禀:“爷,太太屋里的张妈妈来了。”说着门帘子打开,张妈妈手上滴溜个食盒,给薛蟠请了个安。平安见是她也站起做了个万福。
张妈妈把食盒小心放桌子上,朝薛蟠笑道:“爷,这是太太亲自给秋姨娘熬的安胎药,让我送来。”安胎药!平安还想伸手去拿听到安胎药三字立马停下,退到一旁,这事儿她可别插手免得惹的一身骚。
薛蟠正烦着,张妈妈送东西来更没耐心和她扯拜,连连挥手让她自己给秋霜送去。张妈妈还想说什么,见平安和大爷自己离的远,大爷脸上又不高兴,也不敢多说,点头退下。
张妈妈走后,屋里许久没声音,平安思索着回来了还要不要去宝钗那边,接着又想起今天早上见着的穆莳,又开始愣神了。
“平安,秋霜先怀了孩子,你生气吗?”薛蟠忽然道。平安一怔,想了想应该没什么好生气的。她怀她的,我过我的,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平安。我本来想先纳了你的。”薛蟠小心看着平安神情,紧张解释。
“为什么是纳?不是娶?”平安想不通,薛蟠不是非常喜欢自己吗。身份低就一定是被纳,为什么不能娶了呢?古代的门第观真的那么森严?
薛蟠瞬的抬头,眼睛亮的不像话:“你想做正房?”
想吗?她也不知道,薛蟠虽然对自己好,但是还没好到让她爱上他的份儿上。水隆当初也对自己比薛蟠更好,好的她妈都看不过去了,等到她一步步被改造成水隆心目中妻子形象的时候,水隆却告诉她,你变了。
是啊,她变了。但变的人又何止她一个?
莫谈情,谈情伤感情,经过那事平安才明白。
薛蟠虽然霸王,但人好,心眼也好。他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可以为别人仗义疏财,对薛姨妈和宝钗更是极意奉承。前几日金寡妇还送来鲜鸡蛋说是薛大爷这二年也帮了他们有七八十两银子,平安那时候才知道原来薛蟠每月多拨出去的银子到了哪里。还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