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个黛玉三个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一个黛玉三个娃-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面典型就是他给胤祺选的嫡福晋 包括十福晋更狠
所以胤禩的岳家差么?抛开八福晋父亲是个罪臣不提 前面也提到我的观点 她的父亲都不是重要的因素 这个福晋的象征意味远高于其他 很多人都说康熙是把胤禩给嫁进了正蓝旗里面 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胤禩的岳家对于他在政治上的指导影响肯定也是很厉害的 胤禩在皇宫里能确定多少要夺嫡的心思真的难说 他是康熙所有孩子里面出身最低的一个,没有之一 除非是自卑到极点走极端 不然在那个出身高过天的环境里 理智点他会觉得夺嫡成功么 不说别的 安亲王一脉被打压到想依靠着皇子翻身 又不知为何抛弃了太子那一边 在胤禩要夺嫡上肯定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他原先有20分的心思也会被煽动成100分了
本文设定的林如海是什么身份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 是天子近臣 他揣摩皇上的心思可比这些初出茅庐的皇子要老道多了
这要是换了个皇子 比如太子 换什么岳家都不会影响他夺嫡还是不夺嫡 他天然身份摆在那里 不夺嫡就没好下场 而且理所应当就是他的希望最大
我一直认为人的一生是受着每一步很多事情综合影响的 并不像很多小说观点说一个小孩子七八岁就坚定了三观 直接确立人生目标之类的 就连四四一开始不是还想着修佛得道去么 我还真不信一开始这就是他要掩盖什么做出来的样子 他当时的年纪有这个想法再正常不过了 后来倒有可能拿这个做幌子 康熙还评价过他喜怒不定 可见他的养气功夫是后来才练就的 是后来环境之类的改变了他罢了 既然这个夺嫡成功者都是一步步改变的 为什么胤禩就非要十几岁年纪就一心要去夺嫡走到死呢?。。。
以上个人观点

如海述职完 秦可卿该出来了 红楼主线剧情就要开始走起了~。。
存这章时外面正好发到第五章。。。说说那个设定吧,其实还是交代一下的好,正好这章提及的这些东西没法融进文章里面说。。。
包衣籍抬旗后第三代才算正经旗人 这个是历史上一直有的说法 取了这个做设定 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贾家这一代不用选秀 只是个设定而已。。
这个设定和雍正的年妃不矛盾 年妃家是从年妃、年羹尧的祖父那一辈就抬进了汉军旗的

我在网上看过一篇关于清朝皇后旗籍的事情 其实里面把两个乌拉那拉氏抬旗的都漏了 乾隆继皇后是当皇后之后从镶蓝旗抬进了正黄旗的
抬旗这事研究起来其实挺复杂的 有满八旗抬到满八旗的 有汉军旗抬到满八旗的 还有包衣抬上来的 包衣抬上来的都要第三代的 清朝早年抬旗的很多的 尤其战争年代 因军功抬旗的很多
康熙母家一支先是汉军正蓝—汉军镶黄 后来再出了孝懿仁之后又抬到了满八旗里面去 但也有说法说待遇等同满八旗 籍册还是汉军镶黄旗 本人不是历史专业的 这问题也不纠结了 
后来要抬旗 通过联姻关系的比较多 当太后、尚主什么的都可以的,而且不一定要尚公主,像还珠这点写的倒是没什么错,福尔康如果娶一个和硕格格,比如那个为爱私奔的晴格格,也是可以抬旗的 

而且抬旗恐怕不都算好事 雍正时期是提拔了高家(慧贤皇贵妃那家)这个内务府世家的 乾隆一上台把高家最显赫的一支抬旗 恐怕也有拔除高家的内务府势力 建立自己的一套心腹班子的想法 所以后来淑嘉皇贵妃一支在嘉庆年间抬旗 也很可能是同样的手段 当然也可能当初金家和魏家之间有合作。。。他的手段比较温和的 雍正就是直接把康熙的心腹曹家李家给抄了 PS高家在雍正年间的职位貌似是和曹家在康熙年间很类似的 大家都知道曹家还私底下管着康熙在江南的情报机构 以此类推么。。。以上这段纯属个人胡诌观点 反正皇贵妃就是正一品 高家到那时也可以顺理成章抬旗的

另外指婚皇子福晋并不一定要通过大选的 指侧福晋就更不需要了 

著名的就是嘉庆的元后 道光的生母 那位可是疑似包衣旗出身的 有人说她乾隆初年跟着叔祖一支抬了旗 反正她的旗籍一直挺诡异的 更多的说法是指给嘉庆之后抬得旗 是抬到了正白旗
嘉庆后面一个老婆孝和睿 出身可比孝淑睿高多了 正经镶黄旗钮钴禄氏 父母外祖都是显贵 自己生了好像是两个儿子吧 被个外八路的女子压在头上 孝淑睿死后她的兄弟还做了件大案引得嘉庆震怒 这件事不多说了 大家自己百度吧。。

比较典型的是清朝皇子的蒙古福晋,康熙朝十阿哥,乾隆朝十二阿哥,这些福晋肯定都是不走选秀的。请注意蒙古盟旗与蒙古八旗的区别

其实三代论在古代蛮多的 贾母那个赖嬷嬷 不也是孙子才出去做官么 商家关于参加科考的规定也是三代吧 

说件有趣的事情 孝昭仁皇后不是嫡出的 生母是舒舒觉罗氏 嫡母是个宗室女 大概因为这个自然地输给了孝诚仁皇后吧 很多清穿文写她和孝诚仁原先在宫里pk什么的 其实天然嫡庶上就落败了。。她先后两个嫡母都是宗室觉罗 如果她是嫡女的话 肯定没有选秀资格了。。
从这点上看,四四的元配乌拉那拉氏 应该是个嫡女 她的母亲可是正宗宗室贝子的女儿 历史上她到底参加没参加选秀呢?。。

最后要说我在作者有话说里面写这么又臭又长的东西 既不是科普也不是辩论 只是把我自己在写文过程中理解的,而又在文中反应不出来的东西和大家交流一下。。我自己不是学历史出身的 是理科出身 虽说这个文的存在就是扭曲了历史 但是还是想着能符合历史的地方还是要符合历史的 所以很多事情就算是一边翻资料一边写的
关于八福晋父亲的事情 还是很感谢的 原来腹稿按着她有父亲想的 快要写到那个part了 有人提醒就改过来了 至于想问清八福晋在安亲王府抚养的史实出自什么 八福晋在安亲王府受宠的史实又出自什么 也是为了后面写文的需要。。
毕竟从正常逻辑 除非八福晋和林黛玉本身就是一个命运(XDDD其实蛮像的 父母双亡) 父家无人 才会去外祖家抚养 而且安亲王的三继福晋生了N个孩子 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其中女儿也不少 后续安亲王府的接班人都是她生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之前一个侧福晋所出女儿的女儿为什么会在这个王府里受宠 我逻辑上的确不能理解 历史上很可能是安亲王府适龄且身份足够的女儿就这一个 三继福晋的做了和硕格格的女儿嫁给那拉氏 当时已经出了两个皇子福晋 就算有女儿也无法和皇室联姻 另外做多罗格格的女儿嫁的晚 不可能有适龄女儿适合嫁给皇家 因为后面要写到八福晋这个人物 我本来是不打算写她在安亲王府过的很受宠的之类的事情的。。。当然如果真有历史证明这一点 我也不介意给改过来。。。

、第十四回

八月十三日是黛玉姐弟除服的日子,林如海已经在八月初抵达了京城,拜见过贾母、贾赦、贾政等人。由于康熙御驾亲征的缘故,这次述职并不需要面圣,林如海自然乐得轻松,带着几个儿子日日读书。林如海对于几个儿子的学习还是很满意的,对于黛玉就更满意了,狠狠夸奖黛玉了一通!

除服这天林如海还是把人都请到了京中的侯府去,在这天黛玉两个小弟弟的名字也正式出炉了——团团叫阿楚珲,意为和睦,懒懒叫阿尔哈图,意为计谋。林清、林泽、林岚三个名字,林如海表示也先留着,私底下当小名儿叫吧……

黛玉倒是没忘让林如海小心贾家,尤其是王夫人的几个手下,她把名字都告诉了林如海,让他务必要当心!林如海倒是惊奇不已,这王夫人何德何能,让黛玉这么忌惮,不会是小孩子受了长辈什么气吧!却见阿克敦在旁边也是不迭地点头。等林如海知道自家孩子进京是被几个三等婆子迎接的,差点气昏过去,当下对这王夫人好感降到极低点,对着贾母也有所不满——原来贾母去信和林如海提过黛玉宝玉婚事之事。原来这贾母对宝玉的婚事打得是几管其下,林黛玉是最优选择,如果林如海不死,她虽说选秀极可能被留牌子,但如果出些意外情况被撂了牌子,那可得先和林如海打好招呼!若是林黛玉这条路走不通,史湘云就作为替补顶上了!林如海虽以黛玉选秀之名给推了,其实心下还是有些意动的,这下可好,说什么也不能让女儿嫁到这样的婆婆家去。有些话黛玉也不好出口,就示意李嬷嬷王嬷嬷上前禀报,两个嬷嬷就把王夫人怎么以长辈自居强做黛玉的主,贾母如何找了史湘云做林黛玉的备胎,王夫人又弄出个薛宝钗和贾母打擂台,还四下散播林黛玉的流言等等事情一一讲给林如海听。林如海已经顾不上生气了,直听得是老泪纵横……

黛玉劝慰道:“父亲其实女儿也不觉得有什么委屈的,住在别人家哪有事事如意的,等父亲回京咱们一家就能团聚了,眼下这些也不算什么,女儿还算应对得来的。倒是这王夫人黛玉怀疑她所谋甚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父亲可一定要小心!”

林如海听了之前这许多事后,倒真的把这句话听进去了。这一年多甄家在贾家送的节礼里下了致人虚弱的药,被林如海发现后也是一阵后怕,庆幸当初听了女儿的话多有防范。林如海倒是利用这一点,三天两头地告病,真真假假的,这甄家也是摸不着头脑,还以为下药之事已成!眼下甄家消停了不少,自己正是有所松懈,看来还是得绷紧了!

林如海给林家三兄弟终于找到了个直隶的身家清白的老举人,姓江,元配妻子刚去世,无儿无女,又年过花甲,而且三十年的春闱是没法参加了。林如海把他请了上京自是给了丰厚的报酬。这江举人虽然考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得中,但他胜在基础扎实,行文稳扎稳打,倒是适合阿克敦这般的年纪。林如海从没想过把儿子送到官学或是国子监去读书,前者水平糟糕,后者权贵子弟太多,良莠不齐。

林黛玉和林如海都禀过贾母之后,将这江举人安排在了西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