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刚一作出,京里又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苏麻喇姑病危。苏麻喇姑有一习惯:病了不吃药。京中阿哥无论如何劝,她就是不肯破戒。康熙知道她这一习惯,也是无可奈何,最后下令,不吃药是吧?给她做法事袪邪看行不行……
当然是不行的,清代又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于康熙四十四年秋……病逝。
作者有话要说:
[1]这只是最简单的例子,就像剔除了影响因素的物理公式一样,实际情况比这个复杂得多= =!地主的身份有不同,他们的纳税情况也不一样……
看了流思镜同学的长评,现回答问题如下:(抹汗,好像在做报告……)
一、关于太子的能力问题,他从十几岁就开始监国接触政务,康熙亲征时期后方是交给他的。《圣祖实录》:“康熙三十五年二月,甲寅谕大学士等此次各部院衙门本章停其驰奏。凡事俱着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着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
以及,康熙对于皇太子的处事能力是有好评的。
T T这方面的内容我前文有写的。
二、由于选取的主角她就是个活在宫里的女人,办的事情就是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涉及朝政的问题,她只能侧面来知道、建议,很多时候信息还不全……只能在家长里短里去影响丈夫,这是从一开始选取人物的时候就决定了的。
至于歌功颂德与自我陶醉,目前还不是时候,至少我写的时候是陶醉不起来的。
三、关于皇太子,他就是个二把手,他有思想有抱负也只能压着,谁叫他是二把手呢?他的身份决定了他介于君臣之间的尴尬处境,做皇帝之后可以强硬,因为他是至尊。纯粹是臣子,力求表现,也是为国这民。他一太子这样干了,算个什么事呢?找拍了。史上一废太子的主要原因就是康熙觉得太子太强硬了,甚至说出“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这样的话。皇太子要真跟他爹来硬的了,也就可以直接领盒饭了。
而关于康熙朝后期的政治、经济问题,我只是刚刚开始写。这个,等我写出来再讨论也来得及。
四、土地兼并等问题,康熙本人已经察觉了,摊丁入亩最早是在康熙朝就开始试点,并非雍正首倡。康熙末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的情况了。
不知道有没有说清楚,欢迎大家讨论。
出巡归来的孕事
对于苏麻喇姑的身后事,康熙及诸皇子也称得上是尽心尽力了。康熙命按照嫔的级别给苏麻喇姑办了葬礼,苏麻喇姑抚养的十二阿哥胤祹更是申请为其守灵、百日供饭、三七念经。康熙一一批准。
然而逝者已矣,活人的日子还得继续。康熙继续给他家太子铺路,不断有各式有东宫履历的人被提拔,有入中枢为六部侍郎的,也有被点做乡试考官的。更有一样,石文晟由广东巡抚被提拔成了湖广总督。
湖广、云南、浙江……对于淑嘉来说都是很熟悉的地名,基本上她叔祖呆过她叔叔接着杀回来,嗯,她爹也在浙江混过。
康熙爷对石家确实是另眼相看的,这让她的内心非常矛盾。
四福晋又过来与她商议事情:“圣寿节又快到了,不知道二嫂今年有什么打算?”四福晋的意思是,咱们通个气儿,别到时候重样儿太多。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送些佛像啊、菩萨什么的,谈不上谁跟谁撞车。只是今年来了回草原,带点儿草原特产回去也是应有之理,在这土特产上,大家的相似度别太高了。
两人把这部分单子对了一回,再没什么疏漏了,这才放到一边说闲话。四福晋见淑嘉的举动稍有些奇怪,怎么这样子……咦,与自己的动作竟有点儿像?惊疑地问:“你这不会是……又有了吧?”
淑嘉有些犹豫:“觉着像是,只是算着日子略有些浅,上回平安脉没有诊出来。我如今只是自己小心些,不管有还是没有,下回平安脉也就出来了。”
她只是预防着有,稍作提防而已。在所有人看来,太子妃再怀孕什么的,完全是不稀奇了,四福晋也有表示出过多的恭喜,倒是说:“已在返京途中,仔细不要操劳颠簸才好。
这一路上也没有什么好操劳颠簸的,队伍一日行进不过几十里,太子妃的待遇还是顶尖的。最大的工作就是要把得到的东西都给分一分类,把给京里人的礼物给准备好了。她又带着帮手来的,赵国士是个稳妥人,红袖也是历练出来的能干宫女,又有若干宫女、太监,跟着打杂帮手。还真没累着太子妃什么。
圣驾还不是先回宫,要先到畅春园里,皇太后还在畅春园里住着呢。又去给皇太后请安。
皇太后这几个月颇为寂寞,她老人家到了畅春园,却不是带着全部的宫妃的,佟妃跟着、宜妃跟着、德妃跟着、和嫔、王嫔也占了一席之地,旁的人全在宫里呆着呢。人不多,不够热闹,更因佟妃被太子妃拜托,看着弘晷识字,皇太后没玩到曾孙,不高兴了。
苏麻喇姑又死了,皇太后越到最后越是数着日子过:“皇帝什么时候回来呀?”
现在圣驾来了,事情也没多多少,皇帝也就是到了之后到皇太后跟前问个安,老太太的焦躁之情瞬间就被安抚住了。
皇太后安生了,轮到太子妃不安了:她家小儿子好像有点儿不太认识她了!
四福晋虽是有身子的人,还是要见一见皇太后的。太子在畅春园有住处,四阿哥这分府在外的阿哥却是没有的,淑嘉就把四福晋给带到了无逸斋里来暂时歇脚、换衣服。等见过了皇太后,再送四福晋回家。
到了无逸斋,里面一应东西都已经收拾好了。淑嘉便与四福晋一齐进了里面,弘晷本来都准备扑上来的,一看进来的是两个人(这货把宫女太监当布景板了),猛地一刹车:“给额娘请安、给……婶子请安。”
四福晋看着小男孩儿很是稀罕,大约是移情作用,笑得极是慈祥:“弘晷又长高了呢。”弘晷悄悄把小胸脯又挺高了一点。
淑嘉笑道:“好有四个月没见了,可不是长高了么。”
圣驾行前是奉皇太后到畅春园避暑来的,淑嘉是把儿子们托付给皇太后和佟妃的。这两位到了畅春园,弘晷与弘晨两个自然也是跟着来了的。弘晷还好些,已经有些记性了。弘晨还不到两周岁,四个月没见,亲妈也不怎么认得了。
弘晨这小子也是犟,不太记得妈了,任凭嬷嬷怎么诱哄,死活不张嘴,(妈是能随便叫的么?)。乳母快急疯了,小祖宗,你平时不是挺话痨的么?念咒念得皇太后都晕了……(皇太后眼巴巴要弘晷来玩的真相)
东宫的规矩,会走路之后,能自己站着就不让乳母抱。乳母苦哈哈地弯腰给站在地下的弘晨作思想工作,差点没折断老腰。弘晷在一边着急:“小笨蛋,额娘回来了,昨天白告诉你了啊?”
四福晋笑道:“他倒害起羞来了。”
弘晨很冤枉,他哥哥只是告诉他额娘要回来了,可他不记得额娘长什么样儿了啊?打死不开口。
红袖上来对淑嘉道:“主子,您先擦把脸,换身儿衣裳再慢慢儿地说。万岁爷到皇太后那里,等他老人家出来了,您和四福晋还得去请安呢。”
淑嘉呷了口茶:“也只能这样儿了,”伸手又摸了弘晷两把,“身上结实了,这四下都是水,你没乱跑罢?”
弘晷抱怨道:“儿子倒是想呢,贵妃见天儿地派人盯着,洗脸都怕我栽到盆里去。”
人小鬼大的样子看得淑嘉一乐,伸手捏了捏他的胖脸:“淘气。你玛法、阿玛都回来了。这会儿正在皇太后那里,等会子怕要见你们的,你不要乱跑。”看着弘晷乖乖点头,这才由宫女们拥簇着进去换衣服。机灵的东宫宫女很快把内室的屏风给挪了一下位置,临时隔出了一间更衣室来供四福晋使用。
已到九月,可以穿夹衣了,淑嘉对衣服、首饰倒是没意见,只是吩咐:“不要花盆底的,拿那双元宝底的来。”红袖一怔,很快照做。淑嘉看了看自己的双手,随驾在外不用抱孩子,指甲又长长了,家里有小孩子,得剪了。
依旧是化淡妆,套上指甲套,又对着镜子一照,嗯,洗去疲惫,样子还能看。出了内室,弘晷正爬在椅子上,抱着椅背,眼巴巴地等着母亲出来。他的保姆在一旁张着手护着,生怕这位小爷抱着椅背抱得太用力摔着了。
看到淑嘉出来了,弘晷很是开心:“额娘额娘,额娘这样真好看。”
这小马屁拍的,淑嘉歪头看他:“真的?”
“当然!”然后是显摆,“额娘,我写的信您看到了吧?”
“看到了。”每封都用极大篇幅写着他是如何如何乖巧、如何如何用功学习、贵妃又是如何如何夸他。
弘晷努力让自己的眼睛更闪亮一点,紧看着母亲:您就不表示表示么?
淑嘉没绷住,笑道:“你很乖。额娘和你阿玛这回带了不少东西来,等回去了给你挑,好不好?”
弘晷开心地咧了个大大的笑容,然后试探地道:“额娘,儿子那么乖,是不是下一回阿玛额娘也可以带儿子一块儿出去?”声音小了下去,“我想额娘嘛……”
淑嘉的笑容也淡了:“额娘这不是回来了?”旁边弘晨咿唔了两声。她也不想跟儿子分开,还是这种TMD一分几个月,回来儿子都不认识自己的分离!“以后的事儿,让额娘想办法,好不好?”
弘晷这才重又开心了起来,额外解释道:“哥哥们都能跟着阿玛额娘,儿子也想的么。”淑嘉柔声道:“会的。”
弘晨的嬷嬷有些急了,这太子妃回来,六阿哥居然没有亲近的表示,她们颇有失职的嫌疑啊。正着急的时候,太子妃已经看过来了:“把弘晨给我。”
淑嘉带着指甲套,小心地避过孩子幼嫩的肌肤,把儿子抱到怀里。弘晨挣扎了两下儿,小鼻子一皱,眼睛一眯,面部表情向“哭”靠拢。忽然鼻子抽了抽,在淑嘉怀里挪动了两下,伸出两只胖乎乎的小手,一把抓住了淑嘉的前襟,整颗脑袋往前一送就埋在淑嘉的胸前。抬起头,圆溜溜的眼睛里满是疑惑,这味道、这触感,真的好熟悉哟~
也不哭了,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