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离记-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月华花钱是大方的,都是买上好的东西,碗碟虽不是官窑出的名品,但也无甚瑕疵,精致大方,家具要么是鸡翅木,要么是红木,所以两家的伙计都很殷勤,连忙答应下来。

随后她们就去看铺子了。

在京城买铺子,最方便最快捷的还是去牙侩那里。

所谓牙侩,就是现代的经纪人,据沈月华了解,在这个与历史上的明朝同名的“大明国”,牙侩行业已经发展的很是成熟了,涉及了无数行业,包括现代所不允许的人口买卖,也是兴旺发达的很。

当初,珊瑚,玉珠就是她亲自买来的,那时候,她是为了嫁到赵家后,可以有自己的婢女,省得受到谢氏的牵制。

见到玉珠,牙侩金氏笑得满脸都是褶子,“哎哟,玉珠姑娘,你又来了啊,这位是……你们太太罢?”

她识人无数,自是看得出来沈月华才是正主子,又见是妇人打扮,便猜是太太。

“这是我们掌柜,上回那宅院就是咱们掌柜买的。”玉珠道。

金氏请沈月华坐,吩咐伙计快些倒茶。

“您莫不是又要买宅院?”金氏,“我这里倒是还有几十……”

“有没有三间的铺面?”沈月华直截了当问。

“铺面?”金氏问,“打算买在哪条街上呢?”

沈月华道,“是开纸扎铺的。”

金氏微微一愣。

纸扎可是不吉利的东西,多半用于丧事,所以纸扎铺从来不开在热闹的地方,她到底经验老道,想了想提议说,“华章街如何?”

华章街不在闹市区,位于京城西部,但并不算偏僻,与沈月华现在住的绿柳街也不远,她站起来道,“你带我们去看看。”

金氏便领着去了。

那三间大铺面是在华章街的南段,与十字街口隔了两个铺子,左右是卖杂货,修鞋补帽刷腰带的,倒是合适。

沈月华四处看了眼,还走到前后左右的街道上都去观察了一番,才走回来。

“就这家了。”她点点头。

金氏心花怒放,夸道,“您可真爽快,比那些男人还大方!”

爽直从来都是她的优点,沈月华做事不拖泥带水的,好就是好,喜欢就买,故而她钱赚得多,花的也快。

这几年,若是节省些,三千两是存得下来的,如今除了才买入的宅院外,也只够再买一处铺面。

一千两很快花了出去。

幸好地段不太好,不然只怕装修的钱都有点紧。

不过好在就要到中元节了,在这个迷信的国度,清明节,中元节,丧事,总会给她带来很多的收入。

所以,沈月华真的很感谢她前世的祖宗,要不是祖传下来的家族生意,她哪里会做什么纸扎,懂这些冥器?

正因为她学会了这种本事,才能摆脱起先的困境,拥有自己的事业。

虽然这事业晦气了点,可却是长青不倒的。

沈月华脚步轻快的走回了家。

“明儿你去县里一趟,把字和叫来。”她吩咐玉珠。

丁字和是她第二个徒弟。

别看沈月华才刚到二十岁,但她已经收了四个徒弟了。

其中原因,自然是因为她的手艺精湛,所以沈家纸扎铺在宁县是独一家,就是在京城,也是有些小名气的。

玉珠笑着应了一声。

等到明日碗碟跟家具陆续送来的时候,玉珠回了,丁字和也来了。

“师父。”丁字和笑眯眯的道,“听玉珠说,师父买了一处铺面,打算搬来京城了?”

“没错,所以才叫你来的。”沈月华笑道,“他们几个知道了,又怎么说?”

“当然很高兴啦。”丁字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京城可比宁县大多了,只要咱们在此地打响名声,银子肯定滚滚而来!而且造纸坊离得也近了,不用运来运去的麻烦,华章街旁边还有一座华藏寺,做什么都方便。”

丁字和是四个弟子中最为活跃的,他的父亲是货郎,当年带着他走街串巷,来到沈家纸扎铺时,丁字和看着那些纸人纸马,好像中了邪一般,死都不肯走了,就是要拜沈月华为师。

想起来,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缘分。

“这些事情都交给你去联系,还有装修,忙得过来吗?”沈月华问。

丁字和一挺胸膛,“师父放心好了,弟子一定给您办好!”

“那你暂时就在这里住下好了,我有事找你也容易,等以后再重新租一处地方。”

丁字和听了有些发愣,“住这里?师父不是……”

“哦,我已经和离了,这里便是我常住的地方了。”沈月华道。

丁字和的嘴巴一下子张的能塞下一个鸡蛋。

从屋里出来,他追问玉珠,“师父真的和离了?师爹怎么说呢?不对,师爹怎么可能会同意?难道就因为师父不能……”

沈月华不能生孩子的事,或多或少总是传到一点到他们耳朵里的。

玉珠道,“反正就是和离了,掌柜自己提出来的,姑爷能怎么办?”

“哎,怎么会这样!”丁字和眉头皱的紧紧的,“那师父以后怎么好嫁人呢?师父还年轻啊,总不能就这样了。”

他的心情坏到了极致,本来兴高采烈说开铺子,可却听到沈月华和离的消息,他不能想象她以后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生活。

玉珠哼了一声,“你们这些人,谁说……”她压低声音,“谁说不能生孩子就不好嫁人了?掌柜以后肯定还会遇到更好的,不会介意这些的。”

其实她底气也不足,世上有几个男人受得了妻子生不出孩子的?

“但愿如此了。”丁字和重重叹了口气。

他回去收拾了一下衣物,便住了进来。

沈月华的院子是二进的,他住在第一进的东厢房。

过了两日,丁字和便去忙装修的事情了,只在晚上才回来。

眼见就要到中元节,沈月华还是去了一趟县里。

其实每年的清明,中元,她都会去,因为这时候,铺子总是最忙的,现在少了丁字和,压力更是大了些。

“师父。”吴中见到她,忙道,“贺公子来了。”

沈月华往里一看,只见一个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的男人也正朝她看过来。

这是纸扎铺的一位常客了,不,不能说是常客,他只在清明,中元节之前来,对于他的情况,沈月华只知道,他来自京城,姓贺,他的妻子去世了,且这男人气质出众,出手大方,当是生于大户人家。

这次,他肯定还是来定制他亡妻最喜欢的牡丹园,他的亡妻是在中元节去世的,马上就要到她的忌日了。


、第6章 故事


贺公子再一次见到了沈月华。

距离上一回,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

他看了沈月华一眼,觉得她好似清瘦不少。

沈月华邀他去里间。

“贺公子请坐。”她给他倒上一盏茶,“还是牡丹园么?”

“嗯。”贺公子点点头。

沈月华道,“我会在中元节前做好的。”

贺公子又“嗯”了一声。

他为人寡言少语,有些清冷,沈月华记得当年第一次看到他,面容憔悴,眼窝深陷,看起来好像一具行尸走肉。

那时候,他的妻子刚刚去世一年,他亲自来寻纸扎冥器。

沈月华当初也是才开铺子没多久,问他要什么。

他说要花,牡丹花。

一眨眼,已经五年过去了。

除了大前年,每一年,他都会亲自过来。

沈月华常常想,作为他的妻子,一定是很幸福的,他也一定很爱她。

所以她做牡丹花时,格外的用心。

若不是近看,谁都不能分辨出这些花的真假。

最后,她把各色纸花放在竹子编就的迷你园林里,四周还装饰了亭台,假山,树木,可说精致绝伦。

就这样,她留住了纸扎铺的第一个大客户,贺公子。

贺公子付了定金,站起来告辞。

玉珠正被姜法慧拉住说话。

沈月华和离之后,王氏来找姜法慧的母亲梁氏诉苦,姜法慧便知道了,她想问问玉珠,因为她实在不想相信。

“当然是真的,和离书都送来了,按了官府大印的。”玉珠叹一声,“掌柜是真的跟姑爷和离了。”

“啊,怎么会这样呢!”姜法慧一直都觉得王氏是不是哪里弄错了,没想到是真的,她唏嘘一声,“那师父如何是好呢,和离了,可不容易再嫁的。”

贺公子脚步一顿。

他自小习武,耳目敏锐,这二人的对话,他听到了大半。

沈月华居然和离了?

可她看上去一点都不像和离的样子。

她不伤心么?

贺公子微微皱起眉。

但他也没有继续停留,大踏步的往前走了。

沈月华从屋里出来,叫伙计把材料准备好,她要开始动手做牡丹园。

“要不,让我来罢?”姜法慧心疼她,主动请缨。

沈月华摇摇头,“你还有别的要忙,哪里有空,我做就行了。”

姜法慧道,“我现在正好得空,这几年看你做,我也早就熟悉了。”

沈月华却再次拒绝。

姜法慧不知道她始终坚持要亲力亲为的原因,很是想不明白。

其实沈月华是为报答贺公子。

自从她做了牡丹园后,过不了几个月便接了几单京城的生意,都是大户人家的,可那会儿纸扎铺没开多久,名声怎么也不可能传到京城去,而贺公子却是住在京城的。

所以沈月华猜想,肯定是因为贺公子,那些人才知道了她的纸扎铺,她才会有这样的机会。

那几单生意最终让她度过了起初的难关,乃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她坐下来,把各色彩纸剪开,神情专注。

姜法慧看了看,忽然放下心来。

这些年,她岂会不了解沈月华?再大的困难,都会应付过去的,只要他们四个弟子好好的支持她就行了!

姜法慧握了握拳头,忙碌去了。

到了傍晚,沈月华做好了四分之一的牡丹园,她伸了个懒腰,招呼众人道,“都去吃饭罢,不能饿坏了肚子。”

吴中笑道,“一会儿在铺子里吃。”

“哦?”沈月华惊讶道,“谁烧的饭?”

王宝善道,“你舅母烧的,最近都忙,晚上还得接着做,我让你舅母做好饭送过来。”

“那不是辛苦舅母了。”沈月华道,“还不如在馆子里订饭呢。”

“哎,你这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