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胡安唯有将自己的最后希望寄托在5万英国远征军的身上,进退两难的里斯本摄政王还是拒绝了安德鲁伪善和平建议,随后决定任命英国远征军司令官,惠灵顿伯爵为葡萄牙王国军队的总司令官,全权指挥葡英联军对抗安德鲁的西法大军。
胡安将自己的烦恼交给了英国人操心,却殊不知此时的惠灵顿中将却有了撂担子想法。
第三集 越过比利牛斯山 第74章 惠灵顿司令官的考虑(下)
远方的海面上浮现了一尾鱼肚白,另一个大西洋的黎明又将来临。自从数万英国远征军进入波尔图以来,一直都似乎非常顺利。来自英国本土的后续军事物质源源不断地倾卸在海港码头的空地上,繁华的市区里到处都是身穿红色英国陆军制服值勤下来的军士,看上去倒还很将礼貌。在郊外,针对伊比利斯半岛山地作战的准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是英军远征军的司令官,惠灵顿伯爵大人却在此时失去了消息,司令部里的军官们惊奇发现,已经整整一个上午没有看到惠灵顿司令官及其副官的身影。
事实上,惠灵顿司令官并未失踪,当日他只是呆在自己房间外,阳台间的躺椅上,喝着波尔图特制上等红酒,在习习海风的吹拂下,享受着战争前最后一次安逸生活。这是他一向的生活习惯,即使是在第三次迈索尔战争最危急的关头,迈索尔苏丹亲自率领10万大军准备围攻仅有8千英国守军驻防的马德拉斯海港时,惠灵顿依然悠闲的跑到城市内的最高建筑物,一座宏伟佛堂的塔顶,喝着本地酿造的劣质琴酒,丝毫不在意城内外的紧张形势。
也就是在那场战斗,惠灵顿故意引诱迈索尔军队从城北深入市中心,在一片开阔地带却遭到停泊在马德拉斯港口上20艘艘军舰的集体猛烈轰击。同时隐蔽在城市建筑物四周地英国陆军也推出大批火炮予以配合打击,遭受意外袭击的迈索尔大军仅仅抵抗了不到20分钟便陆迅速溃败下来,连迈索尔苏丹本人也身负重伤差点当了俘虏。等到战斗结束,英国人仅以800人的伤亡代价,打死打死并俘虏了5万多迈索尔士兵。
在解除迈索尔苏丹对马德拉斯港口围困的同时,此役的胜利还得以从战略上根本扭转了此次迈索尔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导致第三次迈索尔战争以英国人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惠灵顿本人也成为英国陆军的骄傲,伦敦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也正是因为那一场辉煌的战斗胜利,这位阿瑟,韦尔斯利被提升为英国陆军中将,还被摄政王殿下册封为惠灵顿伯爵。
随后。惠灵顿伯爵奉命从印度殖民地那里调回英国本土述职,出任英国远征军地司令官。并在今年7月30日前后,秘密抵达葡萄牙王国的陪都,波尔图。
全体大英帝国市民地目光焦点再度注意到惠灵顿伯爵的身上,那是岛国的臣民希望这位勇敢,冷静,与智慧的英国将领能够打败不可一世的安德鲁魔鬼。毕竟。从1793年的土伦战役以后,安德鲁统帅下地法国军团完全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先是迅速平定了旺代内乱,接着又挥师南下,翻越比利牛斯山脉,在短短20天内攻占马德里,还利用其卑鄙手法,谋得了西班牙王国的摄政王位置。与此同时,安德鲁又将自己魔掌伸向英国的传统盟友。葡萄牙王国。
骄傲已久的英国人,即便是伦敦街头一个普通市民都能清晰感到安德鲁对帝国利益所构成的巨大威胁。只是被赋予众望的英雄本人,惠灵顿伯爵却是一筹莫展,那是英国司令官明白着,此次战争胜利的天平并不倾向自己。
自从与纳尔逊将军的会晤之后。惠灵顿本人也在积极研究安德鲁战略,战术思想,对手那种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的战争艺术手法令惠灵顿钦佩不已。特别是在菲格拉斯——曼雷萨战役前,为达到诱敌西班牙主力深入,并继而围歼的目地。而展示给世人面前的是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令人叫绝的欺骗手段。更是闻所未闻。相形之下,自己在马德拉斯港对付愚蠢的迈索尔军队所使用地简单战术只是小儿科罢了。
不仅仅这些。惠灵顿伯爵与纳尔逊将军一样,关注安德鲁的强制军制改革,威力火炮的研制与实战运用,政治上的威逼利诱等等。看到对手如此灵活熟练的运用各类战争以及非战争手段而显现的惊人效果,惠灵顿伯爵也有了改良英国陆军地冲动。只是想法虽好,但要付诸实施,却是难上加难。数百年来英国军队一直延续自己刻板地作战模式,军官与士兵的一举一动都是临摹军事“教科书”上地一字一句,不得有任何违抗,否则即便是获得重大战斗胜利,也将受到军事法庭的严厉惩处。
惠灵顿伯爵仅仅是给英国陆军部大臣写了一封建议,希望能借鉴安德鲁对法国大比利牛斯军团的军服改制,希望仅在斥候部队中将鲜艳好看但却不能有效隐蔽的红色军装,改为适宜山地丛林作战的绿色作战制服,却为此受到了陆军部大臣狠狠得一顿批驳,内阁官僚在回信中,愤怒地告诉这位异想天开的英国远征军司令官。
“……红色制服,不仅在过去,到现在,以及今后都是大英帝国陆军的传统与骄傲……英国陆队的素质是全欧洲最高的,作战勇敢的士兵们不需要任何懦弱的伪装……而你,伯爵大人,请记住自己的使命,是如何率领远征军打败安德鲁,为帝国摘得胜利的王冠,而不是总想着对上司发号施令……”
当惠灵顿接到这份措词严厉的命令时,他正从护送舰队上准备走到波尔图海港。第一次,惠灵顿将来自上司的信件蹂成一团,最后轻轻扔到港口的海面上。
妄自尊大的陆军大臣还未吸收先前失败的教训,总认为英国军队能一挡十,毫不费力地将安德鲁赶出伊比利斯半岛。但惠灵顿本人却清楚的了解,或许安德鲁早已谋划好了一切,将会以主动进攻的方式。准备把英国势力驱除出地中海,进而占领英国的传统盟邦,葡萄牙王国。
兵力上看,英国人与葡萄牙的联军合计一起,倒有15万之多;而对手安德鲁虽说平定了南部摩尔人叛乱后并未有多大损失,但要防备英国舰队对沿岸的袭扰,以及围攻直布罗陀要塞,惠灵顿判断安德鲁真正能动员,并用于葡萄牙作战的西法两国总军力不到10万人。看上去军队优势属于英葡联军,只是战争并非1+1=2的那么简单。
抛开对手的素质与士气不说。但说联军战斗实力。葡萄牙人的军队绝对是个笨蛋中笨蛋,饭桶中的饭桶。连惠灵顿自己在了解8月初两路葡萄牙干涉军大败的事实经过后。就曾对少校副官私下说道“我从没有看见葡萄牙人好好打过仗,没有人比葡萄牙军队打得更糟糕的了。”
事实上,7万葡萄牙干涉军在遭遇西法联军地打击时,几乎都是毫不抵抗的一败到底,没等法国人凉飕飕地刺刀迎到自己200米距离,葡萄牙人便怪叫着。纷纷扔下手中的武器撒腿后跑。
令人极度惊讶的是,一连串的溃败之后,回到本国境内的葡萄牙军队居然还保留有6万多,真正损失的不到6000人,只是所有各类口径地火炮,全部的辎重补给,以及一半以上的枪支全部无偿地送给西法联军。
不错,英国陆军素质的确高出法国人,技术的训练搞得比较好,步兵在滑膛枪的性能和使用技术方面都胜过欧洲的其他国家。但那仅限于惠灵顿部下。约翰穆尔中将所率领的1万3千名英国本土部队,这些由志愿兵组成的部队他们训练有素,作战勇敢,是真正的精锐之师。至于其他4万多人地部队,则根本是从各地殖民地招募的当地居民。全部是由杀人犯,破产农户,以想获得自由的黑奴组建起来的,他们大多只是冲着英国军队的薪水而来,士兵们毫无军纪,肆意妄为。在平日操练中就毫无组织性。纪律性,相信他们一旦投放在战场。撒腿后跑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他们前进的步伐数倍以上。
惠灵顿实在想不通,唐宁街的内阁们会让这些垃圾充斥在远征军中,别说与安德鲁的法国精锐军团抗衡,即使后者指挥下的西班牙新军也能轻松地击溃他们。直到8月19日,惠灵顿接到兄长,时任英国上议院议员,托利党党魁的理查德韦尔斯利的秘密信件,才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作为英国首相的皮特本人,由于担心托利党在英国上议院势力日益渐涨,还隐约有了推翻皮特内阁的迹象,为防止英国政权落入任何党派之手,皮特首相及其亲信经过一番秘密商议后,最终决定派遣惠灵顿挂帅出征伊比利斯半岛。至于战争胜利与否,皮特首相大人根本不在乎,一旦战局失利,那是他想借机打压托利党,甚至教训辉格党的企图得以实现。不仅仅惠灵顿伯爵是托利党党魁的理查德韦尔斯利的亲兄弟,而且托利党更是议院中煽动登陆欧洲作战最为嚣张的政党。
因此,理查德韦尔斯利果断地建议自己的弟弟不要率部主动出击,而是扼守葡萄牙境内。利用英国海军的强大优势,以及复杂多变的山地地形做坚固防御,只要将与安德鲁西班牙的战争始终保持在胶着状态,内阁就无法非难于惠灵顿。与此同时,理查德韦尔斯利也将成功说服辉格党党魁,好让两党团结一致,将那个厌恶政党的小皮特首相掀翻下台。相信最多到9月下旬,大批滞留在英国本土的精锐部队就将源源不断的涌入伊比利斯半岛,参与到针对安德鲁的战争之中。
惠灵顿的家族是英格兰最古老,最为权势的家族之一,并与爱德华王室有着极其密切的血缘关系。此次能获知来自皮特内阁的政治阴谋,便是摄政王暗地派遣亲信通知惠灵顿家族的结果,同时,这也是由于摄政王本人不想小皮特首先的势力过大缘故。
作为家族兄长的理查德韦尔斯利与惠灵顿一样,生得英俊高大,一双碧蓝的眼睛能迷到无数贵妇小姐们。理查德也是一名颇有政治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