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革命的名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革命的名义-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联军司令部内。王宫内的大量值钱的陈设也被安德鲁的一道旨意,下令财政大臣统统搬到宫殿外拍卖,其收入用于充实国库,救济饱受战乱地灾民以及恢复王国经济重建中。
  甚至有一次。为应付爆发在地中海沿岸各地的大粮荒,救援资金严重缺乏之时,安德鲁还想挖出女王陛下王位上的上千颗宝石,送到拍卖场上变卖,只是这一举动受到了马德里的贵族们一致强烈反对,这才迫使安德鲁最终打消念头,但将王宫内的其他物品再度消耗了不少。
  对此,索菲娅感觉无所谓,任由安德鲁肆意搬空王宫,只是希望他保留象征王国权力的王冠与权仗;马德里平民与各地灾民也表示拥护支持。那是他们得到了王宫拍卖品的食物救济;而贵族官员们却在痛心疾首,一日三次跑到摄政王那里抱怨。只是得到的结果却被训词一番后,另外还被亲王殿下搜刮走一批钱财到国库。以后贵族们不敢再去抗议什么,却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在可怜的财政大臣身上,所有人都认为是那个无耻地胖子借口王国财政赤字,从而怂恿摄政王变卖王宫财产。
  此类现状一直持续到9月底,只是在摩尔人的领袖宰加勒向摄政王通报。已在格拉那达城附近挖出亚特兰蒂斯帝国遗留地大批贵金属后,王国财政状况才有所好转,至少亲民的摄政王不再往拍卖场搬运王宫的任何财物。
  就在马戛尔尼等人在步入议事厅后四下张望时,安德鲁也在不停的在打量着10多位“英国客人”。
  即便是马戛尔尼特使的一番介绍,他也仅将注意力放在两个人身上。
  那位走在最前列鞠躬的老家伙,便是到过中国,还拜会过鞑子皇帝地马戛尔尼爵士。尽管他年近六旬,但其精神依然矍铄,讲话时中气十足,只是头戴假发的样子显得相当刺眼;后面的中年汉子。便是英国人的海上“战神”,纳尔逊将军了。现在的纳尔逊可比自己先前在画像上见到的那个,缺胳膊少眼睛的怪物好看不少;至于其他代表团的成员,听完马戛尔尼特使的介绍后,安德鲁更不加多理会。因为尽是些历史上寂寞无名之辈。
  “……遵照我国摄政王陛下,威尔士亲王的意旨,本着两国一贯睦邻友好地政策……希望能早已结束我们两国间存在的争端,在万能上帝的注视下,让和平重现……”
  英国的外交大臣,马戛尔尼特使那段长长的念词。不仅让安德鲁亲王感到烦躁无比。也让准备担当两国和谈,西班牙一方主要谈判代表地维利亚伯爵暗骂不已。
  40多岁的维利亚伯爵大人可不是与其他内阁成员那样。大多出自戈多伊首相为首的自由贵族派。从立场上看,维利亚伯爵应当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西班牙保守派贵族一员,只是他的为人性格倒是圆滑无比,眼光也十分独到。
  在长时间的国内外政坛上与外交场合中,其口碑一直不错。无论谁在当权或是失势,维利亚都不去刻意奉承或是肆意得罪,甚至在先首相戈多伊落难之际,时任葡萄牙大使地维利亚却继续保持与戈多伊地秘密联络。当西班牙成为安德鲁征服者的天下时,维利亚随即响应戈多伊地号召从里斯本偷偷逃出来,连夜赶往马德里,并就任内阁中的外交大臣一职。
  与所有西班牙贵族官员一样,维利亚伯爵最是痛恨英国佬,是他们迫使菲利浦大帝交出了大西洋海上霸权,让西班牙沦为欧洲二三流国家。尽管维利亚早在7月底就出任王国的外交大臣职务,但他对安德鲁的并没有什么好感,只是出于戈多伊首相的请求,更重要是担心自己在马德里家眷的安危,不得已而为之。
  但时至今日,维利亚伯爵早已改变了看法,同其他内阁成员一起,忠心耿耿效忠于‘伟大的王’,不为别的,就为自己手中拽着的与英国佬的和谈条款,这份被摄政王殿下亲自修改过无数次的条款,直到今天上午最终归还自己手中。当维利亚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则是,与其说是两国间的和谈条约,倒不如说是逼迫英国佬的城下之盟。
  “嘿嘿,英国佬,慢慢叫吧,待会儿等我念出各项条款时,愿上帝保佑您。可千万别把它们吓着了!”维利亚伯爵脸上浮现出阴险的笑容,等候着摄政王派遣自己出场。
  “……亲王殿下,以上便是本人代表威尔士亲王所陈述的话语,希望殿下您允许两国外交官员今日开展和谈。”
  马戛尔尼特使的一番说辞,在15分钟后终于告于段落。他微躬着站立在大厅中央,耐心地等候着面前安德鲁摄政王发话,然而整个大厅内只是回响完自己先前的讲话声,紧接着又变得鸦雀无声。
  西班牙人默然肃立两旁,等候摄政王的旨意;而英国人则一直盯望着安德鲁,盘算眼前的上位者内心在想着什么。从始至终。安德鲁除了先前礼节性的点头示意外,未曾发出任何声音。只是无动于衷的将目光不断扫视在英国使团成员身上,尤其是最前面的两位正副特使。一时间,大厅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与沉闷。
  5分钟过去,马戛尔尼无可奈何的回头望望身后的纳尔逊将军以及其他同伴,却发现他们同样郁闷无比,所有英国人都不明白安德鲁为何一直沉默不语。按照欧洲各国地外交礼仪。当英国特使进行完礼节性的称述后,安德鲁便可回复几句,要么等请客人们吃顿大餐,要么介绍自己地代表人员,随即宣布和谈可以正式开始。
  当然,英国人的确猜不出那个安德鲁亲王到底在想些什么。东方人只是在回想起前世电影中描绘的场景。鸦片战争之后,获胜的英国特使在面对头戴红顶子的清国皇帝奴才们,那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模样。
  “呵呵,时间逆转。想不到,英国佬地外交大臣却要向我乞讨和谈。强权就是真理,这才是真正的至理名言啊!”安德鲁暗自念道,双手合抱于胸,内心琢磨着该问些什么。
  “马戛尔尼爵士!您去年应该率团抵达东方。在中国停留过一段时间,是吗?”沉默半天的安德鲁终于开口发话了。
  “是的,殿下!那是1793年的8,9月间的事情。”马戛尔尼急忙恢复着自己原有站姿,神色恭谨的回答道。
  “很好!在我宣布和谈之前,我想问问您一些有关私人的话题。您不会介意吧?”
  安德鲁随后的语气显得越发和气。但让眼前的马戛尔尼本人却感觉更加紧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特使地额头上冒起几滴冷汗出来。马戛尔尼唯有机械式的回答道:“当然不会介意!我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殿下您尽管问就是了!”
  “谢谢!您去过中国,我想问的是,在您看来,要推翻满清皇帝需要多大的军力?”安德鲁话一出口,即刻引得全场哗然。两旁站立的西班牙内阁大臣们面面相嘘,尽管他们早就明白自己的摄政王喜欢不按常例出牌,但也不至于在两国和谈之前,询问对方一番有关战争的话题。
  而英国人更是莫名其妙,不知道安德鲁亲王说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威胁,恐吓?还是真心咨询特使本人?不得而知。马戛尔尼感觉自己有些头晕目眩,要不是后面的纳尔逊将军赶紧上前安扶了一把,几乎踉跄着就要摔倒在地。
  “殿下,这个,不太好说!”总算恢复过神志的马戛尔尼爵士闪烁其词的说道。
  “特使大人,无须紧张,您在英国下议院里发表的证词,大可和盘托出。”总算安德鲁还有点体恤老者地同情心,先是命令侍卫们送来一张张长椅摆放在大厅中央,好让站辛苦地英国使团各自坐下,也同时示意自己的内阁成员们可以回到各自位置上。一场本该是简短地见面仪式,倒成了安德鲁亲王想找人聊天的好时机。
  如此屈就,要是放到其他场合,马戛尔尼早就拂袖而去,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马戛尔尼想想威尔士亲王与首相大人的再三嘱咐,几经犹豫之后惟有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是的,殿下!我的确曾说过,只需要3万陆军便可迫使清国皇帝求和。至于您所说的,要完全推翻整个清国,恐怕即便是30万大军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办到!”
  “哦,为何这么说,请为我解释一下。如何?”安德鲁继续追问道。似乎是察觉到马戛尔尼特使的嘴唇有些干枯,感到于心不忍,随即他让侍卫们为马戛尔尼爵士,自己,还有诸位内阁大臣和其他英国使团成员们,送上一些饮料过来。座位上的聊天再度演变成一场茶话会。
  “……由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清国的水师实力过于弱小,只需要30到40艘3级战列舰组成的强大舰队,便可彻底摧毁清国的海上防御力量,其漫长的海岸线便能随意实施打击。防不胜防。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清国税赋重地,若是长时间袭扰。清国皇帝必定不堪忍受;而在天津大沽口则距离北京太近,属于庞大帝国的软肋所在,只需一战能胜后,清国皇帝必然要下旨求和。
  但是,清国毕竟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2亿多人,紧凭军事手段无法在短期间内占领全境,必须循而渐进,不断迫使清国退让求和。先选择大陆外某一岛屿,建立起军事补给基地,再煽动清国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等到整个清国体系行将崩溃之际,先行出兵,或许可行!”
  马戛尔尼先原本是想随口着糊弄过去,但随即放弃了这类想法。一是,安德鲁应通过他在英国的间谍汇报。得知自己在下议院中的证词,要想含糊其词一番,恐怕那位摄政王一定不会答应;二是,全部说清楚了也好,让该死的东方人赶紧跑回自己国内折腾去。省得安德鲁在欧洲大陆卷起一场更大规模得血雨腥风。
  这当然只是马戛尔尼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英国佬所称述的事实,安德鲁比起18世纪的任何人都理解地都更为深刻与详实,他之所以让马戛尔尼亲口说出来,无非是想印证自己的看法。等到马戛尔尼把该说的话都讲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