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些什么,但知道此项民法典能够为他本人带来无上的荣誉,当下也没花多少时间思考,便点头同意。
接下来,安德鲁直接要求康巴赛雷斯和萨维尼负责,在土伦论坛中组织一个由各国开明法学专家参与的民法典的起草委员会,还调拨了大批金钱和卫兵过去。另外,在给两人的信件中安德鲁曾提出一个很是无耻的要求:是否将该项民法典取名为《安德鲁法典》。对此,得到安德鲁大力支持的康巴赛雷斯和萨维尼等人,倒也没有产生任何异议,即便是安德鲁不作这样的要求,他们也会用这类方式表达对马赛统治者的感谢。
1个多月后,在结束阿尔及尔德海战后,安德鲁在东方号上准备返航法国时,他收到了《安德鲁法典》草案的相关主要内容。全典计共二千二百八十一条,分为三篇20章,包括总论、第一篇“人”、第二篇“财产”、第三篇“财产取得之各种方式”等等。
第一篇说明,私权之享有、身份、能力、住所、失踪、婚姻、离婚、分居、养子、亲权、监护、禁治产等。规定年满21岁的“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人人在民法上都是自由平等的,原则上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为权利;第二篇包括,财产之分类、所有权、用益权、地役权等。强调私有财产无限制和不受侵犯,并对私有财产问题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给予动产和不动产所有人以充分广泛的权利和保障;第三篇在称述,瞩继承、法定继承、生前赠与、各种契约(买卖、互易、合伙、借贷、租凭、质押、婚约、准契约等等)、取得时效等该项法律。。。。。。
总的说来,民法典体现了三项原则: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契约自由原则。只是拿着这份草案的安德鲁看得天昏地暗,也不知道里面具体说些什么,而自己身边都是军人,没有一个人能够解释清楚。直到抵达马赛之后头一个礼拜内,康巴赛雷斯亲自跑来首府,为独裁者做了一番详细解释,这才最终大致了解。
可就在安德鲁批示这项法律可以提交马赛市政部门开始集体讨论时,发生了冉阿让事件。安德鲁随即在给起草委员会的意见中提及两点,一是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必要保护,例如:允许成立独立的工会组织,帮助处理工人与工厂间的劳工纠纷。另外,还在司法机构出台公共律师部,由政府掏钱给律师,给予无经济能力的平民免费的法律服务等等;二是,安德鲁却将司法界拥有绝对独立权这一条,暗中加以模糊限定。借口却是马赛与巴黎不处于同一司法体系,可以先将司法权暂时交由保持“公正”的军队掌握,也就是放在安德鲁自己的手中。
……
在拉法耶特离开安德鲁德办公室时,手中拿了一份《安徳鲁法典》的修改意见稿,因为拉法耶特和他的部下们集体将连夜对民法典做出讨论意见。如果,没有任何异议,在明天特别法庭开庭的时候,加以颁布施行。原本,安德鲁还想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但后来觉得那是多此一举,人多嘴杂,先颁布了再说。等到自己入主巴黎之后,此项法律再做广泛的讨论,进一步修改和确认。
5月中旬,在安德鲁“特别关照”下,仅仅不到3天,特别法庭的陪审团裁定冉阿让有罪,但同时建议法官在量刑时,考虑整件事情前因后果,希望给予犯人适当的减刑。而法官在听出陪审团的裁决以及请求后,最后决定判决冉阿让25年的苦役。
很快,得到判决结果的马赛民众,对此议论纷纷,虽不太满意,但也能够接受。至少,通过这类事件,在马赛和法国南部各地,开始有了一部保障所有人利益的民法典《安德鲁法典》。
第四集 地中海,我的海!第51章 罗马(上)
在前世的赵凯眼中,来自教皇国的罗马教廷所发出的意旨都是保守专制的象征,最让他反感的事情却有两件,一件发生在中世纪,教廷下属的宗教裁判所以传播异教思想的罪名,将布鲁诺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第二件则是在20世纪后期,罗马教皇为100年前各国侵华的帮凶,作恶多端的天主教神甫们大肆“封圣”。
中世纪的事情已经发生,但与中国人有关的封圣事情却开始提前200年,在1795年的5月出砚。当然,封圣的主导者与被封的圣人,都统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按照罗马教廷枢密院的一致决定,欧洲新进崛起的权贵安德鲁居然与其他11位,对天主教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一到获得了“圣人”称号,那是教廷表彰上述12人为悍卫、发展天主教的荣誉和利益,所作贡献的最高奖励。这原本该是前任教皇庇护二世在去年10月所做的事情,只是由于教皇陛下突然的驾崩,而导致封圣的事情往后推迟了半年多,直到改组后的罗马教廷枢密院的权威,得到天主教各国的默许,才再度进行。
得到天主教的无上荣誉之后,安德鲁反到觉得是件十分无聊透顶的事情。一个简单的头衔,却需要自己向教廷交纳不少好处费,而且罗马教廷的使者还再三请求安德鲁殿下,随同特使一同前往罗马“受封”,与其他活着,或是死了的圣人们,凝听着来自上帝的福音。
钱可以给,安德鲁对此不怎么吝啬。毕竟天主教教廷给了自己一个看似光辉灿烂,或许还能糊弄不少老百姓的头衔。但要现在前往罗马,安德鲁还没做好准备。回到马赛不过1个月,刚刚经历过一件头疼的命案,总算是安抚了各阶层利益。也扫除了雅格宾派隐藏在马赛一带地绝大部分阴谋份子,但自己案头上的事务还是堆积如山,而且件件等着安德鲁亲手处理;
同时,马赛与巴黎的僵持局面尚未获得根本改善。反而由于安德鲁的主动出击,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封锁和打压事件,使得巴黎地财源遭受重大损失。南北两地局势更显紧张。虽然,出于不同目的的考虑,马赛与巴黎依然相互保持着军事上克制。只是在政治和舆论上口诛笔伐,没出现很多人期望中的大规模军事冲动,甚至战争。可在两派军队防地周边。擦枪走火地事件仍有零星发生,还死了十几个人。
此时。安德鲁务必在马赛主持大局,决不敢掉以轻心,丢下手中事务和政治野心,跑到罗马去渡假日,会会老朋友,或是算小半个情人的苏菲公主。
当然,上述考虑既是某种事实,也是给罗马特使回去向苏菲公主的一番交待。事实上,桀骜不逊地安德鲁殿下,在自身实力和野心极度膨胀之后,决不会听从罗马教廷的任何摆布,虽然此时的安德鲁还不曾拥有极度强悍地实力,嚣张到仿效拿破仑皇帝对教皇和教廷的专横程度,但即便是去罗马“朝圣”一番,也要自己最后拿定时间,以何种方式去。
安德鲁一直有个念头,倘若能带上一、两个军团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或许自己在气势上能比皇帝陛下更威武雄壮些,因为自己的身高多出拿破仑几乎2公分。
只是目前看来,安德鲁尚未统一法兰西全境,还要与奥地利保持良好关系,至少在天主教教廷继续在某些程度上支持自己的时候,耀武扬威仅仅是安德鲁心中的想法而已。
所以在马赛地市政厅办公室里,安德鲁算是相当客气的将教廷特使打发掉,他接着书信一封给那不勒斯总督维伯斯侯爵,以西班牙摄政王的名义要求前者,代表自己出席罗马的封圣大会,并在送上大批钱财的同时,维伯斯总督更应观察一下教廷现在忙些什么,与摄政王的同盟者多加沟通。
在极有可能与罗马教廷枢密院,以及奥地利等国驻教皇国公使们,集体讨论下任教皇的人选时,安德鲁直言不讳的指示维伯斯总督大人:必须让教皇的位置继续空置至少1年以上,除非罗马教廷主动提出,不再要求天主教会的每一个红衣主教,大主教和主教必须放弃向未来的教皇宣誓效忠,而改向圣经宣誓,效忠于各国首脑。
罗马教会的宗教仪式是最动人的。她那种华丽的炫耀和严肃的礼节,足能蛊惑人的视听,并止息理智与良心的声音。它的外表足使人的视觉陶醉。壮丽的教堂,盛大的游行,黄金的圣台,珠玉的神龛,精采的壁画,细巧的雕刻,都足以唤起人的爱美之心。在那里,人的听觉也能入迷,卓绝无比的音乐,洪亮的琴声和大众和谐的雄壮歌声,响彻屋宇,余音绕梁,使人油然生出肃敬尊崇之感……
一个不太复杂的封圣仪式,即使是在缺少现任教皇的情况下,仍旧进行了7天7夜。白天多数时间在教堂内完成,夜晚则是“灯火晚会”的熏陶。其间的各类规矩更是繁琐无比,光唱诗班孩童们的合唱整整3小时,而且在这些天中,罗马教廷的主要宗教场所,西斯廷礼拜堂至少进行了6次演出。
当然,这还没提及在罗马城内的大街小巷上,穿起华丽而笨重的所谓“圣人”服饰,像个傻子一般,在更傻、更愚昧的大小教徒的夹道欢迎中,不知疲倦的穿来走去。即便是自小与天主教廷打交道,造访过罗马无数次的维伯斯总督,也感觉头昏眼花,难以为继。很快,那不勒斯总督内心开始对宗教的豪华礼仪,产生起无体止的厌倦情绪。
不知道是受到安德鲁亲王对罗马教廷蔑视的影响,还是他长期的政治生涯使得利益至上所致,那位曾经无比虔诚的天主教徒,维伯斯开始赞同安德鲁殿下对罗马教廷的说法,“……一种看重外表的宗教,是每一个未经重生的人所欢喜的。罗马教隆重的崇拜仪式,确有一种引诱蛊惑人的力量,许多人因而受了欺骗;他们就把罗马教会看为天堂的门户一般。惟有那些已经稳稳地立在真理的基础上,并且心地已被上帝的灵所重生的人,才能抵挡她的影响。成干上万未曾实在认识基督的人,将要被引诱去接受这徒有敬虔外貌却背了敬虔实意的宗教。这种宗教正是大众所欢迎的……”
当然,上述话只是安德鲁抄袭新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