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们满怀着福禄寿禧的愿望,来虔诚叩拜祈求赐与,很少注意到这几个不显眼的字,即使看到了的,也少有深入地思考其真谛。

一位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去听经。

来到一条河边,正遇一股山洪下泻,过河的石墩都被水淹没。一年轻女子也站在河边,望着滔滔大水一愁莫展,不敢过河。此时,老和尚上前,表示愿背她过河。女子迟疑片刻,也就默允了。

老和尚听完,将女人抱起来就走,过了河。过完河之后,将女人放下了。

放下女子后,老和尚与小和尚径直赶自己的路。小和尚一看,有没有搞错,世俗间尚且男女授受不亲,师父您一个出家几十年的人还抱住个女人过河。

一路走,小和尚心里一路犯嘀咕。走了两里路,还是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实在忍不住了就委婉地问:“男女授受不亲是民间常礼,何况我们出家人要远离女色,你今天为什么抱那个女人过河。”

老和尚望着小和尚:“出家人慈悲为怀,而且我过了河就已经把她放下了,你却抱着不放走了两里多路。”

放下的,当然是应该放下的,过去了的,不应有的,强求而难以达到的,等等。看似消极,实质却是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地对待人生。石洪桥门楣上的“放下着”三个字,按粗浅理解,并非要人四大皆空,正是教人须拿得起放得下,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和纷争。

拿起与放下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修养之一,我们只有果断清醒地放下掉应该放下的,随和且随缘地看待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利害得失、祸福变故,接纳和融合所遇到的一切,才能腾出生命的空间,享有所拥有的一切。

而享有之前的期待,享有之中的喜悦,享有之后的回味,都紧密相连,让性灵智慧的生命才将更加充实丰满,圆满与快乐也就渐行渐近了。

==================================

==================================

==================================

==================================

第六章 拿得起,放得下(2)

王卫宾

我们能抓住多少

一些经济学理论公开宣称,社会是建立在占有欲基础上的,经济发展也确实需要占有欲的推动。西方心理学家则宣称,人的欲望应得到充分满足,压抑会导致心理病态,能适时地满足自己欲望的人才是健康的人。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发达,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开始在社会上拼命地占有和获取,一些善于获取的人成为大众英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救世主,他们的生活被作为快乐生活的标准模式,被所有的人追求着。

然而,这种被占有欲所支配的生活,到底能够让我们抓住多少呢?

有一天,苏格拉底与弟子们在一起,一位富有的弟子向他的同学们炫耀,他们家在雅典的附近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广阔得一眼看不到边。

当他口若悬河地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旁边默然无语的苏格拉底拿来一张世界地图,不动声色对他说:“麻烦指给我们大家看一下,亚洲在什么地方?”

那学生得意洋洋地指着地图上说:“这一片全是。”

苏格拉底又问:“那好,希腊在哪里?”

学生趴到地图上,半天才把希腊找出来,因为希腊和亚洲相比,确实太小了。

苏格拉底又问:“雅典在哪里?”

学生找了半天,最后搔了搔头,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雅典太小了,好像在这里吧?”

苏格拉底看着他,接着问道:“现在请你指给我们看,你们家那一片广阔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学生急得满头大汗,他当然找不到,他很尴尬地回答:“对不起,我找不到。”

想知道自己的渺小,请抬头看看蓝天,看蓝天的时候,上帝会告诉我们到底能抓住多少!

我们总以为自己有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为文凭而读书,为做官而媚笑,为身份而沉默,为拉关系而串门,为谈恋爱而看戏,为流行而穿着。我们总担心会失去这样那样的东西,比如薪水、职称、地位、荣誉。我们企图抓住一切,似乎也抓住了一切,却惟独没有抓住快乐。

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广袤的天地相比,与无边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过是沧海一粟,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的一切奋斗和努力都只不过是极其渺小的一瞬间。历史上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旦死后,丰功伟业亦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没。即使权倾一时,即使富可敌国,即使名满天下,这一切在死亡面前又显得何等苍白?

从每个人来说,要面对死亡;从国家民族来看,也会经历盛极而衰乃至消亡的过程;即使我们居住的地球,寿命同样是有限的。。苏轼《迁居临臬亭诗》中说:“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就是对这种情境的描述。

在我们拼命伸手抓这抓那的时候,快乐与圆满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淡泊能明志,宁静能致远,在淡泊宁静之中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最容易得到成功与快乐。

康德一生没有走出故乡哥尼斯堡十里以外,达尔文周游世界以后,余下的时间都是在家里深居简出,但他们的成功与快乐却是有目共睹的。

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八面风光的时候,曾经毅然自请辞职,他说:“家中新居富宅,一切须存此意,莫作代代作官之想,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余自揣精力日衰,不能多阅文牍,而意中所欲看文书又不肯全行割弃,是以决计不为疆吏,不居要住,两三日内,必再专疏恳辞”。

曾国藩的辞职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但他曾给弟弟曾国荃一首诗,深刻反映了他的心迹: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问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万事浮云过太虚,有了这种胸怀,才能以坦然和克制的态度放下得到的功名,不再为了得到升迁的机会,而抗尘走俗地与权贵周旋,也不再混迹于各种见不得阳光的场合,才能得到真心的朋友和真正的自由。

在人世间追求权力和财富的时候,我们不妨放眼蓝天白云,作一点出世的玄想,放得下手里的权力和商海里的黄金白银,以及无休止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保全自己的灵魂,获得淡定安逸的生活。

获得人生的顺差

经济学凯恩斯曾经说:一个人在学会经济学之前不要结婚。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如果没有学过经济学,会导致金钱的浪费,损害家庭的生活质量。

实际上又何止是一个家庭呢?即使仅仅作为一个人,也未尝不需要一点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生命的经营。因为从系统学的观点为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与外界进行各种交换的系统,如果通过这种交换使我们过得更快乐,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心与外在的世界就是一个贸易,怎么讲呢?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用一克黄金交换一克白银,更不要说一克泥巴,因为这种损失是明摆在眼前的。可是在人生的经常中,却经常有人把金子制成弹丸来打鸟,用自己珍贵的生命,去交换实际上价值远远被高估的东西。

有人一心只为了挣钱、捞钱和抢钱,一旦有所失或者得到的不尽如意,就觉得烦恼和不满。这也是把人生变成了一个本末倒置的过程。人生本来是应该以精神的满足为主,物质的满足与丰富只应是一个部分和一种保证。但是过度追求金钱,不仅无法弥补精神上损失的安然和愉悦,以及对感情和美乃至长寿的损害,相反,却可能把金钱变成吞噬上述这些东西的牙齿。

中国人常说,知足者长乐,就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会普遍感到不快乐,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们过分追求单项欲求的满足,不顾一切地去挣钱,去捞钱,去抢钱,而忽视了各种人生预算的收支平衡。

更有人用生命去交换烦恼、忌妒、难过、痛苦、伤心,诸如此类的不快乐,这就更是拿自已的生命,去和外界变化无常的人、物、事进行一种只赔不赚的交易。比如说,我们不喜欢某个地方、某个人或某件事,一旦遇到就会觉得心烦意乱,很别扭。

用一个形象的说法,这就是人生的逆差。这种状态下的我们,比下面这个寓言中的蛇更加危险。

有一条蛇的头和尾发生了争吵,尾对头说:“为什么你老在前面走,让我落在后面!”

头说:“我有眼睛,可以当老大。”

尾不服气,说:“我让你走,你才能走;不让你走,你就走不了。”

说着,尾巴在树上缠了三圈儿。

过了几天,蛇饿的要死,而且头所感受的痛苦远远地大于尾巴。于是头就对尾说:“你放开吧,我让你当老大,在前面走。”于是尾巴得意地在前面走,可是没走几步就掉在火坑里烧死了。

每一个人都渴望快乐地满足自己的所有欲望,但是每种满足都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而一个人的生命中满足自己各项欲求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让这些资源在有序中平衡,才能达到最佳的配置,综合满意度才能最高,一生的快乐总量才能最大。

有人说,现在太忙,没时间学习怎么样经营人生。可是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方面入手。

一位日理万机的教授,在周末仅有的一点时间里,听上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也有人说,现在太穷,没钱享受生活。可是,青藏高原并不富裕的牧民为了一场高原的歌会而精心地准备,并且看到过在歌会上这些牧民知足、纯朴、灿烂的笑容。

有一个人花9000元买了一个豪华书架,一位朋友来参观,奇怪地问:“这个书架真漂亮呀,可是为什么上面一本书也没有呢。”

这个人回答:“是呀,以前我倒是有很多书,可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全卖啦。”

这是一个笑话,可是却深刻地揭示了这个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