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晋时李密所作的“半半歌”,用花要半开酒要半醉的意思表达了人生中的适可而止之妙――

看破浮云过半,

半字受用无边……

饮酒半酣正好,

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颠,

马放半鞭稳便……

这种生活状态,可以给自己以发展的余地,予人以超越的方便。勤勉但不太累,出众但不离群,有追求但不奢望,有成就却不张狂。,它既不缺少向上进取的精神,超越了平庸,既不会咄咄逼人,又不自惭形秽。

从半高处观看,虽然未必能达到无名无利,无荣无辱,无烦无恼的境界,却可以做到平和,稳健,乐天知命,在生活中浑然天成,有下里巴人的趣味,也有“阳春白雪”之高雅,既超凡脱俗,又毫无玄机。

工业文明的发展,慢慢抛弃这种境界。人类凭借科学改变这个星球的经验,潜移默化地使我们坚信自己的能力,时刻准备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走的太远了,太高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走的太快了,太急了,“欲速则不达”。可以说,从半高处观看人生的哲学给了生活最理想的切入点。

德国哲学家尼采诗中说:

别在平原上停留,

也别去爬得太高。

打从半高处观看,

世界显得最美好。

人生在世,我们要有立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但千万莫贪过分之财。我们要正心,正心而修身齐家,但也要怡情,怡情则浪漫潇洒。食不厌精,但当思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穿着宜雅,但须记半丝半缕物力艰难。饭只吃到六分饱,方能保持身体健康,酒要喝到六成醉,才能体会杜康三味……

对儿女要给予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但不过分地逼迫他们。夫妻间要恩爱和睦,但彼此要给对方留一点暇想的空间。

有时,逢人只说三分话并不虚伪,而开放六分则带来许多真诚的笑容。待人以真,然过密则疏,交游宜广,须远离是非。故友有求,当援手相助,但切莫大包大揽。

萍水相逢,可推心置腹,但牢记”防人之心不可无”。请朋友作客,我们要慷慨大方,却谨防给朋友造成回报的压力。到朋友家作客,我们要谈笑风生,但切忌喧宾夺主……

从半高处观看,生活中会多一些和平,多一些真诚,多一些欢声笑语,多一些蓝天里的风筝,多了一些白云下的轻松。

==================================

==================================

==================================

==================================

第十四章 快乐人生的四句话(1)

王卫宾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所以在快乐是一种礼貌,而烦恼是不礼貌的。

我们在世间的位置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下意识地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在世界上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比较富有还是贫穷,如果是贫穷,比其他人差多少?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位统计学家进行的这样一个形象比喻。他说,假如将全世界各种族的人口按一个一百人的村庄且按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个村庄将有:

57名亚洲人

21名欧洲人

14名美洲人(包括拉丁美洲)

8名非洲人

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

30名白人和70名非白人

30名基督教徒和70名非基督教徒

89名异性恋和11名同性恋

6人拥有全村财富的89%,而这6人均来自美国

80人住房条件不好

70人为文盲

50人营养不良

1人正在死亡

1人正在出生

1人拥有电脑

1人拥有大学文凭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不相信世界是如此的悲惨,而自己居然是如此地幸运。可事实就是这样。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说:一个人永远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不幸,也不会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幸福。

实际上,如果我们能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和广阔的距离来认识世界,那么我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会大大提高。

如果今天早上我们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我们比其他几百万人更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

如果我们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我们的处境比其他五亿人更好;

如果我们能随便进出教堂或寺庙而,没有任何被威吓、施暴或杀害的危险,那么我们比其他三十亿人更有运气;

如果我们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我们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我们在银行里有存款,钱包里有票子,盒子里有零钱,那么我们属于世上8%最幸运之人;

如果能同时满足上面的这些条件,那么我们就属于地球上非常有福气的人;

如果我们读了这封信,那么我们刚刚得到了一个双重的祝福,因为我们并不是那二十亿文盲中的一员。

曾经一个少年问一个睿智的老人,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也能让别人快乐。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要细心地观照自己,在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一样安慰与舒解,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品尝成功的喜悦的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学会与别人分享,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快乐,同时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赞许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别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别人的核心领地,同时也不依赖于别人给予自己认同?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后来少年变成了成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快乐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为了自己的幸运与幸福,我们必须记住这四句话,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工作而不要光以挣钱为目的;要去爱而忘记所有别人对我们的贬低;要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人观看;要去唱歌而不要想着有人在听。

这样快乐地去生活,我们就会学得自己生活在天堂。

把自己当作别人

把自己当作别人,意味着要把要尊重和了解自己的需求,用一切条件去满足,而不是“不拿自己当回事”地压抑它们。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是我们的一种美德,但是很多人把后一半理解为在生活中处处苛责自己,这就错了。我们必须知道,每一个人都需要呵护,包括我们自己。

在艰苦的岁月里,我们赤脚踩过荆棘,忍受灵与肉的苦痛;如今我们已经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双好鞋的时候,会不会为了节约而再光着脚呢?在自己家的客厅里,我们光着脚享受自由,可是当我们在外面艰难行走,需要保护的时候呢?

如果我们把这些浅显的道理运用于人生,就不会因为一时的舍不得,而使自己过度劳损,从而错过生命中本来可以享受的快乐。

我们超负荷地工作着,时刻关注着事业,关注着家人与朋友,却惟独忽略了自己。为什么我们招待别人可以很慷慨,甚至对第一次见面的朋友,都可能请到星级饭店招待,却从来没有犒劳过自己呢?

看过蚂蚁搬运东西吗吗?小小的蚂蚁围在碎小的馒头渣旁,争先恐后、七手八脚地忙来忙去。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的生活的写照。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重新把自己当做了整个社会中的一个小小的“零件”,所不同的是,不是雷锋那样的“螺丝钉”,而是为了生存,为了不被高速运转的社会所淘汰,甘心情愿地,诚惶诚恐地把自己定位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部件——“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小碎片上,自己也只好把自己造就成一个小碎片,他耳朵里听到的永远只是他推动的那个齿轮发出的单调乏味的嘈杂声。”

我们每天上班下班、白天黑夜地忙前忙后,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只知道老板叫干啥就得干啥,否则就没了养家糊口的钱。

从更实际的意义上来讲,每个人都并非生活在真空里,学业事业上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困扰、生活上的琐事、健康上的烦恼……我们多少会摊上一两件,这些来自外界的影响和压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

但是正如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所说:人是一种高尚的生物,所以不能只被当作工具。

几年前,在一所大学的开幕典礼中﹐可口可乐的执行官(CEO)BrianDyson在讲到生活与工作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个小丑,在向空中抛接着五个球:工作、健康、家庭、朋友和灵魂。

我们很努力地抛起又接住这五个球,不让它们落地。我们很快会发现,其中有一个球是橡胶做的,掉到地上可以重新拾起来,其它四个都是玻璃做的,掉到地上就可能会少了一角,留下无法挽回的记号、刻痕,损坏,或甚至碎落一地,再也无法拾起来了。

橡胶做的球是我们的工作,另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