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女孩成长笔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快乐女孩成长笔记-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海、西藏等。大多是利用暑假和“五。一”、“十。一”长假的时间去的。
南南第一年没考上理想大学,按常规做法,应该利用暑假抓紧时间好好补课。但我们没有,而是带着她回四川了。一般人认为,考上了回老家,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没考上,就别回了,丢脸。我们当时也想到过这一点,但我们认为,这不重要。而且,南南虽暂时没考上理想大学,但在小小年纪考了这么高的分,也算很荣耀的一件事了,我们相信她终究会考上理想大学的。
之所以带她回四川,我们有三个想法:一是为了让她放松放松。前面提过,为了应考,南南已数月过分紧张了,该休息休息了。正是为了开学后能集中精力学习,才更应该趁假期好好放松。这一点和许多家长的看法不一样。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不好,就应该好好利用假期补补课,而且既然准备来年再考,就更应该抓紧时间了。我们认为,孩子已经紧张了好几个月了,就如同绷紧的弦,该缓释一下了,否则,时间长了,弦会断的。同时,如果没有真正得到放松,开学后也学不好。而这次放松,正是为了来年再战。对于抓紧时间,我们有不同理解,并不是表面看来在学习就是抓紧了时间,学习是必须有效率的,有效率的学习才是抓住了有效学习时间,人在心不在,等于没学,还不如彻底放松去玩。




关于如何抓紧时间(2)



二是看看中小城市,让她把我与中小学同学作一比较,看看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差异,对人们生存状况、思想观念的影响。三是带她到农村去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一下城乡差别,对她也是个激励。
2001年暑假南南四川之行,大概花了将近二十天时间,在成都玩了几天,看了杜甫草堂、武候祠等名胜古迹,在泸州几天,见了我中小学时的同学,还去农村看了看,最后游览了长江三峡。这一点,可能许多孩子和家长做不到,他们会认为南南浪费了二十天宝贵的学习时间。但我们认为,她在这二十天里看到的东西,远远胜过多少本书上的内容!因此,我们这样做,不是在浪费南南宝贵的学习时间,而恰恰相反,正是给了南南更多的学习机会。这就是,从社会上学,充分利用社会这所大学校。这实际上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效果。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在书本上学了再多东西,都只是一个概念,对孩子来说印象不深刻,如果能够与实际结合起来,效果就明显多了。比如,孩子从课本上学到许多名著名篇,许多是描写三峡的,这次我们带她到三峡走一趟,她就有了切身感受。记得当时在三峡的游船上,南南突然对我说:著名作家刘白羽写了一篇散文《日出》,就写在三峡看日出,当时我们学这篇课文时,觉得写的很美,这次亲身经历,感同身受,的确不一样。
我们觉得,假期应该是孩子放松的好时机,是增长见识的好时机,不能在家呆着,最好能多出去走走。细数起来,南南上大学以来,还真去过不少远地方。有多次是她自己一人游玩。
南南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是2003年夏天,当时南南还不满17岁,南南跟着我到杭州开会,有心到杭州及周围城市玩一玩。由于南南小姑妈一家在浙江大学,南南便住在姑妈家。两三天后,我自己回京了,把南南留在杭州。由于姑妈姑父都很忙,南南主要是自己一人到杭州城里去游玩。南南拿着一张地图,骑着一辆姑妈提供的自行车,自己想到哪到哪,主要是看江南的古建筑。夏天的杭州十分炎热,气温常常高达40度左右,但南南乐此不疲。杭州玩遍后,南南觉得不过瘾,又只身一人分两次去了绍兴和乌镇。乌镇当天去当天回,在绍兴还住了一晚,当然,这是姑妈帮助联系好了的。
2004年的“十。一”长假,南南突发奇想,只身一人又去上海了。本来,她想约两个同学的,但没约成。她住在少儿班时的同学在复旦大学的宿舍,同学要考研,不能陪她,她也是拿着一张地图,自己出去玩。
2004年的暑假,我带着南南去了云南,欣赏了昆明艳丽多姿的花卉,看了大理的古建筑,品味了丽江古城,见识了泸沽湖风光风俗,领略了香格里拉的神秘。南南此一行感慨良多,一路走一路写,一路行来,写下了洋洋洒洒约2万字的游记。(见附录:南南云南游记)
2005年“五。一”长假,南南又跟着我去了新疆喀什,祖国最西部的城市,最具有维吾尔风情的地方。还去了塔什库尔干县,帕米尔高原,中国和巴基斯坦交界的红旗拉甫口岸。喀什古城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见附录:南南喀什游记)
南南喀什游记
喀什。或许真的是“因为不易,才有意义”,喀什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神秘的色彩。然而,它毕竟是世界的喀什。喀交会即将举办,巴扎里也满是巴基斯坦商人。“中国第二大城市”:)
维族人基本集中居住在老城区,那里还保持着最完好的习俗。他们会随时高兴地跳起舞来,民族乐器好听极了。小伙子们做铜器,精雕细刻。有韵律地打馕,老人们晒太阳。中年妇女蒙面出行,一律灰褐色面巾。小姑娘们很漂亮,大方。穿花花绿绿的裙子,携手而行。有会说几国语言的帅哥,织壁毯。
Yahechimsessrehemaitehoche分别是你好,谢谢和再见。
Anangski是骂人话。
清真寺很特别,横向,要脱鞋。女子不让进——“不洁”的说法很奇怪!每天要做五次礼拜,每周五有次大礼拜。月亮是符号,很漂亮。
有两种特色饮品:石榴汁和冰酸奶(**dok)。后者是把酸奶和蜂蜜一起浇到冰碴上,一大碗才两块钱。石榴汁很浓,一个石榴能榨两小杯,一杯能卖到四五块钱。吃的更不用说啦,手抓饭超级超级好吃,我想应该不是饿的缘故,真的比雅克西好吃多了。还有烩菜、拉条子、尖嘴豆、烤串自不必说。




关于如何抓紧时间(3)



古城。非常好。过街楼,下沉的院子,六角形和长方形的地砖。木构架悬挑。方形小窗。仅仅一人高的门,路上跳皮筋的小孩子。争着照相,很会摆pose。
0552
经过一天颠簸,我们来到了中国的最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
民风淳朴、风光独特。不会说也听不懂汉语的塔吉克人民非常非常可爱。他们是白种人,不过晒的很黑,很漂亮的肤色,很漂亮的鼻子和眼睛。很长的睫毛,很纯真灿烂的笑容。文化中心的导游好漂亮,我念念不忘。
感觉上塔吉克人比维族人还可爱:)或许是因为封闭,因为人数少
我爱上了坐越野车穿行的感觉,吃馕和榨菜还有苹果,喝维C泡腾片,边走边停边拍。既热又冷——阳光灼热,风冷。湖和河水也冷而清,能把手冻红。躺在大石头,清凉。土民居、胡杨一排排——黄或绿还有灰、砾石在身后敲打。戈壁么,雪山,映着阳光——几何形。也有田园,牦牛和湖泊,倒影、草包。电线杆,永远那样地排过去,有的很漂亮,很有性格的样子。他们喜欢在这里看着吧,互相还可以对话,也可以和我们对话。沙山、葱岭。金色或白色,或土色,或一片灰。穿过戈壁,或许会有一片绿洲。
塔县是很安静的小县城,总共不到三万人。
石头城——同样的夕阳thesamesunset。大家聚在一起等最后的“那一抹”,各人选择不同的角度,拍摄同样的夕阳。想起《弄假成真》里那夕阳的颜色……然而今天运气并不好,没有那样的红,甚至连稍稍暖一些的金黄都没有。大家都在一个角度——那并不是最好的,只是唯一能拍到“夕阳”的。可是没关系,夕阳还是一如既往,我顶着风跑到石头城顶,想捕捉最后的余辉,无奈晚了几分钟。阴影幢幢,原来石头可以如此表达历史。它们比田园比美景比湖泊更吸引人,它们身上的孔洞、剥落的痕迹、一排排的序列,让人想像。或许是公主的宫殿。其实,它有点像雅典卫城:)我最爱山脚的一排排杨树——那应该是杨树吧。夕阳时,最漂亮的是石头城洒在它们身上的一片阴影,直直地锋利地切了一刀。树干很白,这沿途都能见到。
0553
红其拉甫,中巴边境。
这是第二次到中国的边境,第一次是十岁左右去内蒙的海拉尔,那是和俄罗斯。这次是和巴基斯坦。高原,更偏远,更冷,也更接近太阳。
出塔县不久就进入了“孔道”,开始严加审查。一路超级颠簸,更加荒凉,没有人烟,只有偶尔的一排杨树,零散点缀的民居。路很难走。然而两旁的戈壁上,有漂亮的沙纹,远处的雪山也显现出异常的色彩。
开始爬雪山。雪只积在山顶处,盘山而上,终于看到山间的白云。下了车才发现雪有多么刺眼。白的发亮,满眼是这样的白。路过河流,呐喊。
电线杆依然是最倔强的,一路排了过来,路上只有它们构成韵律的图画……终于到了前哨班。国家的最后防线年轻的小哨卫,山东口音雪地上跑的旱獭,成群飞的乌鸦。我们的吉普车开始向界碑行驶,雪还没化,有几辆大卡车卡在路中,雪很厚,在强烈的日光下慢慢地快乐地融化着。远远地看见铁丝网,这就是国界啦,真脆弱
被一种庄严感包围,在离界碑五十米左右的地方下了车,一点点走过去。帽子墨镜风衣,一样都不能少。漫无边际的雪,像刀一样锋利,又柔软地包围着我们,还有云,真的很漂亮。
两块碑。这边中国。那边巴基斯坦。巴的国徽是绿色的:)碑上写着:
“中国
7
(1)
1986”
哈哈和我同岁的界碑:)
巴那边没有哨兵——正是三点多钟,可能都在他们那边的前哨班吃饭吧。我们这边有几个小哨兵陪我们上来,有一个还拿了枪,帅。开始猛照相,中国这边,巴基斯坦那边,合影,独照。风景,雪地,云,太阳。被太阳包围的我们,真渺小。
下山的路上,小哨兵搭我们的车,看到几个步行的人,就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