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发现人生-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的癌症患者自发地组织了〃抗癌俱乐部〃,他(她)们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长期坚持〃琴、棋、书、画〃及跳舞、打太极拳、爬山、行走等体育运动,结果大大减轻了心理上的压力与郁闷,甚至有些〃抗癌明星〃超出医生所料只能活一年或几年的预言,而存活了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第一章 奠定好创造人生的生命基石(4)




癌症是当今威胁人们生命最大的〃杀手〃,而增强心态的〃功力〃,可以起到非凡的效果。2006年元月成都市举办了四川省抗癌康复会大联欢,来自全省各地的上千名〃癌友〃会聚一堂,组织大型文娱演出,会前是以全体癌友〃哈、哈、哈〃大笑三声为〃开场白〃。57岁的现场舞蹈导演代美焕,是一名专业舞蹈教师。她从1986便患上乳腺癌,两年后又查出患有肛肠肿瘤,〃癌魔〃继续进攻她,后再查出两种癌症,结果使代美焕〃四癌〃并存。但是,代美焕以坚强的精神忍受了长期化疗、药疗的巨大痛苦,以乐观、开朗的心态对待疾病,并忙于为癌友们服务和编排文艺节目,历经20年抗癌的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抗癌明星〃,其生命曲线在超常波折中仍然顽强的延续着。

本书难以从病理学的角度,去阐明保持积极、平衡的心理状态,对战胜疾病本身的生理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待人生不可回避的疾病困扰及损害,是以被动、消极的态度去适应,还是以主动、乐观、进取的态度去对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更进一步说,实际上是人们能否具有正确的生命观,能否具有像战胜事业上的困难那样去战胜疾病的精神与毅力。加强自我的生命意识修养,从点滴做起,形成与保持个人的良好〃待病〃心理,化应对疾病的被动为主动,定将促你修补生命存续中的侵蚀,打磨出更加光润的生命基石。

生活方式的放任与节制

据医学专家研究,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占到影响健康因素的60%。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生命与生活的态度、观念、作为及风格,是一种倾向性的生活习惯。体现于人们日常的起居、饮食、卫生、劳逸及各种活动之中,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无疑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会逐步或加速地影响、制约或危害人们的健康。

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是,随着中国由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型,依靠经济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丰富的生活物质,使绝大多数人们的温饱及必要生活条件得以解决。人们开始过上比较充裕的生活,而部分人也形成或加重了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倾向。部分人们在饮食上比较放纵,大量饮酒、过量吸烟、喜好高脂肪的大鱼大肉,经常不吃早餐,而晚上又狂吃,甚至深夜还加餐。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地患上程度不同的胃病、肥胖症、脂肪肝,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的上升率亦越来越高,少数人还患上痛风等苦恼的疾病,进而严重地影响与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有的人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任意,早上睡大觉,晚上熬夜,黑白颠倒,睡眠无规律。在娱乐方面,过长时间的上网、打游戏、听高分贝音乐及打麻将、扑克等,均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理功能失调,患上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失眠、胃病、眼病等疾病,导致体质的下降。

不良生活习惯的一个突出表现,还体现于部分人极不喜欢行走、跑步、球类、游泳、健身等运动,且以〃生命在于不动〃而自居,长久下去,身体肥胖,心脏功能衰减,肺活量降低,及加上其他方面的诱因,而患上程度不等的心肺功能性疾病的几率增加。有些人对性生活不加节制,比较随意,也对身体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

如此等等的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使现代社会中相当部分人们的〃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多,人们的身体、生理乃至某些心理上的弊病不断显露,生命曲线的剧烈波动程度加重,甚至促成〃未老先衰〃等现象。正如美国宾州大学人类表现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威廉·埃文斯博士所指出的:〃你衰老的过程更多情况下反映了你日常生活习惯及你每天所作所为的积累结果。而这些很大程度上是由你控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良生活方式是威胁人生健康的〃新杀手〃。

存在的问题是,之所以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大行其道,且呈现年轻化、多样化的倾向,源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与自我思想上的放纵。部分人们对人生的享受,以单一的感官刺激与满足为根本,无需讲什么〃规矩〃,遵循什么〃规律〃。有的人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为由而掩盖自己的某些不良行为;有的人知晓不良生活方式及相应习惯,对身心不利的影响,但缺乏自我控制力,不愿付出必要的努力,等等。




第一章 奠定好创造人生的生命基石(5)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接下来的是如何解开它,并引导人们自我回归到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上来。

人的生命好比自然界生存的珍贵树木,从幼苗成长到伟岸挺拔需要一个精心护养的过程,生命的花蕾要常开不散,容不得人们的糟蹋。你对个体生命之树越精心照料,其繁茂与长青程度就越好。人们要认识到生命是强健的,又是脆弱的,生命的发育到衰老有它的自身规律,有意识地按照生命健康和持久的要求去做,克服人生中种种不加节制、不讲科学、不对生命负责的不良弊病与习惯,是人们维持生命康健和人生活力的基础,是追求与创造美好人生命运的依托。

对认识到了并愿意纠正生活中影响身心健康的不良习惯,但苦于缺乏信心、毅力与方式的人来说,要多听有关专家有关生命健康的讲座,选择和瞄准身边的榜样,有意识地逐步培养自我的节制力、抵御力,增强迈向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动力。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习惯是相互关联的,抛弃前述的种种不良做法,同时注意合理膳食、科学搭配营养,遵循人体生物钟安排起居,力防打乱人体生物节奏;注重参加健走、跑步、游泳、打球及太极拳、器械健身等多形式的体育锻炼,防止未老先衰及体能下降;合理安排工作与娱乐,既要劳逸结合,又要力戒娱〃劳〃过度,等等。相信人们生活中有益身心的积极因素会不断增加,不良的弊病与习惯会得到有效的克服,生命之树长青的景象会更多地呈现。

生命能量的加速透支与均衡输出

人们生命的能量是逐渐累聚的,有限的生命能量的消耗、释放需要一个过程。在人们的生活与事业过程中,相当部分人,特别是前所提及的蒋筑英等优秀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及一些社会精英,因不惜余力地消耗精力、透支生命而英年早逝。

据《光明日报》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项专题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近些年来,英年早逝者有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著名小说家路遥、著名音乐家施光南、数学家张广厚、罗健夫、气象学家曾冉顺、船舶专家华怡、物理学家蔡诗东、崔长庚、陈扬,等等。想来他们这些中华民族优秀而杰出的人物,均不愿看到人生的路程何其短暂;更不曾想到,他们事业腾飞的翅膀突然折断,他们的生命曲线拐头向下了,也为国家和民族造成了重大损失。

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的日趋发达,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各行各业的人都感受到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尤其从事科技、教育、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分子及部分公务人员,长期处于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中,精神压力大,工作担子十分沉重,经常在疲劳和带病的状态下工作,有了病或不愿花时间诊治,或一般性地治疗敷衍了事;也有的人只顾拼命工作,忽略或以种种理由抽不出时间锻炼身体。长此以往,致使他们生命的〃机器〃超负荷运转,多处出故障,严重时烧坏〃主机〃,全部停转。有关专家指出,过分的〃透支〃生命,诱发〃过劳死〃,是他们生命中断的最大原因。

那么,该如何看待与对待这种现象呢?应该看到,大部分的知识分子、公务人员及其他精英,具有〃不用扬鞭便自奋蹄〃,倾尽全力奉献国家的精神与使命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为尽快完成组织上部署的任务,或自我定下的阶段性目标而只争朝夕地忘我工作,甚至于损害生命肌体于不顾,其精神令人钦佩。但是,我们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一些英雄们,往往是生命辉煌而短暂,钦佩之极不由生几份感叹。从人生的全局与价值实现过程看,阶段性、集中性地挖掘生命的智力、体力潜能,强势攻下各种事业上的高峰,当然无可厚非。但长此以往,就会带来对健康的加速损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事业的时不待人和人生的精力有限、生命的过大消耗与健康的长久保持,实在是人生面临的一大矛盾和难题。




第一章 奠定好创造人生的生命基石(6)




难题的解答,还需奋斗的人们深入地思索,是让生命的活力持久均衡地释放,支撑人生不断地迈向命运的高峰,还是以自我过高、过急的要求非得到了损害生命肌体,导致匆匆走完人生的历程,而最终形成莫大的人生遗憾与社会损失呢?

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们在奋斗的道路上,要想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巨大的脑力或体力投入,就能摘取人生的果实,是难以实现的。但另一方面,人生的果实有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只匆匆摘取几年或十多年部分人生之果未必值得肯定,让生命之树常青,让人生之果数十年的丰硕,应是我们应持的态度。

另一种现实情况是,有些人特别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奋斗者,他们深知生命的宝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