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之丫鬟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红楼之丫鬟攻略-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宝钗夫妇也走了之后,贾母越发想念黛玉,心神难以安宁,踌躇了一个上午,终于打发鸳鸯去知会凤姐,说等兰哥儿生日一过,她就要上莲花庵去探望黛玉。
凤姐吓了一跳,不敢就答允下来,忙跑来跟王夫人商量。
二人因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多少感到愧对黛玉,加上“邪祟”的事,迫她移居出府,更是心下惶惶。
说是商量,实则两下无话,谁也不敢真心反对,也只好依了贾母,吩咐有关人等,倍加小心的准备、伺候。

接连下了几天的小雨,这一日终于放晴,阳光也不太烈,紫鹃关了几日,有些不耐,也怕黛玉闷在屋里无聊,时不时得又想起不开心的事。
于是劝说她,离莲花庵不远,就有一条清溪,水草丰美,游鱼可爱,而且人迹少至,不如趁天气晴好,出去散散心。
黛玉经不住紫鹃巧言撺掇,加上这庵堂毕竟不比贾府,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即便是姑子们,功课之外,也会偶尔到附近行走,再三犹豫之后,勉强答应了。
紫鹃欢欢喜喜地准备了一番,随身带个小食盒,备了水和点心,又打了一把伞,预备给黛玉遮阳,告知了莲渡师父后,翠儿也缠着要跟去,莲渡笑着允了,三人便结伴出了山门。

只行走不到一顿饭工夫,就到紫鹃说的地方,果然一泓清溪,两岸花树,仰头高天流云,俯首苔茵铺展,清新的空气充盈了肺腑,霎时郁结全消,心旷神怡。
看着紫鹃和翠儿,都脱了鞋子,撩起裙子,露出白生生的小腿,踩到溪中戏水,黛玉先是无奈笑着摇头,后来见她们玩得热闹,终究少女心性,也忍不住来到溪边,蹲着用长草撩拨水中的鱼儿。
可惜天公不作美,约莫半个多时辰,竟然阳光黯淡,飘下来丝丝细雨,黛玉忙跑到树下避雨,紫鹃和翠儿也匆匆上岸,撑了油纸伞,趁着雨还不大,赶紧拥着黛玉往回走。

远远的才看见莲花庵的山门,紫鹃便呆了一霎,平日里清静冷清的门前,此时竟然多了好些车马?
北静王爷两天前,就应该离京巡边去了呀,这会子又会是谁呢?
再走近一些,不仅是紫鹃,连黛玉的脸色都为之一变。
只见两辆马车的车盖角上,都悬着一盏灯笼,上头墨迹鲜明书着的,可不是“荣国府”三字?
紫鹃感觉到,黛玉挨着自己的手臂,微微一颤,她何尝不是心头直犯嘀咕,
莫不是贾宝玉那家伙,前些天来纠缠林姑娘,被泼了一瓢冷水回去,这会子又卷土重来了?
一想到庵里头有贾宝玉,这庵外头偏又下着雨,紫鹃也着急了,偏一时又想不出法子来。
当她们打其中一辆马车前走过,忽然车帘子掀开,一人探出头来,叫了声“林姑娘”。
紫鹃来往贾母住处几回,认得她是服侍贾母的一名婆子,正在奇怪,那婆子已跳下车来,给黛玉行礼,说是老夫人来探望林姑娘了,刚进的庵堂。
紫鹃忙追问了一句:“只老太太一人来的么?”
那婆子答是,紫鹃这才放心,偷觑了黛玉一眼,果然见她容色稍稍舒展。

三人正打算进庵,忽然听见身后飒沓之声,宛如暴雨骤降,不禁回头循声望去,只见五六匹骏马,正往这边奔驰而来。
“真是作怪了,平日里半个人影没有,偏今天这一拨又一拨的……”紫鹃嘴里嘟哝着。
她心里不大踏实,只想拥了黛玉快走,奈何翠儿年幼好奇,见这般热闹,未免住脚多看了几眼,只就么一迟疑,那几骑已到了跟前,勒马停下。
其中一人指着山门上的匾额,向身后的青年男子请示:“殿下,这里便是北静郡王的家庙,不妨暂借地方,歇脚避雨?”
那青年也在鞍上打量前方的庵堂,视线所及,却先看见三名女子。
其中年纪最幼的一个,几分好奇,几分胆怯地偷偷往这边瞧,另一个略年长些的青裳少女,冷眼斜视,倒是镇定得很,只中间的那名女子,垂着头,侧着脸,半背过身去。
然而,只看见她低敛的眼角眉梢,半点微润的樱唇,以及春雪美玉一般的面颊,那青年便当场一愣。
“紫鹃,走了。”见到陌生男子,黛玉更加羞臊,低头快步走进山门。
“殿下?殿下?”
“啊?好的,好的……”
被属下催问两遍,那青年才省悟过来,眼前已消失了那盈盈的背影,不觉流露出惘然若失的神气。
见又有人马到来,知客的老尼忙上前询问,和其中一名骑士对答了几句,登时大惊失色,慌慌张张的跑进庵堂,禀告主持去了。
那青年不是别人,正是慎亲王,他一早带了随从出城郊猎,正巧行至莲花庵附近遇雨,知道是北静王家庙,便想进去避一避,却不经意瞧见了黛玉主仆。

黛玉和紫鹃回到后院,果然贾母已携了鸳鸯、琥珀两名丫鬟,由莲渡、慈渡两人陪同,正坐着饮茶叙话。
一见黛玉进来,贾母立时颤巍巍地站起来,伸手就要上前搂抱,口里叫着玉儿,两行老泪淌了下来。
独自外在的日子,黛玉虽强做豁达,让自己只往好处想,毕竟是满腹的委屈,连紫鹃也无法倾诉,此刻乍然看见最疼爱她的外祖母,哪里还忍得住,也是扑倒她怀里,抱着大哭起来。
让两人尽情哭了一阵,莲渡才从旁劝慰:“太夫人祖孙重逢,本是乐事,且看姑娘一切都好,还是彼此莫要伤心了。”
贾母听莲渡开口,忙抹了泪,挽了黛玉在身边坐下,口中感谢不已:“说来惭愧,我自个儿的外孙女,却要劳烦师父照顾,如今我见玉儿比在家时还好,真不知该怎样感谢北静王爷,并二位师父才好。”
“太夫人客气了,哪里是我们照顾林姑娘,倒是她时时陪我,肯听我絮叨才是。”莲渡笑着说,又指着紫鹃,“再有就是多亏这丫头,聪明能干,还爱说笑,有了她在,不只林姑娘照料得好,连我们都多了乐趣。”
“呀,服侍姑娘本,本是我们做丫鬟的分内事,师父这么说,我倒不好意思了。”紫鹃笑了笑,缠着腰带上的穗子玩,心中却在盘算着,贾母此次来,有什么特别的用意没有。

几人又坐着闲聊了一会,无非是贾母说不尽感激的话,而莲渡则对黛玉赞不绝口。
正聊得高兴,忽然来了个老尼,附在莲渡耳边低语几句,后者立时神情为之一肃,马上起身向贾母告罪,说是有要事须离开一阵子,还请贾母不着急走,和外孙女儿多聚聚。
贾母自然应答不迭,请莲渡有事只管去忙,不必顾念自己这一头。
莲渡和慈渡二人匆匆离去,紫鹃心底愈发好奇,这庵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让这一位先前的王妃,也为之不安呢?

、晋江文学城首发

莲渡二人来到客堂时,见一位身着猎装;高瘦挺拔的青年;正背着手,浏览架上的经书;听得身后有人声,回头见莲渡和主持走进来,先迎了上去,拱手见礼:“王妃娘娘,许久不见;今日多有打扰。”
莲渡连忙口宣佛号,合十还礼:“阿弥陀佛;贫尼业已出家;殿下切莫再以王妃相称。”
慎王笑着致歉:“对不住,往日叫惯了,一时改口不过来,还望师父不怪。”
“不敢。”莲渡又礼让慎王落座,吩咐小尼换过了茶,问,“殿下光降,自然是敝庵的荣幸,只不知殿下此次来,是……”
慎王笑着解释:“师父不必介意,本王是前往东郊打猎,途中遇雨,正巧路过宝庵,知道师父在此修行,这才不揣冒昧,借一处地方避避雨。”
知道慎王不是特意来此,莲渡暗松了口气,态度也不再那么拘谨:“殿下言重啦,出家人本就山门大开,与人方便的,这雨怕一时半会停不了,殿下可要在敝庵用了午斋?”
莲渡原是客套话,慎王也不推辞,欣然致谢:“多谢师父,只不知会否搅扰庵中的师父和贵客们。”
莲渡也是极聪敏之人,立时觉察到慎王的言语、眼神之中,似乎别有深意,故意装作不知,笑答:“殿下客气了,贫尼等成日闲在庵中,不过焚香念诵,左右没有别的事忙,哪里来的搅扰之说?”
慎王听她不漏一丝儿口风,只好再闲话几句,饮了半盏茶,眼见窗外雨势渐小,越发按捺不住心中牵挂,进一步试探莲渡:“方才我在山门外,见停了些车马,是荣国公府上的贵眷,前来宝庵祝祷么?”
话已至此,莲渡也无可隐瞒,又不愿意说得太透,只得含糊其辞:“来的是荣国府的贾太夫人,她外孙女儿自幼身子病弱,因而暂居敝庵静养,太夫人是来探望外孙女儿的。”
事关贾府女眷,慎王也不好多问,只好哦哦几声,暗自牢记下这些话。

莲渡只当他就此打住,正要吩咐小尼,到膳堂去交待午斋,没想到慎王又提出,既遇上了贾太夫人,总是长辈尊者,理当前去拜问一番。
莲渡大感意外,但慎王态度诚恳,即使认为他有些小题大做,又找不出理由不允,只得请他稍作,自己亲自去通报贾太夫人。
贾母正由黛玉、紫鹃陪着,在院子里随处逛逛,忽然莲渡又折返回来,说是慎亲王殿下也在庵中,听闻老夫人也在,定要来问候一番。
贾母一听“慎亲王”,登时慌了神,连称不敢,请莲渡代自己告罪。
莲渡知慎王颇有些用意,也只好安慰贾母说,殿下素性谦和,无非是尊敬长辈寿星,尽个礼数而已,大可不必惶恐。
贾母无奈,只好让黛玉回房躲避,自己则由鸳鸯、琥珀扶着,亲自到院落门口迎接。

不一会儿,远远走来一个青年,虽脚步轻快,笑容可掬,仍不掩风仪高贵,贾母知道这定是慎王殿下了,隔几步远就要拄杖叩拜。
慎王慌忙抢先扶住,又对她深深一揖,说道:“太夫人切莫多礼,今日有缘遇着太夫人在此,本想问候长辈,却给老人家添惊扰了。”
贾母连称“折杀老妇了”,见慎王谦逊可亲,毫无王公贵胄的架子,心下很是叹赏,也不那么紧张了,遂请他入内小坐奉茶。
慎王随着贾母进入庭院,他原本要亲自搀扶贾母,贾母坚决不敢领受,才仍由鸳鸯扶了。
一路上,慎王谈笑风生,四处张望,连连夸赞景花木怡人,泉石清雅,可见主人必定蕙质兰心,胸有丘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