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女教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娱乐女教皇-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方面则是对成秋屏她们表现善意。不顾敢怎么样,只要想在这个圈子里混的,都是要给成秋屏和玄黄娱乐面子的。

即使这群专业人士理所当然没有成秋屏的水准,看过成秋屏的著作,真正拍摄练过手,这群人比起一般的观影者而言,写出的影评还是有些独特的角度的。

如上华公司的展青衣,这位二十八岁就担任了上华公司影片导演的先生,在评论《广陵散》的时候,这样写道:

“如果仅仅看剧情的话,《广陵散》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人的传记。并且,相比于《李白传》来说,《广陵散》中的主角嵇康本身的事迹显得单薄,反而没有李白那么让人惊艳,让人喜欢。然而,一部电影中暗藏的很多意义却是可以抛开剧情,借助电影中的暗示性画面和其他的潜在信息传递出来的。”

“认真研究了成秋屏导演关于电影拍摄的著作的人或许会记得书中曾经稍微提起了一件事。电影中的每一件物品,可能都不是物品本身,它是一种象征。举例而讲,这就好像是文学作品中进行对比或者比拟的手法,就比如说在拍摄一个人的死亡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直接拍摄他死去的过程和结果,只用拍摄一朵花如何凋谢,观众就自然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在《广陵散》中,关于这种手法的应用有很多,最为典型的就是在电影末尾,嵇康将自己心爱的琴摔碎。之前嵇康弹琴说话都是远景,到了这个情节,却变成了近景,画面还刻意在摔碎的琴上停留,并以这个碎琴的画面作为了电影的结束画面。很明显,谁都知道这把琴就象征着嵇康,琴碎,则嵇康亡。而电影中另一个代表性的暗示画面,则是在三千太学生企图为嵇康求亲的路上,遇到了送葬者这个画面。事实上,在《广陵散》中,用得最多的道具大约就是招魂幡了。剧情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画面的角落看见这招魂幡插在那里,给人一种来自死亡的阴影感觉,也是如此,在一开始太学生们遇到送葬队伍,看见白色的招魂幡的时候,其实大部分观众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镜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但是,招魂幡象征死亡。它在本片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嵇绍送葬嵇康,这一次招魂幡并不是在画面的角落,而是占据了相对大的面积。而后面它第二次占据较大面积的时候,就是太学生求情这一次。这两次招魂幡的出现,实际上是互相照应的。成秋屏导演在暗示,即使有太学生求情,死亡的阴影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因为太学生们不得不为了那送葬队伍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们避让了死亡的象征。”

“除去画面的象征之外,一些看惯了成秋屏导演过去作品的影迷们或许会表示对于这一次的《广陵散》,不喜欢前半部分,喜欢结局。而作为专业人士来看的话,实际上《广陵散》的前半部分才是真正精彩的部分。电影想要拍出高潮不难,但是在平静的段落中将电影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悄悄交代,并且还不至于让人感到乏味的人却绝对是屈指可数的。成秋屏导演在《广陵散》的前面部分塑造出了一个几近于真实的世界:魏晋。”

“假如按照作文的说法来评判《广陵散》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成秋屏导演的用意。实际上,这部电影真真恶搞的主题其实根本就不能算是嵇康的人生经历。而是在魏晋这个特殊的时代环境之下,人的心理状态和文化习俗。”

“我敢说,几乎不可能有第二个人能够像成导演一样在短短时间里将一个虚构的时代深深刻画在人们的脑中。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任何看过《广陵散》的人都能给出自己对魏晋这个朝代的印象。战乱,萧条,斗争,气节,风雅。这些词在一些方面甚至是矛盾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接受这些杂糅在一起变成了魏晋。和成秋屏导演以往直接进入主题的态度有所不同,这一次电影,在进入主要剧情之前有两段引子。第一段,是没有画面的简单对话。一首叫做《正气歌》的诗,这首诗有多么磅礴浩然且不说,关键是诗中提到了一句‘为嵇侍中血’,从而引出了嵇绍这个典故原型。嵇绍作为嵇康的儿子,实际上在嵇康的传奇中并不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成秋屏导演之所以拍摄嵇绍之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现出魏晋的特征。嵇绍之死是在战场上,他为了保护皇帝而死,而皇帝都会落到危险重重的处境,可知魏晋是乱世。而战场的环境和危险明显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战乱而迷茫的年代。”

“第二个引子中精髓的部分同样是几句对话。夸赞嵇绍这一点,在之前看过了嵇绍之死的观众耳中,并不违和。但是在夸赞嵇绍之后,一句‘君未见其父耳’,一方面勾起了影迷对于嵇绍的父亲嵇康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在嵇康出场之前就奠定了他的地位和身份。一个理所当然让人仰望的人。”

“同时,嵇康死后的场景同样被提前到了电影的开头。不得不说我曾经猜想过是否是因为成秋屏导演不愿意再发生抗议示威的情况,所以刻意让大家先知道了结局有所准备。不过仅仅从电影的方面来讲的话,将嵇康死后的事情提前在电影开头,则是为了衔接嵇康和嵇绍的关系,使得两个人不至于完全脱节。而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这个场景含有很多的暗示,和后面相照应的不祥的招魂幡,还有那首《梁父吟》。《梁父吟》在电影中出现的次数不算少,为嵇康送葬是第一次,而后在剧情中,很多文人雅士将吟唱《梁父吟》当做是一种娱乐方式,进一步衬托魏晋时代的背景,渲染气氛。它和招魂幡相辅相成,从画面和声音上同时给影迷暗示。而且,由于其歌词的暗示性以及其和嵇康命运的部分相似,在电影结束《梁父吟》响起的时候,几乎所有观影者都会体会到那种悲凉感。即使是已经在死亡的阴影之下麻木了,即使这个时代已经是这样了,但身为人,总还是无法抗拒那些人生中的痛苦和哀伤。”

“……”

这一篇书评足足有上万字,恐怕是展青衣彻夜写成的。成秋屏在阅读他对自己作品的分析评价之后,倒是有些惊喜。她还以为这个世界以目前的情况而言不容易出现能有这样理论水准的导演呢,倒是她小觑了天下英雄。不过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如果不看一个导演真正拍摄出来的东西如何的话,能力是不能够下定论的。

普通人虽然不懂很多专业的东西,但是在阅读了展青衣的这篇影评之后,也不得不赞同对方的观点,很多观众甚至是拿着这篇影评当了观影指南去看电影的。这一看还真看出了点门路,方才知道专业就是专业。

饶是如此,展青衣的这篇影评终究没有成为这一次成秋屏电影上映之后的影评热潮的焦点。

因为,再专业也抵不过八卦。

因为,在某一家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一则影评:

“我认为,即使导演在电影中用‘君未见其父耳’来抬高嵇康的地位,但是纵观整部电影,如嵇康这样憋屈窝囊只知道退缩,最后还被人处死的男人,实在无法当得起这个评价。与之相比,乱真之中稳如泰山,为了忠诚豪迈赴死的嵇绍,才是真正最耀眼的人。”

“和《李白传》中的李白相比,嵇康这个人物未免失色太多。并不是说他不够传奇,李白是诗句绝世,而嵇康原本应当是一个琴技绝世的人。但是在电影中,据我所知,关于嵇康抚琴的几个画面,全都是由其他人代为处理的。通常,想要表演一个绝世的诗人,需要的是彻底体会诗句中的深意和想法,而想要表演一个琴技大家,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琴技吗?嵇康的演员却除了摆个姿势之外,弹也不能弹,恐怕二者之间敬业程度有所差距。当然,很多人会说,嵇康和嵇绍相比,嵇康的确显得更出彩。但是我要说,那是因为嵇康是主角,一部电影中二者的戏份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假如增加嵇绍的戏份,恐怕以宁朗的能力,嵇绍要比嵇康抢眼多了……”

在看到这一篇影评之后,成秋屏才反应过来自己到底忘记了什么事情。即使宁朗和李沐都表现得很友好,他们的fans却未必会很友好,维护自己的偶像时的fans,很多时候反而是一个演员形象的破坏者。而这一篇影评分明就是捧宁朗踩李沐的,仙侠,李沐的fans一定会捧李沐踩宁朗地进行骂架。

恐怕麻烦真的要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96章 敲打训斥

收费章节(12点)

第96章 敲打训斥

在属于成秋屏的世界和时代,有一句话叫做“一粉顶十黑”,说的就是本来应该是维护帮助偶像的fans在某些情况下变成了败坏偶像形象,反倒使得其他人对偶像产生厌恶感的情况。

通常来说,这种一粉顶十黑的主角一般都是十几岁的学生们。在这个阶段的少年们基本都处于心智不太成熟,却觉得自己十分成熟的阶段。很容易就偏激起来。他们会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做的事情视为神圣,并且非常坚决地排除和他们认知的东西不一样的异端。为了自己的偶像,他们甚至会在情绪驱使下做出譬如一掷千金乃至自杀的行为——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还没有如成人一样非常理智地思考一些问题。而这个年纪的孩子,父母都娇宠着。很多娱乐圈里的偶像明星都会针对这个群体下黑手捞钱捞人气。不过,正因为年纪还小,想法偶尔容易走偏,这些少年们会很轻易地说出一些过激的言论。什么将偶像和先贤相提并论并且贬低先贤,什么为了偶像而为偶像的反社会言论辩护之类的。大部分的人会在心智成熟之后自然将自己曾经做过的这些事归入黑历史范畴,不过也有到了三十几岁依旧如当初一样不分青红皂白的。

出于“什么样的偶像有什么样的粉”这一观点,人们很容易将对fans们的感官转移到偶像身上,所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