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霸九天--大宋女主(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霸九天--大宋女主(下卷)-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网友☆整理 ☆
┊ ┊
☆  ╭╮╭╮  ╭╮╭╮  ☆
┊    ⌒ /    ∨ /   ┊
☆  (●﹏●)。。 (≥﹏≤)  ☆
╰╯


凤霸九天——大宋女主(下卷)
作者:蒋胜男

内容标签:布衣生活

搜索关键字:主角:刘娥 ┃ 配角:赵桢,钱惟演 ┃ 其它:

☆、第1章

乾兴元年二月,宋真宗赵桓驾崩于延庆殿,遗命十二岁的太子赵祯灵前继位,是为宋仁宗。
文武百官当即于延庆殿东首,参拜新帝。
延庆殿内外一片银妆素裹,皇太后刘氏率皇太妃杨氏等后宫诸妃嫔在内宫灵前举哀。
文武百官退出延庆殿后,即换上孝衣,在外殿设草庐守灵。
小皇帝以“孝子”的身分陪灵,照规矩要“席地寝苫”,移居延庆殿旁边的偏殿,称为“倚庐”。太后素性也从寿成殿迁到延庆殿旁边的宝慈殿中,一则身为太后自然要迁宫,二则方便照料小皇帝,三则也便于召对群臣。
这边太后在宫中传下旨意,由同平章事丁谓,参知政事王曾入殿庐与重臣们商拟如何发布诏告天下的制赦。
哭灵已毕,刘太后退入宝慈殿中。几天下来,太后明显已经憔悴,杨淑妃此时已为太妃,这时候忙亲自捧了灵芝汤来道:“姐姐喝点灵芝,歇会儿吧!”
刘太后接了灵芝,却无心去喝,放在桌上道:“妹妹你坐下来吧,这些事让她们去做好了。外头千头万绪的事,我怎么歇得下来。外头宰相们在拟诏,我还是先等等吧!”这边看了站立两边侍候着的嫔妃们,一眼就看到了站于后面的李氏,不由得引起心事。想了想,吩咐道:“李顺容,灵儿身子一向不好,如今先帝驾崩,我怕她小孩子更受不住。我看你除了每日晨昏定省外,就不用在这里侍候着了,只管照看灵儿就是!”
李氏因生了灵公主,此时已经升为九嫔中顺容,位列后妃中的第三阶,听得太后有旨免了她的侍候,连忙出列磕头谢恩,退了出去。
此时众妃嫔们亦是劳累了一天,见了李顺容以照料公主的名义先退了出去,皆是满眼羡艳之色,不觉得更加劳累了十分。
这时候后宫这些事务的处理,刘太后皆已经交与杨太妃,但见杨太妃一一分派了各人轮流守灵,这才让一部份妃嫔退到后殿休息,这边自己仍是过来陪伴刘太后。
刘太后吩咐道:“李顺容有公主要照料,不必派入轮值中,只让她在上阳东宫守灵就是。这里官家时常要进去,你要小心照料着。”
杨太妃心知肚明,如今皇帝虽然说是要守孝倚庐,但毕竟才是个十多岁的孩子,因此还日日在宝慈殿中居多,与李顺容日日相见,终究不便,忙笑道:“是,姐姐,我都明白。”
过得片刻,小内侍阎文应引了小皇帝进来。小皇帝身着孝服,看上去沉默许多,一进门也不行礼便扑到刘太后的怀中,也不说话只是伏在太后的怀中,好一会才抬起头来叫道:“母后!”眼泪才扑簌簌地掉下来。
刘太后抱住小皇帝,轻轻地拍着他的后背,柔声道:“你现在是皇帝了,不要哭,要坚强起来啊!”
小皇帝只是扑簌簌地掉眼泪,却强忍住了并不号哭,杨太妃瞧得心疼,忙站起来直待要过去将他一手抱在怀中好好安慰爱抚,刘太后却用眼神阻止了她,杨太妃虽然不舍,也只得含泪坐下。
刘太后接过巾帕,细细地为小皇帝擦去眼泪,小皇帝这才止泪,规规矩矩地退后一步行礼道:“母后,儿臣回来了。”
刘太后看着小皇帝强作大人的样子,也有些心疼:“头一次让你一个人面对群臣,也是够难为你了。”这一日小皇帝灵前即位,受群臣参拜,却是头一次面临这样的大场面,小小年纪独自承担,却也真是够难为了。
阎文应忙回奏道:“回太后,官家今日虽然初时受朝,却是举止沉稳,一应礼节都做得极妥,已能镇服百官了。”
刘太后点了点头,所谓“镇服百官”云云,自然不过是表面上。那几个宰相都是桀骜不驯之人,先帝在时都够叫人头疼的,更何况幼主当国。
小皇帝自小一直由杨太妃抚养,素日里由东宫接来,早扑入杨太妃怀中撒娇。这几日来,却是一回来便先扑入刘太后怀中,他还是个孩子,骤逢巨变登基为帝,心中却是惶惑不安,只有倚在刘太后身边,太后虽然只是坐在那里,却能够让他有一种沉稳如山的感觉,他才能够稍稍安心一些。



☆、第2章

皇帝受朝之后回来,宰相们却还要商议接下来的事,刘太后早令雷允恭在殿庐与宝慈殿之间传话。过了一会儿,但见雷允恭进来,行了礼道:“宰相们在前头有些争议,让奴才来请太后的示下。”
刘太后问道:“什么事?”
雷允恭道:“王参政草拟诏书,写了军国大事由太后权处分。丁相公说,大行皇帝遗诏上并没有权字,要他去掉。王参政说,增减制书,本是相臣分内之事,祖制原是特许。我朝并无母后垂帘故事,只因官家年幼,因此由太后暂时代掌军国大事,这是权宜之计,若不加上权字,何以诏对天下。众臣们不敢定夺,因此请太后示下。”
刘太后沉默片刻,道:“准王曾所奏!”
雷允恭怔了一怔:“太后,可是丁相他……”
刘太后沉声道:“现在先将人心安下来再说,你出去传旨吧!”
雷允恭只得应了一声,忙退了出去。杨太妃小心地问:“姐姐,这……”
刘太后淡淡地道:“这事你不明白,不必管了。”
杨太妃不敢多说,却又过了一会儿,雷允恭又跑进来,呈上诏书的草稿道:“草诏已经拟好,请太后过目。”
刘太后接过遗诏,见上面主要的意思,也就是这几句话:“皇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淑妃杨氏为皇太妃。军国大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
雷允恭在旁边看着刘太后神色,小心翼翼地道:“今日这道旨意波折颇多。王参政先是在制书中要添上一个‘权’字,与丁相争议许久,幸得太后旨意下来,双方才无话了。后来又说,遗诏中说的是军国大事,尊淑妃为皇太后之意,可留在以后另发旨意。丁相说他擅改遗诏,太过大胆,争执许久,这才把尊皇太妃的旨意添进去了。”
刘太后把诏书的草稿放下,颦眉道:“何苦鸡蛋里挑骨头,还有什么话吗?”
雷允恭小心翼翼地道:“朝中还有人说,当年昭宪太后有遣诏,要防着后周世宗及符太后的先例,国赖长君,太后当国,还需得亲王宗室辅政。”
刘太后冷笑一声,眼前却浮现出真宗小敛时,画师请出真宗画像,八王元俨立刻嚎陶大哭到肝胆俱摧的程度,引得诸宗室及群臣更加地大放悲声,她闭目轻叹一声:“八王的事,宰相们知道怎么处理。”
雷允恭连忙恭声应道:“是,李相说,此一时彼一时,赵相当年就说一误不可再误,今日何须再提此事。”李迪抬出赵普当年劝太宗之语,此时不同当年,再说昭宪太后之语,未免过时。
刘太后嗯了一声:“就李迪说话了?”
雷允恭看了太后一眼,知道太后一向不喜欢李迪,今日听得居然是李迪驳了八王辅政之议,竟不见其他宰辅有什么举动,未免不悦。雷允恭自然明白太后的心思,他也是故意将李迪先说,便是讨太后的欢心,忙笑道:“连李相都肯先驳了八王辅政之议,其余宰辅大人们更不是消说了。丁相更说:‘当年昭宪太后的懿旨是母后之命,难道当今太后在朝,这母后之命就敢视若不见了吗?’”
刘太后嘴角微微抽动一下,道:“这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她看了雷允恭一此:“大行皇帝刚刚殡天,朝臣们现在还没有议下诏书来,允恭,你要小心行事说话!”
雷允恭忙应道:“是,奴才遵旨。”他偷眼见太后神色厌厌地,小心翼翼地道:“大行皇帝驾崩了,这天下都要靠太后支起,为了官家,为了天下,请太后也要保重凤体。”
刘太后只觉得一阵倦意袭来,她轻叹了一声道:“允恭,你明日传妙姑进宫来。”
雷允恭目光闪动,忙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次日,一个女道士坐着小轿进了宫,这便是名满京城的活神仙刘德妙。
刘德妙原在京郊的老君观修行,因为法力高强,能知过去未来,因此上轰动京城,许多达官显贵都到老君观去打醮问卜,连宫中的刘太后也听说了此事。那一日刘美之妻钱氏正进宫来,刘太后便问她:“听说京中有一位活神仙,名唤妙姑的,你可曾知道?”
钱氏却是也去过老君观的,连忙把这妙姑的神通夸说了一遍,并说宰相丁谓也对此相信无比,亲自请了妙姑到府中供奉修行。一来二去,刘太后也不禁为之心动,又听说这妙姑亦是姓刘,笑说:“也算得遇上同宗了。”过了几日,便命雷允恭到丁谓府中去看个究竟,雷允恭回宫来,把个妙姑的神通更加说得天花乱坠。此时因为真宗迷信道教,上有好者,下必兴焉。后宫诸人,亦不免有些带得相信起来,只是不能如皇帝一样去封禅祭天。因此刘太后听了钱氏与雷允恭先后的话,也不免心动起来,就让雷允恭带了那妙姑进宫来。一谈之下,果然是道法精深,兼又能讲经说理,又懂按摩医术、调茶写诗等,因此颇得刘太后喜欢。
恰在此时,真宗病重,刘太后派人去祭祀天地五岳,那刘德妙出入宫庭,更得刘太后的倚重。此时真宗驾崩,刘太后只觉得心中虚弱,又派人叫妙姑进宫来。
刘德妙进宫的时候,恰是中书省与枢密院两府的重臣们在殿庐里商议太后垂帘听政的问题。
—————————————————————————————————————————
PS:看到有人问关于八王爷的事,历史上的八王爷,同民间传说中的八贤王并不完全一样。
真宗仁宗朝只有一位八王爷,便是太宗的第八子赵元俨。至于民间传说的赵德芳,其实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就已经死去了。那时候咱们这个故事还没有开始,刘娥还在蜀中逃难呢。
关于赵德芳的事,详见上卷这一章 http://。jjwxc。ne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