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钗(完结)作者:暮兰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八钗(完结)作者:暮兰舟- 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贵妃应道:“听王太医说恢复的还不错,小世子长的很快,只是臣妾今日未曾见到顺平侯夫人——两天前太后口谕,免了顺平侯夫人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的朝贺。”
承平帝目光一冷,“朕竟不知有这等事,太后还免了谁家夫人的朝贺?”
曹贵妃说道:“并无他人,只有顺平侯夫人一位。”
“朕的这位母后啊,总是觉得这天下太太平了……”承平帝沉吟片刻,右手一抬,“起来吧,朕准奏。”
当日下午,承平帝命礼部发布了新年第一份旨意,赦了七十岁以上体弱诰命夫人、有孕七个月,生产完三个月以内诰命夫人们的朝贺。
旨意传出,燕京那些年纪大的命妇感激涕零,对着紫禁城方向叩谢皇恩。今天一早实在冻的够呛,一想到正月十五不用继续受罪,病倒了的老夫人们心情大好,病都好了一半。
相比这份巨大惊喜而言,正月初一唯独顺平侯夫人没有去朝贺的消息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根本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且说睡莲和许三郎抱着小子龙去永定伯府祭拜祖先后,并没有留下吃午饭,脚不沾地的回宁园吃了新年第一顿饭。
饭后,有了早上的教训,许三郎说话小心了许多,他讪讪凑到睡莲身边,“今天大朝会散后,威武伯寻我说话,问我们宁园是不是有个叫做添衣的丫鬟,他说他无意间瞧中了,想讨来做外室,问我肯不肯割爱——”
“什么?!”睡莲大怒,“他是个什么混账东西!主意打到我身边的丫鬟身上来了!我的丫鬟只当正头娘子,怎么可能胡乱给人做妾?”
燕京互赠姬妾之风盛行,依许三郎以前的风评,威武伯以为添衣是许三郎的通房,并有这个要求并不奇怪。
许三郎忙说道:“当年我跟着皇上去西北御驾亲征时认识了威武伯,成了莫逆之交,他为人豪爽,精通武艺兵法,现在是皇上牵制西北太后娘家的重要棋子,刚刚奉诏回京述职。”
“你放心,我没有当即答应,暗想添衣是你从娘家带来的,主仆情深,敷衍了他几句,打算回来问问你的意见。既然你舍不得,我就找借口推了便是,另寻个比添衣还美的歌姬送给他,横竖威武伯也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和我生分了。”
纵使如此,睡莲到底意难平,当晚许三郎半点便宜都没讨到,烙饼似的辗转半夜才睡下,暗悔当场推了该多好,这下子如何是好呢?
次日许三郎欲故技重施,抱着小子龙缓和夫妻矛盾,宫里内使突然来宁园传了皇上口谕,命许三郎即刻进宫。
许三郎到了下午午饭时才回宁园,看着睡莲询问关切的目光,许三郎屏退众人,低声道:“南京急报,东宫进了刺客。”
睡莲大惊,“如玉她——太子妃没事吧?”
许三郎定定的看着睡莲,“那天太子妃正在召见姚知芳和姚夫人以及安姐儿,太子在隔间书房教临淄郡王写字,五个刺客扮作宫女和太监,不知如何混进了南京东宫,东宫护卫和暗卫居然毫无觉察,还是太子妃觉得往书房送水果的宫女眼生,叫住了她。”
“结果宫女拿出燧发枪往书房往书房闯,外头也进来四个刺客,姚知芳和姚夫人都是会武的,姚夫人护住太子妃,姚知芳绊倒了行刺的宫女,缠斗中,姚知芳中枪受伤。”
“太子和临淄郡王听到枪响躲在书房密室中,枪声也引来了护卫,将刺客击毙。太子一家都没事,只有姚知芳中枪了。”
又是知芳!为什么明媚如阳光般的女子要受那么多的苦楚!睡莲腿脚乏力,瘫坐在炕上,“知芳她,她现在怎么样了?”
“我也不知,密报上没说,毕竟对于皇上来说,太子一家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许三郎说道:“皇上封我为钦差大臣,即刻去南京彻查此案,重新布置南京东宫防卫,保护太子。”
“你——你又要走了么?”
许三郎将睡莲紧紧抱在怀里,“自打在北越得知你在紫禁城的险境,我就暗暗发誓,绝对不会再把你和孩子留在燕京这个龙潭虎|穴了,永定伯府贼心不死,太后又难缠,你身子又还没好,所以我向皇上请求带你和子龙一起去南京,皇上恩准了。”
作者有话要说:2012年的最后一章,十八钗情节有了大进度,明天2013年第一次更新,情节直接跨越约2年,小子龙变成小正太!
一个半小时后就是新年,大家撒个花吧,呵呵,舟在2013年会继续用稳定高质量的更新呈现给你们。
图为许三郎大朝会的帅气打扮,哇咔咔,睡莲啊,面对这么个帅哥,你肿么会狠心生气咧。

217扑朔迷离谁主沉浮,三小无猜童言无忌

二年后;故都南京;浙直总督府。
二年前;顺平侯奉诏来南京彻查东宫刺客一案;南京城局势紧张,连正月十五都处于宵禁状态,三个月后案件告破;据说是伪帝的余党所为。
官方文件永远不可信;因两个好友都在此案中遇险,睡莲曾经问过许三郎,到底是何人指使。
许三郎说道:“事关国家机密,只有我、皇上、太子;还有做下此事的人知道;不过——燕京那边很快就有消息,你那么聪明,猜就猜出来了。”
果然没过多久,群臣参奏如今国本早已定下,五皇子赵王应该立刻回藩地江西南昌就藩,甚至有御史很直白的写到,太子因二龙不得相见而身处千里之外南京,赵王对就藩一事一拖再拖,居心叵测啊!
关于赵王就藩一事去年也这么闹过,后来是因赵王妃即将产子,不方便远行,太后又在承平帝面前哭诉说赵王孝顺,一时离他不得,这事就慢慢淡了下来。
大过年的,太子被刺的消息从南京传到燕京,在朝廷旋起轩然大波,太子党大臣们看着赵王,就好像看见刺客似的,倘若太子真的被刺身亡,临淄郡王年幼,四皇子楚王是个痴呆,六皇子齐王年纪又小,储君的位置最有可能落在赖在燕京不肯走的赵王手里。
赵王夫妇抱着新生的儿子荣昌郡王去慈宁宫找太后哭诉委屈,据说太后当即气倒了,承平帝亲自端药尽孝,太后拉着承平帝的手,说她相信赵王是无辜,还请皇上也相信自己的儿子,留赵王在京城,以击碎那些谣言。
承平帝碍于孝道,将参奏的折子留中不发,左都御史顶风而上,接二连三上奏,大意为天家无私事,有的都是国事,太后身为国母、天下妇人之典范,应当识大体,从大局出发,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留赵王在京城。
民间妇人可以任由喜好留任何一个孙子在身边尽孝,但是太后不可以,因为关系到国本大事,太后若执意如此,便是干涉国政,太祖爷早定下规矩,后宫不得干政云云。
直白一点就是说:留赵王,就是干涉国政,干涉国政,就违反了祖宗法令,太后应当悬崖勒马,坚决改正错误。
被人问候了自己的嫡母,承平帝当然要佯装作大怒言辞驳回,命左都御史闭门思过,镇压的结果是更猛烈的反扑,一时间朝廷涌起了更多不怕死的御史上奏了相似的内容,甚至掀起了“废太后”的呼声。
太后拖着病体去皇族宗祠哭先帝爷,承平帝诚惶诚恐跪在慈宁宫请罪,局面一时处于僵持状态。
就在这时,右都御史突然转变了方向,转而攻击赵王!说赵王大不孝,眼睁睁看着祖母太后为他受委屈、父亲承平帝为他左右为难,赵王依旧为了一己之私,赖在燕京不走,如此行为,堪为世间不孝子的典范。
右都御使的奏折一出,立刻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跟风,连民间都热议赵王大不孝,眼瞅着老爹和祖母为他日夜煎熬,却躲在一旁隔岸观火。
不孝这顶帽子乾坤大挪移般转到了赵王头上,陷赵王于两难境地:赵王不走,就是对父亲和祖母不孝,而且心里的那点想头被彻底撕破了窗户纸,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赵王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就没有了,即将和皇位说拜拜。
权衡之下,赵王终于上奏,愿意带着妻小去江西南昌就藩。承平帝装模作样挽留赵王,赵王再次请辞,承平帝再次挽留,如此再三,承平帝终于“无奈”的点头了。
盛夏七月,赵王拖儿带女南下南昌,闭门思过的左都御史放出来了,蹦跶的比以前还活跃。
闹剧传到南京,睡莲心里却更迷乱了:以前她觉得刺杀太子一家的是赵王,可从事件的结果来看,貌似并非如此。
背后主使有可能是太后,太后儿子早逝,她向来习惯在皇族内部调拨离间,搞平衡,寻求存在感,若刺杀行动成功,再帮助向来亲近自己的赵王上位,未来太皇太后以及娘家西宁侯府依旧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也有可能是承平帝的死士故意制造刺杀失败的场面,借以挑起事端,逼太后服软,逼赵王就藩。
还有可能,就是太子和颜如玉自编自演的刺杀行动!甚至姚知芳母女都有份参与其中!
东宫禁地,守卫森严,怎会混进来五个面生的刺客?怎会那么巧会武的姚知芳母女在场?据说那个时候太子妃抱着安姐儿,正在和姚知芳母女说话,她怎么有功夫观察送水果的宫女是陌生人?
太子一家毫发无损,唯有姚知芳的左胳膊被枪击,真的是太子龙气大盛,洪福齐天么?
还有,太子被刺,皇上立刻封许三郎为钦差大臣来南京查案,为什么不是其他人呢?
再想想许三郎对此事的讳言莫深,睡莲心里起了一个念头——恐怕整件事情,是太子和承平帝联手唱双簧,打压太后,逼赵王去南昌就藩。
再后来的一件事,睡莲更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许三郎是钦差大臣,论理办理完案件之后应该回京的,可是承平帝却下旨封了他为浙直总督(注1),辖南直隶(即南京)、浙江、江西、山东、广东、广西六地的军务!
许三郎是典型的太子党,这六地的卫所几十万军队听从他的号令,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即使承平帝突然驾崩,赵王插着翅膀比太子先一步飞到燕京城继位,太子以勤王的名义命许三郎带着几十万军队攻向京城,夺回皇位也是绰绰有余的。
接下来,承平帝还任命威武伯接替了以前许三郎的职位,成为新任京卫指挥司指挥使,负责燕京防卫;老牌勋贵英国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