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的路子?到时候这官自然是越做越顺的,说起来还是凭着自己爬上去的,脸上也好看不是!最要紧的是,到时候兄弟几个在朝中也好互为援手,这才是大事啊!就是贾政自己,有了正紧的差事,以后也能顶门立户。
这一番话说的这荣宁两府的当家人一个个点头不止,越想月觉得有道理,等到了贾敷他们出发的时候,贾家族学中这几年读书读得不错的一个个都想着要跟着去考试,最后由夫子选出了五个读书不错的,让他们去试试,倒不是这几个孩子贪图贾代化开出的这什么秀才,举人功名的家族赏银,如今这贾家族产不少,也没有什么大的抛费,年年增加的祭田,这些族人月利还是可以的,最起码能吃饱肚子。关键是这几年,贾敬没少往他们那里灌输些上进的事例,让他们知道了上进的好处。
比如贾敬曾和他们说过,若是他们能参加科举,哪怕是没有考中,有了一个童生的身份,最起码能在衙门混个文书的差事,要是中了秀才,说不得还能吏员,要是到了举人,那就是动用家族的势力,让他们混个什么主簿之类的□品的官职也是有可能的,再不济还有当师爷的差事呢!
不说这□品小官的馅饼,就是这师爷,对于这些常年没有什么正紧差事的族人也是不小的诱惑,要知道这时候一个师爷的年俸高的可以达到每年一百五十两,少的也有八十两,这都是明的,还没有算上其他的那些个孝敬银子呢!多好的收入啊!这些他们可都是知道的,族学中专门有教导什么钱粮,刑律等师爷专用知识的夫子,这些夫子原本就是从这些师爷的位置上下来的,这里头的门道清楚的很。
哪怕是最不济的文书,听说好些富裕的衙门里一个月也有一二两的月银,说白了这就是家族为了他们将来的生机费劲了心思想出来的出路呢!他们能不见情?最后在加上族里说了,这科考所有的路费什么的,全部都有族里出,打消了他们最后一层的顾虑,他们自然是想着自己也拼搏上一把的,都是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没有什么人天生就是想着混混沌沌的过日子的,总要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上一会的,有些个还没有定亲的,更是想着有个功名娶上一门好亲呢!还有些个家里困难的,也想着靠自己给自家的老子娘争气,争脸面,也能考自己本事养家糊口,不是做家族的寄生虫。若不是夫子把关,把一些学问不怎么样的给拦住了,只怕这学里一半的人都想着跟着去考试了。
贾敬对于如今贾家族学如此的学风还是很满意的,想当初上一世的时候,就是他咋道观里都听闻过这族学的糜烂,虽然这里头也有贾代儒丧子丧孙之后的颓废,可是家族不重视,当家人短视自大才是问题的关键,在看看现在这样,自己不过是欢乐夫子,多鼓励了几回,就能有这样的效果,他得意啊!自觉这是他重生以来,为了家族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了,满眼的自得,只觉得这才是蒸蒸日上的人家该有的气象啊!
当然这三年有很多事发生,不仅仅是族学这么一小块地方,首先是宁府,刘氏在即贾琰之后,又一次有孕了,就在今年,又一次过完年之后,这让贾代化和史氏大喜,虽然不是三年抱两这么神奇,可是这时间也不算长,让贾代化看着贾敬的眼神那个慈祥啊!就差没有直接拍着他的肩膀大喊一声:儿子,好样的!反正他是觉得自家越发的兴旺了,甚至想着在过上两三年,这家里孩子满地跑,该有多热闹了!
当然贾代化这样想也是有根据的,因为贾敷,在去年年前也成亲了,娶了山东林家的女儿,从定亲到成亲,只用了短短的一年,这速度快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贾代化对于孙子这个生物的期盼程度了。
说来这贾敷的岳家林家还是林海他们的族人,不过是五六代之前分出去在山东另立宗祠的同族,血缘上已经很淡了,可是这毕竟是同族,倒是让贾家和林家关系越发好了起来。当然,他们本来这关系就不错,谁让他们还有一个人形纽带林海呢!
说起林海,这孩子和贾家那个亲啊,或者说和贾敷那个亲啊!整整相差八岁呢,也不知道他们之间是怎么交流的,有时候贾敬都怀疑这林海的性取向问题,观察了好久,才确定他们不是兔子,是真的投缘,还真是奇了怪了!莫不是这身体也好也会惺惺相惜?反正这些年除了最开始小史氏过世的那几个月,为了这避嫌,林海住到了林家在京城的宅子之外,其他时间一直都是在宁国府呆着。就是贾敷成亲,这孩子居然不当娘家人,愣是要当贾敷的迎亲伴郎,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说起这林家怎么和贾家搭上的,这里可就没有林海家的事情了,那是因为这一分支的林家族人世代以医术传家,几代的嫡系子弟里都有太医院任职的。他们家的人脉也大多在太医院和各处的杏林世家上,大家可能奇怪了吧,这是贾家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本来那是根本牵不上什么关系的,这怎么就牵上了呢!还到了联姻的地步?
答对了,就是因为贾敬啊!大家都记得吧!贾敬和太医院的人关系不错呢,这不生生的就给搭上了不少的医学世家吗,最要紧的是,太医院可是有不少人知道贾敷的身子有多弱的,可是偏偏愣是让贾敬给治好了,虽然时间是长了些,可是这到底也是奇迹不是,好多的太医就差没有把贾敷当成大熊猫研究了,这研究来研究去,结果就研究出了一个女婿了。
说来这贾赦比贾敷还大上一些呢,这贾敷都成亲了,自然这贾赦的婚事也一过了孝期就张罗了起来,说来这婚事还是荣府当年的老太太给定的人家,定的也是书香人家,还是尚书人家的孙女,身份要是真说起来,比刘氏,林氏都要好,是老太太当年动用了不少的人情给求来的。比贾赦只小了三岁,说来人家姑娘这时候都已经17了,为了这小史氏的丧事,可是委屈了女方,为了这个贾代善曾亲自上门道歉,并亲口允诺,等这姑娘一进门,就把管家的权利交托给大儿媳,可以说是信重的很啊!
贾代善的态度让这亲家张家很是满意,在想到这也不是人家故意的,生老病死,还真是不好说,只好当自家倒霉了,等到这一年一过了日子,立马两家就热热闹闹的把婚事给办了,这新姑爷可是还要去科举呢!万一再耽搁了,自家姑娘可要等到什么时候去啊!至于什么科举先放放,这更是不可能,这勋贵人家能有上进心去科考,这已经是难得的上进孩子了,可不能打击人家的,更不能拖后腿,张家这点远见还是有的,再说了他们可是读书人,对于姑爷能参加科考只有欣慰的份。
便是贾政,贾代善在好容易办好了长子的婚事后,也慎重的考虑了起来,甚至还暗暗叮嘱贾赦和贾政兄弟两个,到了金陵,千万要去林家,刘家,还有他们大姐夫袁家走一趟,说不得就能和贾敬一样,勾搭一个书香世家的闺女回来呢!这才叫考试娶媳妇两不误啊!看看贾敬,那就是你们的榜样啊!
送走了儿子,回过头再看看家里,贾代善深深的觉得,自己清闲三年,简直就是为了在这孩子出孝的一年积攒力气一样,这两个儿子的事情刚想出了一个眉目,突然又想到了二闺女,要死了他都忘了,这大闺女出嫁生孩子都几年了,女婿都成了进士及第的庶吉士了,可不是二闺女也该嫁人了吗!算算,也好歹有了15了,再不抓紧可就是老姑娘了,可是他一个大男人,这事可怎么办啊!
想到这些,贾代善忍不住又要骂人了,这被骂的主毫无意外又是已经死去的小史氏,你说说,这活着的时候,这孩子的事就没有真正上心的,家里闺女这么多,一个人都没有定亲,这都当的什么当家主母,当然,虽然他心里觉得要是真让这女人给闺女定亲,估计没有一个能定个好人家,可是好歹也能有个人选不是,最要紧的是贾代善实在是有火没出发啊!最后不得不继续找自家堂哥堂嫂商量去了。
好在这几年史氏也不是白看着的,姑娘们可是都在他们家后面的会芳园学习的,时间长,就是小猫小狗都能有感情了,何况是人,还是亲侄女!有了感情了,这替她们盘算一二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再说了,如今这荣府还真是没有可以做主的人,到时候免不了还是她的事情,那还不如她自己主动些呢!为着这个,史氏对于这几个隔壁孩子的亲事她是早就有心里准备的,只是这到底是孝期,很多事情都不好明着说罢了,如今这贾代善亲自来问,史氏立马拿出了一叠子单子,一个个都是适龄的人选,还是贾代化,贾敬还有贾敷他们出门打探来的详细情况。就是连家里父母性子,兄弟是否和睦,小姑难不难处,姻亲有哪些都罗列的仔仔细细的,甚至还着重说明了好几个家世不显却自己有些本事的。毕竟这二姑娘也好,三姑娘也好,都是庶出,这身份上到底要顾及些。
看着这样详细的单子,贾代善感动啊!到底是自家人啊!看看这个周到的,知道他一个大男人不好出门打听,家里的下人们,因为主家有丧,也不好犯忌讳频频出入别家,这都快成了聋子瞎子了,这就来了及时雨了,要知道这二姑娘和三姑娘年纪只相差一岁,这里头的人选可以说,直接提溜两个出来,一下子就能全解决了,到时候就只有那个最小的,如今还只有五岁的贾敏了,多利索,多省事啊!至于贾政?那不是已经让他们自己去江南找媳妇去了吗!这一去,顺利的话,也要一两年呢。这功夫要是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那也太没用了,林家,袁家,刘家,再加上贾家,这都有四家呢,合四家之力难不成还搞不定?
贾代善心里有了底,总算是松了口气,忙不迭和贾代化夫妻商量了起来,最后按着贾敉女婿的条件,选了两个,给二姑娘选的是勋贵人家旁支嫡子,好歹不能把孩子全往读书人那里塞,总要保持一下他们勋贵人家的人脉吧。这联姻就是最好的手段。这家算起来也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