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反攻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贵女反攻记- 第6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暄再过去接你们,咱们一起去鼓楼上登高赏烟花,可好?”
“臣妾遵命……”
起身拜倒行了礼,慕嫣然看了贺启暄一眼,转身跟着在一旁候着的小林子,出了乾安殿朝毓秀宫走去。
毓秀宫是东西六宫内最华丽的宫殿,而在这附近,一左一右的分别是华清宫和岚云宫,可慕嫣然入了内宫门一路走去,越走,却觉得心里就越发沉重不已。
灯火明亮的华清宫,笑语盈盈的岚云宫,映衬着毓秀宫暗淡无光,萧索无比。
迈进毓秀宫的宫门,便有皇后身边的木槿迎了过来,木槿亲热的搀着慕嫣然朝里走,眼中带泪的说道:“王妃,您回来就好了,主子便不用独自一人吞着心里的苦了……”
说着话,木槿的眼中,又滑出了两行泪,趁着提醒慕嫣然注意脚下台阶的功夫抬起衣袖拭去了。
只一年未见,昔日温润丰盈的皇后,如今已身形瘦削脸色苍白,空洞的眼神中,更是透出了无尽的无助和哀伤,慕嫣然只看了一眼,便流下了心疼的泪,“素儿姐姐……”
执手相看泪眼,慕嫣然却不知该说什么劝慰的话,来抚平皇后心中的创伤,就那么静静的陪她哭着,像是要把心中的不平和心疼都尽数发泄出来一般。
过了好久,皇后抬手擦拭着自己和慕嫣然脸上的泪,哽咽着说道:“嫣儿,你回来就好,回来,就有人陪着我了,便是哭,也不会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未等慕嫣然应声,皇后扬声唤进了芙蓉和木槿,让她们准备吃食。
入宫的时候,已经过了亥时,及至坐到膳桌旁,慕嫣然才觉得自己真是饿了。
皇后不停的为慕嫣然夹着菜,偶尔开口便说的是都城中的趣事,有关大皇子,却只字未提。
她不提,慕嫣然便也未开口多说。
少顷的功夫,景熙帝和贺启暄便来了,坐了会儿,一行人便起身朝钟楼走去。
出了毓秀宫,宫道上已经张灯结彩的亮了起来,与方才慕嫣然来时的晦暗全然不同。
各宫的主位们也都带着宫婢纷纷赶来,跟在景熙帝和皇后身后鱼贯着登上了钟楼。
迎风而立,都城内的街道,似是几条长龙一般,明亮,热闹。
及至子时,宫里,以及远郊几座寺里的钟声接连响起,遥相呼应,而天空中,也散开了漫天的璀璨烟花。
景熙五年,到了。
站在贺启暄身边,看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思及这几年经历过的事,慕嫣然心中感慨万千。
侧头去看,便见贺启暄也正转过头来看自己,二人相视一笑,眼中尽是脉脉温情。
无论未来会有多少的酸甜苦辣,他们一家人,始终会在一起。及时更新 


第七百七十章 建府
正月初一一大早,大雪漫天飞舞,悬挂在瑞安宫廊檐下的红灯笼随风摆动,愈发衬得外头的白雪多了几分寒寂。
慕嫣然站在门口搓着手,口中哈出的雾气扑面而来,让她不自禁的便打了个哆嗦。
身后,贺启暄接过紫月手里的厚裘,出了殿门给慕嫣然披在身上,戏谑的笑道:“不是怕冷吗?在云都城的时候,每逢下雪就窝在屋里哪儿都不去,今儿是怎么了?”
跺了跺脚,慕嫣然将手塞在贺启暄迎上来的手掌中,汲取着他身上的热气,笑着答道:“早起看着外头蒙亮,我却还觉得是在一心堂,总觉得像做梦似的,所以便出来站一会儿清醒清醒。”
两人说着话,殿内传来了孩子们睡醒时笑闹说话的声音,慕嫣然松开手,拽着贺启暄进了殿门。
梳洗完用了早膳,宫门外,已有内务府派来的软轿候着了,贺启暄和慕嫣然带着孩子们出了门,径直去了永寿宫。
依着每年的旧例,大年初一这一天,景熙帝和后妃们是不见外臣的,所以,后/宫一众妃嫔都会前去毓秀宫拜见景熙帝和皇后,及至后来,便改在了永寿宫。
软轿在永寿宫宫门口停下,贺启暄和慕嫣然下了轿子,便看到了正对面缓步走来的庐王和庐王妃。
多年未见,庐王似是没怎么变,身上更多的,还是从前那般的儒雅和淡泊,而他身旁的林沫兰,面色间则多了几分温婉贤淑,少了几分飒爽。
庐王手中牵着的孩子,便是世子贺琼利,昔日与瑜哥儿一同在宫里给大皇子做伴读。
而林沫兰的怀里,则抱着刚满四岁的女儿贺语蕙。
见了贺启暄和慕嫣然,庐王的脸上,当即便浮起了一抹春风般和煦的笑容,而林沫兰,对上慕嫣然的目光,客气中,透着几分疏离。
慕嫣然颔首一笑,看出她不愿意和自己多说什么,便再未多言,抱起瑜哥儿,又嘱咐珠儿和蕾儿牵着紫月的手莫要乱跑,才疾步跟上贺启暄的脚步,一行人鱼贯着进了永寿宫的宫门。
正殿门口,早有太监细声通传,贺启暄和庐王一前一后的踏进了大殿。
上首处,坐着太后和景熙帝,而皇后和几位高位分的嫔妃,依次坐在下首处。
给太后和皇上皇后见了礼,贺启暄和庐王各自坐在了景熙帝下首处的几个空位上,另一边,则有宫婢端来了软凳摆在两人身侧,请慕嫣然和林沫兰各自坐下。
“难得你们兄弟几人都一起回来了,哀家这永寿宫,可是好些日子没这么热闹了。焕王呢?怎么还没来?”
笑呵呵的说着,太后转头看向一侧的淑太妃,却见她颔首笑道:“太后娘娘稍候片刻,智儿说给您准备了一份贺礼,一定要亲自送到,估摸着就快到了。”
听了淑太妃的话,太后的脸上,笑容愈发深邃,目光从慕嫣然和林沫兰的面上一扫而过,不自禁的便敛了几分。
一盏茶的功夫,殿外响起了太监的细声通传声,焕王和焕王妃到了。
众人转头看去,便见焕王和焕王妃一前一后的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小太监,合力捧着一个被红布蒙着的托盘。
俯身给太后等人行了礼,焕王站起身冲太后拜道:“儿臣启程回都城之际,宾州境内突降祥瑞,得了此物,儿臣初见便知,此物定是落在太后娘娘身上,所以,特此呈来献给太后娘娘,恭祝太后娘娘福寿双满。”
说罢,焕王回头看了一眼那两个小太监。
缓步走上前,两个小太监跪在了太后面前,焕王上前一步揭开红布,众人的眼前,顿时闪出了一抹耀眼的光亮。
一株美轮美奂的白珊瑚,依稀化成了千手观音的形状,稀奇的是,珊瑚的每一个分支的顶端,都如镀了金一般,闪烁着迷离耀眼的光芒,让人不舍移目。
太后娘娘自迁入永寿宫,便不大插手后/宫的事了,而大皇子身子不好,太后娘娘便常年礼佛,是故,这样一件礼物,确实算得上是投其所好。
众人抬眼去看,便见太后的脸上浮起了一抹欢喜的笑容,看向焕王的眼神更是柔和,“让你费心了。来人啊,给焕王和换王妃赐座。”
焕王的贺礼,让众人眼前一亮,再加上太后心情好,身边的众人又刻意讨巧,没一会儿,永寿宫里,便洋溢起了欢快的说笑声。
坐了没一会儿,几位太妃和嫔妃们,便接连起身告退了,午膳将至,太后留膳,除了景熙帝和皇后,贺启暄等人也尽数留了下来。
下午时分,众人又去了寿康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当着众人的面,太皇太后颇有些伤感的落了泪,直说如今合家团聚,却唯独缺了大公主。
景熙帝未接话,气氛便一下子冷了下来,最后,还是焕王打着圆场的说大长公主也是金枝玉叶,无论到了哪里,地方官员都会好好孝敬她,而宾州离郓州不远,又是大长公主的故居,若是大长公主愿意,将来自己必定把大长公主接到宾州,为她养老送终。
焕王的话,使得太皇太后的面色稍虞,再看向景熙帝和贺启暄,眸色愈发不喜。
从寿康宫出来,景熙帝回头看着贺启暄说道:“你昨日才回都城,还未见过慕相爷,今儿也不晚了,你便带着王妃和孩子们去吧,朕便不留你了,改日咱们兄弟几人再一起说话。”
“臣弟遵命,这便告退了。”
颔首应下,贺启暄拱手一拜,带着慕嫣然转身朝瑞安宫而去,身后的庐王和焕王,也各自行了礼,带着王妃出宫去了。
回到瑞安宫,接了三个孩子,慕嫣然和贺启暄便出宫回了慕府,方到了巷口,便见有管家仲长了脖子候着。
及至两人下了马车,慕昭扬等人已尽数迎了出来。
行了礼,又搀扶起了慕昭扬和柳氏,一大群人说说笑笑的朝柏松堂走去,刚进了院子,便听见瑜哥儿欢呼着奔了过来,贺启暄面上一喜。
还未开口,却见小家伙止住了步伐,走到贺启暄身前端正的拜道:“孩儿见过父亲……”
瑜哥儿的模样,让贺启暄面上笑容愈发深邃,俯下身亲昵的拍了拍小家伙的头,轻声说道:“爹爹给你准备了新年礼物,在你娘那儿,快去吧。”
此时方绽开一个孩子应有的纯真笑脸,瑜哥儿点了点头,转而扑向了慕嫣然。
将瑜哥儿抱在怀里,闻着他身上的淡淡墨香气息,慕嫣然柔声问道:“可想娘了吗?”
一个劲儿的点着头,瑜哥儿环着慕嫣然的脖颈,贴着她的脸答道:“娘,我每日都会想你,想爹爹,想大姐二姐还有弟弟,娘,以后咱们一家人便再也不用分开了,对不对?”
眼中漫起了一层温热的泪意,慕嫣然点了点头,笑着掩下泪意,跟在贺启暄身后进了正屋。
上首软榻处,慕老太太坐在那儿笑眯眯的看着,见贺启暄和慕嫣然进来,似是要起身行礼,却被贺启暄疾步拦住,抢先拱手拜道:“启暄给老太太拜年了,愿老太太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笑呵呵的应着,慕老太太招了招手,示意慕嫣然过来坐在自己身
一家人说说笑笑,柏松堂里,洋溢着浓郁的年节喜庆气息。
用罢晚膳,天色已经黑了,慕老太太怀里抱着肇哥儿,侧头看着慕嫣然问道:“你们此番回来,难道还住在宫里吗?”
摇了摇头,慕嫣然轻叹了口气道:“现如今,就只能每日往返了,等过完了年,再看皇上的意思吧。估摸着,是在要宫外建府的。”
点头笑着,慕老太太脸上的皱纹愈发细密,“出了咱们慕府,东南面的那座宅院,是从前威远侯府的宅院呢,你娘从前去威远侯府赴过宴,听说修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