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炮灰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炮灰生涯-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氏道:“妹妹能够体谅我们,我就放心了。妹妹放心,这逢年过节的,我会亲自来接妹妹回家的。妹妹有什么事儿,也尽管开口。”
“嗯。”
这里姑嫂二人总算是放下了芥蒂,亲亲热热地说起了话儿来了。
其实惜春对贾母存有心结,那是从数年前就开始的了。她曾经怨恨过自己的哥哥嫂子,但是她的丫头入画却为贾珍和尤氏说了不少好话。现在没有经历秦可卿的丧事和贾敬的丧事,惜春对自己的哥哥还有几分幻想的,所以听了尤氏的解释,也能够接受。
回到宁国府,贾珍对妹子也算上心,嘘寒问暖了一番,就让惜春回她的屋子了。
惜春一走,尤氏就把她从惜春嘴里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又让人把惜春身边的一个小丫头叫来问话。
那丫头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道:“回奶奶,可不止这些。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林大姑娘就找了蚕种来,专门辟了静室用来养蚕,如今,这第一批蚕茧早就收了。据说,投奔林家庄子的流民里面,老弱妇孺都很多,林大姑娘和林姑娘将她们都分好了,有的去纺纱作坊,有的去纺织作坊,还有的去染丝作坊,还有的负责处理蚕茧和生丝。听说,这染色的方子,还是薛家帮忙弄来的。前些日子,庄子上就把新织就的料子送来了。入画姐姐说,虽然用来做外面的大衣裳是差了一点。用来做小衣和中衣却是不错的。”
尤氏非常吃惊:“怎么,林大妹妹还让庄子上的人纺纱织布?”
“是的,奶奶。而且林大姑娘还让纺纱的人专门纺纱,织布的人专门织布。据说,有一对姐妹,还会织云锦呢。”
“当真?”
“回奶奶。奴婢听说,林大姑娘还让那对姐妹先织一块缂丝云纹如意的料子呢。想来是真的。”
尤氏跟贾珍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说话。
京里这么多的人家,又有哪家会在家里办纺织作坊的?江南的丝绸好,京里的丝绸再出色。也比不过江南的。所以京畿如今很少有人养蚕了,更不要说纺纱作坊和纺织作坊了。林家做这个,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要知道。如果这丝不好的话,就是最后织成了布匹,比不过江南的布料,也是没有人要的。
贾珍和尤氏怎么也不会想到,林招娣让人织布是为了送礼。没错,江南的丝绸昂贵,可是,以朝廷给下面的官员们的俸禄。不少官员连肉都舍不得吃,更不要说穿一身丝绸的衣裳了。这些丝绸是比不得江南的,可是以林家姐弟的身份。如果真的用来送礼,也是好的。用这个来送礼,还能够得个会持家的好名声。
林招娣的算盘可是打得很精的。
因为是自己家的庄子上出的。没有花钱,林招娣手里的银钱自然周转得过来。也因为这些丝绸料子不是江南采买来的,而是林家自己的庄子上出产的,大多数人家收得也安心。
贾家喜好奢靡,喜好排场,东西差一点,他们就不好意思出手。可是林家姐妹却是不一样。正所谓耕读传家,在林家的家规里面,只要是自己庄子上的出产,无论是入口的粮食还是身上的衣料子,那都是好的。所以,像林家这样能够组织下面的人纺纱织布,那就是好的。
不要说远在江南的林如海,就是宫里的那位对林家两姐妹也非常满意。
一个国家需要什么,身为一国之主的君王是最有权利说话的。
钱粮布帛,乃是国家强盛不可或缺的物资。铸钱是户部的事儿,其他任何人,无论你是官,还是商,抑或是平头百姓,都不能私自铸钱。除了户部,哪怕你就是皇子,也只有在粮食和布帛上面动脑子。
对于美女,皇帝自然是喜欢的。但是对于那些只会花钱的女人、只知道攀比首饰、攀比衣裳的女人,他也觉得索然无味。虽然一个君王绝对没有养家的压力,但是,一个国家却需要跟林家姐妹这样的女子。
拿到密报,皇帝自然是点头称善的。作为皇帝的心腹太监,大内总管也是个伶俐剔透的人物,自然知道皇帝对林家姐妹有好感。
皇帝上心的人物绝对不能得罪。
这是现任大内总管能够有今天的秘诀。他回头就通知了自己的那些干儿子干孙子们,让他们小心谨慎,不好招惹了林家。
京里的权贵这些多,有门路的人更加不知凡几,得了话,自然也缓了对林如海的动作。这大概也算得上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贾母也是个老狐狸了,自然也有门路,知道皇帝开始注意到林家姐妹,自然更加上心,才过了中秋节,就打发王熙凤来林家接人。
林家姐妹早就准备好了,也不客气,带上迎春坐上车子就去了荣国府。
虽然贾宝玉在床上躺了这么久,身子也大好了,可是贾母还是不放心,见迎春跟林招娣林黛玉林祈姐弟几个一起来的,对迎春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满心的不自在。没多久,就忍不住道:“二丫头,你父亲这些日子也惦记得很了,你跟你母亲一起过去给你父亲请安吧。老大家的,你带着二丫头回去,不用过来了。”
邢夫人也知道贾母本来就不待见迎春,如今更是巴不得迎春不在她身边,对于贾母的偏心,邢夫人也腻歪着紧,也没有多留,带着迎春就走了。
邢夫人一走,贾母就道:“林大丫头林丫头吗,你们可算是来了,宝玉念叨你们很久了。”不用人吩咐,早就有人去通知贾宝玉了。
对于贾母的小算盘。不但林招娣烦,王夫人也烦,只是贾母一向执拗,一旦她决定了的事情,上至贾赦贾政邢夫人王夫人,下至下面的孙子孙女孙媳妇和大大小小的丫头婆子们。没有一个能够改变她的主意。
就在王夫人抿住气的时候,就听见林招娣清清脆脆地声音在耳边响起:“我记得打二表哥不是已经开始去学里了么?怎么,现在都过了卯时了吧?二表哥怎么不去读书?学里的太爷不见了表哥,只怕会生气吧?读书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呢。”
贾母道:“宝玉的身子还没有养回来呢。他一向娇弱,我哪里忍心让他吃苦呦。”说着。贾母就抹起了眼泪。
王夫人道:“大姑娘,那个做娘的不希望孩子出息的?只是一想到之前宝玉受得那番罪,我这心里就软了。他的身子弱。怎么也该等他养好的身子才好呢。”
林招娣马上就道:“如此,倒是我们的不是了。老太太,还是不要让二表哥过来的。二表哥身体不好,更应该好生养着才是。身子还没有大好,就这样跑来跑去对二表哥的身子也不好呢。”
正好这个时候贾宝玉进来的,张口就道:“林大妹妹,你放心,我的身子早就好了。”慌得一众姐妹和林祈都起来迎接他。
贾宝玉先给贾母和王夫人请安。这才与姐妹们和林祈这个表弟见礼,互相厮见过,各自归座。贾宝玉道:“林大妹妹,你放心,我的身子已经大好了。”
林招娣笑道:“既然表哥的身子已经好了。那表哥的功课可都开始了?虽然说老太太和二太太记挂着表哥,怕表哥伤了神,可是表哥也该开始温书了吧?至少每日里花几刻钟翻一下书本也好。表哥也不想二舅舅听见太爷说表哥把正经的功课都丢了吧?”
贾宝玉一听,浑身不自在。
贾母赶紧搂了贾宝玉道:“我们宝玉还小呢,这功课的事情不急。宝玉的天分好,等他养好了身子,那些功课还不是手到擒来?”
林黛玉听了,在心底冷笑,就是边上坐着的尤氏和惜春两个,面上虽然不显,可是眼底的嘲讽却是实实在在的,就是李纨也浑身不自在。
她们不是探春史湘云和薛宝钗这样对科举一无所知的人。尤氏最近跟惜春走得近了以后,才知道科举之路有多艰难。
不要看林家经常出少年秀才、少年举人,就是弱冠进士也有过,就以为科举的事儿很容易。惜春可是知道得清清楚楚,林家只所以会出少年秀才少年举人,那是因为林家人的读书天分好,自幼请了名师指点,更要紧的是,林家的孩子读书用功。不要说别人,就说林祈好了,每天寅时就已经在读书了。贾环贾琮两个,跟着去了林家以后,也是寅时起床读书的。
还有每天的读六十遍、背六十遍、抄六十遍、默写六十遍。这些无论是林祈还是贾环贾琮都是一丝不苟地完成的。
就是因为林家对孩子们的教育如此上心,就是因为林家子弟读书如此用功,林家才会出来一个探花郎。
贾宝玉算什么东西?一个一年到头难得摸几回书本的人,如果他能够那么轻易地就让他过了科举,那才叫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不要说别的,就说靠秀才,就要过三关。以贾宝玉的身体素质和读书用功程度,不要说最后中了秀才了,就是第一场都过不去。
天底下,白发苍苍的老童生多得海了去了。
贾母这话,探春和史湘云还罢了,听在林家姐弟和尤氏惜春的耳朵里,只觉得无知。
谁跟我说这位老太太是个厉害的?我看着也不过是个无知妇人罢了。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林招娣看了看贾宝玉,笑道:“老太太,我听说表哥才三四岁的时候,肚子里就存了三四千字和好多诗词了,可见表哥的天分的确是好的。只是,表哥的身子是不是弱了一点?听说科举可真是过五关斩六将,这身子差一点的,可熬不过来呢!”
王夫人一听,脸色当即就变了。她心心念念的贾珠就是熬坏了身子,年纪轻轻就没了的。哪怕是过去多年,只要一想起贾珠,她依旧痛彻心扉。
贾母道:“我的宝玉哪里需要靠科举的。”
惜春早就对贾母算计她们宁国府不满了,仗着年纪小,当即就道:“那老太太,将来宝玉又以什么为生呢?老太太和太太的年纪都不小了,这荣国府的正经爵爷是大老爷,将来也会是大老爷家的琏二哥哥继承这座府邸。二老爷迟早是要带着家人搬出去的。那个时候宝玉不就是五品的工部员外郎的孩子了么?等二老爷百年之后,宝玉身上没有功名,那岂不是成了白丁了?”
贾母和王夫人瞪大了眼睛瞪着惜春。可是惜春却瞪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直直地看着贾母。
王夫人道:“我如今就宝玉一个孩子,将来我的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