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炮灰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炮灰生涯-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你怎么老是吊着老夫?快说,快说。”
“是,大人。晚辈的庄子上一共出产三种红苕酒。第一种红苕酒是三蒸酒,一般是售给本朝的百姓们饮用的,也是最为温和的。第二种红苕酒乃是五蒸酒,也就是售给草原部族的酒。至于第三种红苕酒,那是七蒸七酿的七蒸酒了。这种酒很容易就能够被引燃,可以用来清洗伤口,预防伤口感染发炎。”
“真的?”杨太尉的激动已经是无法形容了。
边上的左相道:“这红苕酒是一样,那么另外一样呢?”
“那就是用来养鸡鸭的蛆芽子。”
“蛆芽子?”
听见这个,连杨太尉都有些石化了,更不要说那些文官。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在世人的眼里,如果伤口上有蛆芽子,就等于是在等死了,因为蛆芽子会从伤口进去,将人的内脏都给吃光。从来没有人会想到蛆芽子还能够救人命。
杨太尉也有些胆寒了:“丫头,你说的可是真的?这蛆芽子真的能够救人?”
林招娣一面示意严嬷嬷去拿自己屋里的本子,口中却道:“大人想必也听说过,晚辈家的庄子上收留了很多流民的事儿吧?”
“确实听说过。”
“其实,在收留流民的时候,晚辈也会让下面的人给流民们安排住宿。并派人给他们诊病。只是这流民人数众多,而好大夫难找,药材也少。好些流民即便到了晚辈的庄子上,也有撑不下去的。也就是因为缺医少药,晚辈才会注意道,很多受了伤的流民。因为伤口上长了蛆芽子,反而活了下来,而那些同样受了伤,伤口却干干净净的流民反而死去的比较多。”
“还有这事儿?”
“是的。后来,晚辈家里开始兴修水利。无论是河工也好、山上采石的人手也好。也经常会听说采石山上或者是河务上又有谁谁谁受伤了,谁谁谁不好了。只是,这几年京畿及京畿附近灾荒连连。各地都忙着赈灾,也忙着应对灾后的各种时疫,这药材也越发紧张了。晚辈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让下面的人用七蒸酒清洗伤口,再用蛆芽子清理伤口上的腐肉。想不到这个法子还真的有效。”
林招娣接过严嬷嬷拿过来的本子,将之双手呈给皇帝,道:“这本子上记载的就是有关受伤的河工们用七蒸酒和蛆芽子疗伤的记录。请圣上过目。”
当初林招娣吩咐下面的人准备专门的养蛆作坊,用来养鸡养鸭养猪的事儿。皇帝是知道的,当然,后来戴司正也曾经报告过林招娣用蛆芽子给河工们治疗伤口的事儿。皇帝自然是不信这个的。却没有想到。偏偏这个法子还真的有用。
现在,就是皇帝也不得不重视起这件事情了。
杨太尉更是着急,等皇帝看完了那本子。将之往下面传阅的时候,杨太尉更是破天荒地抢在左相之前,一把抢过了那本子,仔仔细细地看过之后,道:“原来你们试过这么多的法子?嗯。七蒸红苕酒和刚刚孵化的、正在生长的蛆芽子是最好的搭配?”
杨太尉拿着这本子,双手都忍不住开始发抖了。这哪里是普普通通的记录本?这可是边关数以万计的将士们的命啊。
杨太尉道:“丫头,这蛆芽子不好运送吧?能不能在边关弄个养蛆作坊来?”
杨太尉看得明白,只要有个养蛆作坊,再从中原运些七蒸酒出去,就可以保证边关将士的安危。对于他这样的老将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重要了。
林招娣看看上面坐着的皇帝,这才道:“其实晚辈有意在边关那里置办个小庄子,方便收些皮毛和牛羊肉。尤其是牛羊肉做的肉脯,无论是晚辈还是晚辈的弟弟妹妹们都喜欢吃。如果这庄子弄起来的话,顺便弄些养鸡场什么的,也是好的。这养蛆作坊可不止一个好处呢。蚕丝什么的可以用来缝合伤口,这蛆壳也可以捻成丝线用来缝合伤口,还不比蚕丝差。而且,一个养蛆作坊弄出来以后,出产的蛆芽子,边关的那些将士们可用不完。白白的都浪费了。还会在藩国漏了痕迹。”
皇长子道:“难道外头的蛆芽子就不能用么?”
“殿下,外头的蛆芽子不干净。这本子上也记录了,用了外头的蛆芽子的人,有不少都感染了其他的病症,唯有用了养蛆作坊里的蛆芽子,那些伤号们才好得特别快。”
太子翻着那本子,更是连连点头。
对于林家的这两个丫头,皇帝也好,太子也好,都非常看好。林黛玉虽然年纪小,却很有大局观,虽然稚嫩,将来好生琢磨以后,会更加出色。林招娣能够将一件小事的用处发挥到极致。这两个女孩子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林如海这个父亲了。
一直以来,对林如海都不太了解的皇太子第一次将目光转移到林如海的身上。对林家的两个男孩就更加期待了。
左相道:“林家丫头,其实用五蒸酒清洗伤口也是可以的吧?为何一定要选七蒸酒呢?”
林招娣道:“相爷。用五蒸酒的效果的确只比七蒸酒略略差一点。但是如果朝廷真的允许边关使用这个法子的话,那么势必会大量采购烈酒。三蒸酒是三蒸三酿,五蒸酒是五蒸五酿,七蒸酒是七蒸七酿。对于军粮,尚且有人胆敢克扣,那对于这些边关将士必备的疗伤之用的烈酒,又如何保证下面的人不会动手脚?五蒸酒和七蒸酒最大的区别就是五蒸酒不会被火种引燃,而七蒸酒却能够轻易地被引燃。没有比这个更加简易的鉴别办法了。”
听了林招娣的回答。就是皇帝也非常满意,更不要说在边上已经点头点得小鸡啄米一般的杨太尉了。
没错,这酒关系到边关将士们的命,自然应该慎重。
左相是个力求稳妥的人,在他的建议之下,皇帝决定罢朝数日。到林家的庄子上去亲眼看一看这七蒸红苕酒和蛆芽子的妙用。河工和采石场上绝对少不了受伤的人的。如果这七蒸酒和蛆芽子真的这么有效,那么皇帝就会下令,给兵部多一份储备。
皇帝要去林家的庄子,作为主人,林家姐妹自然要同行。就只能将两个幼弟交给迎春了。迎春也是知道轻重的。自然是满口应下。
等圣驾离开之后,这姐妹二人才松了一口气,瘫软在地上。流云白鹄几个更是半拖半抱的才把这姐妹二人弄回屋里去。
林招娣林黛玉也没有这个力气说话的。往韶颖轩那边递了话以后,这姐妹两个都来了怡兰轩。她们有很多话儿要说。
坐在怡兰轩的拔步床里,林黛玉低声道:“姐姐,你为什么把露脸的机会让给我呢?”
“妹妹,我们终究是要选秀的。我虽然名为林家嫡女,但是我到底也不过是个记名嫡女,到了宫里,这身份也的的确确差了些。即便被选上了。只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倒不如把机会让给妹妹。”
“可是,姐姐我不想进宫。”
“傻丫头,这事儿可由不得我们自己。我们林家门第清贵。父亲的官位也不低,家里又不是只有一个独养女儿的,可以申报免选。我知道你。你是最不喜欢跟那些人耍心眼儿,将一肚子的聪明都用在跟别人争斗上面。宫里的争斗的确厉害,可是这普通人家的内宅就不需要我们自己去争了么?哪怕是嫁给了普通人家,我们也一样要耍心眼子的,哪里能够跟在家里做姑娘使这样轻松自在?”
林黛玉道:“姐姐,内宅之事,不过是东风压倒西风,西风压倒东风。这些个妹妹也是知道的。妹妹也知道,这皇子皇孙们没少借着婚姻给自己加大筹码的。不说眼前,就说那史书上,这样的事儿哪里就少了?东汉之郭圣通、唐高宗之太原王皇后,这两位君王最后能够上位,还不是借着自己女人的娘家力量?可是郭圣通也好,王皇后也好,哪个落到好了?死的不凄惨么?”
林招娣一愣。她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妹妹居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了,当初软软糯糯的一团,如今也会为家里思考谋划了。
都说没娘的孩子早当家。
这话一点都不错。林招娣如此,林黛玉也是如此。
林招娣也知道,当今皇帝已经老迈,自己姐妹很可能是下一任皇帝的后宫人选。自己是记名嫡女,就是进宫了,也不过是从贵人开始。如果换了林黛玉,那很可能从嫔开始的。而且自己的性子急,也不及林黛玉来得招人喜欢,所以林招娣才会想到将机会让给林黛玉。贵人进宫,身边伺候的人才那么两个,但是嫔的位分不但比贵人高,还有独立的宫室,就是伺候的人也多些。以林黛玉的本事,将来会成为皇太后也未必可知。
但是林招娣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妹妹居然能够提出郭圣通和王皇后来。
林如海在南弄出了双季稻,如今她们姐妹又弄出了红苕,加上皇帝十有**也会同意推行红苕一事,这就注定了林家的威望、林家在百姓之中的名声将达到一个顶峰。可以说,她们姐妹绝对会成为皇子皇孙们争夺的对象。
以皇太子皇长子为首的成年皇子们都有了正妃,尤其是皇太子皇长子和皇四子,他们都有跟自己姐妹一般大的儿子,即便是不能为自己争取,也不会愿意看到自己姐妹到了别人的手里。所以,他们势必会为自己的儿子争取。
只是,是人都会有逆反之心,更何况那些心高气傲的皇孙们?哪怕就是成了婚姻,哪怕她们姐妹国色天香。换来的,依旧不过是相敬如冰而已。
林招娣想到了其一,没有想到那些皇子皇孙们的反应,但是林黛玉却想到了。
难怪林黛玉今天的表现会这么奇怪。
林招娣很确信,以林黛玉的捷才,林黛玉大可以做到更加出彩。给君王留下更多更加鲜明的印象。可是今天林黛玉的表现实在是出乎她的意料。林黛玉在君前奏对的时候,林招娣就很奇怪了。只是她也不想责问林黛玉。
现在,林招娣懂了。
虽然这拔步床里就她们姐妹两个人,可是很多话,林黛玉还是不敢出口。历朝历代又有哪个出身高贵的后妃得到善终的?能有个好棺材也要谢天谢地了。更多的则是无儿无女,在冷宫里渡过余生。更有的,即便生下了儿女。那些儿女不是早早夭折,就是后来死于非命。
好比东汉之郭圣通,刘秀为了她舅舅家的兵马,迎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