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招娣的这支队伍,始终保持千辆左右的车子,而这些车子里面,几乎每一辆上面都有五六个人在。林招娣派出一半的人去伐木,然后运回来,天上的鹰只会注意到这营寨和那边的树林子之间有队伍来回,却不会细数过去的人和回来的人的人头。
就是利用这个盲点,林祈带着四千人和马匹,藏在了那片树林里,给了从后面包抄过来的那批草原骑兵一个措手不及。
后面的这批草原骑兵先是中了陷阱,然后又是一片火烧。最后只有最后面的不足百人从后方逃走了,剩下的,都把命留了下来。
林祈跟林招娣一样,都是不会留活口的。
确定目标达成以后,林祈带着人很快就跟林招娣汇合,然后向着东北方去了。
如今不是向着京师方向去的好时机。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消灭敌人才是他们应该做的。
这里,林招娣和林祈用尽一切办法消灭自己能够看到的敌人,而张熙那边,却并不顺利。
白参将是个打仗的好手,可是他不习惯跟草原部族打马战,尤其是在平原上。再加上他的官职不高,又有人来跟他抢军队控制权,更是让他暴跳如雷。
小皇帝对林家的打压也太厉害了,加上林如海又是文官,不能直接对那些将领们下令,使得那些武将们各持己见,造成了一定的指挥混乱。也正是因为这样,这支队伍最后只能选择从最近的道路向京师挺近。这就意味着,他们将与那些草原部族硬碰硬。如果不是林招娣和林祈那边一次又一次地给予草原部族重大的打击,如果不是草原部族更看重林招娣林祈那边,只怕他们的压力会更大。
只是,即便是这样,这支队伍遇见的敌人也不少,而且都是硬仗,使得队伍减员很厉害。如果不是本土作战,如果不是有人偷偷地跑来加入这支队伍,只怕这支队伍早就已经消失了。
其实,中原大地上,拿起武器跟草原部族作战的队伍也不少,虽然很多规模都很小,可是也有一支比较出名。那就是那年张熙和林招娣呆过的那个卫所拉起来队伍。
那年,林招娣杀了所有的俘虏,在内地的人的眼里,那是残忍,可是对于边关的人来说,不过是为他们出了一口气而已。后来,听说林招娣因为这个原因被人整了,这些人还非常惋惜。
对于林招娣说的数年之后,草原人必定会卷土重来的事情,他们也是忧心忡忡,并一直做着各种准备。果然,当初的准备,现在他们都用上了。
当年的曹裨将已经战死,这支队伍如今的领导者还是林招娣的熟人,就是那个小鱼子,跟云蕙有过一段绯闻的小鱼子,而大嘴王则是他的副手。他们也在向京师挺近。
249山雨欲来
被人兵临城下,小皇帝终于知道日子的难过了,他窝在后宫里面,天天数着手指头,盼望有人能来解救他。
什么仁德圣君,什么天朝上国,在他的心中,都已经不重要了。他现在只想活下去,不想被愤怒的百姓活活地烧死。
当初林如海被贬斥之后,林如海带着儿女们南下之后,林招娣跟着丈夫南下之后,京师里曾经有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传过一阵子流言,说但凡男儿,只要有些血性,就不会对杀父仇人低头。当时传播这些流言的人被镇压了,还有人死在了大牢里面。可是现在,这些流言再次死灰复,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即便是小皇帝牺牲了自己的宠妃梁氏,牺牲了左相,可是这民怨却从来没有平息过。
援兵,援兵都在哪里?
小皇帝忘记了,当初来勤王的军队可不是一支两支,可都失败了。就是有冲到城门口了,也因为小皇帝不敢开门,最后只能战死。
现在,附近的城池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员了。至于南面,就是道路通畅,也要走近一个月才能够到京师吗,更不要说现在要一个一个地收复失地光复河山。
小皇帝不想问其余的城市的状况,他只想早一点获救。
中原已经安乐了百年了,京师的百姓更是百余年没有接触到鲜血的滋味了。偌大一个京师,拥有上百万的人口,却被区区几万人堵在了城里,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讽刺。
值得庆幸的是,中原还是有能人的,尤其是原来属于太皇和上皇的人马,这些人里头,有不少是死士。当初小皇帝决意收拾林家的时候,太皇和上皇就知道不好,所以留了一条后路。没有将这些人交给小皇帝。现在,这些人为了京师,自发地出去打探消息。哪怕用生命作为代价,他们也在不停地打探各种消息。
这一天,京师一处非常不显眼的一座小宅院里面,暗羽的首领羽翎在自己手里的一本名册上划上了一道血红的红线。
又一条经营了十余年。花了无数人力物力才建立起来的情报网断掉了,这条线上的十余个探子也都废了。不过,这些孩子都是好样的,至少他们带回来一条有用的消息。
南面有人已经打到京畿,还消灭了很多蛮子。现在下面的人已经想办法跟对方接触了。
羽翎拿起手里的密报。发了好一会儿地愣,最后在嘴角边凝固成几不可见的苦笑。
这已经是他们手里仅有的人手了。相信那边也是如此。作为太皇手里得用的人,最后居然会跟上皇的人联手。这是羽翎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不过,如今也只能这样了。那些蛮夷将京师围得太严实了,就是自己的人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被杀掉了太多的人。
那些蛮夷们可是从来都不留活口的。
想到被蛮夷高高地挂在旗杆上的心爱的弟子的尸体,羽翎的脸上流露出了深沉都不痛楚。
那是他精心培养出来的继任者,可是现在却……
暗羽是如此,那边也是如此。
自打知道南面出现了一支厉害的军队以后,暗羽就开始在背地里调查了。羽翎甚至将自己手里仅剩的用得上的人手都派了出去。如果这些高手再出现问题。只怕他们暗羽就真的要消失了。光有打探消息的人,却没有办事儿的人和传达消息的人,就是打探来再多的消息也是白搭。
想到自己。再想到自己的老对手,羽翎不觉苦笑。
也许,他们的时代就要结束了。他们是主子的人。在主子去世后,他们就已经失去了庇佑,日薄西山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羽翎也不愿意向那个人低头。在他的心中,哪怕那个人已经坐上的那把椅子,他依旧不会承认那个人的。
没有气量也没有足够的自知之明,还喜好奉承,这样的人是不配成为他们暗羽的主子的。
不过,那个人将来会怎样,羽翎已经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京师还能够支撑多久,还会有多少人饿死,来人还需要多少时间,才会开始会战。
羽翎会想尽一切办法支撑到那一天的。
就是不知道来人是谁,能不能经得住那么多的战马的冲击。
羽翎默默地想着。
羽翎是见过那些草原人的冲锋的。一声令下,万马奔腾,就是这雷霆之势,让中原那么多的军队溃不成军,也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的战马一起冲锋,才使得中原的军队连摆开阵势的时间都没有。那气势,那速度,根本就不是没有经历过战火的守城军可以应付得了的。
不过,羽翎还是抱着乐观的态度看待这支队伍。
毕竟,对方已经跟草原人对战多次了,对草原上的战法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他们既然能够赢一次,就能够赢两次、三次、四次,甚至更多。
显然,这样想的不止羽翎一个。暗羽的老对手,同样属于太皇手下的探子组织是如此想的,另外一边,原来上皇手下的探子组织也有人得到了消息,并派出人手想办法跟来人取得联络去了。。
京城里的人都翘首以盼,等着这支队伍能够解救他们,却没有想到,林招娣居然根本就没有想着要在第一时间里面解救京师。或者说,在林招娣的眼里,京师就像一个诱饵,对方围困这京师,可是对方未尝不是被京师束缚住了。
趁着对方的注意力都在京师,尽可能地收复失地才是第一要紧的。
这就是林招娣跟林如海的不同。林如海是正统的读书人,真正的古人,在他的心中,三常五纲是排在第一位的,君王的命令也是排在第一位的。林如海的准则就是君为贵,社稷次之,民为轻。而林招娣跟林如海恰恰相反,在林招娣的心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才是林招娣的想法。
在林招娣的心中,华夏二字比那个小皇帝要重要得多得多,中原的一座又一座的城池也要比京师要重要得多。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乘着草原人的注意力都在京师的时候,也能够更加轻松地收复河山。
林招娣跟林祈一碰头,立即定下了作战方略。
随着一个又一个地城池被收复,一地又一地的百姓拿起了武器,开始守卫自己的家园,渐渐地,从三个方向,三支队伍开始包围京师。
终于,草原人发觉了不对劲。
这些草原上的部族,他们的人力不够,自然是不敢主动攻城的。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围点打援。将一个城池团团地包围住,然后袭击援军,或者是驱赶周围的百姓,哄开城门,在城市里面劫掠一番之后,将整个城市一把火烧光。
也就是说,草原人根本就不会留在城市里面。他们不懂城池的意义,只是简单地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破坏。
可是,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城市才是家,才是他们的倚仗,也只有华夏儿女,能够将这一座座城池发挥出足够的作用。即便是被烧毁了,可是城墙还在。只要这城墙还在,她们就能够依托这些城池,给草原人足够的打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这些只知道杀戮和劫掠的蛮夷永远地留在这片土地上。
这一次,将是不死不休的结局,就是再心慈手软的闺秀们也不会对这些蛮夷抱有慈悲之心了。
在这次的战争中,被夺走了父亲、丈夫、儿女的女人还少了么?被糟蹋的女人还少么?被杀了、充作军粮的女人还少么?
血债只有血偿。对于那些只知道杀戮和劫掠,好吃懒做的蛮夷来说,只有死亡才是他们的归宿。
林招娣和林祈在前面收复失地,后面跟随者极多。这些人在林招娣林祈的指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