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带着这份信函到了宁寿宫。这里原本是太皇太后的居所,不过仁宪皇太后升级成为太皇太后之后便说什么也不肯住这里了,胤礽自然是知道对方是在用这种方式向自己表示不满,不过胤礽不在意就是了。他与康熙好歹还有五年处出来的一些情谊,但是皇太后——哦,现在应该称太皇太后——除了每年太后寿辰与过年全家宴的两面,二人之间根本谈不上什么。而且这样正好,他也可以不用为康熙的住处发愁了。
守在宁寿宫的自然是胤礽的心腹,见到皇帝来此连忙行礼,胤礽略略颔首,毫不吝啬的给了两人一个嘉许的笑容,然后迈步走进了宁寿宫。
“皇阿玛,这是英国人的信函,他们想要和谈呢。”胤礽驾轻就熟的在宁寿宫花园里找到了坐在树下发呆的康熙,然后将手里的信函递给了一边侍立着的梁九功。
康熙这些天一直不愿意跟胤礽说话,胤礽每日过来请安也都尽量不给反应——之所以用尽量,是因为胤礽总会想法设法刺激他来让他开口。康熙对此深感愤怒,他当初到底是怎么瞎了眼才会认为胤礽纯孝的?早知今日,他当初就应该在这不忠不孝的小子才出生的时候将他给掐死。
冷冷的看了一眼梁九功递过来的摊开的信函,康熙承认胤礽总是能找到让自己不能不对他作出反应的东西,譬如眼下,康熙只看了一眼就大怒起来,“英国人?胤礽,你居然,居然和洋人勾搭?你当真是为了这个位子,什么脸面都不要了?”
“皇阿玛,儿臣在你心中,就是那种为了权位连国家祖宗都可以出卖的人?”虽然他对康熙并不如本尊那样情根深种,但是五年的相处,再加上康熙本身其实也是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物,胤礽口口声声唤着皇阿玛,心头对康熙也是很有几分孺慕之意的。如今康熙这般断语,胤礽心头也不由暗生不快。
“你素来不忠不孝,连逼宫这样的事情都做了,还有什么是你做不出来的?”康熙嘲讽的看着胤礽,“不过,胤礽,朕告诉你,你要想把这皇位坐稳了,那便最好快点杀了朕。李世民可是只有一个,你想学他,恐怕没那么容易。”
胤礽摇头,“皇阿玛如此断语,未免将儿臣看得太低,也将您自己看得太低了。儿臣自然不是李世民,皇阿玛也不是李渊,况且儿臣也无意学习李世民。”顿了一下,胤礽语气加重,“儿臣会做得,比李世民更好!”
“更好?更好就是与英国人勾结,与盗匪为伍,处处阻挠自己弟弟灭敌?”康熙嗤笑,“胤礽,你最好活得长长久久,不然,黄泉之下,朕看你如何与列祖列宗与你皇额娘交代?”
“好与不好,皇阿玛何妨静心以待。”顿了一下,胤礽淡淡加了一句,“至于祖宗们,胤礽自认行端步正,事实胜于雄辩,无所谓交代不交代的。”
“行端步正?”康熙气极反笑,“朕从来不知道逼宫这般不忠不孝行为居然也可以称得上行端步正?与西洋外藩像勾结也算得上是行端步正?与盗匪为伍处处阻挠国家军队也是行端步正?胤礽,你不要侮辱端正这个词,只怕此语一出,将来天下再无人敢‘行端步正’了!”
胤礽淡淡一笑,“皇阿玛此话未免太过武断,儿臣何尝与西洋人勾结?至于海盗一节,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好一个不得已而为之,这么说来,逼宫之事,也定是不得已而为之了?”康熙冷笑。
“确实如此。”胤礽垂下眼帘,若非情不得已,身为一个皇位在望的皇太子,谁愿意做逼宫这样只会留下骂名的事情。
“你——”康熙却是被胤礽这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给气得浑身乱战,顺手捞起旁边一个盛着鲜嫩嫩水灵灵的蜜桃的水晶盘子,对着胤礽就丢了过去,“滚!”
胤礽侧头避开盘子,施施然站起,“皇阿玛有命,儿臣这就离开。不过,儿臣还有一件事要禀告皇阿玛,日前郑亲王言语有失,朕已经夺了他的爵位,着大哥之子弘昱承嗣郑亲王爵。。”
“你……”康熙原本打定主意绝对不再与这逆子说一句话,然而听闻此消息,还是忍不住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要知道郑亲王可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这个胤礽居然一声不吭的就夺了人家的爵位,“胡闹!你把祖宗家法当做什么了?”
“皇阿玛何必如此,世无一成不必之法。祖宗们辛辛苦苦流血又流汗的挣了爵位,难道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躺在他们的功劳簿上当废物点心还要指手画脚的么?既然郑亲王在盛京呆腻了,儿臣就如他所愿让他进京颐养天年好了。其他几个王爷们可都很是赞同呢。”
“胤礽,”康熙低沉着声音,“你是想要将这个江山玩完么?如今南边战事尚未结束,你逼宫也就罢了,为何还要挑起铁帽子王的不满?外敌未灭,内乱将起,你,你是想要葬送我大清江山吗?”最后一句话康熙几乎是吼出来的,他的脸涨得通红,几乎喘不过气来。
侍立在康熙身后的梁九功不赞同的看了胤礽一眼,“皇上,您就少说两句吧!”然后弓着腰凑过去给康熙拍背顺气。
胤礽跪下扶住康熙弓着的身体,声气也缓和了许多,“皇阿玛,您放心,儿臣向您保证,大清不会灭,大清只会越来越强盛。如今世界已经变了,天下之大,不止中国,五国联军的出现就是一个证明,不过,我们还来得及。铁帽子王在祖宗的功劳簿上躺得已经够久了,不止是铁帽子王,八旗也是如此。儿臣决心改革八旗,改革我大清法度。皇阿玛,儿臣需要您的支持。”
康熙喘了好一会儿的气,才慢吞吞的道:“朕一个已经退位了的、半截身子都入了土的太上皇,能为你做什么?”
“皇阿玛,儿臣想要变法,想要强国,想要走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前路艰险,八旗又……又是现在这个样子,儿臣需要您为儿臣掌舵,。”胤礽恭敬的跪下,这句话,他是怀着十二分的真心实意说的。
康熙缓缓闭上眼睛,“你下去吧,朕乏了。”
“……皇阿玛?”胤礽迟疑着试探。
“朕!应!下!了!”康熙陡然睁开眼睛恶狠狠的瞪着胤礽,咬牙切齿。
胤礽一笑,“皇阿玛,那儿臣告退了。”
“且慢,”康熙怀疑的看着胤礽,“朕且问你,你和老十四可是有什么约定?”没道理和老十四打仗的英国人都知道了,老十四却还不知道这宫里头的事情。康熙对老十四的脾气再了解不过,可是他如今竟然一声不吭,显然是早得到了保证。
胤礽顿了一下,“儿臣许十四弟大洋彼岸的一方土地,可以沿着海往北而后到达。那里水土丰美,绝少人烟,辽阔不下于中国,西洋人也才是刚刚发现,还没来得及占领。儿臣许十四弟南海之事了后,十四弟尽可以率领海军北上,去开掘他自己的封地。”
“辽阔不下于中国?”康熙注意力在这一句上。
“正是,准确说,那里差不多是两个中国的面积。”
“朕知道了,你跪安吧。”
“嗻!儿臣告退!”
康熙五十三年,皇帝禅位,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即位,年号景宁,自次年起改元,是为景宁帝。
景宁帝一生甚多传奇,他生即为太子,天资聪慧,众兄弟望尘莫及;他青年时候曾遭废弃,险些儿与皇位失之交臂,却在数月后由当时的皇帝圣祖陛下排除万难复立为皇太子;壮年时受圣祖陛下禅位为皇帝,与西洋五国缔结合约,共同开辟了东西海上丝绸之路;更支持恂亲王开辟了太平洋彼岸的疆域,为国家增加了两倍的国土。野史传言,当年景宁帝乃是以逼宫上位,不过观史书及实录,景宁帝即位后与上皇相处甚洽,不似逼宫之象。野史传说,不足为信。
另,野史传言,景宁帝颇好龙阳之事,青年时即为此事与康熙帝反目,即位后更与人结为知己。此乃小说家语,附于此,聊博人一笑尔。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这一章昨天就该上的,之前因为舍不得结局于是一直拖着没写,想着拖到昨天也就是榜单的最后一天,但是没想到昨天我发烧了,什么都做不来,于是只有拖到今天了。一直到现在,我的脑袋还是晕晕乎乎的,写的与自己脑海中想的有些出入,但是也只能这样了。。。
ps:还有一个番外,我去小睡片刻,争取在明天九点以前弄上来,大家想看什么直接说,我写之前考虑一下
pss:感冒发烧好难受,鉴于没有人说要定制,那我就不弄了
126
126、番外 。。。
当了皇帝的最大一好处就是自由度大大增加,可以随时出宫而不用担心有人召你去教训什么——当然前提是做完当日手头上的工作,不然臣子们还是要抱怨的。
胤礽于是时不时的在工作结束后往宫外溜,尤其是休沐日,时常与赵凤诏什么都不做,就在那里静静的喝茶聊天坐一下午。
话说回来,胤礽对赵凤诏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的喜爱是源于赵凤诏对他的深情,但是随着自己感情的慢慢投入,也就无所谓计较情深清浅了。他已经决定了,就与这个人携手,共看此世间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了。
当然,所谓携手,自然不可能就是单纯的拉拉小手而已。
作为两个都已经成亲了的,情事上更是历尽千帆的成熟男人,要携手共度此生,自然难免涉及到一些【哗——】的事情。
可是,胤礽内心深处毕竟是个再正直不过的直男,对于和男人上床这种事情,虽然做了有够多的理论准备,虽然因为情愫的影响赵凤诏的身体对他也不是没有吸引力,但是一想到要把自己的那里放到赵凤诏的那里,或者是反过来让赵凤诏对自己这样那样,胤礽就什么样的情绪都没有了。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胤礽都和赵凤诏的关系都保持在纯洁异常的携手把臂程度上。
赵凤诏忍不住了!
他不解,明明很多次胤礽的气息都乱了,他也感觉到对方分明动了欲念,为什么一到真格的时候他就退缩了呢?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可以勉强将之理解为顾念他的腿,毕竟伤筋动骨了么,小心些总是没错的,可是现在一年的时间都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