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旨回京0
罪不可赦?靠,得了这样大的功劳,都要罪不可赦,以后谁还给他姓赵的卖命啊! 宋歌看了看梁师成的表情,见他脸上有些古怪,知道这家伙也是信口雌黄,于是说道:“西夏一直是大宋的困扰,现在我帮圣上摆平了,肯定不会怪罪的!”别的皇帝说不准,但是对于宋哲宗赵煦,宋歌也接触过一二次,多少了解一点,而且,历史书上也说宋哲宗平生最想做的就是打败西夏,使西北边陲得以安宁。 梁师成也不能完全肯定皇帝就会怪罪,对于大宋来说,一场大胜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他只是在吓唬宋歌而已,见宋歌不信,又说道:“宋大人挟持并关押本监军,待杂家面见圣上,禀明此事,罪加一等。”这可是明摆着的大罪,宋歌总没法抵赖了! 宋歌冷笑一声,“威胁老子,你会死的很难看。顺便告诉你,还没人知道你在这里,都只知道你已经跑回京城去了,至于路上是否被狼吃了,被山贼砍了,就没人知道了!” 梁师成盯着宋歌好一会,“你真的敢杀了杂家?” 靠,反问即是不相信!宋歌立即说道:“林冲,结果了他,尸体丢到野外喂狼。” 林冲看了宋歌一眼,宋歌使了一个颜色,林冲立即动手,一把掐住了梁师成的脖子,把梁师成提了起来。 “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啊——”梁师成断续地讨饶着说着,“放了我,我……一切都好说啊!”对于宋歌的行事乖张,他不仅听说过,也见识过,闹不好还真丢了小命,还是老实点才能保住小命。 林冲放了手。 宋歌想了一会,现在杀了梁师成,确实没什么好处,一旦事发,京城就回不去了,再说梁师成与自己也没有太多的仇恨,自己还真没必要和一个太监过不去,于是说道:“监军大人,给你一个选择吧,一,我弄死你,大不了善后事宜我自己搞定,估计圣上也不会要了我宋歌的命;二,与我合作,就说这场胜利是你和我共同谋划的结果,是依照圣上的锦囊妙计获胜的,让你白白捞一份战功,作为大宋对外战争获胜的监军,也许能够青史留名,你一个太监,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梁师成眼珠子咕噜噜地转了两圈,这倒是天大的好事,他才不稀罕什么‘青史留名‘呢,而是觉得可以利用这个天大的战功,去皇帝面前好好吹嘘自己的功劳,而且老皇帝要完蛋了,新皇帝的心思还不知怎么样,如果有了这份功劳,就能让新皇帝刮目相看,荣华富贵升官发财自然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这个嘛……宋大人与杂家的配合,简直就是大宋建朝以来,主帅与监军之间最绝妙的配合呀,因而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宋大人,你说是不是呀?呵呵……” 宋歌听了,哈哈大笑,“梁监军果然是个识趣的小人,佩服佩服!那好,这几日辛苦监军大人了。林冲,快把监军大人给放了吧,去弄一桌吃喝,犒劳监军大人!”
圣旨回京1
…… 搞定了梁师成,就可以向朝廷上报战果及功劳薄了! 宋歌着人拟就了对西夏一战的经过及结果,随同功劳薄一道,让人快骑飞奔汴京,上报朝廷。 大宋京城皇宫,赵煦的病越来越重,只能一直卧床,朝政皆在床上完成,话说这做皇帝,其实也是够辛苦的。只有天气好的时候,赵煦才让太监宫女扶出来晒晒太阳,这日他正是在后花园晒太阳时接到了河州的战报。 关于宋歌出征后不听圣旨,把大军留在了半道,只带着三千士兵前往边疆的事情,他早已知晓,如果在以往,他早就下旨召宋歌回朝领罪,这样不把皇命放在眼里的人,是坚决不能重用的,但是在自己病入膏肓之际,他却忍住了,没有发出圣旨,任宋歌胡来,因为西夏一直是他赵煦的一块心病,西夏是从大宋分裂出去的,多年来一直奉行连辽抗宋的政策,给大宋边疆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不出一口恶气实在让赵煦心里很不爽快,二来这次西夏犯边,显然不是以往只是抢夺财富这么简单,而是直指大宋疆土,并为进攻中原做准备,自己如果一旦嗝屁,让自己的弟弟蔡王面对这个困局,对他皇位稳定非常不利,因而,思虑再三,赵煦就随宋歌去了,如果胜利了,将功抵过,如果失利了,再治罪不迟,反正带去的兵将不多,影响不了整个大宋的战斗力。 而宋歌果然是个奇才,带领三千士兵前往河州,居然在几天之内即力克西夏大军,战报也已呈了上来。 赵煦看着战报,非常满意,对于宋歌的才能,他确实十分的欣赏,但是对于宋歌的为人,他也十分不安,万一自己百年之后,宋歌不尿自己的弟弟,有了不臣之心,如何是好?这也是他老早就在思考的问题,因而才让他提拔了以往对之不屑的蔡京,蔡京的为人确实龌龊不堪,但是才能确实也不弱,特别在勾心斗角方面,很有一套,何况他和宋歌是敌人,两人相互牵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和谐。赵煦重用蔡京,还有更主要的一点,那就是蔡京做人的目标是最大的奴才,混到人臣极品,而没有为君做皇帝的思想,而对于宋歌,赵煦看不透宋歌的目标,故而才要更加防范。 看完之后,赵煦让宫女拿来纸笔,拟了一份圣旨,给所有参与河州之战的将士加官的加官,奖励的奖励,并命令所有包括刘仲武、林冲在内的所有战将,尽皆守卫河州,暂不回京,抵御西夏,大将军宋歌、监军梁师成立即回京述职。 梁师成出征是走场子的,胜利了,当然要回京,这次他的功劳不小,更是光荣透顶。 赵煦把宋歌单独叫了回来,则是让他离开军队,不和武人过多的接触,如果让宋歌镇守河州,对赵煦来说,实在太不放心了,而让所有与宋歌同生共死过的战将一同回来,赵煦也不怎么放心,分开才是最好的。
赵煦还给半路上西征军负责人王厚去了一道圣旨,让他指挥西征军,前往河州,防止西夏军的再度进攻。可怜这帮窝囊军,还要受苦去边疆,去了边疆更受苦。
宋歌接到圣旨,只得与众将分别,他是大宋的子民,没有理由连圣旨也不执行的道理。林冲已经升官,并且钦定镇守河州,不得跟从回京,宋歌就找了李莽,让他跟随自己回京。
李莽想着回家娶亲,倒是非常乐意,急忙打点行装,跟着宋歌回京。
梁师成则弄了辆马车,叫了两个小兵,一同回京。
启程的这日,已是农历腊月廿二,几人一路急赶,回到京城的时候,是腊月廿七,再过两天,即是除夕了!
宋歌等人面圣的时候,近半个月未曾上朝的赵煦,在太监的搀扶之下,来到了大庆殿外,喜气洋洋,亲自迎接英雄的凯旋……
满朝文武,对于这次河州大败西夏军,都表现的扬眉吐气,毕竟这样的完胜,对于大宋来说,太不容易了!
只有一人,看着宋歌器宇轩昂地走进大殿,满眼喷火!
他不是别人,正是蔡京——
……
上架之前
《宋歌》历时一个半月的公众版章节上传,终于明天到了上架之时。
首先,深深鞠躬,真诚的感谢大家,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宋歌》坚持不懈的支持!因为有了大家的支持《宋歌》才有了机会上架,所以上架的成绩是我和你们一起缔造的。
码字确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每天七八个小时呆在电脑旁边一动不动的码字,很累,真的很累,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处于恍惚中,似乎已经进入书里的角色,每天想到情节,想到过度,我就抓狂,吃饭不香,睡觉不安,有时候思考情节竟然会被半夜惊醒,那时候才知道什么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尤其是没有灵感的时候,只能靠时间来完成几千字,腰疼,脖子疼,屁股也疼,全身好多地方都在疼,还好有大家的支持。
正如我在前面章节里面所说的,你们的每一个点击,每一张推荐票,每一个收藏,都是我码字的动力,都让我无比的感动和鼓励,谢谢大家,真的,出门,靠朋友,不是吗?再次谢谢你们,如果可以,请在书评里面留个足印,让我能够知道是谁,并私下真诚的说声谢谢,可以吗?
从开新书之日起,我就一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知道新书是否是大家喜欢的类型。
但是看到每日的点击和收藏都在增长,你们喜欢看本书,给我各种好的建议,就倍感开心和安慰,这说明我的努力并未白费。
在兄弟姐妹们的大力支持,编辑的督促下,我码字也有动力了,灵感更是源源不断。
所以明日上架,一次性爆发三万字以上,让大家一次性看爽。
最后真心求一下订阅,希望有能力支持正版阅读的朋友能够订阅支持,十块钱才那么一本书,一包烟或者是两瓶水的钱,就能够看一个多到月了。
如果大家觉得本书值得跟读的话,就请你在买烟抽的时候,或者买水喝的时候,顺手买张移动,联通或者电信的充值卡,支持正版阅读把,再次感谢。
又生一计(1)
宋歌有功有过,功大于过,虽然没有再升官,依旧是礼部侍郎,但是,皇帝赵煦又给了他一个兼职,知开封府。 知府的品级不高,但是权力很大,特别是开封知府,等于管辖了京城枢纽。要是一个外府知府,在管辖范围之内,知府的官职最大,知府说了算,办事简单许多。而在京城,这个职位就很不好做,京城里后台硬的,官职大的,多了去了,他一个礼部侍郎兼职开封知府,小小之中又小小的人物,要想摆平,非常困难。 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看来,赵煦对于宋歌,还是给予了很高的信任。知府算是辖地之下的老大,是独当一面的基础,知府做的好了,几乎所有的尚书、参知政事、宰相都从知府起步,同时赵煦也是让宋歌处理具体事情,了解了解天高地厚,别以为拥有一点小聪明就趾高气扬,胡作非为,做出不合礼法之事。 …… 蔡京本以为可以通过自己的这个秒计除掉宋歌,没想到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