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而坐在桌前,在帐簿上抄写他的名字;时而在屋中四处走动,嘴里念念有词;时而摸摸手中串成一串的铜钱,看看盒里的红封;时而磨出藤黄、赭石各色颜料,费尽心力,画他的肖像,画成时却失魂落魄——
魏晴岚一惊之下,那幻象又无影无踪,只剩下一阵比一阵痛得厉害的旧疾,仿佛要把头颅胀裂开来。正冷汗涔涔时,忽然想再看一眼被他锁在门外的小蛇。
因为头痛之症,魏晴岚这几步走得有些摇晃,好不容易才把门闩抬起,门板推开。檐外大雪还无休无止地落着,那条小蛇背对着他,专心致志地在雪地里拱出一条条细细的痕迹。
也许是周围静悄悄的,那一直驱之不散的疼痛忽然不那么痛了,于这满目银白中,人甚至有些恍惚,不由自主放轻脚步,静静往前走了一段,像走进一场阔别已久的梦里。
褥子似的积雪上,歪歪斜斜的痕迹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字,只是小蛇拱动得太慢,雪下得太大,才费力地写完一个字,前面的字迹又看不清了。那小蛇还未察觉,只顾着埋头苦写,魏晴岚站在它身边许久,勉强辨认出「为君」这两个字。
为君……什么呢?他站在一旁,怔怔等着下文。那小蛇挪动身躯,正好撞在他脚上,吓得一个激灵,等转过头来,发现是他,一下子欢欣鼓舞,用蛇尾啪啪拍着雪地,等着他看完雪地上的字迹。
等了很久,见魏晴岚一动不动,小蛇这才有些疑惑地回头打量,发现辛苦拱出的痕迹已经被大雪彻底抹平,不禁微微晃了一下,眼睛里泛起水雾,只是很快便掩饰过去,重新振作起精神,回到院墙下,从第一个字开始写。
魏晴岚等了许久,那字才写成一半,等小蛇在雪中拱完,满身碎雪地爬回地面,那魔头才认出是一个「巍」字。
小蛇似乎担心他没有耐心等下去,发现他没有走,嘴角微咧,露出两颗毒牙,似乎是朝他笑了笑,然后又钻进雪里,去拱第二个笔划复杂的大字。
连魏晴岚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静静等着它写下去。
第二个「巍」字写完,绿皮小蛇已经冻得浑身僵硬,趴在地上修整了一会,想再写几句,可一抬起头,看到头一个「巍」字被雪花盖得渐渐模糊,不禁呆住了原处,浑身发起抖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小蛇才费力爬起来,开始再一次用头刨起积雪,准备拱深一些,掘宽几分,好让心意在雪地上多留半刻,让那人看到……
待修缮完「巍巍」二字,去写「远」的时候,只写到一半便忍不住探出头去,忧心忡忡地开始打量,发现字迹还在,这才放心地长呼一口气,打算将那第三个字继续写完。
就在这时,小蛇突然感觉到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愕然仰起头来,却发现魏晴岚不知何时从屋里拿了一把伞出来,站在它身旁撑着伞,也替它挡住了风雪。
在这一瞬间,小蛇嘶声叫了一声,以为那人想起了什么,可又无法确定。
因为那人这样简单的一个动作,它身上似乎多了使不完的力气,再一次钻进雪里,魏晴岚在它身旁蹲了下来,撑着那把伞,让地上的字迹不至于被大雪掩埋。就这样一个写,一个轻声念。
「巍巍远山,雾剪……晴岚……」
「为君一言……」
等小蛇写完「九天」两字,激动不已地转身去看魏晴岚,可等了半天,那魔头依然没有再念下去,只是失魂落魄地看着那最后一句——为君一言,搏转九天……
似乎……有些耳熟,在哪里听过这句话呢?一旦辨认出这几个字,便觉得舌尖尝到甘美醉人的香甜,恨不得反反复复地多看几遍。
仿佛那就是使他最快活的话,是乘云直上,满襟清风,一身月色,仿佛那就是使他最落魄的话,是一无所有,形单影孤,黯然魂伤。魏晴岚嘴唇颤抖,嘴里发不出一点声音。
在哪里见过这个人呢?使他极度的快活和凄凉,在小院中一住那么多年,靠那人留下的余温过活。
小蛇心惊胆战地等着,眼睛里的光芒渐渐黯了,以为谷主忘记了这几句话,正低头感伤,忽然看见雪地上多了几滴水痕。
「为君一言,搏转……」
猛一抬头,正对上那魔头头痛欲裂、抓扯着鬓角长发的样子。
「为君……一言……」
那魔头嘴里喃喃念着,眼中两行水迹滑落。
「为君……」
小蛇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连呼吸都忘了,眼睛里依稀有泪,拼命昂着头,把脑袋凑到那人手边。
有谁冰凉的手指轻轻摸了它几下,摸它伤痕累累的蛇腹、青紫一片的脑袋。
万物俱静间,也不知道是谁落的泪更多,哭得更哽咽。小蛇一个劲地拿头颅蹭着那人毫无温度的手心,正情难自抑时,身旁那人忽然颤声笑了:「说这些话……是打算又来骗我吗?」
没等小蛇争辩,那人已紧紧将它揽入怀中,明明一人一蛇身上都是一身冰凉,不知为何却觉得风雪骤停。
「你知道我爱听这些……就拿来骗我……」
小蛇听魏晴岚断断续续地颤声笑道,眼泪夺眶而出,毫不抵抗地伏在他怀中。
「既然如此,骗久一些……如何?」
数百年后,听银镇街巷未改,只是更添繁华。
西街医馆的常大夫数年前从镇外游历回来,选在此处定居。他面容温文沉静,待人有礼,既帮人看诊,也替人撰写书信,收些润笔钱。
和他合住的还有一位神仙似的人物,只听说姓魏,平日里一言不发,对上常大夫时,才会偶尔笑上一笑。
一日,东街李麻子拿了一挂腊肉来,说与王寡妇眉目传情,只是不敢出口,请常大夫代写一首传情诗信,把这一腔情意倾诉则个。常大夫不知想到什么,朝里屋看了几眼,俊脸微红,想了半晌,才慎之又慎地替他提笔写下一首情诗,一句句念给他听——
情重已堪佛祖怜,善知心事不知天。
一朝开得求缘口,几世修成上上签?
李麻子虽不识字,也觉得其中尽是绵绵情意,不由喜笑颜开,朝常大夫连声道谢,兴高采烈地捧着墨迹未干的诗信跨出门槛,正要送给心上人时,撞见那位魏公子,手中信纸被那人轻轻抽走,认真看了几过。
常大夫追了出来,看到那魏公子,脸上似乎更红了几分,小声问:「你做什么……」
还未说完,魏公子已拿着信纸慢慢走到桌边,提着饱蘸墨汁的兔毫,在诗上改动起来。常大夫见他搁笔,这才凑过去一看,看他改的是:
情重何须佛祖怜,善知心事胜知天。
痴心莫寄求缘口,一梦即得上上签。
他忍不住「啊」了一声,脸上薄红一片,竟是有些动人之处。
两人视线相接,心意相通,一时舍不得移开眼睛。直到李麻子出口相询时,常大夫方回过神来,笑着说:「你拿去吧。他改过之后,好多了。」
李麻子连连拱手致谢,欢欢喜喜地捧了书信要出门,走到门边时,忍不住又回头问了一句:「常大夫,你这位朋友,可是身有哑疾,怎么从不见他开口说话?我那里有几帖祖传的方子,专治不语之症……」
那常大夫偷偷打量了魏姓公子一眼,脸上红晕未消,拘谨笑道:「不用劳烦了,他并无哑疾。只是与我私下独处的时候,才肯说话……」
——全文完
以下为本书网络版:
第一章
常洪嘉提著年货,坐在铺著稻草的板车上,举目所见,尽是一片褥子似的积雪。
等到了驿站,车夫吁马停车,招呼了他一声:“常大夫。”见他充耳不闻,又咧嘴一笑:“常大夫?”
常洪嘉看著无边无际的雪景,许久才回过神来,朝车夫拱了拱手:“有劳了。”
说著,扶著路边矮树下了车,树上积雪被他随手一撑,簌簌地落了场小雪,直砸得人发髻双肩一片冰凉。眼见著车夫扬鞭拴车,常洪嘉这才提起年货,慢慢地向镇口走去。
听银镇地处山脚,镇民靠山吃山,多以采药谋生。
常洪嘉开的医馆便在镇尾,平日里门庭冷落,隆冬时节更是少有人来。镇民们平日里熟知药理,但凡头痛脑热,都是自己煎熬汤药,常洪嘉先前还拢著袖筒候在门前,逐渐便收敛心性,跟著镇中的老人一起晾晒药材,谈些“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之事。
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了六七个年头,积蓄渐散,医术却大有进境。
在镇中人看来,常大夫生得面貌白皙,笑起来自有一股温文沈静的气度,说他三句,也难得回上一句,六七年间未见他与人争吵过,若不是身形清臒,倒不失为一位好夫婿。偏偏年近三十,仍未娶妻生子,谁也不知道缘由。
他一路走来,不少镇民与他招呼,常洪嘉都是拱手还礼。几户近邻看了笑起来:“常大夫,今年又是一人过年?”
常洪嘉轻声应了一句:“今年不是。”
邻家簇拥上来,搬了一张条凳请他坐,又沏好香茶。常洪嘉热茶入口,脸上这才有了些血色,嘴里直说:“有劳诸位。”
待热茶凉透,常洪嘉与人作别,独自回到医馆。
两道院门掩上,院中同样是满目银白,常洪嘉将置办来的干货放在地上,拿起扫帚,将积雪扫作两堆,露出冻成灰褐色的土来,一个人拄著扫帚在冰天雪地里呆了片刻,走到檐下,把水缸盖板上的积雪用力拂去。
缸中清水已结了一层薄冰,拿手一敲,冰层便半沈了下去,倒影一花,涟漪荡起。常洪嘉怔了一怔,才把铁钩上挂著的瓷碗取下来,舀了满满一碗水。
院中雪还未停,鹅毛大雪斜飞进屋。铺天盖地的雪花,仿佛还是旧时光景。
常洪嘉把撑窗的竿子支起,一面端著碗喝水,一面倚窗看著雪景。
梁上不知何时盘了一条小蛇,嘶嘶地吐著信子:“扫雪迎客,先生多礼了。”
常洪嘉站在原地,闻言低笑了一声:“是你多礼了。”
小蛇在横梁上缓缓蠕动起来:“先生果真要回谷?”
说著,筷子粗细的青绿色蛇身又在梁上缠了两圈,黄色的眼瞳冰冷却锐利,蛇头倒挂下来。常洪嘉从灶上取了些肉糜,掬在手心喂它吃完,这才低低笑了:“回去也好。”
小蛇缩回阴影中,心满意足地盘踞起来:“没有肉吃,也没有酒喝。”
常洪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