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之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降之任-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情激动,就要往里面冲击,赵宇大声说:“让人传话,我军等半个时辰!”
刚刚亲身经历过地震的人已经把赵宇看成了能掐会算的通天神人,没有人与他争执,叶铭派了人去倒塌的城墙下喊话,这边宋军大量的竹车缓缓前行,逼近了大都城。
城墙倒塌后的烟尘散去,城内的情形在大堆的石块中已然可见。城中的元军在混乱中匆忙集结在废墟后面,有的冲出来,马上就被宋军的箭矢射死当场。不久,双方对峙不动,城中隐约可以听见嘈杂的人声。原来攻打南门的宋军停止了战斗,大队人马往西门行进。当李庭芝张世杰等人到了赵宇身边,行礼后也不再多言,各自命令军队排列整齐,准备攻入都城。
远远地,城中一片旌旗云集,有一个蒙人将领空着手,从废墙上走出来,大声说:“我大汉愿与宋军皇帝洽谈合约事宜。”
李庭芝回答道:“我宋官家明言必须蒙元请降才可停止攻城。”
那个蒙人转身走回去,不久再次出城,向宋军递上了一卷书简。兵士传过来,陆秀夫打开,读后递给赵宇,说道:“忽必烈要与官家单独会晤。”
赵宇点头道:“不要再拖延了,就在废墙前面的空地。”
他站起身,就要往前走,陆秀夫和李庭芝都出声阻拦道:“官家不可如此!需要重兵相护!”
赵宇摇头说:“就慧达他们几个来吧,哦,还有袁牧之,帮着做下笔录。”袁牧之忙去拿笔墨,慧成道:“那我也把官家的椅子带着吧。”慧达说:“如果要写字,还要带上个条案。”刚刚走到叶铭身边的魏云说道:“如此,我也与官家同去。”陆敏提着李越给的铁弩,也过来说:“若是相谈条款,人手多些才好,我也去吧。”董义跳过来:“还有我还有我!”苏华打着现在看来十分简朴的长幡说:“要有始有终才好,我从福州出来,得跟到底。”赵宇也不做阻拦,只对李庭芝和张世杰说:“如果元军有异动,你们攻城就是了。”他转身对也凑过去的李越说:“你留在这里。”
李越点头,对叶铭说:“把那门小炮推过来吧。”叶铭忙传令下去了。那边赵宇带着几个人,抬着椅子条案,在大家半含诧异半含敬佩的目光中,向废城墙走过去。
有人把小炮推过来,李越把炮对准了城内,校对了角度。叶铭在他身边看着赵宇的背影,低声说:“他还是如此鲁莽!”
李越一笑,小声说:“你到现在还担心他?”
陆秀夫也过来,压低了声音对李越说:“官家如果被元军……”
李越叹气:“陆侍郎,你们怎么就这么容易被表面现象欺骗呢?如果他长得五大三粗,凶神恶煞一般,你们还会觉得他能被人欺负?”
陆秀夫还是有些着急:“可万一……”
李越说道:“你看现在大都内元军不过十万人,而百姓则几十万人,一段城墙已失,若是冒险扣赵宇,不正给了宋军大开杀戒的借口?我打赌他们不敢惹怒宋军。”
张世杰也开口道:“但是他们若是扣留了官家,吾等投鼠忌器,怎么能攻城?”
李越瞪大眼睛问:“张公竟然觉得有人能扣留赵……官家?”
陈桐小声问:“方才那次地震,是怎么回事?”
董平语气稳重地陈述:“官家让兵士们事先都坐下了,说明官家早已料到。”
张世杰也不回答李越的反问了,看看断墙处,说道:“那大家都注意好了,如有异常,马上进攻!”
两边都无动静地等了好久,李越估计至少有两个小时,才见赵宇那些人往回走。慧成把龙椅举在半空,苏华摇着长幡,这边宋军不敢大意,等他们到了面前,赵宇一副疲惫的样子说道:“蒙元投降,从此为大宋属国,具体界限条约由牧之与诸位详解,最主要的是每年十万马匹,交换南宋的谷物和织品。现在吾等容蒙元兵民皇族不携武器,可驾马车,撤出大都。请诸位安排吧。”
张世杰皱眉道:“官家岂不忧放虎归山?”
赵宇说道:“吾等虽是破了大都,但并不能长久征战草原。若杀了忽必烈,马上就要又与其他蒙军开战,如今接受请降,忽必烈在短期内需要再次聚集实力,还要继续与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交战,不能马上反攻南宋,我朝也可稍事休整。”
李庭芝思索着说:“他们是否会在离开后立刻反扑大都?”
叶铭冷笑着:“我正不喜如此平淡收场,很想再大战一次。”
赵宇斜了他一眼,说道:“晓谕全军,我军进入大都,不可扰民滋事,当向民众展示我朝文明风格。有辱军纪者,必严惩不殆。”
李越已经真心厌战,听到这里大舒一口气。这是战事的□,周围充满了人们兴奋的声音,李越却没有多少喜悦之情:他们的麻烦事儿在天上呢。蒙元与南宋达成和平也无法阻止那颗小行星正冲着地球飞来。他面临着另一个战场,而且,还没有开战,就已经知道胜利的希望渺茫。
宋军一边监督着大批蒙元军兵民众撤出大都,一边充满戒备地进入了大都。相比后代朱元璋部将常遇春攻入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时的战乱情形,和平了许多。
李越随着大军进了城,到了元大都宫殿前,赵宇大概与李越心情相似,根本没露出什么赞叹之色,直接命令大军入住,并在元朝皇宫前宣布大都从此改名为“北平府”。李越知道这正是常遇春徐达攻下了大都后做的事。常遇春一生征战,从未败北,多次全歼敌军,与徐达灭了元朝。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们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可惜四十岁就病死了,许多人非常惋惜他没有得到开国后的荣华富贵,但更多的人说他幸亏早逝,不然连徐达都被朱元璋弄死了,常遇春的下场也会同样凄凉。
后面的一个来月,宋军重新建起了倒塌的北平城墙,清理了北平街道人口,向四周派驻了兵士。沿途北上时,大军已经在远途城镇任派了官吏,只有北平周围直到北面与蒙元划下的边界处还没有任命。赵宇在原来的宫殿中成立了理事厅,由陆秀夫管理,接见前来的民众和乡绅。赵宇提出蒙人治蒙,要求陆秀夫从北平中留下的蒙人中选拔赞同睦边的人士,暂时为地域官吏,说好一年后由本地民众再次推选为定。
李越的主要任务是照着掌机上的图像,给赵宇画了许多图,他深觉自己已经是半个艺术家了,所以时常以清高的态度看着周围的纷乱,感到世事都是这么琐碎无聊,当然如果董义他们一来找他逛街吃饭或者继续试验炸药什么的,他还是欣欣然去参与。
天气渐冷,北平城大人稀,宋军做到了军士和随军前来的百姓人人有屋避寒,都穿上了冬衣。
这一天晚上,皇宫最大的宫殿内,四个角落炭火熊熊,赵宇让人摆了排排的椅子,然后召集了陆秀夫张世杰李庭芝姜才等大臣以及叶铭陈桐陈义等领兵的将领,外加参军的岳麓书生和军中其他识文断字的人,还有旁听的董义和慧成等,都挤在大厅内,总数该有五百多人。前面一排文案,坐着袁牧之陆敏和魏云等五个人,砚台就有十个,除了小知道,还有其他研磨的人,很郑重其事的排场。
赵宇背着手站在前面一个小高台上,脚边摆着一个斜支在架子上的大球,手边一个桌子,上面是一摞李越的画。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人众,赵宇说道:“朕想问诸位,时至今日,诸位可是相信了我?”
下面的人纷纷开口道:“信!”“怎么能不信?”“当然信!”……
赵宇露出了他的招牌微笑,说道:“朕出宜兴竹海,得慧成相助,去宜兴起孙小官人,然后扬州献马,常州授武功赠软甲,再至潭州结识岳麓书生……临安降元,吾等到福州,与十几人出闽地,一而再,再而三,与元军交战,直到今日,吾等破了元大都,改名北平……朕所作的这一切,并非只为了驱逐蒙元,而是为了今日得诸位一声‘相信’,诸位可是明白我的心意?”
大家听了都心潮澎湃,官家这话说得,简直是动人心弦,他干下了那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从手掷闪电,用雷霆之火,到长剑挽风,甚至地动墙塌……竟然就是为了得到大家的信任!又是一片“谢谢官家!”“吾等信了官家了!”……
一个人站起来说:“官家,我对不住官家!那时官家说要破了元大都,我没有信官家,欠下了这句话,今天还给官家!”大家一片高声附和。
董义碰碰旁边的李越,小声说:“你看,那个人原来是在我手下的,现在都升得这么高了。”李越看了眼那个高大的农人小伙,想起赵宇练兵时这个人木呆呆的样子,觉得他现在比以前精神多了。
等众人平息,赵宇点头说:“既然如此,那么从今日起,我要讲史论学百日。”众人哗然,陆秀夫眼睛瞪大,李庭芝和张世杰等都交换眼神:这个官家要讲什么?能讲什么?!
赵宇手一按,继续说:“我讲的,与君等所知所学所想恐有出入,但我要求诸位对我的话多少用心,如果诸君时时记住方才所说相信我的那些言语。”
许多人点头说道:“官家说吧,我等自然会信的。”
赵宇说道:“那么,我就先从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起吧。诸位看到那些天上的星星了吗?我们实际也是在一个星星上,如果有人从太空上了望,我们的星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在众人诧异的神情下,赵宇讲起了地球,太阳系……
在暖洋洋的炭火热气里,李越几乎睡过去,赵宇让他做地球仪,让他画那些天文物理或者历史书里的插图,他知道赵宇要讲自然历史和哲学,目的是开阔人的思想。他好奇人们的反应,就来看看,可谁知这么催眠。
后代对中国哲学最大的批评就是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哲学表现的自大意识,对外界事物的不求甚解和浅尝辄止。对照着元朝的腐败和残暴,众多史学家也指出蒙古人最少还知道天外有天,知道遥远的地方有别的国土和风俗。蒙古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天主教藏传佛教,但就是不接受儒学,蒙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