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无言片刻,他一向心慈,画桥这般求他,他却不能应,正踟蹰该如何好言相劝,画桥又道:“如果奴家将云郎。。。。。。把凌公子交给道长呢?道长此次不就是为了护凌云锦这一世周全吗?或者说是监视他,让他安生的过日子,不要生出什么不该有的痴念妄想。”
言及此处,画桥不由苦笑一声:“这一世的云郎有些呆傻痴愣,定是不可能成为天下苍生的威胁,他也不会再图谋皇位,平庸如此的云郎不曾伤害过任何人,今日奴家便将凌公子交给道长,只求道长休要再挡住我们的去路。”
紫阳低首沉思,他有些犹豫了,画桥若是不再纠缠凌云锦,莲华与她要度六俗诸天之事,他也可不管,毕竟传说中的六俗诸天,若想度过其中,何止是千难万险,他们未必过的去,再者……
忽地外间传来一阵喧哗声,伊人香的大厅内,正吵吵嚷嚷的,像是有什么人不顾龟奴拦阻闯了进来,紫阳眉尖一挑,在一片嘈杂声中,他敏锐的捕捉到一个声音,心中一动,快速移步至窗前,悄悄推开一条缝隙,侧着身子向外张望偷看。
见他如此蹑手蹑脚的滑稽模样,屋内的众人皆是不明所以,画桥上前几步,正要唤他:“道……”
“嘘……”紫阳赶紧示意她噤声,继续转头向外张望。
果然,紫阳一下就瞅见了那个瘦弱矮小的身影,真的是阿虎。紫阳心中暗暗叫苦,真的不懂这少年为何如此倔强呢!方才紫阳骗他说去如厕了,这才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阿虎竟然撇下面摊不顾,就来找他了,不可气的是,居然一下就被他找对了地方,真是!真是!这可让他说什么好!
莲华只觉得紫阳今日真是莫名其妙,画桥美目流转,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想起面摊上对自己横眉竖目的少年,心下了然,微微一笑,向前拍了拍紫阳的肩,悄声道:“可是道长的家里人来寻了,若是便快快回去吧,莫要让家里人着急!”
莲华挑眉,不屑冷笑:紫阳一个死道士,哪里来的家里人!
紫阳讪讪一笑,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道:“没,没……不是……”平日里伶牙俐齿的紫阳道长也有这样的时候,小金蛇在心里狠狠的把他嘲笑了一番。
阿虎身旁围了一众龟奴,被众人拦着,他根本不得上楼,伊人香的人都认得他,知晓他是对街面摊上的小老板,平日里待人和气,招呼热情周到,阿虎能来伊人香,这楼里的人皆觉得不可思议,他只道是来寻人的,又是熟人,即便是为了生意着想,老鸨龟奴也不能向对待旁的难缠闹事砸场子的客人那样,直接用棍子请出去,这做生意果然就最遇上不明事理的熟人啊!
“道长不下去悄悄吗?”画桥贴心的提醒道:“这要是闹的太厉害了,妈妈也是不好做的。”
紫阳没应声,明显是在犹豫不决,楼下厅堂的吵闹声还在继续,忽地听到阿虎一声惊呼:“哎呦!是谁踩到小爷儿的脚了!”
阿虎只喊了这一声,紫阳便顿时着急了,正欲撇下画桥不顾,直奔下去,又猛地顿住,转头对还在喝茶的莲华道:“莲施主,你不想知道玄觉此刻在何处?”
莲华声色不动,他心中犹记得玄觉捏碎那枚玉鱼时的冷漠决绝,此刻听紫阳提起那人,也是一时意气,便冷下心肠,硬生生道:“那人已不是我以前认识的玄觉,他现在何处与我何干,便不劳道长告知!”
“若是莲施主改了主意,今夜戌时,城东福来茶楼,贫道在那里恭候大驾!”语毕,紫阳正要推门而出,便被画桥拉住,道:“道长就这样出去,更会让家里人误会的,还是从窗户走吧!”
紫阳恍然顿悟,真心诚意的向画桥道了一声:“多谢提点!”便运起轻功从面向街巷的窗户飞身出,足尖轻点跃上房顶,瞅准小巷无人时,再身姿敏捷地飞落地面,快步绕到伊人香的正门前,稳住身形,调匀气息,紫阳深吸一口气,朝里面大吼一声:“阿虎!”
阿虎应声回头,见紫阳就在伊人香外面,他瞪大了双眼,又猛眨了几下,像是不信,歪着头思考了一会儿,也想不出了所以然来,嘟囔道:“怎么会!我分明亲眼看到。。。。。。”
紫阳佯装无辜,语气颇无奈道:“你快出来再说!别耽误了人家做生意!”说着便奔过来把他拉走,一面还跟老鸨致歉,阿虎愣愣的跟着紫阳的脚步,不明所以,之前他分明看到紫阳趁他转过身去的功夫,便从伊人香的侧门闪身入内。
、第十九章
莲华是多么玲珑剔透的人物,见紫阳与阿虎的互动,不由嘴角上翘,邪气一笑,这死道士这一世竟然是有情劫在身吗?真是让人吃惊不小,简直不可思议啊!
方才与紫阳一番针锋相对的时候,那么绝情冷酷的架势,实际上莲华心中早已按捺不住,他十分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玄觉此刻不是仍在韶山宝林寺吗,他还能在何处?
传说,慧能大师早年游历四方,曾途经一处流水澄澈的溪涧,此处林木葱郁繁盛,瑞气盘旋,他便停于溪边清洗自达摩祖师所授的法衣袈裟,忽然一个名唤方辨的僧人前来拜见,自称是西蜀人,特地前来瞻仰达摩祖师所传的法衣袈裟。
慧能大师将正在清洗的袈裟给他看过后,问他道:“你主攻何业?”方辨答道:“我善雕塑。”大师肃然道:“如此你便雕一尊佛像我看。”
方辨心里茫然无措,过了数日,终于塑成一尊佛像,高只七寸,但惟妙惟肖。慧能见此佛像笑着说:“你只了解塑性,却不了解佛性。”然后伸出手来,抚摸方辨的头顶,道:“您将永远享受天上人间的福田。”
因这袈裟与他有缘,话里,就把袈裟送给了方辨,方辨将此袈裟分成了三份:一块披在佛的塑像上,一块自己珍藏,一块则用粽叶包裹并埋在地下,他预言说:“后世有得到这份法衣的人,就是转世的我,届时我定要在此重修佛寺,并为主持。”
玄觉此行首要任务便是找到当年被分三份的法衣袈裟,走出宝林寺,下了韶山,出了曹溪城,一路向西方行去,缓步行在陌生的街道上,玄觉只觉得阳光亮的刺眼,心中荒芜一片。
一个扎双髻的女娃娃,一直亦步亦趋的跟在玄觉的身后,大大的眼睛紧紧盯着地面,围着玄觉转了一圈又一圈,那女娃娃一边跑一边喃喃道:“咦!在哪里呢!那边没有,这边也没有!”玄觉却是早已神游物外,对这个小人毫无所觉。
“铃儿,你这是在做什么?”孩子的母亲急忙跑过来,将女娃娃抱起:“这是位是无相大师,你休要挡了人家的路!”
那孩子被困在娘亲的怀里,动弹不得,却依然目不转睛的盯着玄觉的身后,拉着娘亲的手,奶声奶气的嚷道:“娘,娘你快看,这个和尚,好生奇怪,他怎么没有影子呢!”
玄觉闻言脚步一顿,心中一震,仿佛被通天法掌又劈了一回,灵魂在叫嚣着都要冲出天灵盖,头痛欲裂,心中酸涩,他没了影子,莲华竟就这样走了,不知现在何地何处,世间事如梦如幻,未曾料想就连“如影随形”这句事实真理也是信不得的!路远道长,从今往后这苦修道上就只剩他玄觉一人了。
那位娘亲跟女娃娃道:“小孩子家家的,莫要多问,这无相大师乃是宝林寺慧能大师的继承者,常言道: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已是得道的高僧了,心净香洁,与他的法号也一致,无相便无影,娘也是才听说的,说不好……”
女娃娃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望着玄觉的背影越来越远,不知为什么,她觉得这个和尚看起来好悲伤,好孤单。
戌时未到,莲华就已经站在福来茶楼的门前了。有佛祖佑护,加之禅宗祖师道场宝林寺镇守,曹溪的百姓生活富足,农闲之时,饭后闲来无事便三三两两的去戏楼听戏文,或是在茶楼饮茶,用点心,嗑瓜子,听说书。
此时正值秋收之后,百姓得了清闲,眼前这个福来茶楼近来生意十分红火。这会儿紫阳还未到,莲华举步进入大厅,这个二层的茶楼已经满满当当,空余的桌子都找不见一张,一个乖觉的小二见莲华衣着不俗,气质亦是一等一的高贵儒雅,赶紧奔过来招呼道:“这位爷,这会子楼里客要满了,您是一位?”
莲华瞥了他一眼,漫不经心的答道:“两位。”
“那真是巧了,这边正好有备下的小方桌子,刚好还够两位客人,客观跟我来!”
莲华跟着他穿了厅堂,在靠窗的一角,见到一个不起眼的小方桌,像是硬挤进来的,莲华也不在意,撩袍落座,那小二一面麻利的为他擦净桌子,嘴上也不停:“看这位爷不是本地人吧,下次来听胥玉生讲书,可得赶早呢!咱这楼里近日生意一直不错,戌时未到客就满了,大伙儿一听是胥玉生说书,场场都是爆满的。”
“嗯。”莲华敷衍的应了一声,心中暗道:听书茶楼的小二都是如此聒噪吗?也算是茶楼一大特色了。
“我们楼里这位说书先生啊,专门讲那些宫闱秘史,怪异见闻,多少富家夫人小姐都特意来这听他讲书啊。。。。。。”厅里客满了,众位客官都已落座,小二这会儿没了别的活计,便一直莲华絮絮叨叨,此刻莲华心中实在是厌烦至极,却不能表现出来,还要不时的点了头,敷衍的应个声,真想把这个恼人的伙计撵走!
莲华从未觉得如此憋屈过,这伙计就比乌鸦还聒噪了,不知道那个传言中的说书先生是什么样呢!莲华从小便是跟着玄觉在寺庙中生活成长,好安喜静已经是习惯了,若是他自己一人定是不愿意来这种嘈杂的地方,以前虽然喜欢凑个热闹什么的,可是今日来是关乎玄觉之事,他潜意识里已是严肃对待了,不曾想紫阳居然会约在这种地方见面。
又等了一刻,紫阳还没到,小二还在不停的向莲华吹嘘他家茶楼的各种特色,不止说书的好,茶水也好,就连小二的服务也是最到位的,莲华不由的开始想念他的玄觉多好,总是沉默寡言的,可是每句话都说到点子上,从来不会如此啰嗦。。。。。。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莲华胸口一阵闷痛,他的玄觉究竟去了哪里?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