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顺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顺宗- 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封刘悟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义成军节度使,召刘悟入长安面圣。张暹为御史大夫、曹州刺史。郭日户、崔成音、夏侯澄、冯利涉等一干人等皆有封赏。

以给事中段平仲为淄青宣慰使,划分淄青为三道,郓曹濮为一道,淄青齐登莱为一道,兖海沂密为一道,分别以裴度、韦贯之、李听为节度使。

将此次平叛立下大功的四十七军、五十二军编入近卫军。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零三章 … 内讧 默契

(晚上回来有些事情耽搁了,怎么也赶不到三千了,先更两千,附赠四百,敬请笑纳!)

“刘悟只怕是做梦也不会想到,陛下就这么夺了他的兵权。”

病榻上的李吉甫朝着李诵微微笑道。他本来是要起来见礼的,被李诵止住了。郓州平定,这天天气又有些多云,并不太热,又是休沐日,李诵就微服到了李吉甫府上。本来说好是不谈国事的,结果说着说着又转到了国事上。李吉甫所说的就是李诵在郓州平定后发出的若干道诏书。

在诏书中,李诵把刘悟调任义成节度使,却把义成军编入了近卫军,一招釜底抽薪,就把刘悟给架空了。李诵笑道:

“刘悟也不是发觉不到,只是发觉到了又能怎样呢?李光颜、李愬、程权二十万大军在侧,王沛已然率军入城,他想闹腾也翻不起大浪来了。况且朝廷并没有亏待他,检校工部尚书、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彭城郡王,实封五百户,子刘从谏封监察御史,倒是比高崇文还要实在些,高骈现在都只是个骑都尉。”

李吉甫道:

“陛下言之有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刘悟即使心存怨怼也绝不敢表露出来。只要朝廷依然如此强势,十年后只怕这些人连怨怼之心都没有了。”

李诵笑而不答,一脸神秘。挑了另一个话题问道:

“弘宪以为对陈(李光颜)、凉(李愬)、王(沛)三人及有功将士封赏如何?”

对刘悟的封赏为着安抚降军之心是以最快的速度发下去的,而三将以及麾下将士的论功行赏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战功评定,兵部和吏部正在进行都尉一级的计算。对于主将的封赏已经形成意见,发往内阁各大臣手中,李吉甫自然也有一份。此刻李诵问三将而不问统帅,心思如何李吉甫心下了然。当下道:

“有功则赏,无功则诫勉,内阁的草诏臣已经看过了,所有都好,只有一处臣以为不知当与否。”

李诵道:

“弘宪何妨直言。”

李吉甫道:

“内阁以李愬为检校右仆射,李光颜为检校左仆射,臣以为略有不妥。陈国公和凉国公都是帅才,平淮西和平淄青两战又使得二位国公积聚了极大的威望。自从开元以后,武夫骄横,二位国公虽然忠纯,但难免麾下没有异心,这样的大将在外,陛下不可不制衡啊。窃以为改李光颜为右仆射,李愬为左仆射为好。”

唐时以右为尊,李愬在平定淮西之战中除了最后一击,战功不如李光颜,但是奇袭蔡州斩获贼酋堪堪和李光颜平分秋色。在平定淄青之战中李愬战功高出李光颜,按理应当以李愬为尊。李吉甫这么讲,李诵听得很明白,李吉甫这是提醒他在这二人之间分出高低,制造矛盾,便于朝廷控制,不然一旦那天出了什么意外(比如能镇得住场子的李诵挂了),二人难免会出事。李诵的脸色霎时变得阴晴不定了。

内讧,又是内讧。

李诵曾说过,积极的内讧有利于国家这台机器前行,但是李吉甫的提议显然不是在制造积极的内讧。这也怪不得李吉甫,刀把子里出皇帝,历朝历代的帝王总是这么着提防领军大将的,比如唐太宗临死前还下令英国公李勣出为洪州都督,李勣领命后立马收拾行李,连送行酒都不喝就乖乖出长安赴任了,太宗这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也不是太宗这些人太过敏感,历史的教训,不提防的往往死得很惨。李诵也提防,但是李诵不打算用这种方式来提防。

深吸一口气,李诵道:

“弘宪老成谋国,朕心甚慰。但是愬、光颜都是朝廷大将,而今河朔未平,胡虏在侧,朕岂能先制造内乱,寒了忠臣之心?当小心的朕自然会小心,但是弘宪这话不要再提起了。今日之事,只能天知地知,卿知朕知,不可传于六耳,弘宪知否?”

李诵走后,李吉甫安静地在病榻上躺了许久,摇响了床头的铜铃。李德裕匆匆进来道:

“父亲!”

李吉甫从床榻内侧的箱子里取出两封信来,吩咐道:

“你即刻拿着这两封信,前往郓州,分别拜见陈国公和凉国公,将信交给他们。注意,千万不要让他们知道你两边都去了!”

李德裕很想知道信中是什么,但是见李吉甫不说,便知道不该问,接过信,行了个礼就退下了。李德裕走后,李吉甫感慨道:

“陛下以赤诚之心待臣下,臣下岂可不为陛下深谋?”

“陛下,”

王武轻轻地来到李诵背后,行礼道,

“李德裕晚上匆匆从赵公府中出来,出北门了。”

李诵点头道:

“朕知道了。把赵公门外的人撤了吧。”

王武去后,李诵悠然道:

“李愬和李光颜都是聪明人,弘宪一封信到,二人该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原来李诵知道如果自己不答应,以李吉甫死忠的个性,也一定会有所动作,所以才明言拒绝李吉甫的提议,让李吉甫做了恶人。边上的李忠言伺候李诵这么久,从来没有见过李诵心机这么深沉,心里不禁有些害怕。头垂得更低了。

不过李诵想的是:

“还是和李吉甫之间的默契深啊。什么都不用多说,就能把事情给办了。”

数日之后,朝廷对有功将士的封赏终于出来的,当然诏书公布的只是主要的将帅。

裴度封晋国公,罢淄青行营,任郓州大都督、郓曹濮节度使同平章事(三月后征调入朝,以薛平代为节度使)、魏博行营亲征使。

凉国公李愬加检校右仆射,罢招讨,率军归武宁军,回任武宁军节度使(冬天罢节度使,征召入朝任近卫大将军)。陈国公李光颜加检校左仆射,罢招讨,率军归义成,调为昭义军节度使(冬天罢节度使,征召入朝任右武卫大将军)。

王沛封清河郡公,任检校刑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后征调入朝,罢宣武军),兼御史大夫。

韩愈封昌黎县伯,回朝转任礼部侍郎。

郦定进封合川郡王,率本部回师关中。

李元奕封临泾郡王,仍充本部兵马使。

王智兴封铜山县侯,亳州刺史,武宁军节度副大使。

李听封武威县侯,兖州刺史,沂海兖密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后征调入朝,罢沂海兖密)。

侯惟清进爵东平县侯,征召入朝任左骁卫统军。

李祐进爵金乡县伯,近卫第四军(原五十二军)兵马使。

程权封横海郡公,检校司徒。

······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零四章 … 兵 变

淄青行营这边热热闹闹的论功行赏的时候,魏州这边正空气紧张。本来一边倒的投降风气忽然一变。主张投降的董绍忽然被囚禁,决死一战的呼声在节度使府中传出。传出这一声音的,正是十一岁的田怀谏。

田怀谏道:

“我淄青有十万虎狼,六十年积蓄,怎能未战先降?”

话间全然忘了魏博曾经连战连败的事情,语气也全然不似一个十一岁的孩子,隐隐然有当初田季安最骄横的时候的影子。一番话说的魏博一些心有不甘的武夫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也使得躲在屏风后面的蒋士则暗暗竖起了拇指,面有得色。

不过田怀谏下面的话就让武夫们心中燃起的希望熄灭了。当惊诧万分的董绍出列道:

“留后大志令属下佩服万分,然而我魏博连败之下,又经过大变,士气民心低落,不宜再战,请留后三思。”

董绍说得全是实情,将领们也有许多点头认为说得对的。董绍见田怀谏今天与往日颇有不同,正寻思这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晚上得找时间去和元氏沟通沟通(为什么是晚上呢?),就听到田怀谏猛地一拍桌子——这活脱脱就是一个小田季安了——用努力装出的威武声音怒骂道:

“@@@#&*)&&,你这吃里扒外,忘恩负义,背主求荣的董绍,我田家何曾亏待与你,你一心要卖了我家,去赚你的富贵!来人,给我将这人尽可夫的婊子(董绍一愣)都不如的混账推出去——埋了!”

董绍脸色大变,厉声道:

“留后!”

话未讲完,已经进来十数个家丁,不由分说就将董绍绑了。绳子套的太紧,系在董绍脖子上险些把他勒昏过去。堂下将领见势头不对,纷纷为董绍求情,谁知道田怀谏继续怒发冲冠道:

“我军兵精将猛,居然连战连败,干不过范希朝那个老朽,以致先王含恨病逝,究其原因,实在是将领畏战,不想报效我家四代重恩,尔等深受我家厚遇,怎能如此不忠不义?”

将领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没想到田怀谏说出这么一番话来。田怀谏骂人骂出了感觉,就站在台上噼里啪啦骂了小半个时辰,骂得将领们一个个垂头丧气,脸上的肌肉突突地跳。骂到后来,蒋士则才转到前门进来,劝解了田怀谏几句,田怀谏才停下,让将领们回家反省。至于董绍,当然也被蒋士则给“保”了下来,暂时关押到了魏州大牢里。

被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指着鼻子骂,这种屈辱是谁也无法忍受的,何况这些赳赳武夫呢?田怀谏这么一来算是我魏博军方给得罪光了,可笑田怀谏却不自知,完了后兴冲冲地问蒋士则道:

“三哥(田怀谏已经以兄呼蒋士则了),我今日做得怎样?”

蒋士则道:

“留后做得好极了,从此以后这些武将就再也不敢轻视留后了。不过为了掌控全局,留后还要把一些职位紧紧握在自己手里。”

见田怀谏面露难色,蒋士则解释道:

“小人说得握在自己手里,不是让留后自己去做,而是握在自己亲信的人手里,这样用起来方便。”

“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