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顺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顺宗- 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间,肃清吐蕃、党项、犬戎势力,巩固地方。而后郝玼派张平子率军在兰州渡过黄河,夺取皋兰,建立粮道,为李光颜保障侧翼。而郝玼则留下七十军坐镇兰州之后,率领主力五万大军直扑故陇右节度使驻地——鄯州。

战事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时间里,除去史敬奉部两千人进入大漠之后杳无音讯之外,其他方面都是一切顺利,一个月时间收复了数百里土地,大唐上下均是振奋异常。不过高层的心里压力却并没有因为战绩的辉煌而有多少减少,反而更加担忧。

长安的清晨,早朝时间快要到的时候,一队挑着火球的金吾卫士兵护卫着一辆马车,打着全套仪仗出了靖国坊。早起的路人知道这是宰相裴垍的坐车,立在路边大声叫好。也有细心的人发现车队里有两套宰相仪仗,而且后面还有一辆马车跟着,心里猜想这是哪位宰相和裴相公同乘。

“这是在为陇右的胜利叫好啊。”

昏暗的车厢内,裴垍幽幽地说道。坐在他另一边的裴度也点头称是。代宗年间,吐蕃攻陷长安,为祸关中,百姓对吐蕃人是恨之入骨;而安西、北庭、河西、陇右等地的丧失,不但是大唐外战的最大失利,更使得大唐失去了战略纵深,失去了商路。此番大唐用兵陇右,大家自然是万分支持,又连战连胜,自然是群情振奋了。不过这种振奋并没有影响到车内的两位宰相。

开战以来,三十几岁的裴垍已经瘦削了几分,四十大几岁的裴度的胡须也白了一小半。裴垍问道:

“兄长,陇右还有粮秣统计司最新的情报、战报有没有到?”

裴度道:

“还没有。我已经下令前线务必多派斥候,打探吐蕃军的动向。”

裴垍道:

“大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可是至今吐蕃主力未受损失,我军推进速度太快,收复的地方来不及恢复,只怕会影响我军集结主力与敌决战。”

裴度道:

“我也担心这个事情啊。现在吐蕃军主力似乎从人间消失一样,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等着我军。现在郝玼和李光颜已经向鄯州进军,而李愬还在临洮和吐蕃论短立藏部对峙。不知道李愬是怎么想的,如果不能迅速击败论短立藏,渡过洮水攻取河州,那么郝玼的侧翼,甚至兰州都将暴露在吐蕃人的兵锋之下啊。要不今日我再吩咐兵部发一道文书去催一下?”

裴垍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符直是军中名将,想来有他自己的打算,过分催他反而不好。我们只要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就行了。张茂昭到位了吗?”

裴度点头道:

“张茂昭已经率部进抵夏州。另外,令狐楚也到了凤翔。”

裴垍道:

“令狐楚到底还是嫩了些,军事上的事情还是让刘雍做主稳妥一些。”

裴度道:

“正是。”

马车沿着春明大街一路不疾不徐地奔驰,到了一处街角,裴垍吩咐马车停下,对裴度道:

“兄长还是坐自己的车驾吧。我们二人同宗为相,听起来风光无限,可是却是要上为国,下为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稍有不慎,裴家多少年都翻不过身来,诸事都要小心啊。”

裴度知道裴垍作为裴家这一代的佼佼者内心的压力,轻轻按了按他的肩膀,下了马车。

天气愈加寒冷了,唐军已经停止了在洮水上架桥,因为河面就已经可以过人了。可是李愬并没有过河,因为他本来就没有打算渡河。河对岸的吐蕃人反而忍耐不住了。这么长时间以来,吐蕃在陇右的大军被李愬吸引在这里,造成了鄯州方向的空虚。鄯州方面发来的最新军情说,有一路唐军已经开往鄯州去了。

当今天早晨,前营来报告说李愬的大军一夜之间退得干干净净,撤回了狄道城之后,论短立藏愤怒了:

“汉人都是骗子,都是骗子,姓李的都是骗子,都是骗子!他们的皇帝是个骗子,这个李愬是个骗子,这个李愬的哥哥也是个骗子!”

难怪论短立藏会这么暴跳如雷。他带领五万大军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唐军的进攻,如果唐军进攻,他就从侧翼插唐军一刀,不料却被李愬虚虚实实地给陷在了这儿,直到昨天几个羌人头领来哭诉,说自己的老窝被唐军骑兵给踹了,论短立藏才知道自己中了李愬的缓兵之计。而早上过河的探子报告说,数了数唐军的灶坑,唐军顶多只有两万人。

论短立藏这才知道所谓的李愬大军离开又回来,所谓的夜袭,不过是为了骗他,让他觉得唐军实力强大。觉得自己上了李愬的大当,他决定发动进攻。结果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二章 … 河州攻略(二)

“副元帅,右路军郝玼副元帅发来书函。”

狄道城头,李愬正在凭墙远望,掌书记郑澥走到李愬身后轻声道。李愬头也不回,道:

“可是郝副元帅又催我渡河攻打河州了?”

郑澥道:

“正是。”

李愬道:

“陇右行台太子那边有没有文来?”

郑澥道:

“行台也有行文来,催促副元帅渡河经略河州,和右路军合兵鄯州,恢复河湟。”

见李愬不说话,郑澥问道:

“属下有一事不明,请副元帅示下。”

见李愬没有反对,郑澥继续道:

“副元帅,我军刚刚收复狄道时,吐蕃人毫无防备,兵力分散,正是进兵的大好时机,不知副元帅为什么按兵不动,坐等吐蕃大军云集于此?”

李愬道:

“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

郑澥道:

“属下不敢说。”

李愬淡淡一笑,道:

“你不说某也知道。无非就是些含沙射影之类。你是不是也这么想我?”

郑澥道:

“属下不敢。”

李愬道:

“我何尝不知兵贵神速。但是,你在我身边,可知吐蕃在河湟布置了多少兵力?自从河朔平定,朝廷增兵西边开始,吐蕃也逐步朝河湟、河西增兵,河湟善战之兵不下数万,再加上羌、戎、党项各族武士,总数比我军之多不少,若是我军一开始挥军千里,一来进展过快,地方不易肃清,这些人逃散之后随时可以啸聚山林,成为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大小流贼,威胁我军后方,二来战线拉长,我军补给不易。”

李愬顿了一顿,继续说道:

“三来我军每占领一地,就要分兵把守一处,造成兵力分散,而敌军可以凭借其纵深,逐次收缩兵力,最后形成对我军的优势,那时我军长驱千里,师老兵疲,后方敌军以逸待劳,不战而结果可知。朝廷蓄养兵力这么多年,希图一战而定河湟,若是稍有不慎,就会使得多年之功,毁于一旦,本帅身负陛下重托,岂能贪多求快,以致失败?”

“我军集结于此,吐蕃必然不敢轻视,定会集结大军来此以防我军渡河。本帅隔三岔五就派军出去绕一圈,他就会以为我军尚未集结完毕,各地兵马就会源源不断地开来。这样原本要一城一地角逐的我军就可以坐等各地吐蕃军开来,一战荡平;原本劳师远征的我军就变成了以逸待劳;原本要分散兵力的我军就可以集中兵力。我军就可以将劣势转为优势,将被动转为主动。以大唐近卫、凤翔、神策七万养精蓄锐的百战精兵对吐蕃十万远来疲敝兵马,掌书记以为胜算大吗?”

恍然大悟的郑澥道:

“属下以为,大。”

李愬继续说道:

“而吐蕃军除了吐蕃本族兵马,还有苏毗、羌、党项、吐谷浑等所谓内四族兵马,以及随军奴隶等,人数虽多,却号令不齐,质素不齐,只能打顺风仗,一旦受挫极易分崩离析。而且本帅还有一支奇兵藏在暗处,吐蕃不来则已,来则必败。”

李愬分析的如此透彻,郑澥只有钦佩的份,道:

“凉公高见,属下钦佩,可是如果吐蕃也在对岸按兵不动也不是事情啊。”

李愬的嘴角露出诡异的笑容,道:

“我军不是已经动了吗?我军动了吐蕃就会动。而且论短立藏还不得不配合我军行动。”

郑澥一愣:

“论短立藏配合我们?”

李愬道:

“你且等着看吧。”

郑澥还想等李愬解释,不过李愬没有继续讲下去,而是转身走下了城楼。因为有一名亲兵小校急匆匆跑来道:

“启禀副元帅,刘虞侯回来了。”

郑澥知道这个刘虞侯是刘晏平,李愬的亲兵将。他本是李师道帐下虞侯,兴治元年平淮西的时候,他自告奋勇去帮李师道查探淮西战况,结果回去后李师道怪他扰乱军心,想要杀他,被他逃脱,到了李愬帐下从军。平定淄青以后李愬本要保他领军,他却无论如何不肯,只想呆在李愬身边,李愬本不想耽误他前程,但又爱他的才干,只好随他的愿。数日前忽然从军中消失,想是有了秘密公干。郑澥刚要跟随李愬下城,就听到李愬吩咐道:

“你去把李贺找到,和他一起回中军。”

郑澥在城墙上绕了一圈,才在西城找到了正在指挥民夫加固城防,修藏兵洞的李贺。到底在军中锻炼了两年,李贺也不再是当初那干瘦模样了。做事也有了沉稳气度。不过郑澥还是替他惋惜,因为李贺最近不大作诗了。问他,他就说:

“哪有时间做那些闲事。”

但是李贺的忙碌还是有成果的,权狄道县令后,李贺不但迅速稳定了地方,还花了一个多月训练他刚刚招募起来的两千临洮郡兵,整治城防。现在看来,狄道城防确实稳固多了。看着李贺劳累的模样,郑澥不禁笑道:

“长吉就是新官上任,也不用这么劳累吧?”

李贺笑道:

“郑兄误了,李贺也不是为了新官上任才这么抓紧的,实在是此地早寒,如不能早日修好,只怕再过几日天气大冷就不好办了。”

郑澥惊讶道:

“过几日天气就要大冷么?”

李贺道:

“是啊,我问了此地老者的,每年这个时候总要刮几场大风,而后一日冷似一日,刀兵都动不了了。”

郑澥道:

“难怪副元帅如此笃定呢。”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二章 … 河州攻略(三)

此时已经快要进到中军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