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环不知道县令大人已经在心里把他摆了十八般模样,更不在意有才子之称的何国维已经率先交了卷。仍然心无旁鹜,开始落笔草稿。
按八股文的格式,紧扣题目,一篇文章落于纸上。然后检查几遍,修改错字,调整结构,在用词上反复斟酌,务必做到简洁精当。
几个潜在对手,史应嘉,孙龙已经信心满满交了卷,还有许多考生也陆续交卷退场了。
贾环并不受外物影响,仍是凝神静心,再次反复琢磨,从内容到用词,音韵,气势细细推敲,一个字一个字的抠,一句话一句话的磨,争取做到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到后来,已经忘了他要考第一名的目的,全身心都在那张纸上。
全部写完,再检查一遍,确保没什么问题了,交卷。
主考的县令一边监考一边阅卷,取中的卷子做了记号放在一边,见他交卷先瞪他一眼,再接卷子一看,登时吃了一惊,又看了看封面上写着姓名年龄籍贯三代履历的号戳,有些不敢置信,然后满怀笑意地对他点点头,也没说什么。
贾环有些不安,出了考场后反倒放下了,不管结果如何,他已经努力过,也算没有遗憾了。
回到家里才觉得全身力量被抽走了一样,倒在床上起不来。
因为隔一天后是复试,没有考中的考生还有机会,所以考试成绩最迟在要第二天出来。钱槐负责探听消息,结果是贾环,徐义,卫守信,蓝田都中了,金荣没有中,要参加复考,中了的人不用参加复考,但是要几天后才能评出名次。
四场过后,县试成绩终于出来,贴到申明亭上,第一名出人意料,不是大家看好的孙龙、史应嘉、何国维三人,而是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无名之辈,荣府的庶子,贾环。
这样的结果难免让人猜测,怀疑里面有暗箱操作什么的,因为这第一名出身也是公侯府第,所以在有心人眼里,这就是潜规则,至于他本人是否真才实料反而不注意了。
比如翰林院学士何润就很不服气地找到了主考县令,他的侄子何国维,自小就被家里大人捧出了名气,想着区区县试,又无多少高手,案首之位还不是手到擒来,如今成了第二名,真是很没面子,难免怀疑这第一名用了什么手段。
县令知道他的来意,也不多分辩,直接调出前三名的考卷。何润仔细看了贾环的卷子,先是为那一丝不苟的字体叫了声好,再看文章,文理纯密,音调和谐,更难得是很大众的题目写出了新意,不由得连连点头赞叹:“没想到啊,贾府尽出不肖子弟,居然还有这样的人才,仅这一手端庄整丽的字就可以中个秀才了。”
但是何润仍然提出质疑:“我承认这个贾环确是才气横溢,可是这几个的文章也不比他差,为何取他为案首?”
那大兴县令也是举人出身,看人看文眼光别有不同,见何润质疑贾环的案首位子,说出一番道理:“按说这前几名的文写的都不错,硬要分高下,只能看文章以外的东西,看态度、看性格,看为人。
因为此次时文题目比起往年容易许多,十分平正,许多考生一见题目都是面带喜色,立即下笔,而这个贾环,并没有因为题目简单而放松大意,反而认真审题,反复推敲词句,可见此人不骄不躁,严于自律,绝无一般年轻人的浮躁心态。再反观令侄,看到题目略一思索就开始落笔,还第一个交卷,第二道题也是随笔写来,从那洋洋洒洒的行书中也可以看得见得意之态。
文思敏捷、下笔千言只是才气的一种,但以此确定名次高下,有失偏颇,谦虚谨慎,稳重细致,同样是才气的体现。北宋时哄抬草率成篇者,形成浮夸文风,太宗深知其弊,极力纠正之,如此几百年后,还有人搞这浮夸风,这样的人需要的不是案首位子,而是一盆让他清醒的冷水。”
何润也是两榜进士,是有脑子的,见他不满何国维的年轻气盛不够老成,说的在情在理,也不再多说。回到家吩咐何国维修身养性磨炼心智,好好招待同学,尤其是那位贾同学,更不可怠慢。
说:“字如其人,从他的字中就可以看出此人有耐心,能吃苦,耐得住枯燥,这样的素质,得功名是早晚的事,你现在与他交好,将来官场上也是一大助力。”
贾环见何国维学问一流,是个有潜力的人物,也存着交好的心思,两人在一起比别的同学更要好。
成绩出来,贾府人得知,有高兴祝贺的,如宝钗黛玉探春等人,有无所谓的,如宝玉迎春惜春等人,有不以为然的,如王熙凤,周瑞家的,觉得贾环一个小孩子怎么能中个案首,无非是看贾家势大,考官趋炎附势罢了。
贾环隐约听到一些怪话,也不放在心上,只是和一些同考的同学往来应酬,互相讨论学问。出人意料的是,东府里有小厮来找,说:“大老爷有请。”
贾环万分纳闷,贾敬向来沉迷炼丹修道,除了除夕祭祖,基本上都在道观里度过,怎么这时突然派人叫他去。贾环也不敢多问,忙换了衣服到了城外的玄真观。
这还是他头一回近距离观察贾敬,看他形容清瘦,颇有几分书卷气,和其他脑满肠肥的家伙不同。


萧景成亲不诉离伤;
返回书页
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萧景成亲不诉离伤
那贾敬坐在蒲团上,缓缓睁开眼,看了看他,示意他坐在对面蒲团上。贾环一屁股坐下,看着他等他说话。
半晌,贾敬才开口说:“听说你这次县考得了第一名,很好,很好。”
“侥幸而已。”
“如今贾氏一门人才凋零,子孙多不成器,贾珠虽有才却过早亡故,如今你能上进,以后挽救贾氏一族全靠你了。”
贾环忽然好奇心大起,经过这次考试,他领会到了科举考试的难度,这贾敬得中进士,肯定也是吃了不少苦才得以参加进士,学问一定是不错,可是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前程不要,却当起道士来呢?而且贾敬说“挽救”而不是如贾政那样说“振兴”“光宗耀祖”之类,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他也瞧出贾家面临危险,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挽救”。
贾环忍不住问了出来:“中进士很不容易,大老爷苦读多年终于得中,为什么要弃了官修起道呢?”
贾敬沉吟半晌,却说:“你能在预考考出好成绩,可见你的学问是不错的,可是要在后面的正考得中,还需苦练。要想引得皇上注意,就要在殿试中取得前几名,要想在殿试取得好名次,除了文章要好,重要的东西在文章之外,以揣测君心为要,你是聪明人,应该会明白。”
贾环还没消化掉他说的话,贾敬又说:“今天我能看到贾氏一个成器的子弟,也可以瞑目了,你去吧。”
贾环没有弄明白他的意思,就被打发走了,心里纳闷不已,回到家里也没有多想,想着他若是有事一定还会叫自己。又着手准备下一轮的府试。
不料,到了第二天,东府里慌慌张张几个人跑来说:“老爷宾天了。”
尤氏正在荣府帮着料理家务,听了吓一跳,说:“好好的怎么突然没了?”
下人回说:“老爷天天修炼,想必功德圆满,成仙去了。”
这时贾珍父子及贾琏都不在家,宝玉又不识事体,竟没有一个顶用的男子,贾环只得放下书本出来帮着料理,想到昨日见贾敬时没见他有任何异状或身体上的不适,唯一可疑的就是他说的话,似乎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天似的。
贾环立即对尤氏说:“先把玄真观的道士们锁了,请大夫查验,等大爷回家再问。”
尤氏听了忙去了簪环妆饰,带了一干老人媳妇到观中,大夫瞧了,说是吃丹药吃死的,道士忙说:“小道曾劝过,功夫不到吃不得,想必大老爷心诚,求仙心切,晚上悄悄服下,终于脱去皮囊了。”
“胡说。”贾环斥责一句,想到当今皇帝也是喜欢求长生的,再想想贾敬死前一日对他说的琢磨不透的话,也不敢多问,只对尤氏说:“还是赶紧派人告诉大爷,再派芸哥蔷哥伺候老太太,把大爷,琏二哥,蓉哥赶紧替回来。”
尤氏忙说:“说的是,我快急糊涂了。”
贾环又说:“这里地方窄,不能停放,还是送到家庙去吧。再请天文生择日入殓。”
“可是大爷不在,此时入殓只怕不合礼数。”尤氏迟疑起来,按制必须亲子在场才能入殓。
“事急从权,不可拘于礼法。”贾环却说,“珍大爷在路上得半个月才能回来,现在天气这么热,哪能等他回来再入殓,不如三日后开吊,先做起道场来再说。”
尤氏想了想,也只能这么办,只得把外事托给贾环,贾菖几个照看,又把继母接到府里看家。
皇帝接到礼部奏报,下了恩旨,追赐贾敬五品衔,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任子孙尽丧,王公以下,准其祭吊。旨意一下,贾府上下谢恩,觉得贾家恩宠尚在,富贵能永远延续。
贾珍父子连夜赶回来,到铁槛寺大哭,按礼换了凶服,在灵前守丧,一边做哀哀哭泣状,一边拿眼瞄着尤氏两个美貌的妹子,抽空子挤眉弄眼给个□,贾环看着只觉得生气,心道:靠,那敬老头死的真不是时候,老子为守家孝不能参加今年的府试院试,连中六元的梦也成泡泡了,就这样还对着镜子练了好久的哭丧表情,你这当儿孙居然笑得出,真浪费俺的表情。这孝子贤孙都这副鸟样,俺这八杆子打不着的干嘛演的这么敬业。讨厌。
只得装看不见,每天跟着宝玉穿孝,晚上回家。
贾琏从陵地赶回家,宝玉和贾环迎至大门先给贾母王夫人请安,再给贾琏请安,宝钗姐妹等在中堂等候,给贾母请安,然后方散。
次日,贾母王夫人回来,略坐了坐,到宁府中来,早有贾赦贾琏率族中人哭着迎上来,到灵前又有贾珍贾蓉跪着哭,贾母上了年纪的人,见了珍蓉也搂着痛哭,当晚就头闷心酸病起来,连忙请医诊脉开方,忙了一夜,直到发了汗才略略好转。
过了几日,是贾敬送殡期,又是一番忙乱,这一忙一乱,竟无人提起贾环县试考中案首的事,当然更不能摆酒宴了。赵姨娘有些不愤,贾环却无所谓,只给身边侍候的人赏了双倍月钱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