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知不知道呢?先前疯的时候迷迷糊糊,后来病慢慢好转当然就知道了,但是她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用现在的话说,自我屏蔽不愿相信的事情。
所以不管这孩子是男还是女,反正刘氏是把他当女儿养,穿衣打扮都是女孩子模样。再说知情人士不超过三个人,要是抱孩子的人和刘氏不说别人指定是不知道,再说县城住户随着人来过往慢慢的就淡忘了,谁有空管别人的家事?
韦可言小的时候任他娘摆饰,渐渐大了也懂事了,开始反抗不愿意,然后刘氏就犯病,一个寡妇带着孩子独自过活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韦可言也是个孝顺孩子,为了刘氏他就扮作女子,但是万万不穿裙子。
哎~余仕想出一个点子,用我们的话说中性打扮,这样人家最多觉得这孩子泼辣不好惹,自己也舒服挺好的一个主意。再说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孩子,与平常家的孩子相比较起来那不能扭扭捏捏,这样你站不脚。所以韦可言过的很舒坦,不扑粉、不描眉,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照照镜子模样还是这么俊俏,啧啧,天生底子好。
余仕每天呆在自家楼上,因为是女孩子该有的矜持还得保持,按这里的说法没出嫁的女人不能随意抛头露面。
楼下刘氏住,韦可言住二楼,因为左邻右舍大家伙都知道韦可言是女孩子,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条律,所以余仕不能上学、不能随便跑、随便玩,只能跟着刘氏学学针线,就呆在楼上
余仕搬个凳子坐在靠着大街的窗户跟前发呆。刘氏搬个板凳坐在楼下门口做针线活顺便和街坊聊闲天。开始余仕瞧着来来往往的人还觉得有意思,时间一长,在美的景色都厌了,何况眼前就是些动不了的房子、大街。
刘氏每天把着门余仕也出不去,自己在楼上琢磨:得想个办法。这天正在二楼窗户边想主意,不经意一低头,有个人从窗下经过,年纪不大,一个小小子,手里拿着一本书摇头晃脑的从下面走过去。
哦~这样子恐怕是去上学。余仕开始怀念自己上学的时候,养父母从来不管他,那叫玩的欢,再没有比上学还要自在快活的事。
这一看让他很羡慕,心想我要是在这里也能上学就好了,见识见识这里的学堂是啥样,也能填补混迹浪荡的学生时代没好好读书的愧疚心。
眼睛不由自主的跟着小小子身影走。余仕算了算上次游戏奖励的二十八万,就是说游戏里面和他沾上边的有二十八个地方!
那现在天天呆在小楼上看大街怎么算?余仕开始发愁!可是游戏就是这么安排的,目前也只能顺其自然,行,那就见天看吧。
吃了饭还坐窗户边,傍晚的时候,小小子又从窗下过,余仕是真羡慕,读书最快活:手里捧着书什么活不用干,什么事不用做,每天优哉悠哉。这小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几天看下来,余仕对小子来了兴趣不由打量起来:唇红齿白,眉目清秀,长的很好看,不由的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打量好几遍。
这样光看显然没意思,余仕心想:我得把人叫上来说说话,顺便了解了解风土人情,看看这里读的是什么书,有没有孔子、孟子、四书五经?是什么样的字,繁体还是简体?
但是余仕现在身份是一个女孩,不能明目张胆邀请一个小子上来,再加上刘氏天天堵在门口就更加不可能了,怎么办呢?
‘咣~咣’铜锣声:“面糖唻~”
“小豆子,小豆子”
“哎!姐姐您叫我?”
“过来,过来”招了手
“好咧~”
小豆子,十岁小孩儿,家里穷早早出来走街串巷,从街西头兑了面糖挎着小蓝子一路卖到街东头,小孩子走走玩玩也不觉得累,一天下来也销售的七七八八,这孩子不错能说会道,可能因为出来的早又是做小买卖,所以比一般孩子要放的开,和大孩子小孩子都能聊。
韦可言也就是余仕他娘刘氏没事就买些面糖给可言吃,这是当女孩养的,女孩总爱没事的时候吃些零嘴。来过好多回和韦可言也认识,所以余仕在楼上招呼小豆子,叫他过来
“姐姐,您是要买面糖吗?”说着就去掀小篮子里的遮灰布。
“豆子,今天生意怎么样啊?”
“托姐姐的福,还过的去”别看小豆子年纪小小,很会说话。
“那行,来两块吧”
余仕哪爱吃糖?一点都不喜欢,韦可言也不吃糖,刘氏往常买回来的糖每次都放着,韦可言哄着都让他娘吃了,每次刘氏时不时的还是照样买,怎么说呢这里也没什么好吃的零嘴,不像现代巧克力、雪糕、薯片、炸鸡什么的,平常老百姓家也没有有钱人家,什么梅花糕,桂花糕,绿豆糕的,就是这些小玩意,解解嘴馋就得了。
所以刘氏尽管后来面糖都自己吃了,她还会买,因为什么呢?疼孩子。她想人家家女儿都爱吃,我家可言早晚也得爱吃,感情这是时刻准备着。
像不像比做样,刘氏就这么疼孩子!
往往大人的言行举止无意中就影响到小孩,韦可言就是受到刘氏对他的百般呵护,才这么孝顺情愿男扮女装为的就是哄他娘开心,可以说对刘氏的话是言听计从。连男扮女装都行,还有什么不行?!
“哎,我给姐姐挑两块甜的。”
都是糖,哪块不甜?不甜能叫糖吗?小豆子说话真讨人喜欢,孩子真是会说话。这是小豆子平时在街上溜达惯了做生意总结出来的经验。
余仕很喜欢小豆子,年纪小小就能哄得顾客欢喜,这小孩真不懒,将来是个做生意的好料子。
小豆子做完这一笔生意,收了钱拿起小铴锣准备到街上接着敲喊,一天不能就卖这两块啊,得把小蓝里的都卖了。
“那姐姐,您先忙,我走了。”
余仕喊住:“小豆子,先不忙陪姐姐聊会天。”
余仕到入戏很快,这就扮上了。
小豆子一想,反正天还早,玩会在走也不晚:“哎,姐姐您说。”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章
小豆子做完这一笔生意,拿起小铴锣准备到街上敲,一天不能就卖这两块啊,得把小蓝里的都卖了。
“那姐姐,您先忙,我走了。”
余仕喊住:“小豆子,先不忙陪姐姐聊会天。”
余仕到入戏很快,这就扮上了。
小豆子一想,反正天还早,玩会在走也不晚:“哎,姐姐您说。”
小孩子跟大人不一样,要是买面糖的是个汉子,刘氏肯定拿着扫帚把人打跑了,一个小孩子没这么多忌讳,所以没当回事。
小豆子、余仕坐在桌子旁边聊天,都聊什么呢?随便说呗,小豆子还是小孩子他能知道多少事?所以说了好一会,余仕也没听个所以然,脑袋一转有了。
“有个年轻的小子天天早晚从我们家门前过,好像是上私塾读书的,你知道他是谁吗?”
小豆子歪着头想:“姐姐,您说的是蒋清歌哥哥吧?”
余仕听小豆子姐姐来姐姐去叫的欢,都快觉得自己就是女的了。
“叫蒋清歌?这个人怎么样?”
小豆子想了想:“蒋清歌哥哥人很好,不像别人老是欺负我,他天天在家读书从来不欺负我”
“哦~都读的什么书?有四书五经吗?”
“不知道”小豆子龇着牙嘿嘿笑:“姐姐你问蒋清歌哥哥干嘛?”
余仕也就随便问问,实在是无聊:“没什么,你不知道就算了。”
小豆子嗓子一亮:“姐姐,你喜欢蒋清歌哥哥?!”
余仕哭笑不得:“你知道什么叫喜欢吗?”
小豆子脸一红:“别家哥哥姐姐都这样。”
为什么小豆子这么说呢?这和他小小年纪就出来做买卖有关系。小孩子哪懂什么喜欢不喜欢?都是看多了然后依葫芦画瓢,拿着话往事情上一对,符合就是这样,不符合那他也不知道。还别说办法挺好。
就像考试,先把会做的都做好,不会做的放那,最起码会做的习题的分数都拿到了。
余仕打趣“该打,你可别乱出去说。”
“是,是,姐姐您放心这事就我一人知道。”
余仕就当小孩子说着玩的,哪会放在心上?到是人家还挺认真。
小豆子偷偷说:“姐姐,是不是想叫蒋清歌哥哥来家玩?”
余仕心想果然是小孩子:“对,我想叫他来家玩,不过,我娘天天守着门口,蒋清歌进不来”
小豆子出主意:“姐姐,您要是真想哥哥来家玩,又不让你娘知道,我有一个办法。”
余仕来兴趣了:“什么办法?”
嘀嘀咕咕一阵说,余仕立马对小豆子高看:这孩子贼心眼挺多,都在哪学的?小豆子给余仕出的什么主意呢?
晚上二更天余仕从后窗上扔出一条绳子,由小豆子去通知蒋清歌,然后蒋清歌顺着绳子从窗户爬进来。刘氏在楼下睡觉肯定不知道,这样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办法真不错,余仕再想想怎么就觉得不对劲呢?怎么这么像一种行为——偷情?
其实在外人看来就是这样,一个女孩,一男孩大晚上不睡觉爬窗户相会,只有这一种说法,没有第二种解释。但是余仕情况不一样,韦可言本来就是男孩,这就没什么,坏就坏在别人不知道这件事。
第二天刘氏就见卖面糖的小豆子来来回回往家里跑了六七趟,心想我家可言什么时候这么爱吃糖,这是要把十几年的糖一次都吃了?
反正觉得奇怪,但是也没多问,刘氏疼孩子,觉得只要可言喜欢吃,这点小东西家里还能掏的起,顶多多接些活,这都没什么。
“姐姐,我都跟蒋清歌哥哥说了,他说他不认识你,不好来家玩。”
余仕认清事实,小孩子总归是小孩子,跑了这么趟就这个结果?也不嫌累的的慌!
“豆子,累了吧,来喝口水。”
“姐姐,我不累,您还有什么话要我带给蒋清歌哥哥?”小孩子活泼有的是劲。
“没事了,去卖糖吧。”
“哎,姐姐要是还有事您就只管叫我。”
小豆子一溜烟又到街上敲着小铴锣,做生意去了。
余仕本来就没想怎么样,人家不同意也正常,最多就是在等等,总会有戏份的~会赚到钱的
然后是有这么一副情景。
一个白痴坐在窗户边,手托下巴,翻着白眼看天,看着看着就累了、打瞌睡、种豆子,不想种,下巴点,张着半张嘴,口水要流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