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大庆朝,虽然也重农抑商,但商人的地位并不算太低,没有不准商人穿绸没有三代以内不得科考的诸多规定,那些有钱的商户人家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大户人家了,何况是个皇商,都有人说这皇商家里连地面上铺的都是金砖,连下人都穿的是绫罗绸缎,有些话传出来连唐春明听了都好笑。
刚刚从李峰家买了菜秧子种下去的人家又开始琢磨起来,要不要听里正的宣扬种上高粱?其实高粱大部分人家都会种上一些的,用的都是家里的荒地或是下等地,这种地种稻米这种精粮嫌太贫,好地都留着种那些可以卖钱交锐的稻米麦子,只有这种孬地会种上一些粗粮作为自家的口粮。
“种吧,反正地里也是要种高粱的,去年明哥儿家的高粱地不也丰收了,再说了到时都会签契约,会由酿酒坊统一回收用来酿酒的,肯定不会亏本。”
“就是啊,看看峰小子和明哥儿两口子,还有跟着他们的几户人家,做什么事亏过本了。”
“不过这酿酒坊里占份子是怎么回事?要不要占份子的?听说占了份子以后酒卖出去可以分银子的。”
村里人怎么占份子大家最后商量出了两个办法,一个是有银子的人家直接投银子进去,另一个是种高粱的人家等高粱秋收后直接以高粱作为酒坊的投入成本,就是说那一次高粱是换不了银子而是换成酒坊的份子,这必须在签订契约的时候就双方约定,也仅在这一次作数,倘若秋收后反悔那这份子可以由酒坊回收或者是由酒坊内部成员购买,而不允许转让给外村不相干的人。
一些胆大的人家直接跟着李峰他们家干了,不仅投银子,就是种的高粱也签了契直接算作投入成本,反正家里也种上了菜,等菜卖了后家里就能有收入了不会出现青黄不接过不下去的日子。这第一批投入最大的人家等酒坊正式运转投入有回报后都乐得合不拢嘴,果然当初放手一搏干对了,那些胆小保守的人家现在可都羡慕眼红他们呢,谁让他们当初胆小呢。
张秀王莫家还有六叔这些人家也早早就知道了酒坊的事情,等里正一公布出来,是第一批响应的人家,看到那些还在犹豫的人家,张秀都在背后暗骂一声真是蠢啊,这明明是明哥儿送银子给村里人的居然还要考虑来考虑去,他跟大山可是打算不仅要投银子投高粱,等酒坊开起来还要到里面做工干活的。
钱家当然也在琢磨这件事,钱得福的爹母想了想拿出了自己的压箱养老银钱送到了里正那边,反正他们现在还没老到做不动的时候,就钱得福那样的性子,他们也是不指望这个儿子以后给他们养老的,还不如挣些银子捏在自己手里,这做爹母的倒比儿子头脑清晰冷静。
但到底是儿子,所以老两口还是把钱得福叫了过去问他有什么决定,私心里还是想要拉扯儿子一把,却没想到话不投机半句都嫌多的,最后老两口生气得把儿子给骂走了。
“反正他如今就是这样子,往后也别为他操心了,好在还有一个儿子是孝顺听话的。”钱老爹劝道,眼中闪过的是失望。
“听听那都是说的什么话,什么叫皇商的名头是不是骗人的,还说说不定是李峰家跟外面人合起伙来骗乡亲们的银子,老头子,你说说我们怎么生了个这么不争气的东西,还娶了个败家哥儿回来。”钱嬷嬷恨恨地捶炕,原来那孙哥儿还一尽地折腾,可何老发话说再不好好养着以后甭想怀孩子了,吓得这哥儿也老实起来,什么也不管只管关起门来在炕上躺着了,就连带来的那个小子也过问得少了。
少生事当然让老两口省心不少,省得跟着在村里人面前丢人现眼,虽说分了家,可出了事他们也要受牵连。可之前到底折腾得多了,郎中那边开出来的保胎养胎药一碗碗地灌下去,那可都是实打实的银子换来的啊,而且动不动就把胡郎中叫过来,折腾得连他们这边过年的喜气都淡了许多。
钱得福回去后看到站在院子里的秦狗蛋目光有些阴沉,从那次山里回来后他就没再对这个小子露过好脸色,那次他是真吓怕了,险险落进饿狼的口中差点就回不来了,这一切还不是因为这个臭小子造成的,要不是想着孙哥儿肚子里的那个孩子他早就想将这个小子给扔回秦家岭子去了。
“当家的,你回来了,公公嬷嬷叫你去有什么事吗?”孙哥儿听到动静靠在炕上柔声问道。
“没什么事,你好好养着就是,外面的事不用你费心,过两天我要出去一趟,会让阿母过来照看你两天的。”钱得福根本没把村里的事情告诉孙哥儿,而且因为去年年底闹的那一场,原来还愿意跟他走动的人家都不敢再来往了,生怕一个不好这孩子落掉了孙哥儿能怪到他们头上,没看到当初跟明哥儿去要人的情形,没人来往他又不出去走动自然就不知道村子里的情形。
孙哥儿一听到钱得福要出去脸白了白,无助地说:“当家的,你怎么这个时候出去?你知道的,嬷嬷他根本不喜欢我的,我……”
“我不出去挣银子家里哪来的银子给你买药喝?”钱得福以前见到这副模样的孙哥儿早就受不了上去各种关心呵护了,可现在只是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头,转身又往外走去。
没过多久,秦狗蛋进了这屋,看到阿母失望地望向钱得福离开的方向,嗤笑了两声,阴阳怪气的,可什么话也没说也转身离开了,并且离开了秦家,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外面干些什么。
孙哥儿在屋里叫着狗蛋的名字却怎么也叫不回自己儿子,皱了皱眉头,却又安慰自己:“不要紧的,狗蛋一向离不开我的,等肚子里这个生下来再好好收拢狗蛋的心。”在肚子里的没生下来之前,他也不敢再像以前追着狗蛋了,他是真怕肚子里这个生不下来然后被当家的嫌弃,没有孩子他就是再放低身段哄着钱得福也无法挽回一个汉子的心的。
赵家因为酒坊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纷争,不过这次不是发生在赵老嬷家里,而是三叔公这边的赵姓族人内部,对于酒坊和李峰唐春明夫夫应当持有的态度发生了分歧与争执,也是赵家那些小辈对于三叔公的不满积压到了顶点终于借助这次机会爆发了。
一部分人想要加入酒坊中,他们是没品尝过唐春明酿的酒,这酒只在喜宴那天露过面,赵家除了六叔是没人去参加婚礼的,一是知道唐春明对他们没好感不欢迎他们,二则是三叔公和赵老嬷倘若知道他们过去又得闹上一场。但没品尝过不代表他们不会动嘴去问,那些喝过喜酒的谁不竖起大拇指夸赞那天的菜和那天的酒水,夸赞的话虽然让人怀疑会不会过于夸张了,但有一点能肯定,酿出来的酒肯定不会比镇子上的那些酒坊出售的酒次。
更不用说合作的对象还是皇商,容玥过来的时候他们也远远地瞧过几眼,单单身后跟着的护卫随从就能吓死人,这样让他们畏惧的力量反而更加深他们对李峰一家的信任度。
所以这些打探出来的情况让他们还是很看好村里的酒坊前景的,只要投入银子往后肯定能回本并且有银子可赚,这对常年靠土地吃饭的庄户人家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要真是白白错过这次机会他们杀人的心思都有了。
可这件事情上三叔公根本不松口,说这是李家的事情他们赵家不掺合,赵家是耕读之家可不能堕了祖宗的名头,谁要敢掺合进去就打断他的腿赶出赵家去,让小辈们都老老实实种地去,好好地供出个读书人赵家飞黄腾达的时候指日可待。
“读书读书!就供出赵老三那么个不是东西的玩意儿!”有怨言的赵家人多的是,上次让赵大牛把他们辛苦攒下的银子卷走在外面不知哪儿快活着呢,还要让他们供下去?做梦吧!要是赵老三一个读不出头是不是还要他们继续供另外一个出来?供到最后都是供出一些白眼狼。
“看看六叔家如今的日子,放在以前还不如咱们这些人家呢,可现在呢,咱这些人家谁比得过六叔家?”
“是啊,不如学了六叔,认不认赵家的祖宗可不是三叔公一人说了算,当初我们逃难过来的也不过是赵家的旁支。”
“不错,再这么供下去以后咱们的小子连村里的束修都交不出来了,就算咱家的小子们资质差没这个读书的天分,可识字跟不识字到底不一样。”
“就是,等酒坊开起来肯定要用不少人工的,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家挣钱去?”
怨气越攒越多,等听到三叔公再次反对他们时终于爆发了,有几户人家根本不像以前那般给三叔公面子,当场甩手走人,声称这赵家的族长该另选贤能了,三叔公年纪大了人也变得死脑筋了。
这一次,三叔公终于气得吐血了,躺在炕上侍候他给他叫郎中的不是赵老嬷那家人,三叔公最中意的赵老三还在县里不可能赶回来,因而照顾他的却是一直被他忽视的自家儿子和孙子,不过侍候归侍候了,却没给他们的老爹和阿爷一个好脸色,这事明摆着是三叔公跟明哥儿别苗头,可也不该拿他们这些小辈的前程开玩笑。
“阿爹他这些年的确有些糊涂了,年纪越大越是揪上祖上的那些荣光,可也不想想,就是那些荣光也不是我们这些旁支的,而是当时赵家嫡系的,旁支能享受到多少还不是一样的靠种地吃饭,而且我们生下来就是在这平山村的靠在地里刨食的,可不敢妄想那样的日子。”说话的是三叔公的小儿子,上次让他去县里给赵老三送银子这小儿子就没肯去,最后闹出赵大牛卷了银子的事情后,三叔公还把这小儿子怪了一通,要是他当初肯跑一趟何至于不见了这些银子。
这小儿子其实跟在他老爹身边的时间最长,也最了解他老爹心里的想法,所以才更加觉得他异想天开,赵老三那是什么样的人物?就连自己的亲兄长也不见得有多少感情,往后真会提携他们这些同族兄弟子侄?说是大虎供出个白眼狼真没说错,赵老嬷要卖了明哥儿和小侄子的事情赵老三当时真的一点不知情?恐怕他也只是当自己不知道纵容了他们的做法,这样想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