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遭遇,或者自己给对方造成的伤害,都有多么的残忍。但是在战斗结束之后,人们的热血已经冷却下来,那种疯狂也随之消散而去,就会开始仔细观察并思考眼前的一切。
第七军团的这批新兵赢得了第一场战斗的完胜,喜悦和兴奋之情本来是到极点的,但是这种心情现在却被眼前的场景冲淡了许多。
遍地的尸骸和残肢断臂散发着一股奇特的味道,比这种味道更强烈的是一股浓郁的血腥味,两种味道同时猛烈刺激着人们的嗅觉,进而让胃部产生一阵阵的痉挛,不时想要呕吐。
地上的一滩滩东西,本来都曾属于一个活蹦乱跳的人,现在却与一堆烂肉没有任何区别,混杂着暗红色的鲜血和黑色泥土四处抛洒开。偶见几具还算是完整的尸体,很多地方也已经被战火燎成了黑色。
所谓的“清理战场”,其实并没有技术含量,全世界所有军队都会做类似的事情,不过就是救治己方伤员、寻找并歼灭残余的敌人、计算双方的伤亡情况、整理并收缴敌人的武器等等,有的时候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也会对敌方的伤员进行救治,而所有这些都要被写入作战日记和部队战史当中。
尽管性质上属于雇佣军,但庞劲东对第七军团的要求,与一支真正的军队没有任何区别,第七军团的士兵们或是有条不紊的做着这些,或是坐在地上喘着粗气,呆呆的看着眼前的场景。
蒙放走到庞劲东的身旁,似乎像是想要说些什么,然而嘴唇张合了几下,却没有说出口。
庞劲东多少揣测到蒙放是想发些感慨,意味深长的说:“任何一名军人,都有一天需要面对这样的场景!没有经历过我们今天经历的这些事的军人,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军人!”
蒙放叹了一口气,又沉重的点了点头:“我知道!”
庞劲东嘉许的笑了笑,转而问道:“伤亡情况统计出来了吗?”
“我军阵亡二十一人,重伤十二人,轻伤三十四人。击毙敌军一百零四人,俘虏二十七人,其中伤员十五人。”
庞劲东微微点了点头:“很好!”
“很好”这个评价有两层意思,一是对第七军团在今天的表现感到满意,二则是嘉许蒙放的工作做得周到细致。
蒙放不由得高兴起来,这场血战带来的震撼因之变淡,同时继续说了下去:“我们缴获敌军的武器和物资包括……”
“这个就不用说了!”庞劲东摆摆手,打断了蒙放的话:“人是一切的基础,有人就有了一切,所以我也只关心人!能够最低程度上降低我们的伤亡,最大程度上杀伤敌人,就是真正的胜利!尽力救治伤员,能保住一个是一个!至于缴获了多少武器和物资,或者损失了多少武器和物资,我根本就不在乎!”
庞劲东说话的声音并不大,但是仍然被周围的很多官兵听到了,无不纷纷向庞劲东投来感激的一瞥。
这些来自国内的士兵,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和接触的环境,都不是人本主义的。正相反的是,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全是“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样的故事和典型。这种故事和典型确立起的道德和社会行为准则,往往会要求人们为某样东西去牺牲自己,哪怕这样东西不怎么值钱。
那对保护羊群的小姐妹固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如果被无限上纲成为整个社会的榜样,结果就会让人们产生逆反心理,在面对一些真正无价的东西,例如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时候,反而变得很惜命,甚至不怎么在乎了。
自幼在国外长大的庞劲东,接受了西方人本主义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应用到部队建设当中来。这些士兵生平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对庞劲东立即肃然起敬,同时坚定了追随庞劲东的决心。本来是为了赚钱,或是寻找刺激来到这里的他们,这个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在第七军团有了其他的收获。
蒙放正要转身离开,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那些俘虏怎么处理?”
“审问一下,看看能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情报!然后……”庞劲东的声音渐渐压低了,同时用手在脖子上一抹。
庞劲东刚刚对待自己人的态度充满了人文关怀,这时谈到敌人,虽然语气十分的平静,却暗含着杀气,这让蒙放不由得一凛,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庞劲东看了看蒙放,以为是在质疑自己的决定:“你是不是想和我谈《日内瓦公约》,或者善待俘虏之类的国际交战准则?很抱歉,我们只是雇佣军,而不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军队!制定《日内瓦公约》的时候,我也没去签字!”
这个决定尽管有些残忍,但却是庞劲东真实意思的表述,也是庞劲东尝试扭转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哪怕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
中华民族有一个很可爱的劣根性,那就是厚待外人而薄自家人。说好听点是“热情好客”,说难听点,则纯粹是一种缺心眼的行为。举例来说,外国人在国内犯罪,量刑肯定是最宽松的,而犯了同样错误的国人却可能被处以最严苛的惩治。
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宁可忍饥挨饿,也要让那些日本俘虏吃饱穿暖,同样的事情是庞劲东无论如何做不出来的。因为这种行为就算是感化一批日本人,也绝对不能让整个日本民族放下武器,更不能让日本人全都变成中国人。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竞争,归根结底都是民族间的竞争,而民族间的竞争——特别是战争——经常是人口数量上的竞争,有效减少敌人的数量,增加己方的人数,永远是取得胜利的王道,武器就是因此而诞生的。
正因为如此,人类为了解决互相间的群体矛盾的时候,从来都是通过战争手段,而不是下国际象棋。
蒙放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更不知道《日内瓦公约》是何物,急忙解释说:“我只是觉得在这里审问有些草率了!”
“我也知道草率,很可能问不出来有用的东西!但是我们不是长箐山的主人,只是在这里帮忙,而且……。”庞劲东说到这里,声音低至几不可闻:“果敢共和军对待我们究竟会是什么态度,现在恐怕还不能确定!我们自己下一步何去何从还不知道,这些俘虏带在身边就是累赘!”
庞劲东说罢,脸庞上浮现出一抹愁苦,这是哀叹于原本纯洁温暖的亲情,竟然会变成现在这般模样。
对于庞劲东叔祖家在前几天出的那件事,蒙放多少有些耳闻,但是他很聪明的予以回避,对庞劲东的话也装作没听到,只是提出了一个建议:“不如我们转交给果敢共和军吧!”
对于自己所面对的问题,蒙放根本就帮不上一点忙,庞劲东刚才的那句话,准确地说只是发发牢骚。思考了片刻,庞劲东点了点头:“这样也好,就移交给果敢共和军吧!”
但是,这些俘虏注定要和自己的战友一起在这峡谷中死去,因为庞劲东很快就改变主意,下令将他们就地处决了,原因则是突然发生的巨变。
庞劲东正向蒙放交代着事情,长箐山方向突然传来几声巨响,紧接着响起了如同爆豆一般的声音。庞劲东急忙举起望远镜看过去,发现长箐山冒起了数股浓烟,隐约可见无数明显属于缅甸政府军的军人,飞快穿梭在树林中,正在向山顶冲去。
庞劲东呆若木鸡,过了许久,才子言自语道:“怎么会这样……”
长箐山的周边都有部队把守,正面是庞劲东的第七兵团,背部的怒江沿岸是果敢共和军精锐的第一营,左翼和右翼有第二营,山上还驻守着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三营。就算是缅甸政府军主力突然从侧翼猛攻,也断然不应该这样快就溃败,毫无预兆的就被攻上了山。
第三十四章 长箐山沦陷
第三部 自由理想 第三十四章 长箐山沦陷 葫芦形峡谷的出口正对着长箐山,在峡谷里面可以清楚的眺望长箐山。第七军团的士兵也注意到了那里的战斗,纷纷站起身来,茫然的看着远处,然后又纷纷的将目光落到庞劲东身上。
面对这种突然急转直下的形式,庞劲东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做,傻呆呆的站在那里,眼睁睁的看着长箐山在沦陷。
当一股浓烟在长箐山顶燃起的时候,一个尽管不愿意、却必须面对的事实终于发生了——长箐山彻底落入敌手。
看着这一幕,庞劲东的脑海中飞快划过一连串的问号:“长箐山怎么会沦陷?四爷爷怎么样了?无双怎么样了?我的叔伯和姑姑们呢?……”
蒙放看了看躁动不安的士兵们,又看了看庞劲东,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应该做点事情。他来到庞劲东的身旁,轻声提醒道:“长官……”
蒙放的声音,将庞劲东从一连串的问号中解脱出来,看了看自己的周围。此时所有的士兵都来到庞劲东的身旁,密密匝匝的聚集在峡谷里,如果有人发动突然袭击,难免会被一网打尽。
“怎么办?”庞劲东的脑海中飞快思索着各种对策,过了良久终于决定直接驰援长箐山。
庞劲东在峡谷中组织伏击的时候,与果敢共和军并没有保持任何联系。杨家威只是派了两个熟悉地形的人,给庞劲东充当向导,而他们现在同样是一头雾水。这也就是说,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长箐山的情况还不明朗就立即驰援,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来说,是极为冒险的举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去探查情报,最多也不过就是将部队部署到外围。
但是对四叔祖的担忧,使得庞劲东不愿从军事角度出发思考眼前的局面,也不愿意去考虑这种冒险会造成怎样的伤亡。对庞劲东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够确保亲人们的安全。
为此,庞劲东不得不自私一次,动员第七军团立即集结开拔。
“所有的弟兄们!”庞劲东站到高处,缓缓的扫视着伤痕累累的士兵们,用高亢的语调镇静的说道:“相信你们也已经知道了,就在刚才,果敢共和军的基地遭到了缅甸政府军的突击,现在已经接近陷落了,需要我们立即前往增援!”
庞劲东说完这几句话后,仔细注意着